類目 語言文學類, 隋唐五代, 集部 河東先生集撰自 未曾/2025年09月24日/13 評論此《河東先生集》為唐代柳宗元撰。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内收錄其詩文六百餘篇。全書包含正集四十五卷,按文體分類編次,分雅詩歌曲,賦各一卷、文三十九卷、詩二卷、《非國語》二卷。另有外集二卷。此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咸淳時期廖瑩中世彩堂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宋遼金, 繪畫, 藝術類 鍾馗嫁妹圖卷撰自 未曾/2025年09月19日/3 評論此《鍾馗嫁妹圖》卷題為宋代蘇漢臣繪。據畫史的記載,鍾馗嫁妹故事從五代開始便常被用做繪畫的題材。本幅描繪整個送嫁的隊伍和情形,對各鬼卒的形貌描畫地相當細緻。但背景和樹石的用筆則不到宋畫的標準,可能更接近於明後期了。此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語言文學類, 隋唐五代, 集部 昌黎先生集撰自 未曾/2025年09月10日/15 評論此《昌黎先生集》為唐代韓愈撰,其門人李漢編集,經宋人補輯。全書分作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與附錄一卷。内收韓愈賦、古詩、聯句、律詩、雜著、書、序、祭文、碑誌、雜文、狀等各種體裁的作品。此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咸淳時期廖瑩中世彩堂刊本,海内外孤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明代, 藝術類 水滸葉子撰自 未曾/2025年08月29日/10 評論此《水滸葉子》由明末清初陳洪綬繪製。全書共繪有宋江、林冲、呼延灼等四十位水滸人物。其内容是在民間馬吊牌基礎上的創作,所繪白描人物一人一圖,各有特色,人像旁以少量文字題稱號及酒令詩文。此為四川省圖書館藏明末清初刻本(李一氓舊藏)。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書法, 宋遼金, 藝術類 司馬光拜左僕射告身卷撰自 未曾/2025年08月18日/4 評論「告身」是古代政府頒授官職或勛獎的憑證。此《司馬光拜左僕射告身》卷是司馬光在北宋元祐元年的拜相告身。它由翰林學士擬主文、再經門下省官員審讀、皇帝「制可」、尚書省官員簽署、吏部鈐印等程序,反映北宋政府此時改革官制的情形。通篇多大字行書,筆法流暢。此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中國史地, 元代, 史部, 宋遼金 資治通鑑撰自 未曾/2025年08月15日/25 評論《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按朝代分十六紀: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後梁紀、後唐紀、後晉紀、後漢紀、後周紀。宋末元初胡三省為之音注並撰《辯誤》十二卷。此為上海圖書館藏元刻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民國, 碑拓, 藝術類 龍門造像千種撰自 未曾/2025年08月05日/7 評論此《龍門造像千種》全套共十冊,收錄龍門石窟中南北朝到明代諸多造像、銘文或圖案拓片,這些拓片大多是局部或零散片段,且沒有文字說明。其裝幀有一頁多種(數量不等)或多頁一種。此套拓片大約製作於清末民初,現藏於東京大學圖書館。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明代, 藝術類 詩餘畫譜撰自 未曾/2025年07月30日/暫無評論「詩餘」也就是詞。此《詩餘畫譜》(又名《草堂詩餘意》)由明末宛陵汪氏輯。全不分卷,其内容擷取南宋《草堂詩餘》書中精粹的唐宋詞百篇,請名家書翰,徽派名家摹刻歷代名家作品為之配圖,一詞一圖,相映成趣。此為紹興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年宛陵汪氏刊本(殘七十二幅)。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中嶽圖冊撰自 未曾/2025年07月29日/一條評論嵩山為五嶽之「中嶽」。此《中嶽圖》冊由清人繪製。全冊共十二開,依次描繪無名寺、中嶽廟、少林寺、龍泉寺、會善寺、法王寺、嵩岳寺、蓮花峰、少陽河、轘轅關、嵩山南面、北面等景點。畫山中勝景古蹟,同時寫明方位或景點。此冊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中國史地, 史部, 清代 少林寺志撰自 未曾/2025年07月28日/5 評論此《少林寺志》由清代葉封、焦欽寵等采輯,施奕簪、焦如蘅等續編。這是歷史上第一部關於少林寺的專志。全書不分卷,内容包含:繪圖、形勝、營建、古蹟、祥異、藝林、題詠等内容。此為清乾隆十三年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百獸圖卷撰自 未曾/2025年07月25日/暫無評論此《百獸圖》卷由清代華嵒繪。畫卷描繪沃野灘涂、溪澗幽谷、溝壑密林間繪犬、牛、羊、馬、狼、虎、鹿、猴、熊等九種近百隻畜獸及其生長環境,其間生長着竹、柏、松、柳、梧桐、蘆葦等各色植物。百獸率舞寓意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此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宋遼金, 語言文學類 小學五書撰自 未曾/2025年07月24日/暫無評論此《小學五書》由宋代張時舉編纂。全書集錄管子《弟子職》、班昭《女誡》、呂大鈞兄弟《鄉約》《鄉儀》以及司馬光《居家雜儀》五種有關家訓、處世的著作,供蒙童學習。此為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