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魯孔子廟碑

2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8年9月28日

book info

撰於2018年9月28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魯孔子廟碑

此《魏孔羨碑》(魯孔子廟碑)立於三國魏黃初元年。碑文(隸書,二十二行,行四十字)記孔子二十一世孫孔羨封為宗聖侯,使司孔子之釋奠,修理孔廟之事。額篆書題:魯孔子廟之碑。此碑書法結體雄厚,筆勢方勁。此內含明拓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及民國時期拓片,碑石現存山東曲阜孔廟。

碑左方有宋嘉祐七年(1062年)張稚圭正書題記,認為系魏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但無根據。此碑書風遒勁寒儉,茂密雄強,為魏隸代表。洪适在《隸釋》中以為「魏隸可珍者四碑,此為之冠。」趙崡在《石墨鐫華》中云:「此碑結法古質遒健。」。洪适《隸釋》云:「魏隸可珍者四碑,此為之冠。」楊守敬《平碑記》云:「此碑以方正板實勝,略不滿者,稍帶寒儉氣,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種,惟北齊少似之者。」

釋文

維黃初元年,大魏受命,胤軒轅之高縱,紹虞氏之遐統。應歷數以改物,揚仁風以作教。於是輯五瑞,斑宗彝,鈞衡石,同度量,秩羣祀於無文,順天時以布化。既乃緝熙聖緒,昭顯上世,追存二代三恪之禮,兼紹宣尼褒成之後,以魯縣百戶命孔子廿一世孫議郎孔羨為宗聖矦,以奉孔子之祀。制詔三公曰:「昔仲尼姿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而無受命之運。【?】生乎魯衛之朝,教化乎汶泗之上。棲棲焉,皇皇焉,欲屈已以存道,貶身以救世。當時王公終莫能用,乃追考五代之禮,脩素王之事,因魯史而制《春秋》,就大師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後,莫不採其文以述作,卬其聖以成謀,咨可謂命世大聖,億載之師表者巳。遭天下大亂,百祀墮壞。舊居之廟,毀而不脩。褒成之後,絕而莫繼。闕里不聞講誦之聲,四時不睹烝嘗之位。斯豈所謂崇化報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嗟乎!朕甚閔焉。其以議郎孔羨為宗聖矦,邑百戶,奉孔子之祀。令魯郡脩起舊廟,置百石吏卒以守衛之。又於其外廣為屋宇,以居學者。」於是魯之父老,諸生遊士,睹廟堂之始復,觀俎豆之初設。嘉聖靈於髣髴,想貞祥之來集。乃慨然而歎曰:「大道衰廢,禮學滅絕卅餘年。皇上懷仁聖之懿德,兼二儀之化育。廣大苞於無方,【?】恩淪於不測。故自受命以來,天人咸和,神氣煙熅。嘉瑞踵武,休徵屢臻。殊俗解編髮而慕義,遐夷越險阻而來賓。雖大皓遊龍以君世,虞氏儀鳳以臨民,伯禹命玄宮而為夏後,西伯由岐社而為周文,尚何足稱於大魏哉!若乃紹繼微絕,興脩廢官,疇咨稽古,崇配乾巛,允神明之所福祚,宇內之所歡欣也,豈徒魯邦而巳哉!」爾乃感殷人路寢之義,嘉先民泮宮之事,以為高宗、僖公,蓋嗣世之王,諸矦之國耳,猶著德於名頌,騰聲乎千載。況今聖皇,肇造區夏,創業垂統,受命之日,曾未下輿,而褒崇大聖,隆化如此,能無頌乎?乃作頌曰:
煌煌大魏,受命溥將。並體黃虞,含夏苞商。降釐下土,上清三光。羣祀咸秩,靡事不綱。嘉彼玄聖,有邈其靈。遭世霧亂,莫顯其榮。褒成既絕,寢廟斯傾。闕里蕭條,靡歆靡馨。我皇悼之,尋其世武。乃建宗聖,以紹厥後。脩復舊堂,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羣小遄沮。魯道以興,永作憲矩。洪聲登假,神祇來和。休徵雜遝,瑞我邦家。內光區域,外被荒遐。殊方重譯,搏拊揚歌。於赫四聖,運世應期。仲尼既沒,文亦在茲。彬彬我後,越而五之。並於億載,如山之基。
*感謝 @夜郎 提供釋文

拓片折葉,未托裱,墨紙尺寸: 152 x 90厘米 + 48 x 34厘米(額),民國拓本。隸書, 額篆書。後有北宋嘉佑7年(1062)張稚圭題記

縱:22.5X橫(半開):11.7厘米。朱翼盦及家屬捐贈。此為明拓本,二十三開,「體」字「曲」部可見,「大聖之才」之「才」字左未損連,「千載」之「載」字左上角「十」部尚存,「謂崇」二字亦未損連。黃易鑑藏,鈐「小松」印。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為宋國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創始人。

孔羨,表字子余,三國時魯郡人。孔子二十一代孫,孔志玄孫,孔損曾孫,孔曜之孫,伯父是孔完,生父是孔贊。

註:此內PDF拓本、及拓片JPG兩種文件格式。拓本為 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本,拓片為 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文件夾:魏孔羨碑.魯孔子廟碑
文件格式:PDF高清+
原色版(對頁◫)文件大小:103M

直接下載

評論

  1. 魯孔子下載不了

  2. 匿名

    可以添加下載方式嗎?謝謝!

  3. 非常感謝!知道這個站,還是晚了。

  4. 枕肩歌罷

    請問有封龍山碑的高清拓本嗎?

  5. 請問哈佛的大圖如何下載,謝謝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