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页面顶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9 条评论
撰自未曾
2018年10月20日

book info

撰于2018年10月20日 | 9 条评论 | 归类于 | 撰自未曾

西清古鉴

此《西清古鉴》由清代梁诗正等奉敕纂修。此书将内府庋藏的鼎、尊、彝等青铜器分门别类,仿效《博古图》体例荟辑成编。全书共四十卷,著录清宫所藏古代铜器一千五百二十多件,每器绘制一图,图后以楷书系说,后附《钱录》十六卷。此内含清乾隆时期内府刊本及清光绪十四年迈宋书馆铜版印本两种。#更新

这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收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包括铜镜),而以商周彝器为多。清乾隆十四年(1750),乾隆皇帝下旨,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工部尚书汪由敦,率翰林仿宋宣和年编制的《博古图》样式,收录乾隆帝平日对青铜器的品题,“以内府所藏古鼎彝尊罍之属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钩勒款识,各为释文。摹绘精审,毫厘不失,则非往之图谱所能及。”。乾隆帝亲自参与了《西清古鉴》的编著,和硕庄、和硕果亲王担任监理。编纂除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外,还有嵇璜、裘白修、金德英、观保、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成等重臣,涉及吏、户、工、兵、礼等五部。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造等,“虽兼取欧阳修、董逌、黄伯思、薛尚功诸家之说,而援据经史,正误析疑,亦非欧阳修等所能及” 。从内容到画工、书法、款识及刊制都代表了当时国家成书的最高水准。

大致目录

序、职名、总目


卷一至卷七:鼎
卷八至卷十一:尊
卷十二:罍
卷十三、卷十四:彝
卷十五至卷十七:卣
卷十八:瓶
卷十九至卷二十二:壶
卷二十三:爵、斚、觚
卷二十四、卷二十五:觚
卷二十六:觯
卷二十七、卷二十八:敦
卷二十九:簠、簋、豆、铺、鏊
卷三十:甗、锭
卷三十一:鬲、鍑、盉、冰鉴
卷三十二:匜
卷三十三:洗、盂
卷三十四:量、区、锺、斗、瓿、缶
卷三十五:盦、𨱓斗、奁、罐、臼
卷三十六:钟、铎、铃
卷三十七:𬭚、戚、铙、鼓
卷三十八:刀、剑、弩机、符、镢、扛头、器饰、仪饰、杖头、镦、鸠车、表座、砚滴、书镇、糊斗、𬬻
卷三十九、卷四十:鉴


附钱录、钱录序、钱录总目
钱录十六卷

#另附清光绪14年迈宋书馆铜版印本《钦定西清古鉴》

这幅铜板是日本所制。当时广东候补道、出使日本国参赞陈明远在日本时,看到该处书商制造铜板仿刻《西清古鉴》一书,钩摹镌刻颇属精良,该书商有意求售,但陈明远无钱可买,此事被广东士绅三品衔选用道刘学询得知,于是筹措款项从日本购回这套铜板全副共九十六箱,试行刷印传播。这部铜板《西清古鉴》得以在中国印行,全得力于刘学询。(介绍参考:铜版西清古鉴)。卷首牌记“光绪十四年迈宋书馆在日本铜镌”。版框29.5cm×22.6cm。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无行格。

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 著有《矢音集》。

蒋溥(1708—1761年),大学士蒋廷锡长子,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清朝大臣,画家,善画花卉,深得家传。雍正八年二甲第一名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性情宽厚而警敏,任职后,精心奉职,勤于政事,是乾隆时期的重臣,亦是蒋派花鸟画艺术的重要代表。

#增加更新(2018年10月20日)为清乾隆时期内府刊本,先前为清光绪十四年迈宋书馆铜版印本。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内含: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时期内府刊本(版框29.5cm×22.6cm。半页10行,行18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无行格)、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14年迈宋书馆铜版印本两种
--
文件夹: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清梁诗正等编.清乾隆时期内府刊本
+清光绪十四年迈宋书馆铜版印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原色版(对页◫)文件大小:3.49G

黑白版(单页▯)文件大小:79.4M

直接下载

评论

  1. KarL

    好!

  2. 匿名

    请问能不能提供其他方式下载,奶牛快传等,谢谢

    • 未曾

      已补充链接

  3. 半亩园主人

    书籍刻印相当精美,内容亦极其丰富,不可多得!
    只可惜第1503-1573页为空白,主要是35,36卷的内容, 可能是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有缺失!!

    • 未曾

      测试本地的文件并无所述问题~~
      请重新打开PDF文件试试~(有时候大文件,PDF阅读器会有问题)

  4. 原物已经不见了吗,现在流传的都是日本拓印的呀,太可惜了

    • 未曾

      那个年代日本的印刷比较好而已

    • 匿名

      我看有两本真迹在2015的时候从一个叫乡下货的商家卖出去了 应该还在中国

  5. jually

    收藏之。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