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2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8年10月10日

book info

撰於2018年10月10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

此《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由法國漢學家Victor Segalen(謝閣蘭)拍攝,他於1909年、1914年和1917年先後多次參加中國的考古遠征,足跡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內含照片數百多幅,拍攝地有:明十三陵、四川、陝西、南京、杭州等地,題材多為石窟造像、陵墓石刻、古碑漢闕等。此系列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謝閣蘭並不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師,他擁有照相機也是因為在他出生的年代,攝影技術已變得簡單平常。然而在某個機緣特定的情況下,謝閣蘭也曾不辭辛勞地承擔起了攝影師的重任。這一特定的機緣就是他1909-1910年、1914年及1917年前後三次在中國的探險考察活動。在這三次考察途中,他共拍攝了數百張照片,其中大部分照片記錄了他的考古挖掘及發現,但其中也有一些照片記錄了考察中的人情事態,比如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見他本人以及他的同伴拉提格(Lartigue)和吉爾貝·瓦贊(Gilbert de Voisins )、隨行護送的中國人、馬匹、行李等。此外,還有一些照片拍攝的是那些途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事物——主要是風景,但也有樹木房屋。他在1914年和1917年的兩次考察,可謂是實至名歸的科學考察,考察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考古學家沙畹(Édouard Chavannes)的鼓動,並且沙畹也一直在法國遠程跟進整個考察。對於考察來說,攝影是一個技術上的輔助項目,如同考古挖掘、繪圖、拓片一樣。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考古的工作中,本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特別之處在於,這項任務機緣巧合地交到了謝閣蘭這位臨時考古學者手中。從謝閣蘭的通信中,我們還了解到了他所使用的攝影材料。他的探險隊1914年攜帶了盧米埃館提供的一千份9x12 厘米的底片及一千份24x30厘米的底片。結果這些材料出了問題,不得不在途中更換成一批9x12厘米的底片及一架柯達軟負片相機。「感謝」這一技術問題的出現,我們也由此了解到謝閣蘭在攝影方面所具有的出色素養。比如在途中歇腳的地方,他會晚上自己沖印那些出了狀況的「24x30盧米埃」底片。大部分底片被分批送到上海沖洗或印刷。謝閣蘭沒有看到的那些印成的照片,會經由他的太太轉寄給他。謝閣蘭也把一些他沖洗出來的底片直接寄給沙畹,並附上他的注釋,以便沙畹每天都可以跟進探險隊的發現。他在寫給夫人的信中也附有明確的、關於如何保存這些負片盒的方式的指示——「把每個木盒子像瓷器一樣包起來」,還有沖洗照片的最遲時間,以及沖印照片的相紙要用「半絨面」等等。

攝影在這一探險隊的時間安排中占據了很大的位置,其目的也是為了回到法國後可以發表考察成果。後來讓·拉提格也確實以他、謝閣蘭和吉爾貝·瓦贊的名義發表了部分照片。謝閣蘭對攝影技術的掌握非常完美,特別是考慮到材料本身所出現的狀況。但是這些照片的價值遠超出了技術以及文獻記錄質量本身。這種情況在攝影藝術中是很常見的:在敏銳的操縱下,媒介所產出的結果超過了初始的設想。謝閣蘭的親眼所見也是他作品的素材。對於那些知道並且喜愛他的靈感緣起於中國的文字的人來說,就算無法通過謝閣蘭的眼睛感受到他目睹的事物,至少可以通過「大玻璃眼」分享他的旅行。(介紹參考

大致目錄

明十三陵(1909年)
明十三陵等(1909-1910年)
嘉定府(1914年)
嘉定府(1914年)
渠縣(1914年)
三門峽(1914年)
西安(1914年)
廣元(1914年)
秦嶺(1914年)
梓潼縣(1914年)
靈寶縣(1914年)
終南山說經台(1914年)
四川石筍堂(1914年)
雲南(1914年)
成都(1914年)
潼關(1914年)
四川魏成驛(1914年)
四川(1914年)
四川新都縣(1914年)
寶雞(1914年)
乾縣(1914年)
昭化縣(1914年)
龍門(1914年)
咸陽(1914年)
華陰、華陰廟(1914年)
臨潼縣(1914年)
四川南江縣(1914年)
新平(1914年)
巴中(1914年)
四川(閬中)保寧府(1914年)
四川雅安(1914年)
四川雅安蘆山縣(1914年)
四川夾江縣(1914年)
四川綿州(1914年)
四川(1914年)
北京(1914年)
四川雲頂山(1914年)
大巴山(1914年)
江蘇(1917年)
江蘇丹陽(1917年)
杭州(1917年)
南京淳化鎮(1917年)
南京(1917年)
江蘇周莊(1917年)
南京棲霞寺(1917年)
江蘇石獅村(1917年)
南京(1917年)

照片多為一圖一個隔頁,隔頁上有鉛筆文字說明

維克多·謝閣蘭(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國著名詩人、作家、漢學家和考古學家,也是一名醫生和民族志學者。其一生與中國結下深厚淵源,也因書寫中國而負有盛名。作為一名法國海軍軍醫醫生,他曾長期旅居和多次遊歷中國,對於中國的悠久文明和獨特文化有着深入的體察和豐富的感知,並以此為靈感創作出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他的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國醞釀或完成的,字裡行間都浸透着中國文化的養分。其重要的作品, 如《古今碑錄》(詩集) 、《勒內· 萊斯》(小說) 、《歷代圖畫》(散文詩集)、《華中探勝》(記游)等, 都寫於中國,取材於中國。因此他被人稱之為「法國的中國詩人」 。

#選輯預覽 豆瓣相冊

註:註:此PDF內照片還沒有詳細中文文字注釋(含簡單中文分組書籤)。整理來源於:法國國家圖書館,含照片七百多幅,少量照片有類似,實際約四百多幅。
--
文件名:謝閣蘭的中國考古攝影集.BY Victor Segalen.1909.1914.1917年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38G

直接下載

評論

  1. 今天才看到這個網站,實在是中華文化的寶庫,晚上在翻包豪斯得設計歷史1949以前得 google帶我到了這個網站. 過些天一定給您贊助些錢!這樣的善舉不易.

  2. 匿名

    有書格下載嗎,百度不能下

    • 未曾

      鏈接已補充

  3. 匿名

    太好的歷史資料了!令人驚訝。
    感謝您的分享!

  4. 匿名

    感謝讓我知道這個人這套攝影集!!

  5. hanshuli

    書格的電子書我看了一些,pdf製作的非常的不理想,文件太大, 還是雙面一圖的,沒有多少保留的價值,只能用來個人觀賞。建議重新整理製作。

    • 未曾

      首先感謝您的建議。
      你説的文件大、雙面一頁的問題屬於我們的選擇方案的一種。
      對比你説的方案各有取捨。

      我説一下爲什麽書格做出的以上選擇:
      1,書格是重視書籍圖像/觀賞價值 大於 其文本價值的網站。如果你偏重於文本數據,你可以選擇(ctext、愛如生之類的)。
      2,我們選擇發佈的資源試圖盡量接近原始文獻(原色),清晰度高也是選擇標準之一。所以文件勢必會偏大,無法避免。我在想,現在硬盤價格不貴,盡可能保存傳播更高清的文獻資源,給大家,可以保證未來有更多使用性(出版或拓展研究)。
      3,關於雙面一頁的問題。其一是因爲個人認爲古籍對頁展示比較好看(當然最好是一個筒子頁)。其二是,我們目前推薦還是以電腦爲主的橫屏終端觀賞資源。其三是雙面一頁可以避免將書頁夾縫及框邊的一些批註等細節造成切割。其四是,目前大的機構數字化的文件都是雙面一頁。
      4,書格目前是一個靠個人維持的網站。由於個人精力有限,在文件格式方面可能就不能照顧到所有用戶。這些選擇都是根據我個人喜好制定的。所以還請先生理解。

      關於竪屏媒體(手機、平板)用戶的考量:
      1,黑白版為方便移動設備使用。從八月份(此本開始)黑白版PDF文件將盡量拆分對頁為單頁面,以適配豎屏設備閱讀。原色版仍以對頁(橫屏優先)為主。所以如果你需要一個小的、單頁的文檔可以選擇黑白版。文件標記(如圖),下載鏈接中選擇黑白版(如圖
      2,當我們有足夠的人力,我們會兼顧更多的個人喜好。例如:我們會轉換一個小版本的原色單頁文件給大家選擇。
      ----
      總之,你所提到的問題,是我們的選擇難以兩全導致的,還請理解。

    • 芥誠

      我倒覺得清晰度是一張圖片是都值得被保存的重要依據,如果你拍照片就為看個色兒,買耳機就為聽個響兒,那我覺得書格不適合你

    • 白嫖的怎麼好意思對別人的勞動成果說三道四,你怎麼不自己上網找資源自己製作呢?

  6. 匿名

    從法國圖書館網站上零星下載過一些圖片,感覺很不錯。為此還買了好幾本作者的文集

  7. 匿名

    未曾先生,請問有關於福爾曼在中國的攝影集嗎?此人在中國拍了不少的照片

  8. 謝閣蘭愛好者

    分享這個真是太好啦!全文已下載,非常感謝!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