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页面顶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仪礼图 仪礼图 仪礼图 仪礼图 仪礼图 仪礼图

5 条评论
撰自未曾
2013年7月28日

book info

撰于2013年7月28日 | 5 条评论 | 归类于 | 撰自未曾

仪礼图

宋代《仪礼》研究的一个特点是礼图的兴盛。南宋时朱熹学生杨复编撰的《仪礼图》,全录《仪礼》十七篇经文,疏解文意,均以图示,共205幅。又按宫庙门、冕弁门、牲鼎礼器门等分类作图205幅为《旁通图》。此本为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本。

代中国,最重视礼治。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平治天下。孔子以礼为“六艺”之一,教授弟子。其后历朝,多以“礼治”相标榜,礼制之详备,举世罕见,故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仪礼》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礼仪的典籍。

南宋杨复,复字志仁,一字茂才,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尤善于考索,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杨复著述讲学,学者称信斋先生,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诸书。此书成于绍定元年(1228),序称: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还应作《冠》、《婚》图及《仪礼》堂室制度一并考之,才更算佳作。杨氏遂本尊师之意,录取《仪礼》十七篇经文,又节取前儒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之方位,系之以图,凡二百零五幅;又分《宫庙门》、《冕弁门》、《牲鼎礼器门》,作图二十五幅,名为《仪礼旁通图》附于后。同览读《仪礼》者,必须先明白古代宫室制度,然后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才能不失其方。所以儒者,如李如圭、朱熹等人,在说解《仪礼》时,都要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方便学人。此书不采用这一方法,而改用随事立图,或横或纵,概无定向;或左或右,仅列一隅。-与李、朱方法相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并且,其见于《宫庙门》仅列七图,有漏略之嫌;又因作者对经文的连解时有与旧说不同者,故所绘之图亦与古制时有不合。但书中绝大部分图都能循经而绘,古礼之梗概,于此书可睹其大端,对后学颇有启发,多有裨益;作者这种另辟新径研究经文的方法,亦足资后世学者的借鉴。(文字参考来源:《仪礼》全译
--
书名:仪礼图.十七卷.旁通图一卷.附仪礼本经十七卷.杨复撰.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421M

直接下载

评论

  1. 读者

    补一下链接吧 谢谢

    • 未曾

      链接已补充

  2. 匿名

    通志堂经解这一部书,哈佛网上放出了全套出来,我上月通过邮件发过来的几本,文件非常小,所以打印并不是很清晰;并且每页有哈佛的E文。而大文件只能一页一页下载。
    能否请教下2点:
    1.怎么样能一次下多张或全本大文件?
    2.如果1我等普能人不能,书格能否全部下大图本放上来?
    谢谢!

  3. 東大寺

    禮理合同

  4. 火臣

    第五卷和第六卷的第一副图,和目录描述的不对。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