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38 个帖子:1-38 (共 38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61321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近些年更多精美的古籍资源涌现出来,民间社会和政府机构都做了更多的努力和尝试,各种电子文档出现编校和传播很令人喜悦,也感谢众人的付出和辛劳,尤其如未曾这般的奉献者,表示敬意!

    我和未曾不曾相识,可能仅有的缘分便是在天津读的大学,也因此对天津和印刷一直有强烈的联系。

    这个板块多讲的是当下的一些复刻古籍和影印古籍,一方面很热闹说明有对应的喜好者画像,另一方面好像也纷纷杂杂容易起些许无害的纷争。我想这主要是是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标准引起的。 也就是说古籍影印和复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电子版本虽好可是有时候总是缺少多感官的体验,手不能触摸,纸张不能感觉,墨未不能闻到,有时候床榻边上的一套古籍的把玩更有一种乐趣。

    古籍的影印和复刻,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种层次,不涉及层次和质量谈价格我觉得不合适。迎娶刘亦菲的彩礼未必必然的高,不过彩礼高些好像大众都能接受。

    先从收藏和把玩的方向来讲,最高要求的背景是中古籍的文字图画内容以外的所有价值,文字和内容学习是实用价值的一种补充。

    1、那么最高的标准应当就是,全品复刻、包含纸张材质、画面全色影印、尺寸规格全还原,(可以借用金包玉的方式)

    因为最好的古籍当时也多是用的最好的材料,工匠和工艺。比如25-30克左右薄如蝉翼的手工宣纸这种纸张费用不低常规的单本书纸张的成本在40-55之间,厚纸会更便宜当然也有七八千一刀的纸那么单本纸张价格范围就是20-800左右了,雕版大师,和精美装订。现在市面上最好的影印复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器宣或者类人工宣,50g左右用微喷的方式进行制作。另外一种是用雕版印刷方式抛去古籍的形式和年代美,保留内容和格式美。这两种方式也各有材料和工艺的精粗差别,一个锁子页8-15元不等。机宣想对来说比较便宜,纸性对于印刷来说也比较稳定。纸张费用占比低些10%左右。

    2、所以,优质的微喷我看可以放在第二层面上。优点是色彩艳丽保留了更多的历史细节。缺点是微喷墨往往没有渗透进纸张中,长期保存存疑,并且有工业感画面有贼光。其次就是纸张偏厚缺少宣纸本色感觉和纤维感。再次就是价格往往不便宜很难量产,五本十本小批量在上海60个筒子页一本价格2000-3500是比较常见的市场价。

    3、雕版复刻页是很不错的选择,眼光很高的话机调和普通雕师还是和原本比缺少些韵味的。优点页不少,文本干净,黑白分明整洁。

    这3层是颇要费币的,大多不仅仅限于内容的学习和实物的执恋了,作为收藏保存也规格不低了。欢迎交流WX:pringting-packing

    qq:419624423

    @161323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第4、印刷机印刷,当下我看到的多是单色印刷机印刷或者双色套色,材料多是50-70g左右的机器宣纸。 优点是降低成本一本60筒子页的书籍量产的话做到15-30一本,这种方式品质稳定而且价格划算对于古籍内容的学习和推广是很有帮助的。标准印刷的缺点页不是缺点算是特点吧,必须批量印刷,没法根据个人需求三本两本的进行制作。对材料的适应性要求高,手工宣基本没法印刷,国内的有3两家可以做40g左右的全彩手工宣印刷的。超薄的20来克的基本是没有的,当然了除了我。

    第五、打印这种打印大多是普通打印机而不是工业用打印机,因为即使是机器宣页常有纸粉褶皱卡纸等问题。优点是单份可做,灵活方便。纸张多用50-65g的机器宣纸。60筒子页的价格150-200左右,页是常见价格。

    食物买卖是丰俭由人,古籍影印复刻页是丰俭由人。只要不是错付了,价格对得起价值都是一件好事,这样也是古籍从电脑档案到了床头书架了,绝对是见好事。

    艺术收藏,内容学习,电子文档查阅搜索,丰俭由人各得其所就很好。这页是未曾坚持书格的想法吧,知识和收藏也并未见的一步到位的,各样的收藏,分享传播总规都是好的!

     

    @161324 回复 ⚑举报 

    游客

    你一个书贩子有什么资格说传承,方向,你卖钱就卖钱就是了

    @161326 回复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你 #161324

    这种友善的交流,有什么好怼的?

    即便是广告,也是带着善意的。何必对商业抱有成见

    @161327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你 #161324

    兄台怨念太大,我是生意人生意也以和古籍几无关系,古籍原印花了七八年功夫了,一文未挣只是研究(目前为止),未来应该会做些合理的商业化,让古籍复刻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中来。 如果兄不弃,可发地址过来,我快递些产品印面给你评点,方便你有的放矢。没有靶心总规箭矢会落空,你所见到的所有古籍资料绝大部份是直接以盈利为期许的。少部分是为了心愿留存下来的,更少部份是为了间接盈利留存下来的。 不然做书做画自己看可就好,为什么要流通。 流通不是坏事,还是要看流通的方式和手段是不是合理有利于群体。

    书格里面资源和善本很多,期盼兄多读书,消退心中怨念多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161337 回复 ⚑举报 

    阳光
    游客

    能保存千年的,主要是墨和纸张的材质.

    普通打印机上的墨达不到要求. 美丽国的独立宣言原稿已经变成渣渣了.纸张不行.

    对纸盒墨不了解.  感觉难度系数很大.

    @161338 回复 ⚑举报 

    食人魔魔法师
    游客

    @你 #161324

    复刻古籍是雅事一桩,莫要和在互联网上倒卖电子资源混为一谈。

    @161343 回复 ⚑举报 

    游客

    @临山 #161327

    啥怨念太大,你可别把之前烧毁的书籍又印刷到民间害人害己,书格好网站别带坏风气

    @161382 回复 ⚑举报 

    江阴印文堂
    游客

    上面讲得有点乱,不少观点都不准确。

    专业的胶印厂,20克左右的連史紙或雁皮纸也能印(做高档的印谱之类), 正常家譜古書一般是35-38克左右的機宣或手宣。 具體看要求。档次高的出版物,也可以用如,毛边纸、玉扣纸、太史连纸、楮皮纸,桑皮纸,雁皮纸之类的来印。

    这几年 轮转机的杀入家谱行业, 他们用的机宣纸相对要厚实一些40-45克,也没有你说的50-65克那么夸张,太厚了。

    至于彩色胶印,都要托一层双胶纸才能印。薄些的也能印,就是废品率高些。

    真实情况是,正式古籍很少用宣纸(混料纸)来印书的。 明白棉、清开化、美浓纸都是皮料纸,其它大多是竹纸本(白色,黄色)。

    现在用来影印的手工宣也只能称为  印刷类手工宣(书画纸,成份不明)。 而且手工宣也不是安克数来讲厚度的。 从扎花,棉连,单宣,夹宣来分一般用一刀重量来计算。

    @161393 回复 ⚑举报 

    zyz
    游客

    普通古籍价格还是很便宜的,今年秋拍买了一部,平均一个筒子叶还不到5元钱,而国图复制一拍的电子档还需要8元钱呢。按理说科技在进步,为啥价格还越来越贵了呢?就目前来说随便仿真影印好像都不止5元钱了,要是雕版复刻的话,价格就更贵了,一册得小2k了,都够买稍微好点的明刻本了。

    @161423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江阴印文堂 #161382

    如所言,纸张类别很多。也对应古籍不同的发行方,对应的准备的财力人力和工匠的技能都是差别很大的。 不同古籍的珍贵和稀缺程度以及艺术价值页都千差万别。 部分所言确实赞同,我也化繁为简同你进行尽兴的交流和学习。

    古籍肯定涉及纸张,品类名头众多。大抵可以简化分四种,麻料纸,皮料纸,竹料纸,草料纸。

    麻料纸  面无光,纤维束较多,容易着墨,纸质韧性强。用来印刻书籍不抬妥当

    皮料纸  纸质细,制作精良。其中纸质粗纤维束多的为皮纸。细致的克称棉纸或宣纸,又有白棉纸可归为宣纸,又有开化纸也可归皮纸和宣纸相近又各有特点。黄棉纸,鸡林纸这两款适合书写。宣纸也有细分棉连,罗纹,单宣等

    草茎纸或草料纸,毛头纸 偏粗糙

    竹料纸,连史纸,主乾隆以后应用。毛边纸 汲古阁居多,太史连纸 色微黄,韧性不错,想对宣纸还是偏脆。连史纸,适用古籍,也是乾隆以后用的居多。

    另外如果是影印古籍的话,天然要求纸张细腻和白皙,这样才能把古籍的历史信息保留住。  如古籍原作是以太史连纸制作,纸张本身就有偏黄底色,再有历史沉淀。那么如果影印复刻再用太史连纸就会以对为错,如果选用雕版复刻那么尊重原书籍选用太史连纸到是值得的。

    以有价值值得影印复刻的古籍来看,您罗列的大多信息不见得合适。 从影印技术效果角度来看,还是宣纸和和连史纸较为合适,简化说就是优质皮质或者优质细竹纸较好。

    另外从尊重古籍的特性的角度来看,清康乾之前官方刻书主要为皮纸(有优劣之分均,优的可化到宣纸类)和白棉纸(可归宣纸类),另外民间如汲古阁,采用优质细竹纸,毛边纸(偏黄,雕版复刻可用,影印很难处理颜色混杂)。另外宋刻本部分用白麻纸,效果较皮纸略差些。

    @161426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江阴印文堂 #161382

    以上是谈了下对古籍,尤其是官方或者是文化收藏级别的古籍用纸的一些总结。

    下面谈下您所说的轮转印刷等新工艺。我们要两条腿走路,古籍就是一条腿看纸张,一条腿看印制效果。你说轮转印刷的时候,印制效果这条腿我们先不谈,已经忘记了纸张这条腿。 因为这时候你选用的是机制纸张,里面参杂了很多化工原料,不利于长期保存和收藏。 如果单要文化学习是足够了,内容明晰价格优惠,但是从纸张的手感和长期收藏来说的话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荧光粉和增白剂的使用以及大量非自然纤维的原料添加复合,纸张的色变和脆化会很不可逆。

    对于纸张克重,无所谓机器宣纸还是手工宣纸还是其它纸,你可以按照祖宗的思路来计量。也可以统一用重量或者厚度来统一讨论,这样就不要讨论不同纸张的尺寸规格张数对计量的影响。厚度可以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克重就是没平米的纸张重量,这样来计量我看更容易理解和直观。

    希望得到你更多的观点和交流,共同把这个领域来做好。

    @161430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接上,需求和价格和工艺都相关的,并不是割裂的。 我更多倾向的是完成的是准收藏和展示和赠礼级别的古籍影印复刻。 当然也不反对打印或者轮转机这样的制作工艺。 一刀纸七八千的可以,一刀纸30块的也不错,都各派上用场就好。宣传,学习,把玩,收藏会有不等的要求和精力和耗费。

    你觉得这观点和想法可以接受吗?

     

    @161760 回复 ⚑举报 

    小书童
    游客

    若遇见倾心之古籍,往往,心有收藏之愿,钱囊瘪瘪却无收藏之能,更别提那个高远之传承。尤其是道家之古籍,更是见之不易。若是有高贤,能够翻印出来,若能有幸遇见,书童形如久饥之饿汉,狼吞虎咽,哪有闲心去揣度分享者的商机,来不及表达感谢之语

    @164006 回复 ⚑举报 

    何續静
    游客

    以前的古书,墨,里面都是加了药材了,所以才能千年不腐,不烂,这些古书,都是有记载的、我们後來之人,应该多去学习那些古老的方法,才对、

    @164007 回复 ⚑举报 

    何續静
    游客

    浅論千年以来与书有关之人

    陆夫子几十年来,考巡史上千年典籍之传授历程,了解史上经学典籍演化经过,并潜心训诂,注解,编撰“易疏”、“老子疏”、“经典释文”,认为“易”肇于伏羲氏,应为"七经"之首。“古文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故次于“易”“毛诗”起周文兼“商颂”,故在尧舜之后、
    “周礼”“仪礼”并周公所制,应次于“诗”,而“周礼”为"本",“仪礼”为"末"“礼记”虽西汉戴圣所录,然礼记二“礼”阙遗,故又次之、 “春秋”是仲尼先师所作,乃后于周公,左丘明受经于仲尼,公羊髙受于子夏,谷梁赤乃后代传闻,故“三传次第自显”、“孝经”与“春秋”虽是先圣仲尼著述,然“春秋”系周公垂训、史书旧章云;“孝经”专是夫子之意,故宜后于“春秋”,仲尼先师“论语”,乃是众门徒贤者所记,故次之,陆元朗分此"七经"次第先后,印实儒汉学問经書典籍来源,“七经”:“易”、“尚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其后为“老子”,“庄子”,最后是“尔雅”、整理,辨识众家书籍,留存各代注本凡百八十余种,其著“经典释文”归纳总结了儒汉学问,开启统一经学之先声,为保存延续经学传承立下一桩莫大功德。
    因此,武唐护国真人何溥,就视长安书院洞主,陆夫子,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千万年来,天下读书学识之人,多入过江之鲫,繁如秋风掃落之枯叶,然,真正愿意静下心来,诚心正意的将一部前贤典籍,看完,读通吃透,且能传扬光大,让世间百姓得益,让书中学文治於世之读书人,少之又少、因而,在何溥眼中,世上的所有与书打交道的人,可以分为“背书人”“拿书人”“翻书人”“看书人”“读书人”“说书人”“吃书人”“印书人”八种。

    “背书人”:是那种将书死记硬背,认书中死理,死学死用,不知变通,不会举一反三,唯书中道理是天下第一正确的,此为背书人;

    “拿书人”:是那种手拿一本圣贤书,招摇过市,不伦不类,满口之乎者也,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是一位身份清贵的书生、此为拿书人;

    “翻书人”:是整天埋头书屋,不管哪种书籍,只要遇到,看到,都拿去翻看,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图看的多,美其名曰:饱览群书,实则一书不通,一文不懂;

    “看书人”:是将每一部入手的书籍,必定下功夫深研细究,摘抄,笔记,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务求将书中道理理解,明了,读个通透,且能将书中道理活学活用,利己利人;

    “读书人”:天底下,真正的读书人,少之又少,因为真正的读书,不但精读细究,字斟句酌,把书中道理拿来鞭策己身,正身明理,且通过自己,不分贵贱传达向天下未能读书之人,还会将书中的道理用来经世济民,利於天下世人,益於社稷苍生、让一本本有益於世人的书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使作书之先贤的心血被埋没,不使书中的道理被废弃;

    “说书人”:顾名思义,就是行走世间江湖,以说书为生计的艺人,他们大多出生贫寒,难有一卷圣贤典籍傍身,生活拮据,看遍了世事沉浮,观尽了世间百态,瞧够了人情世故,将古往今来,天上地下,上至庙堂朝野,下至江湖草莽,神奇怪异,平淡无常,种种世事,般般趣闻,凭一张生花妙口,讲说与天下人听、让世间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离开家乡,不用掏银钱,就得以知晓天下奇闻异事,让平凡世人在生活困苦之余,聊以慰藉,得以一笑、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一味佐料;

    “吃书人”:是一种奇怪的人,只针对珍惜孤本,遇上一部,便如饮醇酒,如痴如醉,视若珍宝凡是遇到被破坏,页面不完整,有缺损的孤本善籍,必定不辞劳苦,不畏艰难,搜刮古今,找寻到原版原籍,或作书之人,或文稿草书,将缺损之处,填补完整、待遇到有缘之人,便传书而去;

    “印书人”:又称传书人,或抄书人,代代相传,每过几十年,便将之前的书籍,原模原样,或翻印,或手抄,或碑石刻写,一代一代,不让自身所传承之书籍断绝,失真……

     

    嵗在甲辰、丙子仲冬、何續静記

    @164226 回复 ⚑举报 

    古诗词曲网
    游客

    古诗词曲网(www.gscq.net)提供高质量的古诗词诗文注释、翻译及赏析。致力于让古诗词爱好者更便捷地获取专业古诗词诗文内容。

    @164240 回复 ⚑举报 

    蝈蝈
    游客

    古籍觅宝网(guji99.com)提供一些术数古籍的资讯,致力于让易学爱好者获取第一手易学资料。

    @164244 回复 ⚑举报 

    xiaopengyou
    游客

    各位站主老闆都在書格的地盤打廣告給鏈接,怎不也在自己的地盤,給書格留個友情鏈接呢?

    @164253 回复 ⚑举报 

    蝈蝈
    游客

    @xiaopengyou #164244

    有的,不过放在了传统文化区。本身就是偏导航站,刚建设不久,得寻一些古籍ocr的网站,工具类的更受欢迎。

    由于有交流区的存在,感觉更偏向论坛,所以和爱如生放一起了,可惜国学数典,可能不再出现。

    guji99.com/sites/134.html/

    微信截图_20241231125515

    @164257 回复 ⚑举报 

    xiaopengyou
    游客

    @蝈蝈 #164254

    可以,還算厚道。

    祝願老闆發大財!

    @164333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没那么神秘,就是处理好底版印刷而已,轮转机:每筒(1筒=2页)=0.35元(含装订,10套起)。胶印0.85元/筒(含装订,100套起)。就是这么简单。单色8块/板的制(胶)板费。4色8*4=32元/筒(一色一筒,三元色(红、蓝、黄)+黑)。以上尺寸是尺寸28*18CM。不含函,不含税,不包邮。至于纸,一般是机制宣纸,纸价1毛一张,仿古宣2毛。克数在32-38克任选,不用考虑那么多,至于以上说的低于30克的。就是在薄的宣纸上裱上一层厚的,一起印,印完后切去厚就的就行了,浪费一张纸并具且多了点人工费,也不至于不能完成。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

    下图31克机制宣,近于透明,我认为这么薄就够了

    2(1)1(1)3(1)

    @164429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这个帖子还是抛砖引玉,开卷有益!何生,对书的理解我还是蛮认可的,各种典故文章信手拈来很是有趣。总的来说,书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最为重要,版别和编著者保证了信息的更完整或者更接近当时的著作者的意思和年代信息,想对来说更准确有效信息更充足。书的制作,不论是刻字,书法,笔墨,纸张,版别装帧,点校等都是载体自身的特质,固然很重要也说不上是读书的本来面貌。宋元的刻本珍贵,纸张刻字当然润色不少。更多的原因是内容更好,同时宋元的书籍太少物以稀为贵。传统的保存和发展还是应当以传播放在第一位,适当的做优秀的电子文集和实物书籍应该是有帮助的。 抱残守缺,固步不前困在善本和博物馆中也不利于信息的传播,永乐大典般的故事事故不应该再市场出现,一套还是两套无从得知,但凡是千套万套,即使装帧或者抄写毛躁些,纸张墨水差一些也无从紧要,重要的是传播和之后的鉴赏等等。电子文档,翻印版别,复刻版别,影印版别,好的一般的贵的便宜的,各有喜好无需设置禁忌。

    另外世真兄,也不能以机器宣纸的单色轮转印刷以为最好的现今印刷版别。宣纸的优点自有说法,轮转机的黑色印刷你认可也无可厚非。不过现在不论是上博还是故宫还是各传统书斋朵云轩西泠印社都不会采用你说的方式,微喷和刻印为主。从普通读物来讲我觉得轮转印刷或者复印机也足够了。原彩影印和手工宣纸类的采购过去也不仅仅把书当作普通读物。 另外宣纸的价格可不便宜,扎花宣纸15g左右,在原产地我买过半刀,大概就4000多了,大概近百元一张了还不是最好的。普通的手工宣纸的价格大概也是机器宣纸价格的3-6倍。书还是读放在第一位的,丰俭由人还是不能偏废纲要。

    多交流向大家学习。有机会的话,把优质的宋刻元刻明清的好书,做成好书同时做到地板价,推向社会和爱好者。这样我想有些社会意义也不错。

    @164430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世真 #164333

    补个机器宣纸特性的说明

    机器宣(机器宣纸)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手感不同:机器宣纸手感光滑、脆性,抖动时有明显响声,而真宣纸手触有纤维细毛绒感。

    色泽不同:机器宣纸色泽强制化学漂白色,久放易氧化变色;真宣纸自然色,久放不易变色。

    韵味不同:机器宣纸无韵味,渗透性弱,而真宣纸韵味浑圆,渗透性好。

    存放时间不同:真宣纸防蛀防霉,宜长久存放;机器宣纸防蛀防霉性差,只相当于普通纸。

    制作工艺:机器宣纸是使用桨板,经机器直接加工而成,而手工宣纸是采用檀皮、稻草等原料,经手工捞制而成。

    帘纹:真宣纸帘纹较明显,能看得出但摸不出;机器宣纸帘纹非常明显,看得出也摸得出。

    纹路和手感:手工宣纸纹路清晰,但摸上去没有纹路;机器宣纸的纹路由于是机器圈起来的,纹路方便会一边倒,手感上手工纸密度低,手感柔和,机器纸则比较光滑,而且纸张的质地很硬,很脆。

    吸墨性:机器宣纸的吸墨性可能与手工宣纸有所不同,有些机器宣纸经过改良后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这些特性使得机器宣纸在手感、色泽、韵味、存放时间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与手工宣纸存在明显差异。

     

    当然作为读物已经足够了,便宜快捷是很好的优点。

    @164543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临山 #164429

    首先你不懂印刷。其次,我并没有说过轮转机印刷是最好的。然后你还没有圈子。在你眼里很贵的宣纸(无论是机制还是手工,老旧宣纸除外),在我们眼里很便宜(因为你没有一手货源)

    @164544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wx_camera_1727248476929

    关键词“CTP”了解一下

    @164546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世真 #164544

    你不是很懂,不论是柯达的还是网屏的很多都是多年好友。

    如果不是普通读物,而是影印宋元或略低些的明刻本。 必须从头到尾的解决从材料到工艺问题。

    纸张,油墨,刻版(如果是后刻),制版(ctp或者ctcp),或者激光打印,或者激光碳粉打印,或者电子油墨,或者微喷(核心在喷头和油墨),然后就是版别,和色彩管理,校色和调色,以及控制网点变形和网点异常扩大,调节油墨的渗透和色泽。还需要反向调整文件的profile 特性化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微调文件。

    纸张又分很多类型,传统古籍的纸张大概有小二十种, 分别根据皮的种类,竹的种类,草的种类,不同比例的种类,有无色泽,有无帘纹,渗透性能,表面特性再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油墨方面需要改进现在的油墨特性,需要额外的和油墨工厂匹配特殊的黑色油墨甚至cmy等油墨。这样的彩色和黑色的层次才会更丰富些,当然和传统的墨汁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设备,不同的设备,也区别很大酒不一一展开了。

    你熟悉的江浙沪的大多数级别以上的印刷上市公司级别的公司都是我的客户。可能你所在的公司还太年轻,对技术和视野的积累还远远不够。

    希望,朋友也不要妄自菲薄。可以参照我的思路对产品进行提高,起码在中端左右的印刷类企业扛起技术大旗了。

    @164547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世真 #164544

    不论,是纸,还是墨,还是ctp,还是数码印刷,不论是碳粉还是电子油墨,不论是四色油墨还是专色油墨,不论是前端还是后端,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你所在的企业的积累都远远不够,低下腰好好学习。这样对产品的品质提高也是一种帮助。加油,共勉!

    @164549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我是不懂,但作为宣纸印刷业谈“碳粉”及“激光碳粉打印”就是个笑话!我倒是知道的

    @164550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再向各位透露一下,一般32-38克机制宣纸尺寸72*62CM拿货价不到1毛一张,仿古宣撑死翻倍,朋友去拿,厚着脸皮一毛钱三张也可以买到。

    @164553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世真 #164550

    有没有可能你就是笑话? 光宣纸我就花了10多天两次去泾县考察宣纸,就是笑话了? 还是你觉得这个站内的朋友们不知道什么是宣纸了?

    这里面可是有很大比例的朋友有书法合绘画以及古籍爱好的,他们对宣纸生宣熟宣各种产地的传统纸张也都熟悉的很。 不能因为幼稚就可以放肆,幼稚不是放肆的借口。

    如果要讨论印刷技术,你可以邀请你们厂最厉害的技术总和我交流,甚至你所在城市你认识的最牛的技术总和我交流。 深入交流下就知道深浅了。

    自认不懂就要摆出不懂的姿态,自认不懂又胡搅蛮缠就逻辑不通,显得无奈没有必要了。

     

    @164554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世真 #164550

    对你这样的小辈,一直抱着关怀爱护的角度。你没有必要挑战专业性,你接触不到的大型的印刷类企业上下游企业都很熟悉不少是合作伙伴,设备和流程特点如数家珍。 你不用像吃了枪药一样,知道一点皮毛就张牙舞爪,很不懂事。

    我说的每个知识点,你如果有心都可以琢磨一下,对你的产品对有点帮助。当然产品是建立在软件硬件材料和流程以及技艺上的,仅仅局部的改善有帮助但也不是很大。

    @164558 回复 ⚑举报 

    蝈蝈
    游客

    楼上的几位老哥,都很专业。

    我就业余多了,做出来的书,是纸质学习资料,专门用来圈点勾画,建议书友把书泛滥。不要束之高阁。

    20012002

    @164797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赚钱就赚钱,没必要忽悠小白。浙江古籍就在我边上。江苏金坛古籍我们也有业务。你看印文堂大佬,都懒得理你。论微喷。他在市场上占比也是非常高,估计你也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还装大佬。我一年几十万的宣纸书印出来。给你擦屁股都够你擦一辈子。

    @164800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其实现在的印刷市场是相对很透明的。再爆个料数码轮转机印刷机印刷成品18*28cm,仅0.35元/筒。而同尺寸的胶印印刷(单色)仅0.85元/筒。以上均包装订,材质机制半生宣,不含运费,不含税,不含函套。

    最低的区域是河北。轮转机最便宜能达到0.2元/筒。当然,一般人没这个资源倒是真的。

    @164931 回复 ⚑举报 

    临山
    游客

    @世真 #164800

    实在劝不动。,你说的在座的谁不知道。百年前就有圣经纸鹤字典纸了,纸张比你的机器宣纸怎么样,字迹合纸张厚薄比你的单色轮转机怎么样。单色轮转机的特性都是快合便宜,而不是高品质的印刷。

    小友,你是真没见过好东西啊。 不论纸张,墨,版,设备,但凡你见过好东西就不会天天爆这料爆那料的,毫无看点。

    你也看看古籍出版社,朵云轩,西泠印社,界龙和雅昌的艺术类书籍。 别说几百一本的了,几万一本的都有不少。

    自信是好事,也不见的都是好事。要知己知彼,知道长短。

    @164937 回复 ⚑举报 

    twilightlin
    游客

    个人感觉奔着收藏和把玩,能够传承几百年、千年这个方向的,对纸墨要求肯定高,价格当然不便宜,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阅读倒是其次。作为礼品、艺术品更适合。比如论语集解这部书(记不太清了)就是重新雕版印刷,成了一件国礼。

    作为阅读这个方向,普通人消费得起的,能接受的价格大概在2元/筒上下,当然越便宜越好,能够保存百十年也就够了。印文堂、溪山余事等做的书就很适合大众阅读。

    毕竟喜欢古籍的并没有多少人,直接阅读线装书的更少。我记得国学数典关闭的时候注册人数才接近100万吧。

     

    @165095 回复 ⚑举报 

    世真
    游客

    @twilightlin #164937

    正常价就是印刷价的三倍左右,无论是国内的术数大佬郑同,还是网上形形色色的制书大佬,比如安闲大佬手工精制、又如孔浪大佬这样做精校重排的,早期的易总也曾经在书格火热一时,按理来说赚钱不丢人,各家花入各人眼,印刷成本3倍价格就是市场价,这是内业公认的事实,正如楼主说的“60筒子页的价格150-200左右,就是常见价格。”简单说按换算就是3块一筒左右(150/60=2.5元/筒,200/60=3.33元/筒)。而实际的胶印印刷成本价(连函套+开支)一般在1元/筒左右,而轮转机大概在0.5元/筒左右。当然公益事业难做,业内做原价众筹的并不多,古籍修复更是各有观点,做古籍精修的,目前圈内也是寥寥无几。原因是没有极度的热爱,这些付出是与收入不成正比,论个人数据库更是多如牛毛。正是因为有未曾这样的大佬存在才让古籍变的平易近人。也有许多朋友让古籍以更实惠的价格送到了一些不爱看电子 书的朋友手里。我相信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抛开印刷细节不说,看实物成品才是关键,是不是有完整体系不是靠自己说,也要拿的出真东西来。

正在查看 38 个帖子:1-38 (共 38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8 个帖子:1-38 (共 38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古籍收藏和传承的方向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5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