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71116 回复 ⚑举报 

    義德木仁
    游客

    请教一下各位大佬,请问如何分辨中华珍宝馆的图源是否来源于出版物再扫描

    虽然网站上有出版物扫描这个标签,但并非所有的都会被标出来

    以往我都是通过隔水和边框来分别,把没有隔水的一律归于再扫描,可最近发现有些画就算有隔水貌似也是再扫描的

    谢谢

    @171122 回复 ⚑举报 

    清零
    游客

    宋画全集中的波士顿、日本寺院个人收藏都是扫描,明画全集分段的都是扫描。目前增设一批现场拍摄,但画质不稳定。

    @171128 回复 ⚑举报 

    小kleiber
    游客

    图源来自:1,博物馆公开图源。北京故宫公开的(神龙兰亭序,上阳台帖等等)上博公开的(赵孟頫杜甫秋兴,王献之鸭头丸等等),美国博物馆公开的(米芾吴江舟,赵孟頫羲之四事等),台北故宫公开的(标清,或者偶尔的高清,比如定武兰亭、快雪时晴等等)。

    2,个人展览拍摄生图。这类资源一般不开放下载。

    3,出版物+复制品扫描。此类判断除了珍宝馆自己的标签,需要靠经验。扫描的东西缺乏笔墨立体感,有时候印章效果“冒油”,有时候颜色不准,有时候有大果粒。例如:怀素论书帖,米芾研山铭,台北蘭千山黃绢兰亭序,台故早春图,陆柬之文赋,蔡襄手札等等。

    @171129 回复 ⚑举报 

    dxx
    游客

    我就想知道,人类文化遗产,都免费公开高清图片,相关行业运作会崩溃吗?比如卢浮宫的都公开了,卢浮宫是不是就倒闭了?

    @171133 回复 ⚑举报 

    njzj99
    游客

    @dxx #171129

    卢浮宫、奥赛、普拉多、波士顿这几家博物馆的高清电子图都不肯公开,只是放出过一部分,比如CM2、谷歌艺术计划等。

    @171151 回复 ⚑举报 

    小kleiber
    游客

    这么说吧。高清图片投影到电视上(75寸+)的效果,远胜于普通观展体验,远胜于书籍。唯一能够匹敌的,是大挂轴复制品,因为大尺寸电视不能竖着转,但现在似乎也有支持大电视的旋转支架问世。唯一的缺点,就是对眼睛不好了。

    我自己拼成的上博展览拍摄的高清图片,包括苦笋,鸭头丸等等名帖,放在85寸电视上看,那种震撼的感觉是直起鸡皮疙瘩的。今年年初回上博看了原作。昏暗的灯光外加厚厚的玻璃,拥挤的队伍,只能说看一个“感觉”,就是见到这个真东西的感觉。除非让你拿在手上,否则现场看展是不可能超过电视投屏的。那么书籍如何呢?授权的原大原色印本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翻印),复制品效果未必好又经常贵得要死,优秀平价印本可谓凤毛麟角。况且印在书上本身就损失了一层,相当于酒多掺了一次水一样。

    可以说,如果所有法帖如果公开了高清图片并且大规模流传,博物馆很可能失去一大部分图书、观展市场,而本来这些行业就是如履薄冰。且高清图片因为传播零成本,博物馆更不会轻易公开了。从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自然是越多越高清的图片出现越好。这方面台北故宫可谓翘楚,独步天下。

     

     

     

     

    @171258 回复 ⚑举报 

    dxx
    游客

    @小kleiber #171151

    油画的好处就是竖着挂,起码好正面拍照不变形。而国画长卷、扇页,是放平或斜着放,无法正面拍照,拍的都是梯形。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关于中华珍宝馆的图源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5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