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72203 回复 ⚑举报 

    HY
    游客

    《新仪象法要》又名《绍圣仪象法要》、《仪象法纂》。

    全书共三卷,书首列有“进状”一篇,即苏颂《进仪象状》,报告造水运仪象台的缘起、经过和它与前代类似仪器相比的特点等。正文以图为主,总计全书共有图六十种,各图附有文字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 卷上:介绍浑仪,有图十七种。

     

    ● 卷中:介绍浑象。除五种结构图外,另有星图二种五幅,四时昏晓中星图九种。

     

    ● 卷下:介绍水运仪象台总体、台内各原动及传动机械、报时机构等,共图二十三种,附别本作法图四种。其中还有唯一的一段不带图的文字“仪象运水法”,讲述利用水力带动整个仪象台运转的过程。

    《新仪象法要》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代科技著作。这部不足三万字的著作,记下了中华民族古代的许多光辉成果,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表的锚状擒纵器;它记录的游仪窥管随天体运动,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机械——转仪钟的雏型;它记录的水运仪象台观测室活动屋板,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祖先。此外,此书还为我们留下天文仪器和机械传动的全图、分图、零件图五十多幅,绘制机械零配件一百五十多种,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

     

    麻烦各位帮忙找找《新仪象法要》宋刻版、明刻版,谢谢~~

    @172260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这部书,近世最早的应该是清内府藏钱曾影宋抄本,但查故宫藏品,似乎已经丢了,存世最早的是四库本。

    @172261 回复 ⚑举报 

    guozibaba
    游客

    @崇鹂 #172260

    根据文章:[1]刘蔷,高瑄.《新仪象法要》版本研究与校勘[J].文献,2000(3):239-251

    国图藏有一部铁琴铜剑楼旧藏清影宋抄本、傅斯年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清抄本,行款相同,推测抄写于乾隆间或略晚于乾隆修《四库全书》,且二本与四库全书本有差异,应为四库本之外的版本。

    国图清抄本可见:

    read.nlc.cn/allSe...1999008599

    新儀象法要
    责任者: (宋)蘇頌撰
    出版发行项: 清[1644-1911]
    善本书号: 03481
    版本项: 抄本
    版本书目史注: 9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
    四部分类号: 子 天文演算法 推步
    现有藏本附注:
    丛编项

    @172273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guozibaba #172261

    感谢分享,看了一下这篇文章,铁琴铜剑楼本我傍晚时也存了。


    这篇文章给到一些思路,补充于此:

    ①文章提到南图的明抄本《仪象法纂》,如果与《新仪象法要》确实是同一部书,那应该是最早的。

    ②文章认为国图藏这些清抄本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甚至四库本、清抄本、守山阁丛书本的图文不同,确实有待研究,没这么简单。

    但是这篇文章也有一些问题:

    ①按《读书敏求记》和《四库提要》,钱曾影宋抄的书末是有南宋乾道跋文的,但四库本、国图的这两个本子我都没翻到是哪一页。《四库》馆臣抄书有时有个臭毛病,会故意去掉一些跋文。国图所藏两本也没有,没有,这就很危险了,很有可能就是四库之后出来的。

    ②国图藏“铁”本(善本书号03481),尚且把乾隆御题放到最后,因为故意模仿乾隆的小行草, 看不出全书是不是同一个手笔。但另一本(善本书号16797)把御题放开头,整体风格就是同一个人抄的,这一部就是四库之后的东西。

    ③文章始终强调国图的两部清抄本是影宋抄,虽说影宋抄水平也有高低,但国图藏两本也太恶了,“铁”本(善本书号03481)尚且有一点模仿木刻字的味道,另一部(善本书号16797)就是普通的过录而已。像清初钱曾的影宋水平,包括四库提要和读书敏求记始终强调钱氏是用心影抄的。可惜,四库用的是清代馆阁体,钱曾影本又看不到,到底原来的宋元刻本字迹是什么风格,也不清楚了。

    从图上看,第一张《浑仪》四库本是精细的龙柱,“铁”本(善本书号03481)写的是龙柱,画的是祥云,另一部(善本书号16797)画的也是龙但劣质很多。第二张《六合仪》四库本和“铁”本(善本书号03481)一样,另一部(善本书号16797)很恶劣。

    从各种观感上看,就算国图藏的两本是宋版的流绪,但也应该不是直接从宋刻本抄出的,可能是不同系统,但未必是真正的影宋。

    ④文章为行文方便,用一卷本、三卷本去分,这个思路会误导人。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新仪象法要三卷。

    元托克托《宋史》:新仪象法要一卷。

    实际古人的书目分卷记录不是很严格,因为记录简省,很多时候说不清楚。我见过《宋史》记录为一卷的很多古籍实际是不分卷。本来是一卷分上中下的书籍,在元明后世慢慢就改刻成三卷。这部书最早写出来应该就是一册不分卷的,或一册内分成上中下。完整记录应该作“一册不分卷、内分卷上卷中卷下”,看到古籍记录为“一卷”或“三卷”经常就是一部书,尤其是被朝鲜人传到鬼子那边,分卷改得很多。

     

    @172373 回复 ⚑举报 

    HY
    游客

    @guozibaba #172261

    我有个问题问问,国图怎么下载的呢?我一直不知道怎么下载?

    @172374 回复 ⚑举报 

    guozibaba
    游客

    @HY #172373

    www.shuge.org/meet/topic/80138/

    置顶的bookget下载。

    @172375 回复 ⚑举报 

    HY
    游客

    @guozibaba #172374

    谢谢指导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求《新仪象法要》宋刻版、明刻版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5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