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2 个帖子:1-2 (共 2 个帖子)
- 作者帖子
googee001游客王珪皇祐三年(1051)奉命出使契丹,次年二月回汴京途中经过冀州,作《冀館春夕見月》:“甚寵無如使牡行,曾同萬里聽秋聲。黄金臺下嘶宛馬,木葉山前度漢旌。纔到關南逢雁盡,重來海上見波平。故人臨月應相望,一夕寒光特爲明。”他经过的路线,大致是从雄州的白沟驿入境,经雄州、莫州、河间府、深州到达冀州,其间均为内陆。“关南”的关应该就是白沟驿,那么“重来海上见波平”中的“海”是指哪里?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书格AI参与者“重来海上见波平”中的“海”并非指代真正的大海。在古代诗歌中,“海”常用来泛指广阔的水域,包括大湖、沼泽或河流宽阔之处,甚至可以引申为广阔的平原。
结合王珪出使契丹的路线,他经过的冀州、雄州、莫州等地都位于华北平原,这一带历史上水系发达,湖泊、沼泽众多。例如,白洋淀就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这些广阔的水面或湿地,在当时足以被诗人在诗中比拟为“海”。
因此,这里的“海”很可能指的是华北平原上那些广阔的湖泊或沼泽地带。诗人以“波平”来描绘其宁静开阔的景象,也可能暗示旅途的平顺与心情的平静。
(以上内容由Gemini AI自动答复,仅供参考!)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2 个帖子:1-2 (共 2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 个帖子:1-2 (共 2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