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九老图卷

此《会昌九老图》(香山九老图)卷为南宋佚名之作。画卷描绘唐会昌五年白居易与友人(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禅僧如满)于洛阳香山聚会(又称 “尚齿会”)的情景。展现士大夫致仕后悠游林泉园囿之间,奕棋、倡咏、品茶等活动。此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因直言朝政,为权贵所忌,遂称病归隐河南洛阳,建楼种树,又引流香山之水,自称 “香山居士” 。他于唐会昌五年(845)春与胡杲、吉皎等年迈而不慕利禄者在白宅结 “九老会” 又称 “尚齿会”,以诗酒为乐。人慕其高洁,绘图以纪。图中将人物安置在优美的林泉园囿之间,浓荫水榭,敞堂方亭,池岸舣舟,通过老人们的奕棋、倡咏、品茶等活动,展现了他们偃息出尘的澹泊心态。

画卷虽以人物为题材,但建筑部分不论整体还是细部都描绘得准确精微,水榭、房舍、板桥、河堤、护栏、石凳乃至屋内的陈设交代得一清二楚,可谓 “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几乎可以按图构建。画家不仅对建筑的构造和做法至详至悉,而且已经开始注意通过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一定程度的透视画法在二维平面上更为真实地表现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和通透感,达到使观者 “望之中虚,若可蹑足” 的艺术效果。尤为重要的是,图中的建筑采用北宋的界画手法,匀细的线条有利于刻画建筑物复杂的结构和构件的细部,这种水墨白描的建筑画法延续至元代并发展到了极致。 (介绍参考:傅东光

此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经清高宗乾隆御题 “唐人” 画卷,实为南宋佚名之作。与北宋仁宗时期著名的同类题材《睢阳五老图》相比,此作已经摆脱了早期高士图不设背景或背景简约的单调样式,其构图、画法都明显地受到南宋刘松年的影响,笔墨沉稳细劲,格调古朴渊穆,在人物的脸相、线描和整体艺术韵味。
会昌九老图
九老(亦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会昌九老)指唐代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七十岁以上的长者。唐武宗会昌五年(845 年)三月,白居易于洛阳宅邸宴请六位老友,赋诗纪胜并绘图;同年夏季增至九人,于香山寺再聚,形成 “尚齿会” 传统。

  • 绘制信息

    宋代绘本

  • 责任人信息

    宋代 佚名 作

  • 形制尺寸

    绢本设色,主画 245.5x28.2 厘米

  • 钤印信息

    御書之寶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乾隆宸翰、乾、隆、乾隆鑑賞、重華宮鑑藏寶、三希堂精鑑璽、嘉慶御覽之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無逸齋精鑑璽、宣統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天地同樂

  • 题跋信息

    引首(乾隆)御题:高風足千古

    前后隔水:清高宗乾隆跋(三则)
    卷后:宋高宗赵构题诗(款署:賜從乂)二则

    元代 馮資、鄧文原、趙孟頫、王緣、錢鼒、成子偶、楊大 倫、黃仲圭、張漢杰、張昱 跋

    清代 宋犖、乾隆、董誥 跋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会昌九老图卷. 宋. 佚名作. 绢本设色(28.2x245.5 厘米)

  • 存档目录

    书格文件\PDF\绘画设计类\会昌九老图卷

  • 文件格式

    PDF 、 TIF 高清+
    JPG 高清方便快速预览
    PDF 文件包含书签注释

  • 文件大小:541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0
文件质量
0
  yasr-loader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