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
展覽時間:自 9 月 7 日開始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
地鐵:國家圖書館站(A 口出)
注意:大背包需要寄存
^上背景圖為 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一展廳正門 [1] 踏入國家典籍博物館大門即進入序廳,映入眼帘的是此次大展的標識及前言,標識以展開的書葉展示 「110 周年」 的字樣,靈動優美,其後矗立 「頂天立地」 巨型書架。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已於 9 月 7 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承辦,匯集了全國 20 多個省近 40 余家公藏單位、 30 余位私人藏書家的 300 多種珍貴典籍文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内外典籍展覽中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
此次展覽分為 「國寶吉光」「百代芸香」「汲古潤今」「交流互鑒」 四個展廳。本站也將用四篇文章來記錄此次大展的主要展品,以方便不能親自前往參觀的朋友,能通過互聯網窺見一斑。
本篇為第一展廳,主題是:國寶吉光,以經史子集四大部類為線索,主要展現歷朝歷代在哲學、思想、科技、文學等方面的偉大成就。以下圖片約 110 幅,拍攝順序按照展廳(順時針)參觀呈現。為了更大範圍呈現展品本身,其中展品的標牌信息已轉為文字記錄在圖下。基本為一件一圖,少部分配有特寫圖片。
*特別說明以下,此次展覽國家圖書館比較開放,可以拍照,甚至使用單反也行,但是,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拍攝時請關閉閃光燈。
中華典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脈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更是全世界人類文明的共同瑰寶。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中華典籍源遠流長,從古老的甲骨卜辭、鐘鼎金文、碑銘石刻、簡冊帛書,到寫印在紙張上的書籍手卷,歷經三千餘年,歷史悠久,數量浩繁,形式多樣,内容 豐富,記述了歷朝歷代人們在典章制度、財政、軍事、哲學、宗教、思想、科技、文學、藝術等 等各個方面的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蘊含着中華民族豐富而 寶貴的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基石。
作為文明古國,典籍文獻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文化滋養,今天,更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智慧源泉。繼承好、保護好、傳播好、利用好中華優秀 典籍,"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力量源泉。(摘自:中國國家圖書館)
展廳入口以巨型環幕的形式,循環播放《中華典籍講述中國故事》宣傳視頻。我們從左手邊開始依次瀏覽。
中國古代的許多技術和理論創新都是基於長期的觀察、實驗和實踐經驗。這個是五年前文明古國的寶貴財富。目前看到的國内數字化平台,大多缺少數字化分享能力,經費花了不少,成果都是幌子金玉其外。反而海外平台可以同步文字版,免費下載,成為下載的首選,也是一種唏噓。這麼多寶藏,躺在倉庫,只開啟了中華文明的一角,還希望更大的數據庫和 ai 算法,讓中華文明達到重構知識體系級別的再放異彩
非常感謝 「書格」,做的非常好。兵法和武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部分,如果單獨分類就更方便了。感謝所有為書格付出努力的朋友。
感謝管理員提供這麼多真古本影像,古人不惜一切代價把古文化傳遞到今世,令人讚嘆!
這次只能說這是輝煌的古文化展示,今天我們距離文化,還很遠很遠!
中華文化由道而生,體系龐雜博大,文化因道而生,失去根本談文化,只是一世浮華而已。
傳承本土優秀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
好網站,好資源,希望有更多好書分享。
不知後面幾篇是否還有整理。
在頭條發現” 書格 「,開放的閱讀環境,做的挺好的
非常感謝分享。一直想到北京圖書館看這些珍品,很羨慕你能看見這些古籍。五月去了一次,展覽設計得很現代,也完全免費,可惜沒有值得看的藏品。關注貴站多年了,感謝你無私的付出。我的感覺是在古籍數字化方面,日本和西方的圖書館做得遠比國圖要好。國圖坐擁世界上最大的宋元古籍寶庫,卻沒有搞很好的常設展覽,數字化也做得很差。再造善本的質量差強人意,而最近搞的世綵堂本的韓柳兩先生集,把精力都花在營銷上。其他的古籍複印出版,價格也畸高。不是說國圖不能搞創收,但是它回饋給社會的和它的資源太不成正比。
方法
感佩先生!中間的文源閣四庫沒拍麼?
中間的大致看了一下,沒拍。感覺展覽主要還是這一條線
怎麼說呢,我感覺這種展覽意義不大。國家圖書館坐擁最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但向國民輸出的太少。藏書妥善保管的目的確實達到了,但書是拿來讀的,像如此文化珍寶卻置之高閣拿書籍當青銅器那麼對待太可惜了。之前國圖的數字國家圖書館發布的時候把我激動得不行,結果下載下來才知道就是個借書的,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完全的開放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點進步。雖然還是那個樣子,但是已經在慢慢改變了。就差跨一步了。
未曾先生,你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怎樣能在目前的條件下,找到公共版權領域的書籍,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謝謝!
這個需要的更多的不是技巧而是精力
資源大都來源於海内外圖書館機構,可參見
www.shuge.org/foryou/guides/
謝謝你!
另外個人建議問一些總計實際操作時遇到的具體問題
過於籠統的問題我是沒法針對性回答的
畢竟每個人的操作環境與計算機水平差異太大
再,具體的問題,需要以後查閱,不建議在留言區評論
建議發布到我們的交流區:
www.shuge.org/meet/
首先,讓大家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古籍,並且都是什麼形態,其次才是讓大家知道内容,刻板的國家機構開始往好的方向改變,這次展覽或者說還有其他展覽的意義不言而喻。
國圖網站上有 「中華古籍資源庫」,發布的書挺多了。不過全是黑白的,有些版本和圖像比較差。但總是慢慢在數字化了。
拍這類照片不要景深
我後悔了 我想刪評論
好的,謝謝,幸苦了~
感謝先生
哇,這麼多寶貝,就是不知道老師要不要上傳這些書啊
因為是國圖藏的,所以想想就行了
其中也有幾本本站有發布
您好,我發現一個問題,網站舊版上能搜到的文檔,新版搜不到。比如《燕京盛跡》
確實如此。這也是還沒切換為主域名的原因之一。
由於新版還處於公測期,舊網站内容需要重新排版,因此目前資源量還不豐富。
我們將儘快轉運舊版内容至新網站。
其實還是喜歡舊版,頁面素淨、有書畫留白的味道,閱讀起來舒服
在屏幕尺寸更大的尺寸時候新版體驗應該是更好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