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06916 回复 ⚑举报 

    壬海无涯
    游客

    引言

    “理气”这个词对术数研习者而言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风水、命理、六壬、奇门、六爻,彷佛这个词汇在各类术数中无处不在,而且与这个词相伴而见的又往往总是各类玄而又玄高深莫测的解释。

    相信每一位术数研习者,尤其是初学者,都一定有过被这个词绕的云里雾里的经历。今天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把大师们嘴里的“理气”到底是理了个啥给弄清楚。

    何为理气

    理气这个词对我们现代人是很陌生的,彷佛就只在各类玄学人嘴里听得到这个词。但其实这个词并不是术数的专用,甚至它诞生之初跟术数压根就没什么关系。

    理气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虽然很陌生,但是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宋人而言,这却是个及其时髦的词汇。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度的流行,才使得这个概念被各类术数大量的吸收,进而演变至今。而且术数中开始广泛提及理气的概念也是南宋以后才有的事情。无论是传世典籍还是敦煌出土的各类术数文献,都从没有出现过理气的概念,甚至《神定经》一类北宋的壬书都不曾提及过理气二字。

    所以术数吸收理气概念到自己体系中的过程也是相当有意思。举个未必恰当的例子,术数把理气吸收到自己体系中的过程就像当代很多玄学或佛学大师们虽然不懂物理学,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动辄拿量子纠缠一类的各种玄之又玄,又似懂非懂的时髦概念用来六经注我的过程。

    理气源流

    理气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时髦词汇,在一千年后的今天除了为玄学人所熟悉外,其实还有个玄学人意想不到的群体可能会更熟悉,那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尤其是宋明理学的研究者。

    因为理气这个词最早就是宋代的理学家们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这里首先破除一个玄学圈,尤其六壬六爻圈里的误用,这里的“理”和“气”都是名词,不是指“理个什么气”“理课传的气势”之类的,这种错误词义的理解是让人迷惑根源,这误解也是当代“大师们”的创举)。

    “理”和“气”作为哲学概念其实从先秦时期就一直存在于典籍中,只是到了宋代,宋儒们进行了深一步的思考和延伸,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尤其是经过朱熹的推动和发展,随着朱熹地位的提升而获得了极大的传播,使得这个词终于被术数研习者所注意到了。

    如果我们做简单的理解,所谓理气,“理”可以理解为宇宙运行的规律、原理,为道,为形而上者;“气”可以理解为物质赖以形成的基质,为器,为形而下者,为阴阳二气,为五行之气,等等。宇宙万物的形成不离理与气,这二者是世界形成和运行的根本原理。

    上面只是为了便于表述做的最基本的理解,朱熹所发展出的这个理论本就是很复杂的哲学概念,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朱熹相关著作看看。

    这种以理气对世界进行的解释只能理解为宋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做出的哲学思考。只是这种学说比较幸运,随着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其实在此之前古人对世界的解释也是丰富多样的。例如唐代的天才学者吕才,他根据玄奘大师翻译的因明学说将印度胜论派的极微说与古代中国《易传》中的太极说联系起来,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极微组成。这种学说更接近我们现在对世界的真实认知,也就是原子论。但可惜吕才的名气远不如朱熹等人,最终这种曲高和寡的学说也没有发展为成熟体系。

     

    理气何以被引入术数

    理气这个概念又是怎么被引用各类术数中的呢?这就不得不提朱熹思想的时代基础,即宋代流行的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太极图式等等各类图说。而朱熹理气思想的启蒙恰恰就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由此,理气概念被术数引入就有迹可循了。周敦颐本身就是北宋著名的易学家,而且《太极图说》也和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理气这个词起源之初就离不开易学的启蒙,这里的易学是指属于哲学范畴的经学易。不过,其虽然是脱胎于经学易,但在象数易又开始复苏的宋代,作为经学家的周敦颐、邵雍这类易学大师也是研习术数易的玄学人们所避不开的高峰。

    所以在理气学说的完善者朱熹成为一代宗师后,理气这个本就和术数关联甚密的概念开始在术数界大放异彩,被风水、命理、六壬、奇门、六爻各类术数祖师爷们引入经典,用以作为各类术数的哲学根基和理论基础。

     

    理气在术数中概念的演进

    较早将理气概念引入术数的应当是和周易联系更紧密,且有更大群众基础的风水术。风水在宋代的群众基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已不是遥不可及,催生了宋人对风水超乎寻常的痴迷,各类风水流派也是在宋代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在各类南宋前后的风水典籍中,提及理气时其实都是有个清晰而明确的解释的。如:“太极图书,理气之源;八卦五行,阴阳之祖”“太极者,阴阳之本体。又曰物物有一太极。盖理气之原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形以目观,气须理察”。可见在风水的祖师爷们其实对理气理解的非常清楚,典籍中的记载也非常明确。

    即使到了后世明清时期,虽然风水不断分化,各种形势派、理气派泥沙俱下的书籍汗牛充栋。但这些不同派别对理气的解释也只是实践运用上的差异,对理气的基本理解还是遵循他们祖师爷的意见的。比如“峦头主龙,理气主向。理气之用在于立向以配龙”“伏羲先天八卦,盖理气之体也。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盖理气之用也”,可见此时对理气运用的技法已开始出现分歧,但对理气概念的理解仍是不脱其基本含义的。

    不过由于风水圈子实在太过鱼龙混杂,我接触的不多。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也像六壬一样被一些当代的大师们,把理气这词也给糊弄的面目全非了。

    六壬中理气概念的演进

    六壬里理气概念的乱用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六壬也是我见过理气概念用的最泛滥的术数,无论说起什么都能把理气套进去,占什么都能理一通气出来。

    其实六壬里涉及理气是比风水要少的多的。目前有据可查最早、也是最系统的将理气记载到六壬里的就是《壬归》了。《壬归》是南宋末年郭子晟收集当时流行壬书所汇编的《新编日用涓吉大六壬总归》截取部分章节而成的。

    这本书因为是汇编收录的作品,作者郭子晟可能也并不怎么懂六壬,所以把这些壬书作为择吉书给汇编起来的。所以此书存在着鱼龙混杂,内容质量有高有低的问题。但这书里除了被截取的壬归部分价值最高外,剩下的内容里让然也包含了很多高价值的壬书。

    总体来讲此书是瑕不掩瑜,是当今存世保留最为完整的宋壬技法了。其价值绝对属于存世壬书的前列。可惜这本书早年曾在网络上被个别利益相关者黑的体无完肤,诬为伪书,导致现在反而很少有人关注这本书。实际上黑这本书的家伙本身就是利益相关方,而且连作者郭子晟是谁都给搞错了,壬学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相信对于有些六壬基础和文献学知识的人,这种别有用心的黑都是不值一哂的。

    《壬归》里关于理气的记载主要集中于“理气象类说第一”这一章节。壬归的这一章节是提纲挈领的存在,非常重要。这一章将理气学说引入六壬,并系统讨论了理、气、象、类的关系,为六壬的取象提供了理论基础。某大师著名的取类取象的理论来源即是此处。

    在这一章中是这样解释理气的:“易以理着,盖先天地而有,后天地而彰;数则理之所彰,而万象寓焉”“然而定理之中,又有气焉;气者,盖权衡于理之圆机也”“凡气之见乎天上者,随四时而递迁,曰五气,旺相死休囚是也;见乎地者,随吾身与应责之类,而如定十二气”。

    可见壬归引入理气的概念其实也未脱离理气的本意,只是壬归又将其进一步结合到六壬实践中,将其发挥为六壬触机取象的理论基础。其实壬归这一章基本上算是点明了六壬的占断本质。

    壬归之后,到了明清时期,理气的概念已不再像南宋那么流行,又不像风水那样发展出了理气的派别,所以明清壬书里涉及理气的就已经很少了。直到当代,具体可能是90年代,一帮早期习壬的大师们从壬归里翻出了这个概念,但却没能准确理解壬归里表达的含义,于是自己发挥出一套新的理解出来,将“理”解释为动词,理清、理顺、梳理之类的意思,将气狭隘的理解为课体的气势。后来又经另一著名大师写书作注的推广,这种歪了的理气终于在六壬大放异彩了,以至于现在都流溢到了六爻领域了。

    但结合壬归原文,可以发现这种理解是偏到了什么程度。直接将这个本是很好的应用于术数原理的理论概念,搞成了类似中医理气舒肝丸似的四不像了。

    被误读的理气是否不足为训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对理气是怎么回事有了基本的理解了。但大师们嘴里的“理气”是否就不值一提呢?并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这个词被太滥用了,无论聊起什么都是言必理气,关键又是错用,不光是不伦不类,又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

    但大师们所想表达的东西是对的。对于六壬和六爻而言,在解课时都需要这类似的思路。不过将其表达清楚不是更好吗?表达出解课时要把握课式大象,对课式的整体脉络和吉凶起伏把握和取用,并动态的进行太极的转换,这样不是更能让人理解吗?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是上面这种表述对于缺乏术数实践的朋友而言,可能也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能找个合适的词语替代也是难为了大师们。等将来有时间我可能会选些恰当的课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下所谓“理气”要表达的到底是怎么样的解课思路来帮助理解吧。

    尾声

    这篇文章其实很早就有朋友让我写,而且在公众号刚发第一篇文章时就有人私信让我谈谈这个问题。但我很清楚,这个写出来一定会得罪一批人的,所以一直没有动笔。直到近期又看到很多人在群里争论这个话题,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开始接触六壬时面对各种理气,让人头大无语的场景。所以也是为了让后学的朋友面对这个漫天飞的理气时不用再那么抓狂,最终还是决定写点东西出来。希望能够对有缘人有所帮助,走出困惑。

    欢迎留言交流,关注v×:雨田易道,浏览更多文章。

    @106919 回复 ⚑举报 

    注册登录
    游客

    正本清源,好文章!

    @106931 回复 ⚑举报 

    游客

    我个人认为,理解气形态,有动有静,有强有弱,有真有假,理解量子纠缠也有一定联系,在一个位置能看到就会联想或联系到物体。看不到你就不想。比如天文,古时星亮度看到明显不一样就预测将要发生什么。术数都是一个循环,结合气也是比较合理

    @106935 回复 ⚑举报 

    游客

    理气这玩意在六壬这本来就是瞎缝合出来的时髦词,偏偏大部分人学不懂就乱扯玄文,觉得六壬高深莫测,殊不知理和气本来就是俩东西。

    @106936 回复 ⚑举报 

    壬海无涯
    游客

    @潜 #106935

    是的,六壬圈子这个词太时髦,不管说起什么都是言必理气。

    不知道同样以理气为理论基础的风水圈子是不是也是这么乱象丛生,但愿有研习风水的朋友可以来谈谈

    @106947 回复 ⚑举报 

    经略安抚使
    游客

    中國哲學的一對基本範疇。 “理”指事物的條理或准則, “氣”指一種極細微的物質。  宋 以後, 理氣關係問題成為哲學中兩種觀點爭論的中心。
    ▶ 《朱子語類輯略•理氣》: “天下未有無理之氣, 亦未有無氣之理。”
    ▶ 明 王廷相 《橫渠理氣辯》: “理, 生於氣者也, 氣雖有散, 仍在兩間, 不能滅也……理根於氣, 不能獨存也。”
    ▶ 清 黃宗羲 《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 “如 整庵 之論理氣, 專攻《朱子》, 理學乃學之主腦, 則非其派下明矣。”

    @106948 回复 ⚑举报 

    经略安抚使
    游客

    六壬最早关于理气之论述见于南宋郭子晟先生编撰的《壬归》一书:

    卷之二 壬占易简例约

    理气象类说第一

    壬数学也。易以理著,盖先天地而有,后天地而彰;数则理之所彰,而万象寓焉。万象者,天地之化体也。天地虽大,咸有一理,况化体乎?起于一,终于十者,干之数,天象也。起于一,终于十二者,支之数,地之象也。扩而充之,象则弥纶于天地间,而无一物之遗。谓非象生于数不可。天尊地卑,天动地静,而尊者为君,为父,卑者为臣,为子;动者为客,静者为主。动而客者,为身为人;静而主者,为宅为物。种种非一,皆类也,谓非类生于象不可。是故舍数而言象,象无其本;舍象而言数,数有终穷;舍理而言数,灵敏不几隘乎?壬以数名,而可仅以数言乎?象与类,无物不赅,而理则简且易。此壬之所以大也。然而定理之中,又有气焉;气者,盖权衡于理之圆机也。所以然者,事因有当然之理,无必然之气;气苟弗应,理亦宜然,象类空悬已耳。谓非理权于气不可。盖气在两间,而身与万物咸位乎中,故无适而非三才之用,无往而无覆载之机也。盖凡气之见乎天上者,随四时而递迁,曰五气,旺相死休囚是也;见乎地者,随吾身与应责之类,而如定十二气,长生沐浴到胎养是也。二者之气,取用虽殊,于理则一;而吾身之与万类,得气则吉,不得气则凶,两言决耳。于戏,类本象分,象因类著,理以气应,占以理求,壬占之法,尽之矣。宁不易简乎?是故谬列占例,以昭易简之端,引伸触类,神而明之,存乎人矣。

    @121806 回复 ⚑举报 

    过路人
    游客

    准确的、非模棱两可的、类聚的、符合十二神本质的、符合三传运动的解释不通,或看不明白,就附庸“理气”以为所圆。

    简而言之便是理论对应不上实践,便发明一种新的理论来再解释实践,如此非常符合术数学者普遍存在的罔顾事实特性。

    @121955 回复 ⚑举报 

    九筹算数
    游客

    卦象是死的,世界是活,死物应活象。如何切入,串接,都是需要去深思的。命理这玩意为什么不能去套用,因为不能契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依卦象为演绎,再从现实中归结。从卦象开始,到卦象结束的谈空论玄,往往离题会更远。一句话,要解决实际问题!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术数中云遮雾绕的“理气”到底是个啥?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