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阳山之南游客松荫轩主人林章松先生在青年时师从曾荣光大师,有一天,曾荣光为了让林章松开阔眼界,就带他去一位篆刻家里看一本很有名的印谱,但遗憾的是,"师徒"二人被别人拒之门外,而且是三次,当时,那位篆刻家还声称"找不到了"!
这件事让曾荣光很是感慨,回去之后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自己珍藏的所有印谱都送给了林章松。而且还嘱咐林章松要把这些印谱研究透,而后扩大收藏,最终把研究成果免费公布出来。曾荣光认为,喜欢篆刻的人那么多,但能看到的印谱却少之又少,他要打破这种局限,这种壁垒,让更多的篆刻爱好者受益。
也正是因为老师的嘱托,林章松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藏各种各样的印谱,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经过多年后的努力,终于蔚为大观。
可林先生则不同,他完全不藏私,将自己的印谱看作是"公器",认为这些藏品只是暂时为自己保存,而且他一直记着曾荣光老师的嘱托,那就是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古代的篆刻之美。
所以林章松才会将自己所藏的印谱,一部一部搞著录、做提要,最后把印谱图片和著录文字分享在网络上,免费让使用者下载和观看。
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印藏”数据库介绍
印譜爲中國古籍之特殊門類,其著錄始於宋代,刊刻見存明版,編纂盛於清季,洎於晚近,猶發展未已。印譜之內容,或搜羅歷代遺存之官私璽印、或彙集明清以來之篆刻作品,其製作則綜合金石篆刻、紙墨鈐拓及圖書裝潢諸技藝,涉及文字、官制、人物、詩文、書法、雕刻、裝幀、材質等知識,圖文並茂,形式精美,意蘊內斂,寄託遙深,具有徵文考史、觀賞收藏等多重意義。
現存中國印譜之總數逾於8000種,約可分爲鈐拓及印刷兩大類型。手工鈐拓之印譜,其存印多寡,編次併合,各本歧出,幾無重複。刊刻影印之印譜,又有刊印、影印諸形式,原刻翻刻,初印後印,版本情況複雜。時日遷移,流傳漸稀,收藏分散,完缺不一,統加利用,殊匪易易。彙聚涓滴,積微成著,有識之士,夙懷其志,而衆擎則舉,同道是賴。茲謹師前賢遺意,編纂“印藏”資料庫。
本資料庫以著名金石學者林章松先生松蔭軒(印學資料館)所藏印譜爲基礎,複製全文圖版,編撰書志目錄,配置檢索系統,建立以“專門、學術、開放、公益”爲宗旨之服務平臺。初期工程,匯聚歷代印譜500種。平臺既成,將聯合同道,徵集擴展,續加完善,益臻美備。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以印會友,其樂未央。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譜究學,曷其有極。
贡献内容
本數據庫以開放、共享為基本原則,開放之意有二:一是全網公開訪問,不設任何訪問障礙;二是內容開放納入,歡迎各方人士、機構貢獻印譜文獻補充本庫。除在“資源瀏覽”頁面予以公佈外,每種印譜均著錄、揭示貢獻者信息,以示尊重與感謝。
如要提交印譜內容,歡迎與我們聯繫:
聯繫人:周月琴
電子郵件:tecang@fudan.edu.cn
使用说明
(1)可免費检索、浏览、下载數字化印譜文獻的元數據;
(2)可免費浏览、下載已完成數字化的印谱文献图片;
(3)可通过API方式獲取印谱文献的書目、人物、印章等元数据。
(4)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中国大陆 (CC BY-NC-ND 3.0 CN)协议进行许可。
(5)引用本站數據時,請註明來自復旦大學印譜文獻虛擬圖書館。
以上都是官方介绍,各位大佬冲啊
阳山之南游客这位林先生在当代印界,可谓是大家中的大家。
林章松,1950年生,字秉承,号松荫轩主。广东海丰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领海艺专,随曾荣光习书法及篆刻。随任真汉习画。作品参加第1、2、3届汉城国际篆刻展。曾参加全国印社联展,海峡两岸联展等。现任新进海产有限公司董事及经理。现为西泠印社香港社员、兰亭书画会员、庚子画会会员、香港友声印社社员、"中华民国篆刻学会"会员、韩国国际篆刻研究会终身名誉理事。传略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林章松认为收藏印谱很有趣,很好玩,当然除了有趣,更重要的是它有价值可研究,对篆刻书法艺术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现在全世界的印谱共有6000多种,而林章松私人收藏的就多达2000多种,占了三分之一,是中国印谱收藏第一人。而且还据说,其收藏的印谱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非常的高。
林章松的2000多种印谱都存在一个叫"松荫轩"的地方,"松荫轩"是林章松收藏印谱的堂号,它"藏"在香港葵涌的一座工业大厦里,充满文化气息的"松荫轩"似乎与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阳山之南游客民間收藏「文人篆刻」之最強集結
十七草堂聯手松蔭軒
推出《印鍳》創刊號
林章松,字秉承,網名天舒,齋號松蔭軒,廣東海豐人。畢業於香港嶺海藝專,受其師曾榮光影響,致力印學研究、印譜收藏四十餘年。所蓄印譜多達三千二百餘種,是公認的海內外收藏印譜第一人。從事漁業,故常以「賣魚佬」自居。在網絡上發表印學文章,嘉惠學人無數。集其畢生功力所撰三部巨著,《松蔭軒藏印譜提要》、《印譜所見人物小傳》即將出版;《公私藏印譜總目》目前正在編寫中,亦誠請海內外廣大有「譜」人士提供相關信息。
A卷《易均室輯拓印譜兩種》
此次以香港松蔭軒所藏为底本,首度付梓印行的《明清名印集拓》和《稆園印鯖》,是民國金石學家易均室最重要的兩種印譜。对于金石篆刻研究者、印学专业人士、明清流派篆刻收藏者,都是不容错过的工
具书
而这两种松荫轩所藏印谱在虚拟图书馆中完全公开
《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
其书中所采底本皆在虚拟图书馆中有数字资源
未曾管理员
阳山之南游客
guozibaba游客
阳山之南游客mp.weixin.qq.com/s/4YB...4Gm46fNP_Q
这是复旦大学图书馆,关于隐藏启动的一个专题文章,林先生这种天下为公的信念真的是让人钦佩呀
@guozibaba #114136
感谢您的分享😀😀😀🙏🙏🙏
崇鹂游客确定可以下载么?虽然上面说可以下载,但之前朋友叫我下,说是抓多了复旦会封号。不然里面苏宣、西泠八家和建国后西泠编辑的可能几十本稀见印谱,都可以抓一抓
阳山之南游客@崇鹂 #114157
报歉,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平常我只浏览。如果真的是如您所说,那复旦也是违反了林先生捐献的初衷了,唉。
崇鹂游客@阳山之南 #114170
其实浏览也可以了,倒也不必所有东西都下载自藏,都是数字而已。里面的东西,各种版本杂在一起。如果要下载,还要一本本梳理,也挺麻烦的。过去印人制作印谱,本来就是随印随编,越是大佬的印谱,版本越多。大家都抓,估计他这个数据库也撑不住
xiaopengyou游客人家官方都說了
使用说明: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中国大陆 (CC BY-NC-ND 3.0 CN)协议进行许可;
引用本站数据时,请注明来自复旦大学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
请合理使用本网站资源,过量下载或频繁刷新,可能导致页面无法显示。
崇鹂游客@xiaopengyou #114175
主要是我也没搞懂怎么下,我只注册了一个号,也不想损耗掉,到底是封号永不可用,还是暂时性展示不了,我确实是不清楚的。还要问问朋友。他这个网站好像本来也没有提供下载按钮
任行游客好文,最近偶然也关注钤印相关内容,就是总不入门,看不懂里面的乾坤。
崇鹂游客@任行 #114192
虽然哥们我搞这个搞了很多年,也知道怎么欣赏,但如果突然问怎样欣赏,确实也是张嘴不能言,哈哈。因为涉及到篆刻史、评判标准等等啰里巴嗦的问题,而且性格不一样喜好也不一样。我是偏好工稳印一派的,这就导致我的喜好,未必适合你,所以都很难说。现在无从谈起,如果你有什么疑惑、问题问着,我或许也能跟帖回答。现在在别的朋友的帖子,不好长篇叙述。
阳山之南游客
崇鹂游客@阳山之南 #114203
好的,我先问问
恒斋游客简直菩萨心肠,太好了。
BHRAMA游客其实收集这些印譜的数字版本页不失为一种乐趣,说不定在某个时候会有这方面的朋友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呢
周大伟游客可以下载吗?好像下载不了!
公子旷游客感谢介绍,对于古籍整理有很大帮助!
崇鹂游客@周大伟 #125658
bookget可下,不过会封号,一旦开始下就几分钟,用批量下载url,大概十几册吧。然后要注册新号和重新登陆,我之前用虚拟邮箱斗争着下过一些,但还是很麻烦,在线阅读反而方便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21 个帖子:1-21 (共 2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1 个帖子:1-21 (共 2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1 个帖子:1-21 (共 21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