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guozibaba游客来源:哈佛大学
推荐理由:清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感兴趣可下。之前论坛共享过国图灰度版、黑白版,此一并共享。
介绍:《杜甫诗歌讲演录》 作者莫砺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第五种是浦起龙的《读杜心解》,简称“浦注”。“浦注”成书于雍正二年(1724)。这本书正像它的标题所说的,是“心解”,是出于注者内心的对杜诗的理解,而不是注,所以用力之处在于解。我在讲义上引了它的序言,原书上叫“发凡”,发凡起例,这一段话我就不念了,大家看一看。这一段话基本上是说浦起龙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读杜诗的,他不是依靠对典章名物的解释,也不是依靠前人对杜诗的注解,而是直接用自己的心跟杜甫的心相碰撞,相求证,然后“以意逆志”,对杜诗作出自己的理解。所以这本书在注解方面,在注典故、名物、词语上,没有太大的特点,基本上是取“钱注”、“朱注”、“仇注”,吸收他们的长处,而且变得很简单。它的优点完全在于解。
“浦注”在分析段意上也有它的特点,比如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注”、“仇注”都分了很多段落,“浦注”认为就是三大段。浦起龙从大处着眼,这也是超过前人的。
“浦注”也有缺点。第一,它的编排体例非常紊乱。先是分体,按照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分开编排,然后再编年。用两重标准进行编排,就搞得很乱。第二,他的讲解有一些过分拘泥于封建道德,尤其是过分强调杜甫的忠君爱国思想,并对杜诗有一些曲解。下面我引一个例子,杜甫《北征》中有四句诗:“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这是歌颂陈玄礼发动“马嵬事变”的功绩的,但浦起龙竟然认为陈玄礼“无人臣礼”,进而想删去这四句杜诗。这个大家一看就知道了,我也不多讲了。从“钱注”到“仇注”,再到“浦注”,如果我们仔细体会其中有关封建道德的阐释,再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清朝对思想统治越来越严酷的一个过程。
书影:
链接: pan.baidu.com/s/1SF...g?pwd=45kh 提取码: 45kh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