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googee001游客唐李峤《神龙历序》云:“序临安宁,岁次强圉,皇帝抚天下之三载也。珍图改御,宝历初调。授以丹凤之官,颁以玄鸟之署。”大致意思是说,唐中宗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丁未年(神龙三年)的冬天,《神龙历》修成,正式颁授给有关机构。想请教大家的是:“珍图改御”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来以为是指神龙三年九月“庚子,上皇帝尊号曰应天神龙,皇后尊号曰順天翊圣,大赦天下,改元为景龙”这件事,但后文又说“纪次勒成,名曰《大唐神龙历》云尔”,仍然将新历命名为《神龙历》而非《景龙历》,因此怀疑“珍图改御”不是说改元,还是在说修历的事。
崇鹂游客疆域改主?
mpckiller游客在宝历年间,开始重视谋划和改进治理的方法
龍甲秘書游客估计跟“宝历初调”一个意思吧,就是改元了。换年号了。
新手游客@mpckiller #139174
应该就是这个解释。
龍甲秘書游客抱歉,刚才没看全楼主后面的讨论,很有道理,真可能还是在说修历的事
空言游客珍图改御,宝历初调。武氏天下重新回到李氏天下,历法也要重新修订。
阙里童子游客「珍图改御,宝历初调。」只是虚词 —— 珍图,河图洛书、王纪之纲,故言其珍;宝历,神龙新历、皇帝亲嘱,故以为宝。
这里真正提到的时间信息是「序临安宁,岁次强圉,皇帝抚天下之三载也」,「序、岁」特指天文时间信息,其中「序临安宁」我不知何解,但「岁次强圉」明显指「太阴-岁星」纪年,具体位置为太阴在巳。
《淮南子·天文训》曰「太阴在巳,岁名曰大荒落」,又云「大荒落之岁,岁有小兵,蚕小登,麦昌,寂疾,民食二升。巳在丁曰强圉。」也即是说,按照这一套传承自战国的古典天文术语,「岁次强圉」即「太阴在东方偏南的巳位、巳位在丁的年份」。这里的「巳」不是十二生肖中的任意一个蛇年,而是按照太阴-岁星纪元、在太阴进入特定方位之后、岁星与特定天干的重合。按照《淮南子》理论,太阴-岁星纪年建元(运行初始)于甲寅年,一终(一千五百二十年)建甲戌、二终(三千零四十年)建甲午、三终复建甲寅,一共运行约四千五百六十年为一个完整的「太阴-岁星」周期。
「皇帝抚天下三载也」指中宗皇帝复辟之后第三年(一般过了正月便开始新的一年、并非指满三年);中宗皇帝【神龙】元年复辟,【神龙】三年九月改元【景龙】,因此此历应该是在【神龙三年】正月到九月之间颁布的,恰恰应命名为《大唐神龙历》。
《景龙历》之名,源自史家误解,《旧唐书》作「中宗时南宫说作景龙历」,又云:「中宗反正、太史丞南宫说奏『《麟德历》加时浸疏,又上元甲子之首,五星有入气加时,非合璧连珠之正也。』乃诏说与司历徐保乂、南宫季友,更治《乙巳元历》。至景龙中,历成,诏令施用。」
《旧唐书》此处记载明确将『景龙历』当做一种「乙巳元历」,并且成于【景龙中】,这就并非是《大唐神龙历·序》所言之历 —— 因为【景龙】年号自707 年九月建元(这一年的前半年同时又是【神龙】三年)、一共四年,【景龙中】只能是 709 年前后,景龙二、三年左右。《旧唐书·历志》并未留下任何「景龙历」的具体内容,可见五代时期「景龙历」已无存于世、史志难详。
结合二者,《神龙历》当是神龙三年(707 年)所成之历,其时主持观测工作者为瞿昙悉达,计算工作者为徐保文、南宫说,审核负责人为杨慎交、柳沖、迦叶志忠、严善思、傅孝忠等;而《旧唐书·天文志》中所云『景龙历』为中宗景龙二年或三年(709-710 年)所成之历,其时主编者为南宫说,徐保文(乂或讹写)南宫季友等辅助编制。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8 个帖子:1-8 (共 8 个帖子)
正在查看 8 个帖子:1-8 (共 8 个帖子)
正在查看 8 个帖子:1-8 (共 8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