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任行游客两汉先秦流传下来的典籍究竟有多少种?
关于这个问题,也许还得先设定几个前提:
1、出土的碑文、铭文、竹简等,暂时不算。如《竹书纪年》等暂时先搁一边。
2、即便被疑古派考据为伪作,但只要历史流传下来被“公认”为两汉先秦时代的,也算(如孔子家语)。
3、关于版本,主要以有清一代学者整理文献的版本为准,暂时排除考古出土的新发现版本(如老子帛书)。书名用公认最主流的通用名。(如《史记》也叫《太史公书》,用《庄子》也叫《南华真经》。名字都用前者)
4、……估计还得补充前提。暂时想不起。有待方家指点。
抛砖引玉,先援引豆瓣2013年的一个帖子作“底本”https://www.douban.com/note/304635259/?_i=2624750Cgbby9L
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
屈平2013-09-22 13:51:42
见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修订本),三联书店,2008年,第19-41页。
先秦两汉典籍,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一万多卷(13269卷)。
现存115种。其中先秦60种,秦1种,汉54种。
一 先秦古书(60种)
(一)经传小学类(13种)
经传类:1《诗经》2《尚书》3《周礼》4《仪礼》5《礼记》6《大戴礼记》
7《周易》(含易传)8《春秋》9《左传》10《公羊传》11《谷梁传》
小学类:1《尔雅》2《史籀篇》
(二)史书类(6种)
1《逸周书》2《国语》3《战国策》4《穆天子传》5《竹书纪年》6《世本》
(三) 子书类(26种)
儒家:1《论语》2《曾子》3《子思子》4《孝经》5《孟子》6《荀子》
墨家:1《墨子》
道家:1《老子》2《庄子》3《文子》4《列子》5《鹖冠子》
法家:1《慎子》2《中子》3《商君书》4《韩非子》
名家:1《邓析子》2《尹文子》3《公孙龙子》
纵横家:1《鬼谷子》
杂家:1《尸子》2《吕氏春秋》
小说家:1《燕丹子》
其他:1《鬻子》2《管子》3《晏子春秋》
(四)诗赋类(1种)
1《楚辞》
(五)兵书类(5种)
1《司马法》2《六韬》3《孙子》4《吴子》5《尉缭子》
(六)数术类(4种)
1《甘石星经》2《连山》3《归藏》4《山海经》
(七)方技类(5种)
1《黄帝内经太素》2《黄帝内经素问》3《黄帝内经灵枢》4《黄帝八十一难经》
5《黄帝甲乙经》
二 秦代古书(1种)
1《苍颉篇》李斯著(含《爰历》赵高著、《博学》胡毋敬著)
三 汉代古书(54种)
(一)经传小学类(10种)
经传类:1《韩诗外传》韩婴著 2《尚书大传》伏生著 3《京氏易传》京房著 4《论语郑氏注》
5《白虎通》班固著 6《汉代纬书》
小学类:1《急就篇》史游著 2《方言》扬雄著 3《说文解字》许慎著 4《释名》刘熙著
(二)史书类(12种)
1《吴越春秋》赵晔著 2《越绝书》袁康著 3《楚汉春秋》陆贾著 4《史记》司马迁著
5《汉书》班固著 6《前汉纪》荀悦著 7《东观汉记》刘珍等著 8《汉官》佚名
9《汉官解诂》王隆著 10《汉旧仪》卫宏著 11《汉官仪》应劭著 12《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蔡质著
(三)子书类(21种)
解老类: 1《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河上公著 2《老子指归》严遵著 3《老子想尔注》张陵著
汉代诸子类: 1《新语》陆贾著 2《新书》贾谊著 3《淮南子》刘安著 4《春秋繁露》董仲舒著
5《盐铁论》桓宽著 6《新序》刘向著 7《说苑》刘向著 8《列女传》刘向著
9《太玄经》扬雄著 10《法言》扬雄著 11《西京杂记》刘歆著 12《新论》桓谭著
13《论衡》王充著 14《潜夫论》王符著 15《独断》蔡邕著 16《风俗通义》应劭著
17《申鉴》荀悦著 18《中论》徐干著
(四)诗赋类(2种)
1《汉诗》2《汉赋》
(五)兵书类(1种)
1《三略》黄石公著
(六)数术类(2种)
1《周髀算经》2《九章算术》
(七)方技类(3种)
1《神农本草经》2《伤寒论》张仲景著3《金匮要略》张仲景著
(八)农书类(2种)
1《汜胜之书》汜胜之著2《四民月令》崔寔著
(九)道教类(1种)
1《太平经》
任行游客www.douban.com/note/...756Cgbby9L
李零《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这个帖子除了包括典籍书名,还包括版本推荐(版本包括出土和新发现文本)。
无畏游客李零的书已经很清楚了。
再,香港中文大学有汉达先秦文库,百余种,多以四部丛刊为底本录入。
任行游客@无畏 #134401
或许仍有可补充的书目,李零先生并没有列出的,如《孔子家语》,算不算?
龍甲秘書游客其实道藏里还有一些零碎且无明确断代的,没有被列入。比如《金匮玉衡经》《黄帝龙首经》等。虽无前辈学者为它们作出断代,但只要随便一读,评语干都能知道这种押韵和用语习惯只可能出自西汉人之手,连东汉都不可能
龍甲秘書游客凭语感都能
龍甲秘書游客李零先生把《尚书》归为先秦也有问题,应该拆开归类。今文诸篇和《书序》归先秦,伪古文诸篇和伪孔序归东汉(对就是东汉,造伪者不是梅颐而是汉末人,梅颐只是个老老实实献书的,他也是受骗者)
龍甲秘書游客还有《三家簿赞》,东吴太史令陈卓整合甘氏、石氏、巫咸三种先秦两汉星经而成。原以为亡逸了,其实有完整的写本保存在日本。又几乎全文收录入《开元占经》,零散见引于《乾象通鉴》《观象玩占》。
www.archives.kyoto.jp/webse...0000031102
www.archives.kyoto.jp/webse...0000031103
此外,天津图书馆有明钞本《陶隱居重定甘氏巫氏石氏星經》一卷,此书见著录于唐宋诸种目录,天图本不知是不是今日存世的孤本。从名称可知此书经过陶弘景的编纂,肯定已经超出先秦两汉范围了。但若能将此书与陈卓的《簿赞》、道藏里的《通占大象历星经》对读,应该还是能窥见三家星经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原始面貌。
龍甲秘書游客@龍甲秘書 #134485
李零列的《甘氏星经》莫名其妙,如今世上哪有一个传世本的《甘石星经》?倒是见过有明代人把《通占大象历星经》从道藏里抄出来,伪题“甘石星经”的,李零指的该不会是这玩意吧。
与此同列的《连山》《归藏》更是纯属搞笑。首先,有谁见过《连山》??《归藏》在唐代前后也早已亡佚,只剩零碎引文存世,且备受质疑,直到王家台秦简的出土才证明了传世引文非伪(但只能确定文本非伪,至于名字到底该不该叫“归藏”还是不知道)。
可见一旦涉及术数文献,李零的书单是有很大问题的。只有经史诸子的部分比较可靠,因为历代关注最多。
抱朴之士游客@龍甲秘書 #134485
大佬真牛,期待您的整理本,这都能挖出来。
黄叔正游客先说结论,李零这个书单挂一漏万。正如 @龍甲秘書 #134487 先生所说,此书单中很多书籍的选取是有问题的;而且李零作为当代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于方术有着较深研究的专家,却在这份书单里漏掉了不少先秦两汉的术数类文献,我随便举几个例子:焦延寿《易林》、京房《周易章句》、《易传》(并非《京氏易传》)、《易占》、《易妖占》、《易飞候》、《别对灾异》、《易说》、《五星占》、《风角要占》、《易外传》、《易逆刺》、《周易集林》、《灾异后序》、《律术》,我按照 @龍甲秘書 #134487 先生的看法,姑且将陆绩所注《京氏易传》给排除出去。很显然,除了焦延寿《易林》外,剩余作品都只有辑佚,严格上来说算不得完整的著作,但是既然李氏的书单里把《连山》、《归藏》这种也算进去了,那么这些辑佚书籍也同理可以列入。我最感到奇怪的是,为何保存完整的焦延寿《易林》不算两汉古籍?就算《易林》不是西汉焦延寿所著而是崔篆之作,崔氏也是东汉初的人物。只能说这份书单尚属草创,未经缮改,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参考,但切不可奉为圭臬。
所以,这份书单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保存基本完整的书籍与辑佚书籍的区别,这两类书籍理论上是不可混淆的,从实际操作上看更是如此,如果严格算上经过辑佚的先汉书籍,这份书单至少还要扩张一倍,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二者分别论之。此外,对于那些基本属于先汉著作,但是现存版本又是经过汉后人整理、缮改、注解的作品,比如《京氏易传》、《陶隱居重定甘氏巫氏石氏星經》等,对于这些作品,也不应该置之不理,我认为或可以并入辑佚类书单中。
无畏游客李零此篇出自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所以列连山归藏
方技家游客《汉书·艺文志》现存书目梳理(一)六艺略
《汉书·艺文志》现存书目梳理(二)诸子略
《汉书·艺文志》现存书目梳理(三)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三、数术略
1.《山海经》十八卷。《汉志》作《山海经》十三篇。
凡数术一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其余书目俱亡佚。
四、方技略
1.《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本《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各九卷。《素问》之名,至东汉张机《伤寒论》引录始见,《灵枢》之名则更晚。其书成书年代存疑,也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汉志》尚有《黄帝外经》,一如《庄子》《淮南子》分内外篇,但其书已佚。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其余书目俱亡佚。
炁游客能流傳下來的必然衹是一部分,很多典籍永遠無法看到了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4 个帖子:1-14 (共 1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4 个帖子:1-14 (共 1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4 个帖子:1-14 (共 14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