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优质分享
- 作者帖子
夜郎游客西蜀風俗 鍾秀芝.著 夜郎整理2024.pdf www.alipan.com/s/UGWRPvpqNr8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整理前言
《西蜀風俗》,英文書名Studies in Chinese Life,1921年由加拿大基督教循道宗衛斯理會出版社(Canadian Methodist Mission Press)出版於成都,詹姆斯·赫森(James Hutson)爲之作序。此時,本書作者鍾秀芝剛去世不久。
亞當·格蘭傑(Adam Grainger),漢文名鍾秀芝,英國人,是清朝末期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的一名傳教士。目前我們對他的生平並無更多瞭解,只能粗略知曉,他於1889年到中國,長期居住在成都金馬街37號,1904年創辦“聖經學堂”,1921年在成都去世。
鍾秀芝更廣爲人知的另一部著作是《西蜀方言》(Western Mandarin,or the Spoken Language of Western China),1900年由上海美華書館(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出版。這是一部篇幅甚大的詞典,詳細記載了以成都城內口音爲代表的清末川西方言的音系、詞彙、語法面貌,此書的影印校注本已由上海大學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
鍾秀芝主要因其對四川方言研究的貢獻而聞名於中國語言學界,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西蜀風俗》這本小書。實際上,由鍾秀芝的命名便可知道,《西蜀方言》與《西蜀風俗》是相配的,前者著眼在語言,後者著眼在民俗文化。可見,鍾秀芝已然認識到,如果對川西民俗一無所知,自然也難以體味川西方言中豐富多彩的俗語表達。
由詹姆斯·赫森的序言可知,鍾秀芝大概在編寫《西蜀方言》之時就已經著手記述當地民俗,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西蜀方言》出版之後。但遺憾的是,直到鍾秀芝去世,《西蜀風俗》也並未脫稿,而只是若干篇分門別類的札記,沒有經過作者的最終修訂。幸而我們能夠看出,當這些遺稿被整理出版之後,仍然是規模粗具,當得起這個厚重的書名。
《西蜀風俗》共分爲二十章,每章各有標題,現在將漢譯後的各章標題列舉如下:
第一章:中國西部流行的風俗
第二章:生育的風俗
第三章:婚姻的風俗
第四章:死亡的風俗
第五章:喪葬的風俗
第六章:守孝的風俗
第七章:祖先崇拜
第八章:新年的風俗
第九章:中國的節日
第十章:中國節日的永恆價值
第十一章:其它風俗
第十二章:各種迷信
第十三章:桃園三結義
第十四章:孩童的遊戲
第十五章:街頭宣傳等
第十六章:置辦產業
第十七章:中國的飲食
第十八章:三字經
第十九章:《道德經》選譯
第二十章:《四書》選譯這些標題已經概括了本書的主要內容。綜括而言,鍾秀芝的記述偏重於這樣五個板塊:第一,人生的重要節點,如出生、婚姻、喪葬等;第二,基於漢人傳統曆法的重要節令,如新年、端陽、中秋等;第三,日常生活中的行爲,如娛樂與消遣、迷信與禁忌、貿易與租賃、孩童的遊戲與歌謡等;第四,當地的飲食文化;第五,經典歷史故事與書籍的介紹,涉及桃園結義、《三字經》《道德經》《四書》。
下面簡述本書的特色。
第一,詳實而不動聲色的敘述。古代漢地士人對於民俗並非全然漠視,相關的著作也不可謂不多,但具體到一時一地,則文獻每每傷於簡略,尤其是那些不夠“重要”的地區,即使翻閲地方志的“風俗”一欄,得到的也往往只是幾十字的簡要概括,甚至是對古籍的照抄,毫無研究價值可言——“方言”一欄也往往如此。晚清時期,成都一帶雖然尚能稱得上安穩殷實,但經歷了宋末、明末兩次浩劫,無論經濟地位還是文教水平都已遠不如唐宋。加之偏居西南內地,又以晚近移民漢人文化爲主體,既不是神秘誘人的“贊米亞”,也不是處於中外交流前沿的東部沿海,因此得到的關注並不算多。而鍾秀芝在此長居三十年,通過不間斷的努力,完成了對本地方言、本地民俗的詳盡記錄,不得不說,這樣的成果,其體量和質量都是遠高於當時本地漢人知識分子的零碎記錄的。固然,鍾秀芝並不是一個民俗學或人類學的專家,但他的記錄做到了忠實、細緻,他不常發表自己的看法,卻總是詳細解釋“當地人如何認爲”,保證了這些記錄的親切與可信。
第二,用方言書寫的漢字注解。鍾秀芝記述民俗,行文中會涉及到大量當地方言的特色詞句。他的處理方式是,在正文中將它們全都譯爲英文,用阿拉伯數字上標標好,每隔若干段就依據上標順序,用漢字集中注出當地方言的原本說法,便於讀者查考。顯然,鍾秀芝充分發揮了自己熟悉川西方言、熟悉漢字的優勢,也貫徹了嚴謹的學術精神,否則,假使沒有漢字注解,難以想象一百餘年後的現代讀者要如何艱難地從這些似是而非的英譯中考證相關民俗的正確稱呼。
第三,對川菜的記錄。本書的第十七章名爲《中國的飲食》,在全書中篇幅最長,或許也是現代讀者最感興趣的。在二十一世紀,“川菜”已經是一個聞名遐邇的烹飪體系,有人讚美,也有人厭惡,但似乎少有人會留意它的早期歷史,可能是相關文獻零碎且不易得的緣故,故而鍾秀芝的系統記錄就顯得尤爲可貴。鍾秀芝的記述不從“成都有哪些名菜”入手,而是從“原料”入手,其大致的順序是:“水稻與米製品;小麥與麵食;玉米;豆類與豆製品;芝麻與食用油;紅薯、芋頭及其製品;蔬菜;菌菇;辣椒、花椒與香料;水果;茶葉;肉禽蛋類;魚類等。”每一個小節中,鍾秀芝都詳細羅列了某類原料有哪些細分的品種,各種食材可以製作出哪些副產品。我們知道,“某一道菜”的名稱與做法細節可能流變,但某地飲食的基礎原料與基礎副產品的穩定性更強。鍾秀芝這種分門別類的記述,有利於證實“晚清時期,成都人(至少是成都城內的殷實人家)已經使用了哪些食材,哪些食品加工流程已經存在”,無疑是探索川菜早期歷史的重要原始材料。
自然,任何一部著作都不會十全十美。鍾秀芝畢竟是一位篤信新教的傳教士,在面對漢文化時,也不免按照基督徒的正統觀念,給一些習俗打上“迷信,異端,偶像崇拜”的標籤,認爲必須加以“移風易俗”,引領人們接受基督教的普世價值。在本書的第十章中,鍾秀芝甚至提出要全面改造當地人的傳統節令,使之脫去異端迷信,符合新教教義,如聖誕節一樣(至少是對已入教的當地人而言)。大多數現代中國人無法容忍這些盛氣凌人的言論,也是可以想見的。不過,真實的歷史可以容納不同的聲音,通達的讀者也不會因感情用事而放棄冷靜思考,讓我們嘗試理解吧,雖然理解並不等於認同。
2023年初,大疫初散,我因蒐集西南方言文獻資料,偶然得到了這本《西蜀風俗》的電子掃描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藏本),頗感興趣,於是將其重新掃描,一面閲讀,一面校對排版,於同年初夏基本完成。因忙於其它事務,這份書稿擱置一年半之後,我才寫了這篇整理前言。
我的家鄉是綦江,重慶市區以南數十公里外的一個郊縣,與貴州省北部的遵義接壤。自從元末明初設縣以來,綦江一直隸屬於四川省重慶府,然而,當我出生時,重慶直轄市已成立數年,從行政區劃來說,我一開始就是“重慶人”,與“四川”已無關係。何況,綦江距離成都數百公里,似乎本不應該由我來整理此書。事實上,行政區劃的析置,必然帶來身份認同的衝突,我周圍的許多同齡人總是特別強調“我是重慶人”,對“四川人”的舊稱嗤之以鼻,不厭其煩地向外地人解釋“重慶”與“四川”的差異是多麽巨大。我無意加入這些爭論,我只想提醒他們,用變動不居的行政區劃來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似乎並不是明智的決定。何況,當我們被“他們才是,我不是”的思路限定之後,一定會面對“無限可分”的問題,最後得到的是極致的獨特,但也是極致的孤立無援。如果一定要談身份認同,真正值得重視的,是我們的文化。
只要我們對血緣、民俗、方言等情況加以細緻的考察,有什麼理由能夠否認,西到雅安,北到陝南山區的一部分,東到恩施一帶,南到昭通北部、貴州北部,這一片數十萬平方公里之大的區域中所生活的一億多人共享著大同小異的文化?固然,它不一定只能有“四川文化”這個名字——名字何嘗那麽重要?重要的是這文化是存在的。我們的祖先或許是幾次浩劫中倖存下來的“土著”,或許是從楚粵故土流徙而來的平民,或許是無法返回故鄉的屯戍兵卒,也可能是數百年中不曾受到多少善待的“土獠”、“苗子”、“羅羅”……進入這片土地的道路並非坦途,開闢榛莽的過程充斥著艱難辛酸,先來者與後來者的血腥爭鬥也不能避免,是啊,歷史並不總是輝煌正確,總是溫情脈脈,但歷史何能被抹除呢?如果我們確實正視歷史,卻又選擇寬容與團結,又何必糾結於“我是重慶人,不是四川人”這種外人強加於我的,沒有內容的空洞口號,徒然浪費時間?
我的父母祖輩都是農民,而我在縣城中長大,只是偶爾回到祖父輩居住的農村。本書中的內容,於我而言,雖然也有經歷過與聽聞過的,但更多的已經是聞所未聞。當我將這些洋文大致譯成本地土話,問及長輩,他們往往會覺得熟悉,並向我述說這些風俗的本地版本,即使這對他們而言也已經是早年間的回憶了。是的,這些陳舊的風俗流逝了,改變了,我們的母語也被剝奪了教育權,被認爲是粗俗而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在年輕一代的口中迅速萎縮。在這麼一個偏僻的山區小縣中,尚且如此,何況是車水馬龍的千萬人大都市——成都呢?連我寫這篇前言,使用的不也是“標準”而“正確”的漢語嗎?不錯,沒有人會反對“開化,進步,反封建”……可是這樣進步了幾乎一百年之後,我們的文化還剩下些什麼?又是誰在定義糟粕與精華?
一定會有人告訴我,這就是時代的洪流,與時代的洪流唱反調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誠然,空喊這些看似悲壯的口號並無意義,但我不會違心地認爲這“洪流”便一定正確。我將用我的綿薄之力爲這文化做些貢獻,我也樂於見到此書的讀者(如果有的話)加入其中。現狀不容許我盲目樂觀,但我仍然相信事在人爲,即使這些可憐的“糟粕”最終的命運只能是成爲博物館中冰冷的屍體,至少在少數人的努力下,這屍體也能夠更加體面,更加完整,更加真實。
2024年末,
夜郎子序
xiaopengyou游客@夜郎 #163782
感謝分享
LZ提到的2本原書在互聯網檔案館都有,提供在此供參考
archive.org/detai...3/mode/2up
archive.org/detai...5/mode/2up
崇鹂游客印刷级精品
fans游客虽未读译著,已为译者前言所感!谢谢!
野草游客感谢分享。
封宸圀岢游客前辈,请分享个度盘的。
阿里爆盘了
顶礼文明普被不可思议功德
未曾管理员@封宸圀岢 #163855
这个文件只有2.32M
夜郎游客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西蜀風俗 鍾秀芝.著 夜郎整理2024.pdf
链接: pan.baidu.com/s/1Ju...T1BwhRfjuA 提取码: 82hi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5的分享百度网盘链接在这里
9527游客请问有汉字译本吗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