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抱朴之士游客此链接为预览,仅您自己可见知道了
张仲景现存著作一览
春江花月夜666
张仲景的医书现存最重要的6种著作:一、目前只出版了2种:
1.明代赵开美仿刻北宋元祐小字本《伤寒论》(其实赵开美所依据底本很有可能是不知年代南宋刻本,并非大家通常认为的北宋元祐小字本,例如书中完作全字,人作仁,就是证明,根据赵开美《仲景全书》的通例,他对自己所得到的《宋本伤寒论》也不是原样影刻,而是有较多的校改,只能算仿刻)
2.元代邓珍《新编金匮方论》~(其所依据的底本是北宋大字本,但远非北宋大字本原貌,而是一种元代民间改编本。)
二、还有4种急待出版:
1.《金匮玉函经》清代陈世杰,据北宋刻本的抄本翻刻,与《伤寒论》同体别名,是南北朝南朝的传本,条目比赵开美本《伤寒论》更全,敦煌还有此书的抄本残卷,即S.202抄本。
2.《金匮要略方》明朝学者吴迁据北宋绍圣小字本刻本抄写,抄写于洪武28年,忠实的誊写,保持了北宋小字本原貌,与邓珍本各有优劣。
3.《张仲景五藏论》敦煌有5种抄本(S.5614、P.2115、P.2378、P.2755、Дx.01325V残卷),朝鲜大型方书《医方类聚》中有1种版本,民间还有一种抄本,该抄本卷首有张元素序,是清代名医.张艺成抄录,因此《五藏论》现存共7种版本。
4.《外台秘要》中保存的仲景文献,《外台秘要》大约引用仲景方论259条,180方,有三个人为此做了整理:
《张仲景方十八卷》(日本森立之辑考,据我了解的资料,此稿本现藏于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版《外台秘要方》中的仲景文献整理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者: 刘采菲)
《外台秘要方》中有关仲景条文的整理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作者:张秀琴)
三、此外,还有一种珍贵版本,现已不知下落,此本是北宋治平大字本《伤寒论》的影写本,民国年间,此书为大藏书家徐坊所藏,现已不知下落,消失不足百年,应该还有找到的机会吧?
因此,世间已无真正意义上的宋本《伤寒论》。
四、研读张仲景著作,一定要读王叔和的《脉经》,因为据《千金要方》记载,王叔和与卫汛曾有过来往,而卫汛是张仲景的亲传弟子,据《太平御览》记载,三国.魏.太医令王叔和曾经编选张仲景著作为《张仲景方论》36卷,大行于世。《脉经》的北宋的大、小字刻本均已亡佚,现存本中最早的为元代翻刻本,敦煌的ДX.00613+P.3287写卷,应该是王叔和《脉经》的古抄本,这个残卷抄写年代至迟是唐高宗时期。俄罗斯藏敦煌文献三种残片:ДX.09319、ДX.18168、ДX.16882,近期据学者考察,应是ДX.00613+P.3287写卷的另一抄本。
五、敦煌有《平脉略例》一书, 这个文献引用的都是古医经,与张仲景《伤寒论.序》中提到的《平脉辨证》 ,有密切的联系 ,很值得研究,目前发现的有10个卷子,6个传本 :
S.5614,P.2115,P.4093
S.6245+S.9431+S.9443+S.8289
Дx.02869A+Дx.0615,Дx.08644关于张仲景生平:
汉~魏《何颙别传》最早记载:南阳张机字仲景。
后汉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举以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后在京师为名医,于当时为上手,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之也。出《何颙别传》《甲乙经》《张仲景方论.序》
《张仲景方.序论》最早记载:张伯祖,南阳人也,志性沈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同郡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
《张仲景方》最早记载:杜度,不知何许人也,仲景弟子,识见宏敏,器宇冲深,淡于骄矜,尚于救济,事仲景,多获禁方,遂为名医。
《何颙别传》《针灸甲乙经序》《通玄经》最早记录了张仲景望诊王粲,王仲宣之事。
《抱朴子》:越人救虢太子于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解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
东晋.支观(义方)的《通玄方/经》记载:张机字仲景
东晋.张湛《养生要集/论》最早记载:王叔和篇次张仲景方论为36卷,大行于世~医说。编次张仲景方论,编为36卷,大行于世~御览
陶弘景曰:常取生礜石纳水,令水不冰,如此,则生者性亦大热矣。张仲景云:生用破人心肝。
《殷芸小说》:何颙妙有知人之鉴。初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密。而韵不能高。将为良医矣。仲景后果有奇术。
唐代甘伯宗《历代名医录》最早记载曾举孝廉,任长沙太守,著金匮玉函经8卷。
《史通·人物篇》云:“当三国异朝,两晋殊宅,若元则、仲景,时才重于许、洛,何桢、许询,文雅高于扬、豫;而陈寿《国志》、王隐晋史,广列诸传,而遗此不编。此亦网漏吞舟,过为迂阔者。
抱朴之士游客《神仙通鉴》记曰:元嘉冬,桓帝感寒疾,召玑调治。病经十七日,玑诊视曰:正伤寒也。拟投一剂,品味辄以两计,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凉。留玑为侍中,玑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病难医。遂挂冠遁去,隐少室山,及卒,葬宛城东二里许。后世尊为医圣。
日本学者冈西为人引《南阳县志》:“元嘉冬,桓帝感寒疾,召玑(同机)……留矶为侍中。玑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病难医。遂挂冠隐去,隐少室山。及卒,葬宛城东二里许,后人尊为医圣”
抱朴之士游客杨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三国演义》
666游客清末大藏书家徐坊(1864年-1916年),字梧生,又字矩庵,他曾读过安政本。徐矩庵藏书之富,与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瞿镛(1794年-1840年)、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齐驱并驾。徐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卷首写有题记:“《伤寒论》世无善本,余所藏治平官刻大字影写本而外,唯此赵清常本耳。亡友宗室伯兮祭酒曾悬重金购此本不可得,仅得日本安政丙辰覆刻本(近蜀中又有刻本亦从日本本出)。今夏从厂贾魏子敏得此本,完好无缺。惜伯兮不及见矣。坊记。时戊申(1908年)中秋日戊辰。”又写道:“北宋人官刻经注皆大字,单疏皆小字,所以别尊卑也。治平官本《伤寒论》乃大字,经也;《千金方》、《外台秘要》皆小字,疏也。林亿诸人深于医矣!南宋以后,乌足知此?矩庵又记。”
清末杨守敬精读此书并有批注,批注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章太炎精研此书。《章太炎全集》第八集《伤寒论单论本题辞》盛赞安政本,并对宋本成书历史及赵开美本如何传入日本而演化为安政本以及安政本的重要意义皆有考证。章太炎精通《伤寒论》文献发展史、明晰《伤寒论》方剂之应用,考其所读《伤寒论》单论本,乃日本安政本。
1923年恽铁樵影印安政本,删丹波元坚序及堀川济跋,抹掉字旁日文反点符号,封面题以“影印伤寒论赵开美刻本”,此为恽铁樵伪造之赵本,实安政本也。
1931年上海中医书局按照安政本原貌影印。1955年4月重庆人民出版社《新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伤寒论译释》,所据底本皆为恽铁樵本,实亦安政本也。
我国现存宋本《伤寒论》属于国宝级中医文献,在原刻宋本《伤寒论》影印前,唯安政本保存宋本大体面貌。日本森立之(1807年-1885年)《经籍访古志》云:“《伤寒论》十卷,明赵开美校刻本。枫山秘府藏。每半板十行,行十九字,高五寸九分,幅四寸三分。此本为《仲景全书》中所收,曰翻刻宋板。每卷首题汉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沈琳仝校。其字画端正,颇存宋板体貌,盖《伤寒论》莫善于此本,然流传绝少,仅见秘府所贮。”森立之未曾寓目宋板原刻,对翻刻本已盛赞若此。
简略回顾安政本这段流传历史,可以看出安政本在《伤寒论》版本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它对推动《伤寒论》学术发展的重要影响。《伤寒论》版本源流与演变非常复杂,六朝阶段版本传承演变尤为纷繁,各家解说不尽相同。章太炎先生基本观点是:《张仲景方》十五卷包括《伤寒杂病论》,梁阮孝绪《辨伤寒》十卷出自《张仲景方》,通称“梁本”,梁本分两途流传,一为《千金翼方》卷九卷十,称孙思邈本,一为隋本。太炎云:“孙氏所据为梁本,继冲所献、亿等所校者为隋本,故一不避隋讳,一避隋讳也。”荆南国末主高继冲将隋本进献北宋朝廷,校正医书局取为底本校正之,成为定本,明代赵开美摹刻,清修四库时已不可见。赵本“入日本枫山秘府,安政三年,丹波元坚又重摹之,由是复行于中土”。章太炎终其一生未见赵开美原刻本,所读白文本《伤寒论》为安政本,予以极高评价:“此《伤寒论》十卷,独完好与梁《七录》无异,则天之未绝民命也,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未能珍于此也!”又云:“信乎,稽古之士,宜得善本而读之也!”
仲景《伤寒论》所据底本为《汤液经法》。《汤液经法》32卷,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之《伤寒论》十卷上承梁本《辨伤寒》十卷,下启赵开美本,校正医书局校定之《伤寒论》在结构上对隋本作了较大改动,如增加子目、迁动方剂、删除重复、确定三百九十七法等等,已非《辨伤寒》旧貌。我国今存五部赵开美原刻本分初刻本与修刻本两种,初刻本偶有讹字,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本为修刻本,修刻本优于初刻本。台湾本原藏北平图书馆,1941年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重民教授在美国拍摄为缩微胶卷,北京国家图书馆现藏宋本《伤寒论》为缩微胶卷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于1965年送归台湾,卷首有徐矩庵1908年所写墨笔题记,卷中及卷终有赵开美“东海仙蠹室藏”朱章,为赵开美手持之工作本,文献信息富于中国医科大学本。
日本安政本《伤寒论》对校勘《伤寒论》和研究《伤寒论》文献史具有重要意义。(钱超尘)
666游客徐坊卒后,夫人守护其书,某夜此书被盗。此贼锁定北宋大字本《伤寒论》盗窃之,必曾珍藏。目前中医药事业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局面,中医药事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从徐坊逝世算起,丢书时间不过百年,这样一部无比珍秘的国宝文献很有可能尚存人间,我们切盼北宋治平二年雕版刊行的大字本《伤寒论》复现于世,为伟大的中医药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萍永刘游客搁置争议。用心去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见仲景之心,其价值不亚于宋本。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6 个帖子:1-6 (共 6 个帖子)
正在查看 6 个帖子:1-6 (共 6 个帖子)
正在查看 6 个帖子:1-6 (共 6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