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优质分享
- 作者帖子
崇鸝游客图源:日本国会图书馆
简介:
重广会史,一百卷,宋佚名著,史传鉴戒类书籍,子部类书。
此书分列“君无为而治”“臣择君”等主题,汇入各种历史故事,以作鉴戒之用。似为坊编坊刊书籍。
记载:
南宋郑樵《通志》有:
会史一百卷、广会史二十五卷、诸史总要五十卷......
元托克托《宋史》有:
重广会史一百卷
此书最迟可见于南宋书志,而宋后中国佚亡不载。
其书名所谓《重广会史》可能是“重新增广《会史》”之义,也可能是“重刊《广会史》”,由于史料缺失都不确定,只能据今见本《重广会史》之名,对应到宋史所载。
版本:
今见日本尊经阁文库侥幸藏有宋刊孤本《重广会史》,二十册,一百卷全,原为高丽国旧物。
每册首有“经筵”二字朱文印,每册末有“高麗國十四葉辛巳歲藏書、大宋建中靖國元年、大遼乾統九年”朱文记。
同样有这两枚印记的尚有宋刻本《姓解》《通典》《文中子》《新雕入篆说文正字》等,前辈学者多鉴定为北宋刊本。但由于史料缺失,样本量稀少,历来莫衷一是,目前版本学者依照纸张材料、刻字风格、特殊避讳,大多数还是认为北宋刊本。
朝鲜实录,1429年,宣德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集賢殿啓: "經筵所藏書冊,不可無標記,請以經筵二字作圖書,每卷着標。又以內賜二字作圖書,如有賜者, 着標以賜“。從之。
朝鲜实录,1463年,天顺七年五月三十日:
(朝鲜世祖)上曰: "在世宗朝書籍散亂,今雖整齊,藏之以備考閱。"
(梁诚之)誠之遂進書,其書曰:竊觀歷代書籍,或藏於名山,或藏於秘閣,所以備遺失而傳永久也。 前朝肅宗始藏經籍,其圖書之文,一曰:“高麗國十四葉辛巳歲御藏書、大宋建中靖國元年、大遼乾統九年”, 一曰:“高麗國御藏書”。 自肅宗朝至今六百六十三年印文如昨,文獻可考,今內藏萬卷書,多其時所藏而傳之者,乞今藏書後面圖書稱“朝鮮國第六代癸未歲御藏書、本朝九年、大明天順七年”以真字書之,前面圖書稱 "朝鮮國御藏書",以篆字書之,遍着著諸冊,昭示萬世,或依新羅及前朝盛時例,別建年號,以爲標識。
臣又竊觀君上御筆與雲漢同其昭回,與奎壁同其粲爛,萬世臣子所當尊閣而寶藏者也。 宋朝聖制例皆建閣而藏之,設官以掌之,太宗曰龍圖閣,真宗曰天章閣,仁宗曰寶文閣,神宗曰顯謨閣,哲宗曰徽猷閣,高宗曰煥章閣,孝宗曰華文閣,皆置學士、待制、直閣等官,乞今臣等勘進御製詩文,奉安于麟趾堂東別室,名曰奎章閣,又諸書所藏內閣名曰秘書閣,皆置大提學、提學、直閣、應敎等官,堂上以他官帶之,郞廳以藝文祿官兼差,俾掌出納。据上《朝鲜实录》宣德四年、天顺七年两条,可知此“经筵”印确实是宣德时朝鲜宫廷藏书印,“高丽国”印确实是高丽肃宗时宫廷藏书印。
但是盖着“高麗國十四葉辛巳歲藏書、大宋建中靖國元年、大遼乾統九年”印记的书籍,是不是真的是北宋刻本,恐怕还是要从纸质材料、避讳、刻字风格等方面去鉴定了,样本量也很少。至少天顺七年朝鲜梁诚之报告认为这是六百多年前盖的章,他应该是直接从印文推算判定的,但他又说“今內藏萬卷書,多其時所藏而傳之者”,梁氏看到的高丽内府遗留书籍资料很丰富,或许另有依据。
其实可以合成一个文件,还没到G
xiaopengyou游客感謝分享
印記中是大遼乾統元年,先生可能筆誤,誤為九年;標紅字的部份「...藏書」,多了「御」字。
炎宋淼游客好物,多谢!
崇鸝游客@xiaopengyou #180476
确实,这方印应该作“高麗國十四葉辛巳歲/藏書大宋建中靖國/元年大遼乹統元年”
偷懒复制粘贴数据库的文本,就错了,OCR识别“元”误作“九”。
多了“御”字是原本就有的,可能是朝鲜人排印错误或者是梁诚之自己的错误,都应以今见原印为准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