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苏崇鹂游客以前询问过原色《永乐琴书集成》,但台湾方面只放出了一页彩页,很可惜。
最近看到未曾老师发的清钞《永乐大典·目录》,下载阅读了一下。
发现:
《永乐大典目录》第二十五卷,韵部为廿一侵,册号为从九千五百一十二册到九千五百三十四册,共二十三册,为古琴部分。写着《大明永乐琴书集成》。
假如这个目录没问题,那现在见到的《永乐琴书集成》可能就是《永乐大典》里的,再说白点就是《永乐大典》。
也推翻了查阜西老先生当年的判断。说是书商伪作,是不对的。
万历蒋克谦的《琴书大全》几乎与《永乐琴书集成》一模一样,说是经祖孙四代完成,估计是就是在明内府抄永乐大典抄来的。
分析:
《永乐琴书集成》共23卷,今台湾所藏残留20卷。而蒋克谦《琴书大全》22卷全。
前20卷两书一模一样。
蒋克谦《琴书大全》末两卷是琴谱,而《永乐琴书集成》末三卷丢失了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估计也是琴谱。
但是蒋克谦《琴书大全》的琴谱并不古老,没有宋元谱字的特征,估计是刻版移钞时校改了,也有可能真的非古谱。洪武永乐时期《神奇秘谱》在少数几曲上是明显保留宋元谱特征的。假如,《永乐琴书集成》末三卷是琴谱而且保留了古谱痕迹,那就是可以确定是《永乐大典》,但现在看不到了。
再分析
根据蒋克谦《琴书大全·序文》,《琴书大全》是他的曾祖父就已经搞好了,他爷爷整理了一下次序,他爸又交给他,到他手上后还是很乱,于是他增补了一些,又跟各琴人交流,“参互考订,失序者理之,差讹者正之,缺文者俟之”。所以《大全》每一卷前面都有编辑者蒋克谦和不同的校录者名。
《大全》是刻本,经常有规整的“黑块”,看着像是缺文待刻。《集成》基本都没缺字,都可以对上。在琴诗部,见陈傅良《鼓琴行送许深父》词,“笙歌”二字,蒋书也刻错了。此类还有很多,未宜武断。
例如:
另一问题:
现存的永乐大典是朱丝栏,副本,重抄过,刚好都挤在一个时期。
查了一下,永乐大典是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抄,大概在隆庆年间抄完(1567—1572年)。
而蒋家的《琴书大全》祖孙四代,完成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
蒋克谦的曾祖父蒋敩(?—1509)是是嘉靖皇帝的亲外公。就是说“大礼议”之争里的那个“嘉靖皇帝的生母”蒋太后(?—1538)和蒋克谦的爷爷蒋轮是兄弟姐妹。蒋克谦的父亲跟嘉靖皇帝是同辈。
所以有几种可能:
1、蒋克谦的曾祖父因为女儿是藩王妃,所以有办法看到内府的资料,看到了《永乐大典》原本,看到了《永乐琴书集成》。所以抄出来,并且儿孙继续编抄。
2、这是蒋家的原创,因为永乐大典烧过,所以嘉靖四十一年重录时,补了进去。我个人更偏向第一种,但是还是要把两部书放一起,细细比对。
也可惜台湾只发行了黑白影印版,没有公布彩色版。
关于国图藏《永乐大典目录》
可以补充一个信息,这个抄本姚元之家藏本。至于文章说这就是姚氏钞的,这倒未必。直接说姚元之家藏本就够了
苏崇鹂游客台湾黑白影印《永乐琴书集成》和天津图书馆藏《琴书大全》以前都在本站发过,现在再补个百度链接,喜欢的可以保存一下。琴书大全好像未曾老师也整理过一次,可以搜一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RFG1e_Rs5eGCGONLqUBQw
提取码:072w
苏崇鹂游客www.dpm.org.cn/journ...46937.html
刚刚又想起故宫有一篇《永乐琴书集成》的文章,写得很专业,以前读过就忘了,刚刚重读了一遍,很有体会。
1、《永乐大典目录》卷九五一二至卷九五三四琴字下收《大明永乐琴书集成》二十三卷。(即本次分享)
2、正统年间(1436-1449年)《文渊阁书目》记录文渊东阁“天字号第一厨”内有“《新编琴书集》一部三十二册”。(《永乐琴书集成》应该共23卷30册,但是这个三十二册很相近,名字也很相近)
3、万历三十二年(1604),张萱等奉敕校理内阁图书撰《内阁藏书目录》。该目卷四著录:“《 永乐琴书集成》二十五册不全:钞本,莫详纂集姓氏。凡二十卷。首序琴,次声律,次琴制,次琴式,次琴徽,次琴弦,次指法手势,次弹琴,次曲调,次历代弹琴圣贤,次记载,次杂录,次诗文。凡古今典籍中涉于琴者,皆备采之。原三十册,今阙五册。”
4、文章还讨论了,前集(20卷)和后集(末3卷)的递藏流变,认为清宫之人有心隐去“永乐”“明内府”之类字样
5、可惜这篇文章,在讨论“蒋克谦四代辑成”的问题上,只是春秋笔法说蒋家冒名顶替,没有深入分析,估计也没办法考证,只䏻通过证明“明内府写本”来反驳。但在“递藏流变”的种种时间上还是讲不清楚。
未曾管理员从公布的一页来看应该不是永乐大典的一部分(与现存大典版式、字体还是有差异)
xiaolvtian游客《永乐琴书集成》(二十三卷)内容即《永乐大典》的“琴”字韵(二十三卷)。
这个论点赵慧儿1999年著文提出。
xiaolvtian游客
xiaolvtian游客
叶子游客是把此书和《琴书大全》作一对勘,考察这两部琴书之孰先孰后。我们做了这个对勘工作,发现两书在文字上大体相同,的确出自一源,但其差别却很微妙。首先一个情况是:根据上下文义,同时比较两书所引前代文献,可以判断,《永乐琴书集成》的书写往往比《琴书大全》正确。这意味着,《琴书大全》是摹刻《永乐琴书集成》而成的,在摹刻时因形近造成了错误。其次一个情况是:在《永乐琴书集成》第三卷突然出现了大量误字,误字之上有明显的加笔痕迹。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有人在《永乐琴书集成》成书后,用加笔划的方式故意制造了错误。尽管我们不知故意刻划者是何人,其意图如何,但可以肯定,《永乐琴书集成》并不是晚明书商的伪造。也就是说,《永乐琴书集成》具有原创性,价值高于《琴书大全》。它早于《琴书大全》(略早于1521年)而成书,应该产生在影印本所说的永乐年间(1402—1424)。
叶子游客《永乐琴书集成》二十卷,原书今存台北,台湾曾影印。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影印,凡线装十二册。出版说明极筒,没有提供具体的学术说明。治琴史的朋友告诉我有此书,为明成祖敕撰,永乐六年(1408)成书,今本是清人从《永乐大典》抄出,称“明内府写本”,未必可靠。据《连云簪丛书》本所存《永乐大典目录》,知《永乐大典》卷九千三百二十三起,为二十一侵韵,其中卷之九千五百十二琴字下注:“《大明永乐琴书集成》一。”此后直到九千五百三十四,分别为“《琴书》二”至“《琴书》二十三”。其标识方法,与其他各卷有很大不同。据我推测,《永乐琴书集成》应是《永乐大典》编成前不久刚完成的专学类书,所载历代琴书与琴人、琴事极其丰富,内容恰好可以与《大典》兼容,因此整体收入,基本保存原书面貌。今本书前有目录,无序或凡例,各卷首也无署衔,显非该书原本。
——《永乐琴书集成》中的唐人佚诗
xiaolvtian游客今本是清人从《永乐大典》抄出
----------------------
陈尚君武断了,何据?
清人从《永乐大典》抄书,主要是乾隆三十七年朱筠奏请辑校《大典》佚书以后的事。而据杨元铮文,《永乐琴书集成》由那尔泰于乾隆二十四年购买,入藏内府昭仁殿。
即便抄录,以清三代文网之酷,岂敢不避帝讳、圣讳?
叶子游客@xiaolvtian #18398
你仔细看看这句话的主语是谁,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三河冯威游客老陈这么写,实无必要
苏崇鹂游客故宫的那篇文献这一段其实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人接触不了原书,这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据笔者目验,现存的《永乐琴书集成》写本二十卷,分装两函二十册,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字数同〔见图一〕。
朱印栏框行格,四周双边,版心大红口,上下双花鱼尾。 卷九手势图部分,除四周双边外,书口、上下分栏界线均为手绘。全书榜纸,书品宽大,半框高28.8厘米,广20.2厘米,全书高35.5厘米,广23.3厘米。墨笔恭楷缮写,卷二“各弦具十二律图”内徽位用朱圈钤盖而成,“十二律分配五弦图”内大圈亦用朱圈盖成。全书原未用任何印鉴,第二十册卷末新钤“‘中华民国’七十九年度点验之章”、“‘教育部’点验之章”两朱文长方印。
将《永乐琴书集成》写本的楮墨行格与北京故宫藏明内府写本《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的残册对比,发现两者用纸相同,朱丝栏界的风格也一样,两者都是大红口,四周双边。所不同的是《永乐琴书集成》写本版框比《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半框高26.4厘米,广19.1厘米)更为宽大‹4›, 鱼尾也比后者稍微繁复。从钞手字体的风格来看,两者皆属永乐朝以来风行的沈度一派台阁体,《永乐琴书集成》写本的字体较圆润妩媚,《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写本的字体较端肃整饬。这说明张允亮明内府写本的鉴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明初写本多为包背装,《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就是这种装潢的典型,且《御制集》书衣为明黄色龙凤云锦,题签“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字样与内题相同,而《永乐琴书集成》写本现为线装,双股白丝线订成,磁青绢皮,白绢题签,其上仅书“琴书”二字,与卷首大题“永乐琴书集成”又不相同。笔者认为《永乐琴书集成》写本现在的装潢是清内府重装的结果。因为该写本各册内叶书口、书首均有水渍,而书皮相应位置却没有水渍,明显是重装过。根据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书根签条,该书原藏于昭仁殿,也就是清宫的图书馆〔见图二〕。对比《永乐琴书集成》写本和昭仁殿《天禄琳琅》著录的重装过的宋元珍本的装潢,真是整旧如新同出一手,明显都是清内府的“杰作”了。】
最后总结各方意见:
1、这应该不是永乐大典,但属于编撰永乐大典时附带的专书。
2、与《琴书大全》的关系难以考察,可能跟明中后期,皇家书库的动乱有关。这也是各种文章都讲不清楚的点
3、现存本应该不是嘉靖副册,而是另外的写本,并很有可能是明写本。
4、现存本在乾隆时期购入清宫中,很有可能因污渍等改过装帧。
这帖子基本就到这了,目前资料就这么多,要取得进一步的发现,可能要在浩瀚如海的笔记中捞针了。
感谢各位书友提供资料、分享意见、很受启发。
不过还是要吐槽一句,西泠印社那个黑白版不值得买,是最粗略的电子版印刷,这本书的质感都没了。
玄武游客上面有说不避讳的 这本书本来就不应该是清人抄出的 而是明代就有
玄武游客《永乐大典》所引图书很多都存世 再加上后人辑本(至少有6000卷) 还有很多书里引用的片段(有些是直接提到的 有些可以间接推测)在加上有目录指引(有些卷的目录已经明示了誊的是哪部书) 又加上参考残本体例 完全可以大致还原其中相当部分
丛林游客张升在“《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一文中,列出了三个问题:
一、《永乐琴书集成》的真伪;
二、《永乐琴书集成》是否为明代永乐年间原书;
三、《永乐琴书集成》与《永乐大典》的关系。
在结语中,作者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
其一,《永乐琴书集成》并非抄袭《琴书大全》而成的伪书,相反,《琴书大全》是据前者抄袭而成的。不过,《琴书大全》的编者蒋克谦应该不知道两书的关系,故《琴书大全》不能算是伪书,而蒋克谦也不能算是造伪者。
其二,现存《永乐琴书集成》内容和来源均可靠与真实,应是永乐年间原书。
其三,《永乐琴书集成》很有可能于《永乐大典》编修之前即已编成,随后被整书收入《永乐大典》。
作者认为,以上的结论对于研究和整理相关典籍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永乐琴书集成》与《琴书大全》可以相互校核。我们不但可以依据《永乐琴书集成》校正《琴书大全》中的大部分错漏之处,而且,因为《琴书大全》在编订时也作过一些校正,我们亦可依据《琴书大全》校正《永乐琴书集成》的个别错误。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永乐琴书集成》复原《永乐大典》卷9512-9531,又可新得《永乐大典》二十卷之内容。再次,《永乐琴书集成》收载了不少目前已佚的琴学著作,如《琴律发微》 《振古琴苑》 《琴苑》 《琴论》等,我们可以从中辑出若干佚文。
还有,从《文渊阁书目》看,洪武至永乐初年,朝廷编过不少类似于《永乐琴书集成》(即《新编琴书集成》)这样的敕撰书,如《新编会要》五十册、《新编礼书》二十一册、《新编类书》三十册、《新编相鉴》十册、《新编历代故事》八册等。这些书都没有流传下来,且相关资料也非常少,更谈不上对其作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以《永乐琴书集成》(《新编琴书集成》)为切入点,集中研究一下这类性质相近的“新编”之敕撰书,从而推进关于明初敕撰书的研究。
作者最后认为:有助于研究《永乐大典》之编修。《永乐大典》编修之时文渊阁中藏有不少永乐之前所修之敕撰书,对于这些敕撰书,《永乐大典》纂修官是如何处理的值得关注。目前来看,其中一些(如《永乐琴书集成》 《劝善书》 《公子书》)是整书按原卷次收入《永乐大典》的,但更多的敕撰书应该是分散收于《永乐大典》的。对于后者我们了解不多,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那些“新编”的敕撰书是如何收入《永乐大典》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无论如何,厘清《永乐琴书集成》与《永乐大典》编修的关系,无疑可以为研究其他敕撰书与《大典》编修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丛林游客张升发表在《音乐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的《《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原文:
丛林游客张升发表在《音乐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的《《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原文,缺一页(叶),补充如下:
苏崇鹂游客@丛林 #42436
感谢分享。《永乐琴书集成》和蒋克谦《琴书大全》其实都可以算是明内府皇家琴学的资料,蒋克谦与皇家的关系是很深的。只是当年琴界巨擘查阜西先生认为是明季书商伪作。这批资料只剩下这两本了,像《琴苑》《振古琴苑》等都散佚了。
(国图今藏明夏树芳《琴苑要录》、南宋徐理《琴统》,最近杨元铮先生整理、复原、出版了唐陈拙《琴议》,个人认为都是这批“明皇家藏宋元琴学资料”的遗存。)
明代的藩王也一堆堆的去弹古琴。出了很多书,间中涉及宋元琴学,但是主要还是浙派了,不能完全算明内府的东西。比如有臞仙朱权的《神奇秘谱》,懒仙朱奠培(今考)的《五声琴谱》,希仙朱拱椳(今考)的《浙音释字琴谱》。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9 个帖子:1-19 (共 1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9 个帖子:1-19 (共 1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9 个帖子:1-19 (共 19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