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正在查看 11 个帖子:1-11 (共 1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84600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首先,感謝書格網站和未曾先生,一直在這邊汲取免費資源,十分感激,也想對此添磚加瓦,希望我們的文明能讓更多人看到。

    新镌绣像旁批详注总断广百将传(明崇祯年间刊本)

    后世文人,喜欢将有相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收集他们的学说著作刊刻,如诸子百家学说,就有三子,四子,六子,十子以及后面的二十子,二十二子同刊,此间一出,盛行于世,收到当时文人的追捧。又有给他们立传以流传后世,比如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唐代的凌烟阁功臣,清代的颜希源鉴塘先生将自古以来的百位美人,重新集咏并由当时供奉内廷的画家王翙给每个人物做了画像,此本也收到了当时乾嘉文人的追捧,这些著作也流传后世,如同袁枚在序言中所说:我辈皆贤而过者也‚因其过愈见其贤。呜呼!斯 《百美 》之诗‚所以必传于后无疑欤?

    名将传是记述历代著名将帅军事生涯的兵书。中国历代名将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业绩辉煌。他们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许多流芳千古的战法,为撰写将帅传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首先为名将立传的是西汉司马迁,他的《史记》中的《孙吴列传》等军事人物列传,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将帅传名篇。司马迁为名将立传,具有发凡起例的作用,以后的各代正史均有名将传记。但是,关于名将传的专书直到宋代才出现。现存最早的名将传专书是宋张预的《百将传》,其传记资料辑自十七部正史,故又称《十七史百将传》。名将传书一出,即受到社会的重视。因为它寓将帅修养和兵法于故事之中,可读性强,适于将士及各阶层人士阅读。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规定将士要”读《百将传》,熟悉诸将人品、心术、功业,以为借鉴”。所以继张预之后,又有宋章颖的《南渡十将传》、《六将传》、《四将传》、明何乔新的《续百将传》、黄道周的《广名将传》、清尹于皇的《百将全传》等兵书相继问世。

    《广名将传》,又称《广名将谱》、《广百将传》。它是在宋张预《百将传》的基础上,几经增删评注而成。而它的直接前身是明陈元素增补的《百将传》。因所收名将已逾百人,所以改名为《名将传》。后来有的版本卷端虽题陈元素原本,但未经后人增删评注的原本至今尚未见到。《广名将传》保留的陈元素的原序记载了他编纂此书的有关情况。陈元素为明代长洲人,字古白,一字孝平,诸生。他曾受一位掌握有刊印力量的客人的邀请,校正《武经》刊行,并一起刊行《百将传》。他认为,从古至今,其间祸乱时有,英雄代生,将才不仅仅只有百人,”会须翻廿一史更搜之,而客不能待,仍以旧本请标目。而于我明,君(捃)取李温陵江编稍退进之。总题之曰:《名将传》,言不止于百也。”(《增补〈百将传〉序》)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元素原打算在廿一史中广搜博采,编一部贯通古今的《名将传》,但因客人不能等待,只好以急就的方式改编成了《名将传》,并说明明代有关名将传记从李贽著作中采录了资料。

    继陈元素之后,黄道周对《广名将传》又进行了改编。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平或作玄),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崇祯时任右中允,因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人,被谪戍广西。越年复故官,以病辞归故里。南明弘光帝任为礼部尚书,南京失守,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自请前往江西征集军队,至婺源与清兵遭遇,力战兵败,被俘,后在南京被杀,谥忠烈。他博学多思,勇于任事。一生著述宏富,见于记载的就有《洪范明义》、《易象正义》、《孝经集传》等十余种。

    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国事危艰的明朝末年。他企图从历史材料中寻求借鉴,来挽回民族危机和明廷的衰败,主张读”《名将》一书”。但他又对原《名将传》不甚满意,指出:”倘纂修无识,只辑繁文,反遗精要,纵三绝韦编,于武何益?此旧本所以不足重轻也。”(黄道周《自序》)他决心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名将传》,”取而细较之,芟其繁文,出其精要,再入妙旁批,有疑夹注,又总断结其智勇之所在,虽仍是此百数英雄,只觉一经洗发,而面目精神皆跃跃纸上,使览之者会心点首。”(黄道周《自序》)他改编的《名将传》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是经”芟其繁文,出其精要”的名将传记。二是在传记精妙之处所作的旁批。如他在吴起对魏武侯说”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这段话的旁边批道:”此兵家最贵之言,起能言之,则起之抱负不浅。”旁批中常有”危语”、”妙策”、”确论”等词。三是对有疑问的文句作的夹注。如在”李牧传”中”百金之士五万人”下夹注道:”曾破敌受赏百金者。”四是名将传记之后以”断曰”标目的四字韵文断赞。这些断赞”于各名将立功名成之要,言之甚备,且均属韵语,尚便诵习。”(《武学丛抄》)

    如”田穰苴”的赞断:”穰苴庶族,人微权轻。燕晋压境,齐国殆倾。晏婴明识,荐苴用兵。法斩贵族,一军皆惊。再加恩驭,莫不奋兴。未经血战,势已雷轰。敌人潜遁,追奔扫清。尊为司马,兵法垂名。”《广名将传》的著者本来很清楚,各本均著录为黄道周注断。但丁日昌在其辑编的《百将图传》自序中说:”《广名将谱》十七卷,不著撰人姓氏”,”《将苑》及《广名将谱》则又坊肆依托。”从现存各本考察,丁日昌看到的大概是坊肆刊行的未著黄道周姓氏的简本或者是残本。书商为了赚钱,在版本上作些手脚是常有的事,但不能说《广名将传》这部书是坊肆依托之作。丁日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介绍参考

    《广名将传》二十卷,现存本所收名将人数有所不同。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刊《新镌旁批详注总断广名将谱》收录名将一百六十八人,删去了张预《百将传》中的刘鄩、刘词两人,另外增补七十人,除西汉程不识、六朝梁程灵洗之外,均为五代至明代名将。其卷目如下:

     

    卷之一:周姜太公、吴孙武、越范蠡、魏吴起、齐田穰苴、齐孙膑、秦白起、秦王翦、燕乐毅、赵李牧。

    卷之二:赵赵奢,赵廉颇、齐田单、西汉张良、西汉韩信、西汉周亚夫、西汉李广、西汉卫青、西汉程不识。

    卷之三:西汉霍去病、西汉赵充国、西汉陈汤、西汉冯奉世、东汉邓禹、东汉寇恂、东汉冯异、东汉岑彭。

    卷之四:东汉贾复、东汉吴汉、东汉耿弇、东汉耿恭、东汉王霸、东汉臧宫、东汉祭遵、东汉马援、东汉班超。

    卷之五:东汉虞诩、东汉皇甫规、东汉张奂、东汉段颎、东汉皇甫嵩、东汉朱隽、汉(三国)诸葛亮、汉(三国)关羽、汉(三国)张飞。

    卷之六:魏(三国)张辽、魏(三国)张郃、魏(三国)徐晃、魏(三国)李典、魏(三国)邓艾、魏(三国)司马懿、吴(三国)周瑜、吴(三国)吕蒙、吴(三国)陆逊、吴(三国)陆抗。

    卷之七:晋羊祜、晋杜预、晋王浚、晋马隆、晋周访、晋陶侃、晋谢玄、燕(北朝)慕容恪、秦(北朝)王猛、宋(六朝)檀道济。

    卷之八:宋(六朝)王镇恶、梁(六朝)韦睿、梁(六朝)王僧辩、陈(六朝)吴明彻、魏(北朝)崔浩、魏(北朝)于谨、齐(六朝)斛律光、周(北朝)宇文宪、周(北朝)韦孝宽、梁(六朝)程灵洗。

    卷之九:隋杨素、隋长孙晟、隋韩擒(韩擒虎)、隋贺若弼、隋史万岁、唐李孝恭、唐尉迟恭、唐李靖、唐李勣。

    卷之十:唐苏定方、唐薛仁贵、唐裴行俭、唐唐休璟、唐张仁愿、唐王晙、唐郭元振、唐李嗣业、唐李光弼。

    卷之十一:唐郭子仪、唐李抱真、唐李晟、唐李愬、唐马燧、唐浑瑊、唐王忠嗣。

    卷之十二:梁(五代)王彦章、晋(五代)周德威、唐(五代)郭崇韬、宋曹彬、宋曹翰、宋王全斌、宋潘美、宋曹玮、宋李继隆。

    卷之十三:宋尹继伦、宋狄青、宋种世衡、宋郭逵、宋王韶、宋种师道、宋宗泽。

    卷之十四:宋岳飞、宋韩世忠、宋张俊、宋刘锜。

    卷之十五:宋吴玠、宋吴璘、宋李显忠、宋杨存保、宋王德。

    卷之十六:宋王彦、宋刘子羽、宋魏胜、宋李宝、宋赵方、宋孟宗政、宋孟珙、宋杜杲。

    卷之十七:宋余玠、宋赵范、宋赵葵、宋曹友闻、元史天泽、元伯颜、元张弘范。

    卷之十八:明刘基、明徐达、明常遇春、明李文忠、明沐英、明邓愈、明俞通海、明傅友德。

    卷之十九:明姚广孝、明刘江、明王骥、明于谦、明郭登、明韩雍、明马文升、明王信、明张辅。

    卷之二十:明罗通、明项忠、明陶鲁、明王越、明王琼、明马昊、明王守仁、明杨锐、明仇铖、明戚继光、明沈希仪。

    卷名:新鐫旁批詳註總斷廣名將譜,題古閩黃道周石齋父註斷

    1

    前附黄道周崇祯癸未年序一篇:

    名將一書,為武而設也,既為武設,則名將中之智勇所在,與夫正之為正,奇之為奇,必明明點醒,細細拈出,使披閱者一覽而知前人之用意,得借以發後人之用意,方不媿著書之大義。倘纂修無識,祇輯繁文反遺精要,縱三絕韋編,於武何益,此舊本所以不足重輕也。當今重武,英傑群興莫不思登壇而麾日月,借箸而談風雲,雖曰妙用在於一心,何至學古?然事必有因,機須待觸,若不窺前人已然之妙用,何以發吾心將然之機宜,為師中之勝算?以此,知名將一書,用武者不可朝夕離也,朝夕不可離而按之茫無窍脈,又且錯落多端。烏乎可也。因取而細較之,芟其繁文出其精要,再入妙旁批,有疑夾注,又總斷結其智勇之所在。雖仍是此百數英雄,祇覺一經洗發,而面目精神皆躍躍紙上,使覽之者會心點首,而悟兵家正之為正如此,奇之為奇如此,奇正之變動無窮又如此,即至用眾如何,用寡如何,巧久如和,拙速如何,莫不了於胸中,而取諸左右,使出而總戎,自百戰百勝,而伯仲孫吳不複多讓,誠用武之先資也。書成,謹弁於首。峕崇禎癸未(崇祯16年1643)仲春月,古閩黃道周石齋甫題。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漳浦铜山(清朝时属诏安,今为东山)人。祖籍莆田,明朝政治人物、学者、书法家、艺术家。明亡后坚持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出身,与文震孟,陈仁锡,倪元璐,郑鄤均是同年。著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略》《孝经集传》等,现存诗两千余首,被俘后“见三光”的牢室中所作三百多首诗,出自忧愤,最为感人。顾诚《南明史》评价刘宗周和黄道周皆非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

    刊印信息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序刊本

    责任人信息
    黄道周.注断

    行款版式

    序文信息
    序:崇禎癸未(崇祯16年1643)仲春月,古閩黃道周石齋甫題

     

    收藏来源:【注内阁文库藏本:卷8缺少第24/25共计2页,韦孝宽篇目,且卷16和卷18有装订错误,笔者根据版心已做调整,但是未对内容做有校对,如果下载源文件者,需要注意!
    日本内阁文库

    另: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均藏有相關或者此版。需者自下。

     

    www.alipan.com/s/VT9mPy7Wj7p

    @184601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介紹參考鏈接無法打開,特補充:https://www.wuqibingfa.com/archives/33146.html

    @184857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十七史百将传》景泰五年刊本。

    十七史百将传亦称正百将传, 由宋朝张预所编。张预,字公立,冀州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该书在宋代就有著录。如: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四《兵家类》
    《百将传》十卷,右皇朝张预公立撰。预观历代将兵者所以成败,莫不与孙武书相符契,因择良将得百人,集其传成一书,而以武之《兵法》题其后,上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兵书类》
    《百将传》十卷。清河张预集进。凡百人。每传必以《孙子兵法》断之。
    尤袤:《遂初堂书目·兵书类》
    《百将传》。

    如张预在进言中所说“臣因择古之所谓良将者,得百人,以其传集成一书,分为十卷,以太公为首,而次皆以年代,题曰“百将传”。凡史辞泛漫而不切于兵一删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虽期便于观阅,然亦全其始末。传取数事,先以孙子兵法题其后,次以行事合之,参校其得失,学者观此不独简而易习,明而易晓,抑亦知孙子之数不为空言”该书是他根据史书编选了名将百人,以姜尚为首,次以年代,以孙子兵法相合者编撰集册。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坛坛的研所,当在宗崇宁三年(1104)至政和末 1118。

    1.宋刻本:

    根据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著录“宋刻本,二册,14行24字,黑口,左右双边,北京、南京”可知在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均藏有宋刻本,但笔者未见资源,有的烦请分享之,感谢。

    2.元刻本:

    根据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著录“又十卷:元刻本,16行31字,黑口,四周双边,上海、天一阁。 ”可知在上海图书馆有天一阁均藏有。

    上图本:

    该本高21.9厘米,广13厘米,16行31字,細黑口,雙魚尾,四周雙邊。钤印有:綬珊收藏善本;石孫讀過;李氏藏書;李放嗣守。令有李放跋文一则:“此书各家均未著录,只艺芸书舍有元刊残本六卷,真惊人秘笈也,我子孙世守之。丙辰残腊,义州李放无放氏识于抱竹居”。该本经由毛氏汲古阁流传到瞿绍基手中,可见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旧为汲古毛氏藏书,卷首有毛晋、顾文耀氏。”再流入到汪士钟艺芸书舍,流传到藏书家义州人李放手中。但是元刻本并未一直存放在抱竹居,“癸亥仲冬十日,将以此书易米,因以所用私印遍钤之”。最后归于上海图书馆。

    天一阁本:

    该本残缺严重,但是作为极少见的元刊本,也可说相当珍贵了。

    3.明刻本:

    明刻流传的本子相对比较多,

    1.景泰五年(1454)刊本,明刊本,十行二十二字,黑口,左右双边。

    2.明刊本,十行二十二字,黑口,四周双边。

    3.明刊本,十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

    4.翁溥辑《武学经传》三种本,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翁氏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

    5.郑廷鹄注《武经七书》附刻本,嘉靖三十二年(1553)刊本。

    6.隆庆元年(1567)耿文光重修明嘉靖翁氏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

    7.明天启武林启堂刊本藏国图,索书号:XD103

    8.明刻本,一函九册。旧钞本四册。

    9.另有和何乔新4卷续集合刊本,题名新刊官板批评正百将传,明赵广裕评,该本由周曰校最早刊本,后由余氏萃庆堂刊印。国家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均有藏。但应有初印后印之分,笔者未做详细校正,仅将情况描述。赵光裕序言中说道:“耳坊間周氏請刊本以廣其傳,其間得失愚不自知,然學者繇此以明傳意,是亦繇顯通微,繇粗入精之一助也,四方志士幸勿余為衒玉云。”该本最早由周曰校刊刻应是无疑。

    这里着重讲一下明景泰5年的刊本,也是我这次分享的资源。该本入藏国家图书馆,索书号08916,10行22字 黑口 双顺黑鱼尾 四周双边。该本由朱柽之收藏。后附景泰五年慶遠府儒學訓導高涼陳演后序,知其是在岑瑛倡导主持下刊刻。陈演序中所言“岑侯出入兵革,寸晷之暇而志不忘是書者,蓋深知此足為治亂持危之筌蹄,而為將者不可不知也。其忠君憂國之心,豈淺淺云乎哉。”,岑瑛了解百将传这本书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书难求,遂在军旅生活中抄录并有有意于雕版刊印。

    該書卷前題:十七史百將傳 東光張預集

    1

    卷末有陳演的後序

    2


    =================================================================================

    刊印信息
    明景泰五年1454 刊本

    责任人信息
    東光張預集

    行款版式
    10行22字 黑口 双顺黑鱼尾 四周双边

    序文信息
    張預序

    景泰五年陳演後序

    钤印信息

    收藏来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08916 )

    版权协议
    未知。商业出版或需馆藏机构授权

    参考文献

    宋张预《百将传》的史料来源与成书时间_李坛坛

    宋张预《百将传》研究_李坛坛

    www.alipan.com/s/uRVLYmyJxcC

     

    备注:书格书友崇鹂曾做分享,我是系统的分享在这里,后序也会分享其他相关的一些版本,以便于书友的查找,特此感谢崇鹂(本站来源)

    另将张预 陈演序文摘录于下,有句读不当处,希冀改正,感谢。

    张预序:

    臣謹昧死言,臣嘗讀杜牧註孫子序,至其所為猶盤中走丸,丸之走盤,橫斜圜直,繋於臨時,不可盡知,其必可知者,丸不能出於盤也。臣始謂此言非至論,及觀歷代史書,上下千餘載閒,將兵者所以成所以敗,莫不與武之書相符契,由是乃以牧之言為信然。臣因擇古之所謂良將者,得百人,以其傳集成一書,分為十卷,以太公為首,而次皆以年代,題曰“百將傳”。凡史辭泛漫而不切於兵一刪去之,或非兵畧而可以資人之智慮者閒亦存焉,雖期便於觀閱然亦全其始末。傳取數事,先以孫子兵法題,其後次以行事合之,參校其得失,學者觀此不獨簡而易習,明而易曉,抑亦知孫子之數不為空言,而古之賢將所以成立功名者,豈無法哉。臣編此書數年而後成,雖不足以補陛下教育武士之道,然臣惓惓之誠勤亦至矣,惟陛下赦狂妄之死,臣謹昧死上進。東光張預公立集進

     

    陈演后序:

    百將傳,東光張君預所作也,是書傳世雖久,奈何承平日多書坊不復出,將胤不知求,百中弗能藏其二三,故忠君優國之士,不能無所惜焉。然其所以惜之者,非為古人才行不箸也,蓋惜夫後人無所取法也。後人無所取法,非惜其功不成,而祿位不崇也。蓋惜無治亂持危之具,而蒼生弗獲寧居也。所以正議大夫思恩岑侯切切,有意扵斯焉,爾歲南北干戈,相仍東西,兩廣尤盛,我聖天子明鑒岑侯忠貞,特勑統其騎步,從欽差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于廣西練兵備禦每患。是書不能盛行,武臣不能悉見,僅於戎務之暇,請善書之上楷寫成集,未鋟于梓。預白欽差巡撫亞卿李,巡按監察御史沈、夏皆善之,始付鋟工,未竣,適奉勑書聽隨欽差總督廣西軍務太監班,欽差總督兩廣軍務右副都御使馬,欽差鎮守廣西副總兵征討蠻將軍都督陳,調遣往征廣東瀧水縣猺賊,遂携梓往,彼竣之既,揭露布而鋟事亦畢。旹會欽差鎮守廣東監丞阮,欽差巡抚亞卿揭,欽差鎮守廣東副總兵都督翁,巡按監察御史盛,復以厥事白于諸老,咸曰此乃軍旅之龜鑑,而中興之急務也,不可积焉。岑侯凱還西廣,欲印盛行,乃馳書属予序其后,予惟事必知之至,而後好之篤。岑侯出入兵革,寸晷之暇而志不忘是書者,蓋深知此足為治亂持危之筌蹄,而為將者不可不知也。其忠君憂國之心,豈淺淺云乎哉。遂序其始終筆于卷末,庶幾覽者知有所自雲。旹景泰五年甲戌暮春慶遠府儒學訓導高涼陳演書

     

     

    @184859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如有方家可识得此印,烦请告知,谢谢。

    我只能辨:“雷□□□□传世家藏书画”。

    1

    @184864 回复 ⚑举报 

    小念念
    游客

    靈夀傅氏家藏書畫

    @184869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小念念 #184864

    果然不学这个不入这门,感谢方家。

    @185231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百将传续编

    此续编《百将传》的是何乔新”自念累世儒家于行师御众、营垒战阵之法,素未之讲,大惧无以应变于仓卒。乃取公立所编(注:指张预编《百将传》),正其讹,补其缺,治戎之暇,辄取而阅之,以考古人用兵胜负之迹,庶几缓急不至于偾事。”(《百将传续编序》)但又感到张预《百将传》有欠缺,意欲续编。便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考五代及宋元史,又得王彦章以下四十人,芟其浮辞,摭其实事,以续公立所编,本传有缺者,杂取它书以补之。于是上下数千年元戎大帅用兵之迹,可以一览而得矣。”(《百将传续编序》)他采用张预《百将传》的体例,每将传之后也有一段以”孙子曰”开头的评语,将续收的40名将帅传记编成四卷本的《百将传续编》

     

    目录:

    卷之一:梁王彦章、唐周德威、郭崇韬、宋曹彬、曹翰、王全斌、潘美、曹玮、李继隆、尹继伦。

    卷之二:狄青、种世衡、郭逵、王韶、种师道、宗泽、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锜。

    卷之三:吴玠、吴璘、李显忠、杨存中、王德、王彦、刘子羽、魏胜、李宝、赵方。

    卷之四:孟宗政、孟珙、杜杲、余玠、赵范、赵葵、曹友闻、史天泽、伯颜、张弘范

    卷首题:旴江何乔新编辑:

    1

    何乔新:1427-1502(宣德2年-弘治15年),字廷秀,江西广昌旴江镇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孙贤榜二甲六十一名进士,历官礼部主客司主事,刑部陕西司主事,福建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刑部右侍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时人以“父子尚书”为美谈。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乔新本人博览群籍,从政之余,抄录异书积累三万余帙,皆亲手校稿。著有《椒丘文集》、《周礼集注》、《策府群玉》、《宋元史臆见》、《文苑群玉》、《唐律群玉》、《续编百将传》、《贤琬琰集》等。

    =================================================================================

    刊印信息
    明刊本

    责任人信息
    何乔新.编集

    行款版式
    10行22字,黑口,四周雙邊

    序文信息
    成化十有八年在壬寅秋七月望,奉勑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山西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旴江何喬新書。

    百將傳續編序:

    古之言兵者莫詳於孫武,凡山林沮澤之形,戰守攻圍之法,窺敵用間之深,謀批亢擣虛之奇畧,莫不具載于十三篇。而唐漢以來,為將者用之則勝,違之則衂,未有能出其範圍者,殆猶醫之有方,弈之有譜邪。

    宋東光張預公立取歷代名將用兵致勝有合扵孫子者編次為百將傳,蓋武之所論者,用兵之法。而公立所傳者,用兵之實。二書並行于世,誠登壇受鉞者不可廢也。

    頃予秪奉上命出鎮北陲,自念累世儒家,扵行師御眾,營壘戰陣之法,素未之講,大懼無以應變扵倉卒。迺取公立所編,正其訛,補其缺。治戎之暇取而閱之,以考古人用兵勝負之迹。庶幾緩急不至於僨事。已而踰勾注,出雁門,北過長城,西抵黃河,徧歷障隧,周覽山川,每遇老校退卒,訪以用兵方畧。雖其言人人殊,退而考之於武之書,往往有合焉,武真精扵兵者歟。傳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是則武之書,公立之傳,非惟將帥不可廢,而儒者亦不可不知也。然公立所編起呂尚迄劉詞,其餘缺焉,讀者病之,予迺考五代及宋元史,又得王彥章以下四十人,芟其浮辭,擴其實事以續公立所編本傳有缺者,雜取它書以補之,於是上下數千年,元戎大帥用兵之迹,可以一覽而得到矣。或曰王者之兵以仁義為本,權謀非所尚也。自漢及元稱善用兵者,大率權謀有餘,仁義不足,豈可以為訓哉?予以為不然,伊尹升陑之師,說者謂出其不意也;武王牧野之戰,說者謂以上智為間也。是雖不尚權謀而權謀未嘗不寓扵其間,彼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而卒死扵泜上者,成安君之謬也,權謀亦豈可少哉?世之膺閫寄者本之扵仁義,輔之以權謀;平居則以保國而安邊,有事則以禁暴而戢亂,斯人可謂仁義之兵而無愧伊呂之佐矣。

    钤印信息
    朱枡之所属印章,靈夀傅氏家藏書畫。

    收藏来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索书号:08917

    版权协议
    未知。商业出版或需馆藏机构授权

     

    www.alipan.com/s/xr4mVNyLQsg

    @185236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上述两本,均钤印有朱枡之所属印章以及靈夀傅氏家藏書畫,应该是同一来源,但是是否属于同一个本子的两种还是单独的两种本子,仍然需要考据下。国家图书馆藏有这两本,也算合璧,特做分享。

    @185245 回复 ⚑举报 

    xiaopengyou
    游客

    沒有研究

    補一個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本,

    www.loc.gov/item/2012402828/

    著錄:

    Xin kan guan ban pi ping zheng bai jiang zhuan : shi juan, Xu bai jiang zhuan si juan
    新刊官板批評正百將傳 : 十卷, 續百將傳四卷

    -  明萬曆間萃慶堂余仁公刻本 全書高26.6寬15.4公分 黃紙;鈐印一:"清水氏藏書印"朱文方印,硃色極佳.
    -  〈新刊〉下欄九行二十字, 上欄小字1.5行五字. 〈續〉下欄十行二十字, 上欄小字1.5行五字. Xin kan: lower section, nine lines with twenty words per line; upper section, one and a half lines with five small characters per line. Xu: lower section, ten lines with twenty characters per line; upper section, one and a half lines with five small characters per line.
    -  函脊號 462 簽條號 86.
    -  1950年12月1日入藏 (見書名葉, 另有號碼0032 K, 印章6 Copy).
    -  新刊官板批評正百將傳: 十卷, 冊1-5 (宋)張預 集; (明)趙光裕 評;余元長訂下欄九行二十字 上欄小字1.5行五字 四周單邊 白口 黑(間有白)單魚尾 版匡高19.2+3.5寬12.7公分; 書名葉朱印,左右題"標題武經正義/百將全傳評林",中間小字題"萃慶堂余仁公重訂梓",並有朱印牌記云"本齋刊正續百將韜畧諸書,行世久矣,茲遵勸令,細加訂釋,廣而新之 ... 經世主人識"。匡上橫題"註釋批點"。正文額題"新刊官板批評正百將傳卷之一",下署"東光張預公立甫集,東浙趙光裕克榮甫評,潭陽余元長仁公甫訂"。正文前有萬曆己丑趙光裕序,目錄,"批評正續百將傳凡例"(按:此凡例二葉,誤訂於目錄卷七與卷八間).
    -  新刊官板批評續百將傳: 四卷, 冊6-7 (明)何喬新 編集;趙光裕 批評;余元長 訂刊; 下欄十行二十字 上欄小字1.5行五字 四周單邊 白口 黑(間有白)單魚尾 版匡高19.3+3.5寬13.7公分; 書名葉墨印,中間題"續百將傳評林",右上題"標題武經正義",左下題"余仁公重訂梓"。正文額題"新刊官板批評續百將傳卷之一",下署"旴江何喬新編集,東浙趙光裕批評,潭陽余元長訂刊"。正文前有目錄.

    @185251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xiaopengyou #185245

    此本题余仁公萃庆堂刊本,是赵光裕的评本,内阁文库也藏有萃庆堂刊本,但是题作余泗泉刊本,余仁公和余泗泉是否为同一人待考,但是即使不是同一人,应是建阳余氏无疑。赵光裕评本,最早应该是周曰校刊本,这根据他的序言中可知,国图和内阁文库均藏有周本,后续还在整理周本和余本,整理完成后也会发布于此,以便于大家找寻这一个系列。

    @185307 回复 ⚑举报 

    John
    游客

    勘误一则:

    @117651 崇鹂先生

    十七史百将传.宋.张预.编.明刊本.国图.索书号:08916

    这本后虽有景泰五年高演的后序,但是比对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景泰本,版刻方式不同,应该是景泰本的翻刻,国图著录为明刊本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上述分享中所说的景泰刊本有误,特此更正。

    軍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

    名録號:04507,題名:十七史百將傳十卷,框高20.2厘米,廣14.8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雙邊,索书号:古19/6.1
    1

    军事科学院藏本

    08916

    国家图书馆藏本

    百将传续编4卷.明.何乔新.集.明刊本.国图索书号:08917

    此两本版刻方式均是,半页10行22字,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双边,且均钤印有朱柽之,靈夀傅氏家藏書畫。可知是正续合编的刻本,属于同一本书。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由何人所刊本,应没有牌记页面,也没有更多的资料著录,只能著录为明刊本。

正在查看 11 个帖子:1-11 (共 1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1 个帖子:1-11 (共 11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新镌绣像旁批详注总断广百将传 内阁文库藏本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5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