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夜郎游客此書為元人陳澔撰,明代欽定科舉經書之一,得此,則宋元五經注義可全,故而再勞煩未曾先生,惶恐不盡。
又:內閣文庫藏明內府本《書集傳》亦是珍稀之書,見先生已經轉存,而未發布,推薦先生早日整理,僕竊不才,願整理介紹資料。
陈澔(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 。元代至顺年间,陈澔在都昌县城创办云住书院并讲学其中,又称经归书院。 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澔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礼记集说》,乃明清两代学校、书院,私塾的“御定”课本,科考取士的必读之书。元代教育家吴澄称其“可谓善读书,其论《礼》无可疵矣!”《续文献通考》载:“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古注疏不用,《礼记》皆用陈澔集说”。可见《礼记集说》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正是由于澔公著作对明清两代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两朝历代君王都非常景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钦命于都昌县治设专祠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诏命从祀孔庙,为先儒。在南康府城(今江西星子县),又被奉为“乡贤”,供奉于学宫“乡贤祠。
四庫提要:
《禮記集說》,元陳澔撰。澔字可大,都昌人。雲莊其號也。是書成於至治壬戌。朱彝尊《經義考》作三十卷。今本十卷,坊賈所合併也。初,延祐科舉之制,《易》、《書》、《詩》、《春秋》皆以宋儒新說與古注疏相參,惟《禮記》則專用古注疏。蓋其時老師宿儒,猶有存者,知《禮》不可以空言解也。澔成是書,又在延祐之後,亦未為儒者所稱。明初,始定《禮記》用澔注。胡廣等修《五經大全》,《禮記》亦以澔注為主,用以取士。遂誦習相沿。蓋說《禮記》者,漢唐莫善於鄭、孔,而鄭《注》簡奧,孔《疏》典贍,皆不似澔注之淺顯。宋代莫善於衛湜,而卷帙繁富,亦不似澔注之簡便。又南宋寶慶以後,朱子之學大行,而澔父大猷師饒魯,魯師黃榦,榦為朱子之壻。遂藉考亭之餘蔭,得獨列學官。其注《學記》“術有序”句,引《周禮·鄉大夫》“春 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周禮·鄉大夫》實無此文。注《檀弓》“五十以伯仲”句,引賈公彥《儀禮疏》,乃孔穎達《禮記疏》文,正與賈說相反。頗為論者所譏。然朱子注《詩》“騋牝三千”引《禮記》“問國君之富,數馬以對”,《禮記》無此文。注《孟子》“神農之言”引史遷“所謂農家者流”,《史記》無此文。蔡沈注《書》“厘降二女於媯汭”引《爾雅》“水北曰汭”,《爾雅》無此文。又注《西伯戡黎》引《史記》“紂使膠鬲觀兵”,注“星有好雨”引《漢志》“軫星好雨”,《史記》、《漢書》亦均無此文。是皆偶然筆誤,未足以累全書。且何休漢代通儒,號為學海,而注《公羊傳》“舟中之指可掬”句,引“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卿大夫方舟,士特舟”語,尚誤記《爾雅》為《禮》文,又何有於澔?澔所短者,在不知禮制當有證據,禮意當有發明,而箋釋文句,一如注《孝經》、《論語》之法。故用為蒙訓則有餘,求以經術則不足。朱彝尊《經義考》以“兔園冊子”詆之,固為已甚,要其說亦必有由矣。特《禮》文奧賾,驟讀為難。因其疏解,得知門徑,以漸進而求於古。於初學之士,固亦不為無益。是以國家定制,亦姑仍舊貫,以便童蒙。然復欽定《禮記義疏》,博采漢唐遺文,以考證先王制作之旨,並退澔說於諸家之中,與《易》《詩》《書》三經異例。是則聖人御宇,經籍道昌,視明代《大全》抱殘守匱,執一鄉塾課冊以錮天下耳目者,盛衰之相去,蓋不可以道里計矣。
犀角尖尖游客「禮記集說」https://www.aliyundrive.com/s/2swtxK4i2Xg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夜郎游客「禮記集說 元.陳澔撰 明正統內府刻本.pdf」,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wWgnFzGoWxi
重勞先生,愧悚不盡!末學已經將其合成為整個PDF,仍然煩請未曾君發表,謹頓首謝!
未曾管理员@夜郎 #35223
感谢推荐,已归档至
www.shuge.org/meet/topic/35365/
xiaopengyou游客
未曾管理员@xiaopengyou #35367
目前没有批量的方式,至少我没有...
xiaopengyou游客@未曾 #35372
了解,感謝 先生的回覆,謝謝。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