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灵圣游客今日偶然寻到此站,非常开心!
向未曾先生致敬!
向各位乐于分享的书友致敬!
有一个想法:集本站众书友之力,搜集复原《永乐大典》。
此书太珍贵了!
谢谢!
灵圣
知更鸟游客在首页搜索永乐大典
恩县布衣游客这工作已经做完了
丛林游客分享
《永乐大典》卷二千六百十至卷二千六百十一
的封面:
《永乐大典》卷二千六百十至卷二千六百十一是傅增湘的旧藏。
数十年来,国内学者一直将这册大典的收藏单位列为"日本东洋文库”。实际上,这册大典一直在国内。现在由国内某一博物院机构收藏。
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号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等,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四川省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917年12月至五四运动前,曾入内阁任教育总长。
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四千六百余卷; 元刻本善本数十种,三千七百余卷; 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是晚清以来继陆心源皕宋楼、丁丙八千卷楼、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之后的又一大家。
傅增湘无论是在藏书、校书方面,还是目录学、版本学方面,堪称一代宗主。
傅增湘经手的《永乐大典》残卷不下百余卷。经手时,每册均要“叢記瑣文,無關閎旨,獨此帙乃完然自爲一書”。在《藏园群书
经眼录》中傅增湘先生共收藏、著录了二十一册《永乐大典》。傅先生著录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卷数、韵目、内容、册数、引用书目等有的还著录四库馆臣的签出单和书末的官衔名单。《永乐大典》 卷2610~2611(一册二卷) 傅曾湘批注:(《藏园群书经眼录》P849页)
此二卷所采为元南台备要,前有直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台都事索元代序,其下制勑条画、官吏品轶、迁图沿革、执掌权限等完然列载。后附乌台笔补凡九叶,有至元改元序。卷末衔名六行,文曰:“重録总校官侍郎臣高拱、学士臣翟景淳、分校官编修臣张四维、书写儒士臣齐祝寿、圈点监生臣毕三留 臣傅道立”。
按:此书仅见於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無单行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未收,采辑各书目亦不载,颇罕见。(丙寅岁(1926年)收得)。
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傅曾湘为这册大典作了2次跋:《影印永樂大典臺字御史臺二卷跋》(1926年腊月十九(东坡生日))及
《再跋影印永樂大典臺字御史臺二卷》。其他册或卷的《永樂大典》,傅曾湘没有作过跋。说明傅曾湘对这一册二卷《永樂大典》极其重视,特别看重。
《影印永樂大典臺字御史臺二卷跋》
及
《再跋影印永樂大典臺字御史臺二卷》
傅館藏珍游客
傅館藏珍游客@丛林 #50243
同書的兩張內頁。
丛林游客
傅館藏珍游客@丛林 #50476
閣下上傳的書影較爲清晰。
丛林游客
amusan游客时光图书馆 有《永乐大典》资源: atimebook.com/136.html
还有《古今图书集成》完整珍藏版、《四部丛刊续编》全集珍藏版、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及很多摄影、杂志、报纸等资源
资源者网盘共享
阿里云: www.aliyundrive.com/s/jXgLgdBxefQ
百度云: pan.baidu.com/s/1II...w?pwd=xzhf需要下载专用浏览器才能看
详细内容
永乐大典.卷10110-10112.纸字.只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0115-10116.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0135-10136.史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0270.卷10271.子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美国亨廷顿图书馆藏本
永乐大典.卷1033.儿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036-1037.儿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0421-10422.李字.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0460.礼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1312-11313.馆字等.清乾隆题跋.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1887-11888.党字.御题.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1903-11904.广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2929-12930.宋字.京都大学藏.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189-13190.众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193-13194.众字.中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201-13203.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340-13341.侍字等.豉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496-13497.制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498-13499.制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629.世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872-13875.贲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876-13878.贲字等.痹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991.戏文二十七.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3992-13993.憙字等.大英图书馆藏.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4219-14220.地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4385.冀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4607-14609.簿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4622.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4627.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4949.妇字.卷20573.积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15073-15075.诫字.悈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5897-15898.论字.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5955-15956.运字.大英图书馆藏.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6217-16218.冠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6343-16344.算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剑桥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18244-18245.匠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9735.录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9737-19739.录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剑桥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19740-19741.录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9789-19790.服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19865-19866.竹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0139.日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0181-20182.日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0478-20479.职字.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0572.积字.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0850-20851.檄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279-2281.湖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2535.卷2536.斋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3002.人字.大英图书馆藏.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3579-3581.村字等.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3944-3945.盘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4908-4909.烟字.燕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5244-5245.辽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6641.乡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665-666.雄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6700-6701.江字.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6850-6851.王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6933-6934.唐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7078至卷7080.唐字等.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7389-7390.丧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7515-7516.仓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7677.庚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7756至7757十九庚.形字.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8021.蒸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022-8024.成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03-806.诗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07-808.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089-8090.城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268-8269.铭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275.兵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8841至8843二十尤.油字等.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903-904.诗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910-912.尸字.京都大学藏本
永乐大典.卷913-914.尸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永乐大典.卷981.儿字.小儿证治十四.康有为收藏.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卷10483至10484.礼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0876至10877.虏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3020.宋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3074至13075.洞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3822至13824.寺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4217至14218.地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4837至14838.赋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6841至16842.善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8207至18209.将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9636至19637.沐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19931.箓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0121至20122.日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0197.日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0308至20309.一字等.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0310至30311.疾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0426至20428.稷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1025至21026.律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257至2259.壶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2761.劄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743至2744.崔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808至2813.梅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3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2948至卷2955.神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4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001.人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141至3144.陈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147至3149.陈.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507至3508.坤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549.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586至3587.屯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3615.寒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489至490.终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5838至5840.花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6584.梁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661至662.雝至廱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6764至6767.王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104至7105.唐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241至7242.堂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329.郎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378至7379.丧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453至7454.丧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650至7651.黄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701至7702.京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82至784.诗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856至7857.星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7963.兴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025至8026.成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339.兵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526至8527.精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587至8588.生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844至8845.游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908至8910.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8980至8981.周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大典.卷975至976.儿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未曾管理员@amusan #50874
这都是从我们这里搬运过去~
丛林游客求:
罗振玉撰的《吉石盦丛书》第四集
家譜文献游客
丛林游客@家譜文献 #51373
罗振玉先生于1916年在日本采用珂罗版技术影印缩印出版了的一批中国古籍珍善本,以日本皮纸精印,版心都保持底本的原貌,而装成开本统一的大册《吉石盦丛书》。书的尺寸为高368毫米,宽246毫米。
《吉石盦丛书》第四集第三钟为《吏部條法》。此本为《永乐大典》卷14628~14629 “ 部 ”字下之内容,《吏部條法》一书正收于“部”字下。《吏部條法》是南宋的一部法典,主要内容为官吏的任命和管理。《吏部條法》原书已佚,仅赖《永乐大典》以存。
《吏部條法》旧书籍及电子书,不难找到。
此册《永乐大典》卷14628~14629 殘卷现存日本天理图书馆,曾印入《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
《吉石庵丛书》是1914—1916年间罗振玉辑印的一套丛书,共计四集二十七种,其中有多种古佚书。
已经有《吉石盦丛书》第三集的电子书。目前缺《吉石盦丛书》第四集的电子书(1916年日本珂罗版影印缩印出版的书籍)。
xiaopengyou游客
未曾管理员分享一套
天理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
OneDrive: shuge-my.sharepoint.com/:f:/g...A?e=gm4Z6s
百度网盘: pan.baidu.com/s/1AN...g?pwd=6666
提取码:6666
**仅供学习研究使用
丛林游客分享
2002年《《永乐大典》编纂600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
一篇日本作者(日本帝京大学文学部尾崎康教授)的文章,《日本对《永乐大典》的收藏、保护、研究的情况》:
丛林游客补充:
丛林游客求
傅增湘先生于1926年9月在京华印书局影印版《永乐大典》卷2610—2611一册的电子书或1938年重印该册的电子书。
1926年10月11日致信张元济先生,信中谈到:“《永乐大典》拟在京印行‚其书为台字‚乃元时《南台备要》一书‚似无刻本‚照原式尚美观‚若大小图书馆各存一分‚亦可销二百部。且书名吉祥‚似可作礼品‚十元一部似尚易举也” 。与之前张元济所在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祕笈”第一集第一种约四分之一黑白色缩印《永乐大典》卷485~486不同‚傅先生此次按照原大1:1(《永乐大典》书籍尺寸为500*300毫米)并原貌仿真影印出版:“纸幅阑格‚书衣签题‚一仍原式‚庶几得此影本者‚犹有虎贲中郎之似也” 。
京华印书局精选良工‚精心制版,全力以赴完成《大典》的影印。傅增湘先生对影印本十分满意:“故纸如玉版‚厚若梵夹‚朱墨灿然‚锋颖毕存‚至为精美。除书衣易以棉纸裱褙为草板纸夹‚又绢色年久转红外‚骤视之几与原书无别” 。该册影印书籍印制之精美是空前的。按当时影印制版条件,只能印刷200册。傅先生除自己留下几册及做礼品赠送给好友外,大部分对外销售。
由于印制精美,几可乱真。市场上奸贾利用此影印本冒充原本牟利。傅先生在于1938年重新影印该册《大典》的《再跋影印《永乐大典》 台字 御史台二卷》中描述:“故黠贾往往以此册撤去书衣‚揉损纸幅‚水渍尘污‚斑驳满纸‚冀充原本以欺人。余频年阅肆‚所见不下三四册。近者‚乡人白坚甫亦为所绐‚余笑出原本示之‚始恍然自失”。傅先生在“跋”尾叹之:“虽作伪心劳‚然亦可见此册摹印之精审也”。傅先生重新影印该册《大典》,数量也是200册。
1926年影印本 《永乐大典》卷2610—2611一册中的一叶(页)
丛林游客傅增湘先生于1926年9月在京華印書局影印《永樂大典》卷2610—2611,専爲影印本写了一个“跋”。此“跋”附在影印本的末葉(《藏園群書经題記》P498):
影印 《永乐大典》 台字 御史台 二卷跋
此册为《永樂大典》卷2610~2611、“七皆”、“臺”、“御史臺”五、六两卷。所録为《南臺備要》、《烏臺筆補》二書,皆不詳何人所撰,《大典輯書目》亦不載,蓋當時舘臣所遺也。考錢史《元史藝文志》載索元岱《南臺備紀》二十九卷,與標題小異。其卷帙多寡懸絶,決非一書。疑此乃就索氏書節録而成,故開卷即録索序。其中《立行御史臺條畫》三十則見於《元典章》,然《糾察鈔法鹽茶》一則《典章》即漏失不録。其餘逐年增修條例及臺官品佚、員吏祿米與夫倂省遷移始末,多出《典章》之外。《烏臺筆補》前有序文,亦失撰人。所載例文凡四十三項,而附以題名記、碑文諸篇,亦他書所未見,足補《元史》之缺,真祕笈矣。
余频年蒐采,所観《大典》殘册不下百餘,要皆叢記瑣文,無關閎旨,獨此帙乃完然自爲一書。邇來西清舊儲喪失殆盡,懸直百金,罕逢一帙,嗜古之士,咸以爲艱。爰屬工撫印,用廣流傳。纸幅阑格‚書衣籖题‚一仍原式‚庶幾得此影本者‚猶有虎賁中郎之似也。丙寅東坡生日,藏園居士識。
(丙寅東坡生日:农历1926年腊月十九日即1927年01月22日)
丛林游客傅增湘先生于1938年10月(农历)在京華印書局再次影印《永樂大典》卷2610—2611,又専爲影印本再次写了一个“跋”。此“跋”附在影印本的末葉(《藏園群書題記》P499):
再跋影印 《永樂大典》臺字 御史臺 二卷
囊歲影印此册,匆匆手寫識語附後,未遑詳檢全文。頃以校勘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見其卷第八十三全卷正爲《烏臺筆補》,始悉其爲至元五年建御史臺後,秋澗集錄秦漢至金時御史臺典故條列凡七十三事,上呈以備采擇者。因取此册所收《烏臺筆補》相校。二本所收條數相同,俱爲七十三條,唯《大典》本删去卷首王惲呈文五十八字,其餘行文亦偶有省略數字者,均無關大體。然其最要處乃爲《大典》本及明弘治李瀚本《秋澗集》之《筆補》中均有他文樼入,可以互相勘正。
《大典》本《筆補》於第五十五條《主簿例》 “ 管轄臺中雜務公廨廚庫 ” 句中,於“ 中 ”、“ 雜 ”字之間混入虞集《御史臺記》、自“ 臣集承詔 ” 句起,亦非首句。馬祖常《察院題名記》、《殿中司題名記》、許有壬《上都分臺題名記》、《敕賜重修陝西諸道行御史臺碑》等五篇。其後又衍 “ 建臺 ” 二字,始接“雜務公廨厨庫”句。以葉數計,自卷二千六百十一第十九葉上第七行至第二十二葉下第四行‘衍文凡佔二葉又十四行之多。此外,復於第五十八條《差監察例》之前誤冠以朱書標題篇名《中書堂事記》五字。此二處衍文均為《大典》本之巨謬,可據弘治本《秋澗集*烏臺筆補》之目錄及正文勘正之。
然弘治本亦自有誤,其第五十七條《三京留司御史臺)與第五十八條《差監察例》之間誤收《理檢院》《登聞鼓院》、《登聞檢院》、《都護府》、《射聲校尉》、《戊己校尉》、《散騎常侍》等條,轉赖《大典》本及弘治本目錄互證刪除之。此所謂 “ 楚則失矣,齊亦未爲得也。” 二本合之,乃得其真。
詳審《大典》誤收各文,皆爲與御史臺有關篇什,此必是《大典御史臺》他卷中文字,或為編成鈔寫時顛倒卷次,或係嘉靖重錄時竄亂舊文。其五十八條前誤冠之《中書堂事記》篇名,頗疑即《秋澗集》卷八十至八十二《中堂事記》之篇名,以其適居卷八十三《烏臺筆補》之前,或於輯錄時誤鈔。若然則爲始輯時即誤矣。
《大典》纂修,以姚廣孝等重臣領之,而以解縉總其事,與修者亦多宿學老儒。雖原本渺不可追,而嘉靖重錄 , 朱闌端楷,號爲精嚴,殊不意其謬誤乃至於此也。點校一過,附識於此,兼以糾余前跋之疏失焉。戊寅十月杪,藏園老人識於抱蜀廬。
又、此册為京華印書局所覆印。時方有重印《四庫全書》之議,書局乃妙選良工、全力赴之,欲有以自見。為承印《四庫全書》地步。故紙如玉版,厚若梵夾 , 朱墨燦然,鋒穎畢存,至爲精美。除書衣易棉紙裱褙爲草板纸夾,又绢色年久轉紅外,驟視之幾與原書無別。十餘年來,書價踴騰,殆不祗十倍,昔之百金難致者,今雖千金亦不可得。故點賈往往以此冊撤去書衣揉損紙幅,水漬塵污,班駁滿紙,冀充原本以欺人。余頻年閱肆,所見不下三四册。近者,鄉人白堅甫亦為所绐,余笑出原本示之,始恍然自失。雖作偽心勞,然亦可見此册摹印之精審也。 藏園附識。
注:戊寅十月:农历1938年10月
家譜文献游客
丛林游客@家譜文献 #51913
“读秀”网站进不去。可否下载,之后分享?
pizinet游客@amusan #50874
一个dat 26元,牛!
丛林游客欣賞
連筠簃叢書之一《永樂大典目錄》書中夾的耿文光兩紙三則題跋
清道光間靈石楊氏連筠簃叢書本《永樂大典目錄》
《永樂大典目錄》六十卷,明姚廣孝等輯,清道光間靈石楊尚文連筠簃叢書刻本。二函二十冊,綫裝,竹紙,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白口,上黑魚尾,四周單邊,框高191毫米,寬129毫米,書高272毫米,寬167毫米。前有明永樂六年《明成祖文皇帝御製永樂大典序》、《<永樂大典>凡例》二十一條、姚廣孝等《進永樂大典表》,版心上鐫“永樂大典目錄”,下鐫“連筠簃叢書/靈石楊氏栞”。
連筠簃,靈石楊尚文齋名,楊氏字仲華、墨林,大儒張穆曾館其家。何紹基《靈石楊君兄弟墓誌銘》云:“家計中落,墨林好事益不衰,刻《連筠簃叢書》十餘種,皆發明經史,裨益實用之書,張石舟實爲經理。”《連筠簃叢書》隨刻隨印,此《目錄》後出另行,刊刻年代不詳。原書系鈔本,存禁中,張穆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秋鈔出。《齋文集》卷三《元朝秘史譯文鈔本題詞》云:“穆於辛丑(1841年)之秋,幸緣守藏吏獲觀寶笈(按即《永樂大典》),爰假寓功臣館,迻寫數種而出。”想此數種之中,必有此《目錄》。
山西祁縣圖書舘藏一本靈石楊氏連筠簃叢書之一的《永樂大典目錄》,書中夾兩紙,有耿文光親筆題跋三則:
一、“右永樂大典目錄六十卷,靈石楊氏刻入叢書者,其書以韻爲綱,其事類之,見於例者,曰天文,曰地理,曰先下郡縣,曰宮殿樓閣寺宇之類,曰禮樂,曰省府部寺臺院之類,曰官制,曰歷代國號,曰古今姓氏,曰草木鳥獸,曰經,曰史,曰釋道,曰醫藥陰陽諸家,曰古今文章,大致如韻府之體,亦不能定其門目。凡名物制度,有圖者載其圖,有文者紀其文,有制作之法者詳其法,然書多與例不符,即例亦未見精覆。凡所採之書,雖全部收入,而割裂篇章,東拉西撦,如‘易’字下,止收《易》之序文、綱領、總論,其六十四卦則見於乾坤六十四字之下,繫辭又見於“辭”字下,一書散見於數處、數十處,檢尋非易;即使採輯成書,亦非本來面目,其重見復出,自所不免;其遺佚罫漏,難保無譏;其所採之說,亦不可盡據。蓋以六年之功,取其速成,自無暇於細審,然人間未見之書,多收於此,纂輯之功,不可泯也。甲申仲春,耿文光識。”
二、“余向得楊氏叢書,喜其刊板之工,校對之精,獨缺《永樂大典目錄》一種,繼於京師購得此本,而《連筠簃叢書》遂爲完璧。《大典》不可全見,讀其目而大略可知。謹案《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採自《永樂大典》者,五千餘卷,其書名見於《簡明目錄》,而菁華悉在是矣。其餘如詩人玉屑之類,外間尚有傳本,如回回醫書之類,又可有可無者,觀是書者,可勿以不知書名為歎也。斗垣又記。萬卷精華樓讀書跋尾。”
三、“《永樂大典》之作,詳見於《明實錄》,又見於《春明夢餘錄》及《日下舊聞考》,又見於《韻石齋筆談》,余已錄其說於各目之下,今得《大典目錄》,又錄凡例數條,而是書益明。《大典》今藏翰林院庫者,即文淵閣正本,《日知錄》以爲全部皆佚,蓋傳聞不確之說。謹案《四庫全書提要》已缺二千四百餘卷,今又百餘年,不免又有所缺,然傳聞之說,究不足據。又按《實錄》:“永樂時詔通知典籍者四出購求遺書,且曰書籍不可較值,惟其所欲與之。”所以當時所聚書甚多,而元以前佚文秘典,轉賴大典以傳,則此書深堪寶貴矣。光又記。耿氏藏書。”
注:
1.张穆(1805-1849),谱名瀛暹,字蓬仙,后名穆,字诵风,又字石州、石舟、石艾。山西平定州(今平定县)人。清中晚期的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2.耿文光(1830-约1908),字星垣,斗垣,号酉山,别号苏溪鱼隐。清灵石县苏溪村人。著名藏书家(万卷精华楼藏书家)、目录学家。他编著的《万卷精华楼藏书丛记》,为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第一部大型综合性提要式书目。
丛林游客分享
1935年,商务印书馆缩小墨色影印出版的《永乐大典》本8册15卷《水经注》,
即 《续古逸丛书》之四十三《永樂大典》卷11127~11141的水經注:
pan.baidu.com/s/1DS...A?pwd=1234
《水经注》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谦合校本序》。
“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水经注选释·前言》・侯仁之
《水经注》,即《水经》之注。郦氏40卷之注本,乃是以《水经》为纲,以清丽且雄健的文笔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近人统计实为2596),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地理著作,是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地理著作。《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 内 容
* 地域范围广阔: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为主体,兼顾域外,如印度、朝鲜半岛等。
* 涉及时间跨度漫长: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横跨2000余年。
* 记录内容广泛: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
★《水经注》大数据统计
自然地理方面:
* 所记大小河流1252条,详述其起源、去处、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
* 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30余处,瀑布60多处。
* 所记地貌多样,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
* 记载植物140余种,动物100余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水灾30余次,地震近20次。
人文地理方面:
* 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包括国外一些城市,如印度的波罗奈城、巴连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国城等,林邑国粟城、典冲城等载。
* 所记小于城邑的聚落有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1000余处。
* 交通地理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桥梁100座左右,津渡近100处。
* 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水利、屯田、耕作制度等农业资料。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兵要地理方面,全注记载战役300余次,许多战役都生动说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 所记各类地名约2万处,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 特 点
* 征引极富:
郦道元立足于补述、考辨的需要,搜集引用了大量资料。其引书遍涉经史子集,多达437种;郦氏在《水经注》还颇留意记载寺庙冢墓,考碑录文,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余种,因此保存了不少珍贵的石刻资料;此外书中还采录了很多民谣、谚语、方言、传说等。
其中引用经传、谶纬、小学40余种,史书140余种,子书20余种,诗赋杂文作者40余家。此外还有很多佚书,如《乾凿度》、《连山易》、《尚书大传》、周成《难字》等,史部书引据最多,其中佚书尤多,其引诸家诗赋杂文,上下涉及汉、魏、晋三朝,其集多已不传。由此可知,《水经注》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 长于考辨:
郦道元治学态度严谨,对各路资料态度向来是理论实际两手抓,实事求是。
①注重结合:将文献记载、传闻、实地情况,语文辨析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以此对地理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考证。
[例] 提出“脉水寻经”的方法,即考察实际水流的脉络。
“又北入于淮”,注:“俗谓之浍口,非也,斯决灌之口矣,余往因公至于淮津,舟车所届,次于决水,访其民宰,与古名全违,脉水寻经,方知决口。盖灌浍声相伦(按,“灌”“浍”同为见母,元月对转),习俗害真耳。”——《决水》
[例]反对“专以字说地”,即反对只注意地名的语文辨析而忽视地理考证。
“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注:“……雷次宗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此源最远,故独受名焉。’刘澄之曰:‘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县治二水之间,二水合赣,因以名县焉。’是为谬也,刘氏专以字说水而不知远,失其实矣。”——《赣水》
②兼顾“察今”与“考古”。
地理是有时间维度的,所以很多时候非考古不足以证今,由此郦氏总结出“考古推地”的方法。所谓考古,即考证历史旧貌;所谓推地,即推断地理方位。
[例]“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中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按,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濆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淯水注》
这里通过考证,知古时淯水有南北二澨(水边筑土增益之地);又通过推断,南就聚地居南澨,濆聚地居北澨,故濆聚或即三公城。
③无徵不信,多闻阙疑。
※ 耳传言谈不算实证。
[例]《庐江水注》考庐山因庐江而得名,在引《山海经》、王彪之《庐山赋》、孙放《庐山赋》、《开山图》诸说以为实证之后,有存耳传无稽之谈,并加以批驳:“按《山海经》创之大禹,记录远矣,故《海内东经》曰:‘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是曰庐江之名,山水相依,互举殊称,明不因匡俗始,正是好事君子,强引此类用成章句耳。”
※ 单文孤证难以全信。
[例]《涑水注》考郇城方位,引据《竹书纪年》、京相璠《春秋土地名》,及乡俗之说,同意服虔“郇国在解县东”之说,否定杜预《春秋释地》“今解县西北有郇城”之说,认为服虔之说“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
※ 对引据材料本身的可信程度,亦需辨析,分清高下,以决信疑。
[例]《渭水注》考郑县为郑桓公(友)之故邑,否定《汉书》薛瓒注怀疑之言云:“余按,迁郑,又《春秋》《国语》《世本》,言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于郑。又《春秋》《国语》并言桓公为周司徒,以王室将乱,谋于史伯,而寄帑与贿于虢侩之间。……《左传 隐公十一年》郑伯谓公孙获曰:‘吾先君新邑于此,其能与许争乎?’是指新郑为言矣。然班固、应劭、郑玄、皇甫谧、裴頠、王隐、阚骃及诸述作者,咸以西郑为友之始封,贤于薛瓒之单说也,无宜违正经而从逸录矣。”
这里肯定了司马迁之说,而不从薛瓒之说。郦氏做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印证材料属于“正经”还是“逸录”,他认为“正经”是可靠的,对于那些把握不准的资料或传闻,则采取多闻阙疑的态度,酌情存录备参,如注中每言“所未详”、“非所详”、“莫详其实”云云,即为此意。
● 版 本
《水经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由于年代久远,历经多次传抄翻刻,错讹十分严重。
鉴于此,明清学者为之做了大量辑佚校勘注疏等工作,使其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如杨守敬与其弟子熊会贞用了毕生精力撰写了《水经注疏》,编绘了《水经注图》;戴震校勘《水经注》,删去妄增之字一千多个,订正错讹三千多处,修补阙佚两千余处。功莫大焉!以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水经注》历经千年之后,在清代还能出现若干精善之本。这是我国古代历朝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古籍君真的很骄傲很自豪!)
★钞本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钞本四十卷。
《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钞本四十卷。
《崇文总目》:著录为三十五卷。
“永乐大典本”钞本:明代纂修《永乐大典》时,《水经注》被钞录在内,这个钞本一直流传了下来,此为现存最早的《水经注》钞本。
现存明钞本:①稽瑞楼藏本,从宋元写刊本中钞出,有清人何焯、顾广圻等校跋。②海盐朱希祖旧藏,从宋本钞出,有王国维、章炳麟等校跋。③“练湖书院钞本”,存卷21-24,卷29-40。
现存清钞本:“小山堂五校钞本”。此为全本,乾隆三年(1738)全祖望录。批注为赵一清《水经注释》。
★北宋刻本现均亡佚。北京图书馆现藏有一部南宋刊本,残本。
明代刻本:
嘉靖十三年(1534)的黄省曾刊本;
万历十三年(1585)年吴琯以元祐二年本为底本的刻本;
万历四十三年(1615)朱谋玮校勘的《水经注笺》。
清代刻本:
乾隆十九年(1754)刊印的《水经注释》,赵一清校勘。
武英殿聚珍本,即“殿本”。
光绪十四年(1888)刊行的《七校本水经注》,全祖望校勘,且校了七次,遂名。
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的《合校本水经注》,王先谦校勘。以殿本为底本,参考朱谋玮的《水经注笺》、赵一清的《水经注释》以及孙星衍等人的校本的成果。
★石印本:
光绪二十年(1894年)长沙宝华书局出版的巾箱本《合校水经注》。
★铅印本: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本,由殿本排印而成;
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本,由合校本排印而成。
★影印本:
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1957年,中国科学院影印出版《水经注》早期钞本,
1971年,台北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水经注》另一部钞本。
丛林游客分享
《国家图书馆馆藏224册嘉靖本《永乐大典》来源考》:
目前国家图书馆拥有嘉靖本《永乐大典》224册,其中有62册因历史原因,现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丛林游客
丛林游客分享:
涵芬樓祕笈(第1集第1种)忠傳部分:
pan.baidu.com/s/1c9...w?pwd=1234
涵芬楼秘笈序
阮文达公谓传刻古书,于己谓之有福,于人谓之有功,旨哉言乎。然刻而勿善,失古人之真本,贻后人以巨谬,如明季陈眉公派者,犹勿刻也。是宜折衷于顾千里之言。顾氏之言曰,为宋元本计者,当举不可少之书,覆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续千百年为今日也。毓修窃谓覆刻旧本,皆当墨守此言,匪独宋元本也。翻刻旧版勿稍改易,疑以传疑,误以传误,行款版口缺笔边线,一一惟肖,先辈谓之影刻。其风始于南宋,至近代而益谨于顾氏所去,毋失其真,其庶几焉。今收藏家遇前人影刻之书,珍重与天水蒙古椠本等。盖以此也。自摄影之术大行于世,影刻之精又为顾氏之所不及料,摹写上版维字画不改,终觉貌似而神遗,摄印则神貌兼至,其善一矣。古书多一校录同多一谬误,故书贵原本,摄影既不烦校录,自不失本真,其善二矣。镂版可以传久而不能速成,摄印则可速成,而亦能传久,其善三矣。莫友芝《知见传本书目》亟许石印《孔子家语》为善本,良有以也。辛亥鼎革,八方云扰,独海上晏如,东南遗老避地来者,皆喜收藏,善本日出。涵芬楼以公司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宏,收藏最富,闵古本之日亡,旧学之将绝,出其宋元善本,次第摄印,汇入《四部举要》,成古今未有之丛书。复以旧抄旧刻、零星小种,世所绝无者,别为《秘笈》,仿鲍氏《知不足斋丛书》之例,以八册为一集,月有所布,岁有所传,其用心亦勤矣。采用新法流传古本,书之善而卷之多,尤前人之所不及,而为著录家别开生面者也。丙辰九月五日,无锡孙毓修序。
忠傳跋
永樂大典卷四百八十五下半至卷四百八十六爲忠傳不著撰人文淵閣書目亦不載陸存齋謂大典所採有出於文淵閣外者此亦一證也四庫附存其目注云永樂大典本明初人著四卷今所存大典一册文臣自子産至歸暘止而無武臣當非完書四庫存目中書流傳絶少永樂大典更稀如星鳯雖屬殘卷亦足珍也其書以流俗本馬融忠爲経主仿宋人平話體引史事以闡演之每事皆有畫像前軰謂大典録宋元平話小説甚多舘臣鈔緝遺書以非朝旨所及皆未錄進僅見此耳大典正本燬於嘉慶丁已乾清宮之災副本雖存迭經咸豐庚申光緒庚子之亂膝囊帷蓋亡佚已多其幸而存者或流至外國或散入私家辛亥鼎革止存六十四册毓修在滬先後覽得十册抄出西湖老人繁勝錄及此並爲刊行此以有圖即用原本縮印自來大典本無以原本影刻者此殊别開生面云丙辰九月二十一日無錫孫毓修跋
丛林游客《忠傳跋》的照片有点模糊:
丛林游客分享:
《续古逸从书》第43种 《永乐大典》本的《水经注》(八册十五卷)缩小墨色影印年。
pan.baidu.com/s/1o7...A?pwd=1234
《续古逸从书》是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867-1959)仿黎庶昌《古逸丛书》例,主持影印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止,共收我国各个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精品四十六种、写本一种,计四十七种。起自1919年,迄于1957年,历时三十八年。所据底本借自国内外众多公私藏家。
商务印书馆出版涵芬楼影印《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的时间为1935年12月。涵芬楼按《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八册十五卷的顺序进行影印,张元济专门为影印本写了499字的“跋”文。
《永乐大典》本的《水经注》在混乱中分散,前半部也就是卷11127至卷11134共四册,原来曾藏在蒋孟苹家的密韵楼,1926年由蒋氏售归商务印书馆。1951年,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将该馆涵芬楼所藏21册《永乐大典》捐献国家,其中就包括这四册八卷《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前半部,后来这21册《永乐大典》又被拨交给当时的北京图书馆收藏。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后半部四册七卷,原来是李宗侗旧藏,后被李宗侗出售给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年北京大学把这四册赠送北京图书馆。
至此,《水经注》前半部和后半部在北京图书馆完成合璧。经历了数百年岁月的兵燹水火等。这样的合璧显得尤为珍贵。
丛林游客微信公众号《精品圖》,在其公众号上卖《《永乐大典》超高清PDF电子书,古籍扫描版》 :
丛林游客未曾老师: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有5册8卷《永樂大典》,能否下载得了啊?
丛林游客分享
《永乐大典》卷15949、《永乐大典》卷15950 中的大部分内容,集成《大元海运记》。
《雪堂丛刻》收书52种117卷,内容涉及广泛,包括金石学7种,诗歌散文7种,人物年谱6种,目录学6种,军事类4种,宗教类4种,杂记类3种,人物传记类3种,地理学2种,姓氏学1种。
《大元海运记》是其中1种。《大元海运记》是道光年胡书农学士辑自《永乐大典》本《经世大典》之海运一门。《雪堂丛刻》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将《大元海运记》采用排印出版。
《大元海运记》上卷从《永乐大典》卷15949 第5页下半页的第8行开始至卷末(第22页第4行)。下卷从《永乐大典》卷15950 首页首行开始至第12页第5行的右行中间止。
《大元海运记》上卷为分年记事,收录有关海运漕粮的案牍文件之类;下卷为分类纪事,分为岁运糙粮数目、南北仓鼠则例、海运费记录、漕船查验、运料登记、押运官员职责和船质状况等记录事项。
pan.baidu.com/s/1hr...w?pwd=1234
丛林游客未曾 老师: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中可在线获取几册《永乐大典》:
丛林游客《永乐大典》卷19416~19417,《永乐大典》卷19418~19419,《永乐大典》卷19420~19421,
《永乐大典》卷19422~19423,《永乐大典》卷19424~19426,
上述5册11卷, 张昇教授的研究文章《田中庆太郎与〈永乐大典〉的流传》 (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序言)介绍,由日本东洋文库收藏。
未曾管理员
丛林游客@未曾 #65651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页面 “检索 ” 位置,输入“永乐大典” 即可搜索:
未曾管理员
丛林游客@未曾 #65656
页面左侧有“可在线获取”,点击即可:
丛林游客浏览不了,页面状态:
xiaopengyou游客
未曾管理员@丛林 #65661
那就等于没有~~
丛林游客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还是没有开放浏览及下载:
丛林游客“ 永乐大典辑闻 ” 之一:
张砚斋廷玉《澄怀园语》云:《永乐大典》一书,乃姚广孝、解缮、王景等,督率一时博治淹雅之儒,弹力编摩。书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余卷共一万一千九十五本,藏之秘阁。此书体例按《洪武正韵》排比成性,以多为尚,非有剪裁厘正之功,当时即有讥其冗滥者。以《古今图书集成》较之,有雷壤之别矣 ! 此书原贮皇史成,雍正年间,移至翰林院。予掌院事,因得寓目焉。书乃写本,字画端楷,装饰工致纸墨皆发古香。明世宗当日酷嗜之,夏乙览必有数十峡在案头。一日大内火灾,世宗夜三四传旨移出,始得无恙。后命重录一部,以备不虞。
丛林游客《永乐大典辑闻》 之二:
礼亲王 昭槤 《啸亭续录》云:
丛林游客未曾老师:
在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网站中有5册10卷《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 卷13453、卷13879-13880、 卷15868-15870、卷19781-19782、卷19783-19784 ,
可否下载得下来啊?
链接: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48 个帖子:1-48 (共 48 个帖子)
正在查看 48 个帖子:1-48 (共 48 个帖子)
正在查看 48 个帖子:1-48 (共 48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