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友分享
- 作者帖子
崇鹂游客图源: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藏地:日本毗沙门堂
卷帙:墨格墨书卷轴二十四纸
内容:
1、南朝·萧子良《篆隶文体》(1-20纸)
2、南宋·陈元靓《博闻录》(《第一卷·宝玺篆文》部分内容,《第八卷·器物原始》部分内容)
3、《广韵奥》部分
4、《玉篇》部分
影本:1935年古典保存会现代装影本
简介:
此和抄卷主要记录汉字“六书八体”的内容。属于文字训诂一类。
八体: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六书:指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体。
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因卷首记录、保留南朝萧子良《篆隶文体》的部分(?全部)内容,为中国亡佚书,尤显珍贵。
和抄卷提及:
“二本云古今篆隶文体云云,端同之”
这句话应该是日本人抄写时加上去的。(不排除底本即有)
意思是说抄写时,另有一个异本,卷首的标题都是《篆隶文体》,但那个异本卷末作《古今篆隶文体》
见敦煌经卷,卷轴首作《XX一卷》后又作《XX一卷》此为完整写完,所以这个和抄卷的《篆隶文体》应该就是全部内容。
萧子良《篆隶文体》在《李善注文选》、《法书要录》(法书要录误以为王僧虔所作)上有条文引用,似乎中国习惯称作《古今篆隶文体》,将来或可据此校订复原一个单行本。
举例:
李善注引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诏版所用。在汉则谓之尺一简,仿佛鹤头,故有其称。
用《李善注》引文对照来看,这份和抄卷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关键地方,有“诏版”与“石版”之异误。个人认为应该还会有一个钞卷抄作为“召版”。(古代传抄的正常现象)
由此我相信这个和抄卷,应该即是唐抄卷、萧子良书的古貌,其条文排序、先文后图的排列形式,可以为将来复原作主要参考。
(或许宋代作《三十二篆》时,尚能看到类似《篆隶文体》内容的唐代写本,后来湮灭失传,只剩下日本有了)
其后又涉及大量稀见文献,其中有南宋陈元靓的《博闻录》的部分内容,亦为中国亡佚书,或可管窥原书原貌。
也由此可知这份钞卷的时间不古老,可能在宋元以后。
--------------------------------------------------------------------------------------------
链接: pan.baidu.com/s/1dl...w?pwd=m75o
提取码:m75o
桐桐游客@崇鹂 #54954
多谢先生!还想请问,日本还有哪些其他部分的《博闻录》留存?想和几部元刊本比较一下
崇鹂游客补充更新:
为了便于在网络上检索、复制、获取电子化的文本。近日细细的校了一下这部书。也算是救亡补逸,无愧于心。或有讹误,孤证不证,尽力了。
无限制复制的首选是本站,但好像插入不了表格,另在知乎搜狐找了一遍,好像只有360个人图书馆支持直接粘贴带颜色的文本,所以发到了别处。以下为便览链接:
但其他网站,常有复制限制,很麻烦,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下载文档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Rm7L7r2F0p7hoi13-mr-Q?pwd=gax2
提取码:gax2
崇鹂游客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0g_v8-CKvkZwk88_dMKWg?pwd=lyu0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