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78004 回复 ⚑举报 

    兰亭幽梦
    游客

    一冊(本幅二開,每開一幅,前副葉一開一幅,後副葉三開三幅,合計六開六幅)

    截图20230130143715_看图王

    截图20230130143735_看图王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一
    33.3x47.8
    本幅二
    33.3x47.2
    前副葉
    28.3x22.4
    後副葉一
    31.4x41.3
    後副葉二
    31.4x43
    後副葉三
    31.4x36.8

    釋文
    八月七日。熹頓首啟。比兩承 書。冗未即報。比日秋深。涼燠未定。緬惟 宣布之餘。 起處佳福。熹到官三月。疾病半之。重以 國家喪紀 慶霈。相尋而至。憂喜交并。忽忽度日。殊無休暇。茲又忽叨 收召。衰病如此。豈堪世用。然聞得是 親批出。不知誰以誤 聽也。在官禮不敢詞。已一面起發。亦已申之祠祿。前路 未報。即思歸建陽俟 命。昨日解印出城。且脫目前疲冗。而後日之慮無涯。無由 面言。但恨垂老入此鬧籃。未知作何合殺耳。本路事合 理會者極多。頗已略見頭緒。而未及下手。至如長沙一郡。事之 合經理者尤多。皆竊有志而未及究也。 來喻曲折。雖有已施行者。但今既去。誰復稟承。如寨官之 屬。若且在此。便當為申明省併。而補其要害不可闕處之 兵。乃為久遠之計。未知今日與後來之人。能復任此責否耳。學官 之事可駭。惜不早聞。當與一按。只如李守之無狀。亦可惡也。劉法 建人。舊亦識之。乃能有守。亦可嘉也。李必達者。知其不然。前 日奉諉。乃以遠困之耳。得不追證甚喜。已復再送郴州。令不得憑其虛詞。 輒有追擾。州郡若喻此意。且羈留之。亦一事也。初聽其詞固無 根。而察其夫婦之色。亦無悲戚之意。尋觀獄詞。決知其妄也。 賢表才力有餘。語意明決。治一小郡。固無足為。諸司亦已 略相知。但恨熹便去此。不得俟政成。而預薦者之列耳。目痛 殊甚。草草附此奉報。不能盡所懷。唯冀 以時自愛。前迓 休渥。 閤中宜人及諸郎各安佳。二子及長婦諸女諸孫。一一拜問 起居。朱桂州至此。欲遣人候之。未及而去。因書幸為道意。有 永福令呂大信者。居仁舍人之親姪。謹愿有守,幸其詧 之也。熹再拜啟。 會之知郡朝議賢表。

    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畢生並以建構國家新秩序為志。故孝宗晚年延攬理學家改革國是時,曾讓他大為興奮,可惜新政剛起步,便隨孝宗的崩逝而結束。本函下筆迅捷有力,是1194年8月他卸下知潭州(湖南長沙)一職後,前往京師途中所寫,意在向部屬交待潭州政務。首段提及令人傷感的「國家喪紀」,指的正是同年6月孝宗之死,但7月寧宗繼位,他有機會入朝宣教,又讓他頓時轉憂為喜。

    收入《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7

    收入《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書畫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

    截图2023013014450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zDgQmhVqfI1W1R5i6jOZg
    提取码:ubiz

    @78076 回复 ⚑举报 

    Derron
    游客

    已经失效了

    @94880 回复 ⚑举报 

    Leo
    游客

    @兰亭幽梦 #78004

    可不可以再分享一下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宋 朱熹尺牘 冊 IFFF高清分享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