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崇鹂游客国图藏《神策军碑》。因为是这通碑只有孤本残册,所以版本清明。这几日据网文细细看了一下。
1、认为原碑藏于禁宫,故捶拓较少,且原石早已毁灭。(合理)
2、认为此册经赵明诚夫妇藏。
查《金石录》原书,第1863号为上,1864号下。证明北宋确实已经有“上下两册装”,仅此。但是不是就是今天见到的上册,难说。
3、下册丢失时间。(未查到确切说法)
4、南宋贾似道藏。
①正文“并序”二字下方,《秋壑图书》朱文印。
②末叶《封》字巨印
5、南宋内府藏。
通常说:抄没入内府。或许也一并入藏了。但没看到类似印鉴,装帧也不懂看。
6、元翰林院。
首、尾页,长条巨印《翰林院国史院官书》
7、鲜于枢跋。
有跋文:“怪君何处得此本,犹有桓玄寒具油——柿叶斋主人”。
孙承泽跋文说是渔阳鲜于伯几笔,未知所据。
8、明内府。
一直介绍有明内府款记:“洪武六年闰十一月十八日收”。找了半天才找到,原来在“道光十三年桐城姚元之跋”一页的左上方。
这就是金字的弊端,几百年就看不清了。
9、明晋王府。
首页《晋府书画之印》巨印,末页《晋府图书》巨印。
10、孙承泽、安歧等,清内府。
11、国家图书馆。
由此,这部本碑帖,鉴定印刷出版物质量的方法:完全可以从洪武泥金字款去看,如果清晰度、颜色、形态都能复刻印出来,就比较合格,如果印得很烂,那就不值得买了。西泠新出的那个系列,我没有入这部书,还不知道效果如何,不好多说。
书画爱好者游客感觉贾似道和元内府太新了
崇鹂游客@书画爱好者 #79942
原书什么样没看到高清图,这个公布的图源一直很怪,特别是正文页,各个朝代的印章基本统一成粉色,到了题跋页,纸张又变得很黄,不过题跋页的印章颜色层次倒是拍摄出来了。所以买印刷品特别讲究校色、控制好缩放,不然全都不对了,很多有问题的印刷品,因为常人看不到原书、看不出问题。
如果是真伪问题,这部书的宋元印问题不大。印章确实可以造假,但一本宋拓,没必要,通常刻石是多部拓片对照字口,看得出早晚,很多宋拓善本连印章都没有,古玩的话所谓“真赛假”,碑帖的行话记不清叫什么了。
那方元印少见,南宋贾似道秋壑图书、封(长)字花押,虽不如宋徽宗的常见,但也不少了。明晋王府的印也很常见。反而是洪武款记比较少见。
当然,墨迹类,另说,传世的墨迹书画,印章造假是重灾区。其中真伪也不好说。例如:隋人书、传晋《出师颂》有太平公主“三藐母驮”印,大家多认为真,宋人书、传褚遂良《大字阴符经》有李煜的建业文房印,大家都认为“一眼假”。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