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91497 回复 ⚑举报 

    读书人
    游客

    此原抄本据称是最接近原稿本的版本,之后的刻本有大量非顾炎武的增删,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30年代初被章太炎黄侃目验
    传闻一直被台私人收藏,秘而不宣,据称已经被上海某机构购入,从一个深阁转移到另一个深阁,即使是黄侃据本书所作的一卷校记原稿也藏于上图,非一般人可以获得
    上图仍然保留介绍信制度,需凭介绍信到馆查阅特定的数字古籍,只能查阅数字文档

    此为50年代初步整理本,印数极少,主流大学图书馆均无存(包括清北),为目前坊间能接触到日知录原貌的唯一途径,即使是初步整理本也已经极难得,希望加以利用(上海古籍全校本亦未直接利用过本书,仅有少数转引)

    www.aliyundrive.com/s/PCo8ehs1jhT

    @91556 回复 ⚑举报 

    游客

    感谢分享

    @91645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感谢分享。

    原稿应该已在202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出,现查孔网售价在800-2000元左右。一千多一部估计也很难有电子版了

    www.163.com/dy/ar...6G9CF.html

    @91652 回复 ⚑举报 

    小朋友
    游客

    慷慨分享,感谢!

    @91908 回复 ⚑举报 

    飘天
    游客

    原以为有陈垣祖孙三代花八十多年时间完成的《日知录校注》,该补的都应该已经补上了,谁知道还是有缺漏的。比如卷四“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一条:

           孔宁、仪行父从灵公宣淫于国,杀忠谏之泄治,君弑不能死,从楚而入陈, 《春秋》之罪人也, 故书曰: “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杜预乃谓:“二子托楚以报君之仇”,“灵公成丧,贼讨国复,功足以 补过”。呜呼:使无申叔时之言,陈为楚县矣,二子者,楚之臣仆矣,尚何功之有?幸而楚子复封, 成公反国。二子无秋毫之力,而杜氏为之曲说,使后世诈谖不忠之臣得援以自解。呜呼:其亦愈于今之已为他人郡县而犹言报仇者与?

            有盗于此,将劫一富室,至中途而其主为仆所弑。盗遂入其家,杀其仆,曰:“吾报尔仇矣”,遂有其田宅货财,子其子孙其孙。其子孙亦遂奉之为祖父。呜夫!有是理乎?春秋之所谓乱臣贼子者,非此而谁耶?

           与楚子之存陈,不与楚子纳二臣也。公羊子固已言之,曰: “ 存陈,悕矣”。 

    陈垣校本校出了第一段最后一句“其亦愈于今之已为他人郡县而犹言报仇者与?”,潘刻本删“今之”二字。但第二段“有盗于此”整段被删除,却并没有补上,也没有出校记。陈氏祖孙应该是没有利用过这部抄本。而这样一段相当于指着鼻子痛骂的文字都能保留,说明这部抄本确实极其有价值。

    @91921 回复 ⚑举报 

    飘天
    游客

    找到了个清晰度更好些的再版本,和陈垣校本一起分享给感兴趣的书友。

    顾炎武日知录.81130005_17.pdf
    www.aliyundrive.com/s/dcTuUzmHHpS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日知录校注.上中下.[清]顾....安徽大学2007.08.djvu
    www.aliyundrive.com/s/RMRU85d7ZGV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91936 回复 ⚑举报 

    guozibaba
    游客

    抄本日知录校注
    【作 者】(清)顾炎武著;张京华校注
    【丛书名】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
    【出版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07
    【原书定价】246.00(全三册)
    【参考文献格式】 (清)顾炎武著;张京华校注. 抄本日知录校注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7.

    此书也已用此抄本校对。惜无电子版。

    关于原本日知录引用一段资料:

    一九三三年张继溥泉先生于北平购得清雍正间抄本《日知录》,发现了刻本中被删去的[素夷狄行乎夷狄”、“胡服”、“左衽”、“徙戎”、“三韩〕、“胡咙”、“胡”诸条内容,在抄本中均完好如故。黄侃季刚先生为之作《日知录校记》,章炳麟太炎先生作《日知录校记·序》,单独发表并出版。由于章太炎、黄侃、张继三人在民国学术界的巨大影响,抄本《日知录》名重一时,倍受关注。张继去世后,其夫人崔震华哲云女士将抄本带往台湾(今归上海杨氏枫江书屋),至一九五八年,徐文珊将抄本整理铅排,由台中市河北同乡会出版,题为《原抄本顾亭林日知录》。其书最大贡献是将抄本全文公诸于世,同时辨认字体较为准确,而其问题则是没有公布抄本原件,并且断句错误不少,又没有引号。

    @崇鹂 #91645

    非稿本,只是抄本。影印本传几张书影:

    下载 (2)

    b0c2cbb8a003940e

    d1df5b51f97e585d

    下载

    下载 (1)

    @91992 回复 ⚑举报 

    游客

    有书友能将链接转为百度网盘链接吗?

    《日知录》是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是作者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的,旨在资治,“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内容宏富,内容大体可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日知录》以“明道”、“救世”为成书宗旨,涵括了作者一生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提出“盈天地者,气也”等思想,不少论述,切中时弊。
    顾炎武曾把创作《日知录》比作“采铜于山”。他自言,这时代的人写书,就像这时代的人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作废铜铸钱。这样铸出的钱,既粗恶,又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两边都没好处。顾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治学上严谨扎实,堪称楷模。这在《日知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关于写作此书的目的,顾炎武本人说得很明白,他说:“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撰写《日知录》,“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言:“书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馀年,乃成一编。盖其一生精力所注也”。

     

    @92018 回复 ⚑举报 

    酿酒大师
    游客

    @读书人 #91497

    这个是被更改的吧,不是原版

    @92020 回复 ⚑举报 

    guozibaba
    游客

    @酿酒大师 #92018

    樓主共享的鉛印重排版,非影印版。目前影印版只有@崇鹂 #91645 提到的。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分享:原抄本日知录(张继藏本为底本,最接近原稿本的版本)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