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崇鹂游客来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来源网站还有几张略放大的分割图)
简介:
此类伏羲女娲图,多出于新疆吐鲁番诸唐代墓葬中(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数量繁多、绘画样式不一,但基本绘出男女交尾状,以表伏羲女娲、生命之源。一人持规,一人持矩,或挂墨斗。背绘星辰,头上脚下绘日月(金乌、蟾蜍、兔子),衣着唐人偏西域服饰。
没记错的话,是贴在墓室的穹顶(或盖在棺材上?),属于近代流散严重的甘肃敦煌文书、新疆吐鲁番文书、内蒙古黑水城文书系列文物,当然建国后也陆续挖了很多。
韩国藏此幅,个人怀疑是清末民国时日本探险队得到的东西,转售至韩国
guozibaba游客谢谢楼主共享。@崇鹂 #96460
此外,将原帖网址分段图拼接了一下,比整图大一些。
伏羲女娲图.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189.0×79.0厘米.番号本馆 4027.大小3000x5553
链接: pan.baidu.com/s/1PG...Q?pwd=c57t 提取码: c57t
崇鹂游客@guozibaba #96556
感谢拼接分享
相啸魔游客此类伏羲女娲图,历来流传的也颇多。截取一段《山海经校注》的片段,供各位参考。虽然袁珂先生在文言文的遣词造句能力上稍有逊色,不过在神话学方面还是颇有造诣的。
崇鹂游客@相啸魔 #96613
确实,搜了一下确有汉晋间母本的,符合历史发展的递进过程,只是唐末战乱打得天昏地暗“文化大崩断”以后,这种题材不流行了。
这种伏羲、女娲为夫妻的现象,就是涉及不同神话版本。或许“太昊伏羲”是历史,“神人伏羲”是晚出传说,或许“造人女娲”是早期传说(可能跟母系社会有关),“伏羲女娲为夫妻”是晚出传说(可能跟汉晋间玄学大兴,主张阴阳调和有关)。对此研究不深。
例如我以前看到过一些资料,说伏羲女娲为兄妹,后来伏羲想与女娲结为夫妻,然后女娲就说你追到我就嫁给你云云,记不清了。大概这种传说确实是古传,而不是今人伪造的,跟图片里《独异志》的版本很近。
guozibaba游客这篇博士论文讲得系统且详细,建议阅读。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研究_王晓玲
晅游客提个疑问❓
按说图画也是“文字”的一种,所谓文以达意,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把伏羲、女娲绘制成人身蛇尾呢?这个“蛇尾”是为了表达什么含义?
相啸魔游客@晅 #96691
这种问题网上回答的多了去,但大多数都是虚妄之谈,有的十分可笑。关于女娲蛇身的文字记载,目前找到两处,引用如下。
《山海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案“此神”即女娲之肠,共十神)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
这种蛇身的说法只有魏晋已经以前有提及,后来便找不到了,只在画像石和帛画中有出现。女娲的形象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神,身上没有动物的元素了。大概是来自上古的“蛇图腾”,后来逐渐转化为“龙图腾”之后,女娲和伏羲“人头蛇身”的说法也不兴盛了。
按说上古神话中人头蛇身(或者说含有蛇元素)的神还真的挺多的,比如山海经中就还有“延维”。上古时候大概就因为蛇的可怖凶悍之处就把它作为了图腾,祈求庇佑。后来,由于人对蛇越发的厌恶,亦或者是看到了大自然中一些奇异景象,就取了蛇身上的一些特点,与别的动物相结合,创造出了龙。
中国神话的演变一般都是由丑到美,由“粗野”到“精致”。比如说西王母在《山海经》中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总之就是十分丑陋,类似于一个部落的女酋长,可是后来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神,成为了道教的至高神之一。其他的还有女魃,后来演变成了九天玄女,掌握兵事。女娲形象的演变也可以窥见一斑。
白衣游客她们手里拿的是寻龙尺
崇鹂游客@白衣 #100790
别闹😂明清的那种寻龙尺是指南针的系列物品。《伏羲女娲》图里面画的东西都是在暗喻文明起源。规矩,是方形和圆行,墨斗是直线。代表的是农耕文明非常重视的数学问题,或者说是工业制造。背后的星辰,代表天文学。拿个寻龙尺格局就小了
相啸魔游客正值此帖被顶起来之,分享一个更清晰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伏羲女娲像页】
链接:pan.baidu.com/s/1Hx...g?pwd=6666
提取码:6666
guozibaba游客@相啸魔 #100797
经对比,此文件人为虚大了,现在原地址文件2993x5841清晰度和你共享文件是一样的,只有9.57m大。
链接: pan.baidu.com/s/1DB...A?pwd=q939
另你文件名中“伏羲女娲像页.唐人绘.绢本.墓顶画.87×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个尺寸也是错误的。
【伏羲女娲像页】
新00152422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222.5厘米,右231厘米,横上115厘米,下94厘米。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子居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左手执剪刀状物搭于男子肩部。男女上身相拥,下尾盘曲相交两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一,轮中已残损,漫漶不清,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日。两人尾下有月牙一,内画玉兔,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月。画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的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星辰。
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此件《伏羲女娲像》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收录。
撰稿人:孟嗣徽
guozibaba游客@guozibaba #100816
故宫还有一个版本的(不知为什么文物编号与上一个相同,应该是录入错误了),一同共享:
链接: pan.baidu.com/s/1HI...g?pwd=ewfb
【伏羲女娲像页】
新00152422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199.6厘米,右175厘米,横上82厘米,下53.7厘米。吐鲁番遗画。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子居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左手执剪刀状物搭于男子肩部。男女上身相拥,下尾盘曲相交两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一,轮中已残损,漫漶不清,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日。两人尾下有月牙一,内画玉兔,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月。画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的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星辰。
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此件《伏羲女娲像》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收录。
撰稿人:孟嗣徽缩略图: 后图上贴 前图本帖。
恩县布衣游客@崇鹂 #100794
先生正解,不过感觉格局还是小点了,这个应该是创造的意思吧。附:《牛顿》
白衣游客@崇鹂 #100794
你知道英国中世纪有一个找水者协会么?dowsing rod,之前是用分叉树枝,现在是用金属制品,一种是可折叠的,一种是L型的固定的。这两种我都有。
炁游客Wikipedia在介紹共濟會歷史的時候不知為何也使用了這幅圖
崇鹂游客@白衣 #100982
跟这种中国汉晋至唐五代的神话传说性、史诗歌颂性绘画无关吧?(创世史诗是史部笔记小说类,吉凶测向是子部术数类堪舆类,个人观点不认为是一回事)
您的意思是中国的寻龙尺是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炼金术的某种探测工具?如果是这个问题,因为我英文不好,读不懂欧洲图书馆的那种古英语,实在无法参与讨论和分析。而且到底是谁学谁,传播路径是什么,文献例证如何,够写好几篇博士论文了,本人确实水平有限。有很多学贯中西的视频博主,尤其是熟悉中世纪历史的博主,或可从中得到答案。
如果仅从大胆猜测来说,我个人认为这属于人类的异地共创,把头发丢到水中观察其旋转方向,以实现某种占卜,我依稀记得在汉代的杂家笔记里就已经有了,可能是淮南子。这可能是指南针,或罗盘之类物体的起源,我想以中世纪的璨烂文化,尤其是印度高度发达的占卜学,搞点与液体有关的预测工具也不稀奇。中国古代还喜欢用烟雾寻水,时至今日还是某种香料的大卖点。西方有没有这个技术我也不太清楚
琴走弦上游客@炁 #100997
我感觉你很可笑!中国出土发现的女娲伏羲图根本没有什么圆规与曲尺,你扯上什么共济会,哪跟哪儿啊?面条吃多了吗?
炁游客可笑那您就多笑笑
相啸魔游客@guozibaba #100818
确实如此,感谢您
白衣游客@崇鹂 #100998
传播路径问题目前还没有靠谱的公认的考据,不过我感觉这套东西的传承在中国有过断层,或许是只有民间秘传系统吧。记得著名的《瓦尔登湖》中也有相关使用记载。共济会的logo也有这个,感觉不是偶然。
实践下来,这两种工具都有用,某种程度上是反物理反重力反常识的,当然,见仁见智,很多人认知不同。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21 个帖子:1-21 (共 2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1 个帖子:1-21 (共 2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1 个帖子:1-21 (共 21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