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dxx游客《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由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姑苏繁华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将苏州的自然风光、繁荣昌盛以及代表苏州文化的科举教育、戏曲丝竹、婚礼习俗、园林艺术等丰富内容纳入这幅12米多的长卷。图中熙来攘往者多达12000余人,河中船帆流转,官船、客船、货船、画舫等约400条,两岸街市商铺林立,可辨认各类店招的有260余家,还有桥梁50余座、文化戏曲场景10余处。除了市肆之盛,文教之兴也藏于各处细节之中。如画中有山前村的学塾先生教书场景,也有山塘桥附近的义学,亦有对苏州文庙的远景描绘,府学建筑掩映在桃红柳绿之间。文化是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域的重要标签,江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讲究,体现在了大到园林设计、小到把玩雕琢的各处细节之中。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亦属任职宫廷画院之作,旨在描绘「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之罕见天象,用以称颂皇帝德政。画卷前中段绘有观象台,上并有浑天仪、天体仪两座观测星象的仪器,观象台两侧天空各画日、月。卷中人物虽小,仍可见相互走告、观看天象之态,更因当日为元旦,贺岁拜年的姿态也穿插其中,写实历历。考文献纪录,当年正月五星位置确实相近,但未冠以「五星联珠」之称。或许正如款识所言,虽天象有兆,却未「宣付史馆」,而由徐扬此图扮演著与「文献」同功的纪实效能。
夜色无黑游客@dxx #97591
个人觉得是受当时朝廷的影响,这些话点到就行,不能多说!
飞雪锁窗寒游客宫廷画家的作品是创作给谁看的?
戚少保游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清朝早期的时候这种暖帽是平民和官员通用的帽子,平民也有戴的,你去看看其他清朝早期的画作也能发现带同样帽子的平民形象,但是到了清朝后期平民戴的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现代清宫剧的影响,现在大部分人看到这种帽子都觉得是清朝官帽了。
戚少保游客而且你仔细看看画里很多暖帽顶上都光秃秃的没有帽珠,官员戴的肯定是有帽珠的
青鹤沐阳游客应该看衣裳和鞋,能好分辨些!
帽子应该如同@戚少保 #97631所说,当时帽子样式都差不多。
dxx游客
hardee游客清史稿·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顺治三年,定庶民不得用缎绣等服。满洲家下仆隶有用蟒缎、妆缎、锦绣服饰者,严禁之。九年,定凉帽、暖帽圆月,惟职官用红片金,庶人则用红缎。
暖帽在清朝是庶人和官员都可以戴的,区别主要在于材质、以及帽顶。画卷中出现的大部分人帽顶均为红色,所以与这些人可能是平民的结论并不矛盾。
徐扬的作品是非常写实的,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出现满大街都是官员这样荒谬的场景。
關關游客看各位的讨论很涨知识,主要是冲着标题“日月合璧五星联珠”来的,但看了半天没有天象的部分。
日月合璧,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理论上合朔才算,但那时除非日食一片黑暗,要不是看不到的。
五星联珠也同样,是说五星荟聚在同一个星宿范围之内,并非连成一线(古代并不论一线,明清后西学东渐影响的)。如果算上日月,共七个星在同一个星宿(虚宿)范围,又是冬至的夜半子时,还正好是甲子日,就算是一个历法上最理想的历元(起始点)了。
所以“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并不常见,大白天的更是看不见。
所以在想画师会怎样的去表现如此天象,于是特意去搜了下此画作。
日、月(虚影)在两边,不见五星。
再一查当时的星图,就发现真的是写实了,一如以下之描述。
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午初一刻(1761年2月6日上午11时16分)
虽然不是标准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但画家取日月同升,如皇帝皇后并立;五星环聚,如文武大臣拱拜帝王的意象,通过人世间的细节,似乎与之呼应了起来。
搜图时参考的文章:那一天,听说天有异象……(内容也描述解读了画作细节,如楼主的提问。)
敏求游客@dxx #97591
楼主可否分享一下该资源?谢谢!
崇鹂游客@敏求 #98026
在旧版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1 个帖子:1-11 (共 1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1 个帖子:1-11 (共 1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1 个帖子:1-11 (共 11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