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文集
此《李太白文集》由唐代李白撰。全书共三十卷,按文体编排:第一卷为旧集序文等;卷二至二十四卷为歌诗(分古风、乐府、歌吟等二十一类);卷二十五至三十卷为古赋、表书、序、赞、颂铭、记、碑文等。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时期蜀刊本(卷十五至二十四配清康熙时期繆曰芑刻本)。
李白诗文集的收辑和整理,从唐代就开始了。李白生前委托魏颢为其诗文编集,中经安史之乱,文稿不幸散失。后来魏颢搜集到一些残稿,编为《李翰林集》二卷。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其逝世后,集其诗作编为《草堂集》十卷。北宋真宗咸平元年,乐史在此基础上 “又别收歌诗十卷”,编成《李翰林集》二十卷,又 “于三馆中得李白赋、序、表、赞、书、颂等”(见乐史《李翰林别集序》),编为《别集》十卷。宋敏求基于乐史所编《李翰林集》,从治平元年王溥家藏《李白诗集》中补充一百零四篇,熙宁元年又从魏颢编《李翰林集》中补充四十四篇,加上他处所见七十七篇,合计一千零一篇,编为三十卷,所收诗文数量远超之前各集,但也有部分误收。后来曾巩得其书,又重加编次。元丰三年,苏州太守晏知止将此书交给毛渐,嘱其校正刊行,这是李白诗文集首次付梓,世称苏本。苏本今已不传。此南宋时期蜀刻十一行本便是据苏本翻刻。
宋蜀刊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是现今存世的李白诗文全集中最早的刻本。因其是在南宋高宗时期蜀中(今四川眉山地区)刻印的,故又称 “宋蜀本” 。此版本现仅存两部:一部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经明王世懋、清徐乾学、缪曰芑、黄丕烈、汪士锺、蔡廷相、陆心源(皕宋楼 [1] 在归 “皕宋楼” 所有之前,曾属缪曰芑所有。缪曰芑将此本按照宋版的原样影刻出来一部清代版本的《李太白文集》(书名称《李翰林集》),故缪曰芑所刻本简称为 “缪本” 。它和宋蜀本从版式、字体及排列顺序基本上是一个样的。故它的卷十五至二十四,可以补国图本中所缺的十卷。 )递藏)。 “国图本” 的《李太白文集》有残缺,现存的宋刻部分,存有目录、卷一至十四、卷二十五至三十,共有二十卷(不计目录),其中缺卷十五至卷二十四共十卷(所缺的十卷,用清代康熙五十六年缪曰芑所刻的影宋版《李太白文集》配齐)。而 “静嘉堂本” 则是一套全本。
目录
卷一:序及墓志等
草堂集序、李翰林集序、李翰林别集序、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卷二:歌诗五十九首
卷三:歌诗三十一首
卷四:歌诗四十首
卷五:歌诗五十六首
卷六:歌诗三十三首
卷七:歌诗六十八首
卷八:歌诗四十一首
卷九:歌诗三十四首
卷十:歌诗二十九首
卷十一:歌诗三十二首
卷十二:歌诗四十首
卷十三:歌诗三十六首
卷十四:歌诗三十五首
(配补)卷十五:歌诗四十八首
(配补)卷十六:歌诗三十八首
(配补)卷十七:歌诗三十首
(配补)卷十八:歌诗四十六首
(配补)卷十九:歌诗三十六首
(配补)卷二十:歌诗六十一首
(配补)卷二十一:歌诗四十七首
(配补)卷二十二:歌诗四十五首
(配补)卷二十三:歌诗五十三首
(配补)卷二十四:歌诗六十二首
卷二十五:古赋
卷二十六:表、书
卷二十七:序
卷二十八:赞
卷二十九:颂、铭、记
卷三十:碑、文
卷一前为《草堂集序》:宣州當塗縣令李陽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有 “诗仙” 、 “诗侠” 、 “酒仙” 、 “谪仙人” 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元十二年,李白离蜀游历四方。天宝元年(七四二)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天宝三年因权贵谗毁离开长安,漫游东鲁,北上塞垣,以诗酒自适。安史之乱期间,入永王李璘幕府,至德二载永王兵败,受牵累入狱,流放夜郎。乾元二年遇赦东归,宝应元年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




























选择 “书格存储” 下载时,总是中途中断下载,提示:无法下载,网络问题。不知大家是否遇到同样的问题?
可能是服务器缓存导致的,已做处理
谢谢!已好了!
配合这篇文章阅读,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版刻哦。
mp.weixin.qq.com/s?__b…8;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