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总胜集
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是五岳之一,被称为 “南岳”。此《南岳总胜集》是南宋陈田夫所撰南岳衡山山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四十多类。上卷记五峰灵迹和洞天福地等,中卷叙寺观名胜和南岳珍奇,下卷述唐宋历代高僧和名人雅士以及佳作。此为清光绪三十二年长沙叶德辉校刊影宋本。
此书自元明久无传本,《宋史艺文志》及《四库全书》均未载,阮元巡抚浙江时觅得明人影抄宋本三卷,始知有此书,抄本每叶二十行行二十字,善化唐仲冕曾据抄本影刻,然改其行款为每行二十一字,后书板在战乱中毁失,几无印本。后来端方自京都购得宋本,邮寄赠送叶德辉,据说花白金七十两。庞鸿书见而叹赏,乃出资嘱叶德辉影印刊行。叶德辉主校勘并作序。此书出版一依宋本旧式,并请零陵艾作霖摹写(书中脱讹则以唐仲冕影刻本参校),刻成后,以日本茧纸印十许部。有书商去除叶氏序言,以宋本出售,宜都杨惺吾(守敬)以番饼 [1] 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行铸造的银元 八十元的高价购得,杨以为购得宋本,故将此喜讯告知缪荃孙,缪笑复此书为叶新刻,杨方知上当。(介绍参考:叶德辉传)
重刊宋本南岳集序(叶德辉撰)、拙叟序、南岳总胜集总序(陈田夫撰)
卷上(附识误)
卷中(附识误)
卷下(附识误)
识误补遗
衡山,五岳之一,也称为 “南岳”[2] 南岳初始为安徽天柱山,汉武帝改成了湖南衡山。《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尔雅・释山》:“霍山为南岳。” 郭璞注:“即天柱山,潜水所出。” 郝懿行义疏:“霍山在今庐江灊县﹐潜水出焉,别名天柱山。汉武帝以衡山辽旷﹐故移其神于此。”。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陈田夫(生卒不详)字耕叟,号苍野子,又称阆中道人,宋西川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人。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 (1131~1162) 来到南岳,居南岳衡山紫盖峰下九真洞老圃庵,往来南岳 30 余年,于南岳衡山史事极为熟悉,最早提出了南岳七十二峰的说法。他综合《南岳寻胜录》、《南岳证胜录》、《南岳胜概集》、《南岳衡山记》四书,取其长处,删其重复,纠其偏失,补其缺略,以其半生心血纂录《南岳总胜集》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也作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湘潭人,祖籍苏州吴县洞庭东山。他是前清御史,也是著名的藏书家及出版家。
早稻田也有一部
衡山,五岳之一,也称为 “南岳”,南岳始封于唐虞,是古代中国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
———-此句有误。南岳初始版为安徽天柱山,汉武帝改成了湖南衡山。《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尔雅・释山》:“霍山为南岳。” 郭璞注:“即天柱山,潜水所出。” 郝懿行义疏:“霍山在今庐江灊县﹐潜水出焉,别名天柱山。汉武帝以衡山辽旷﹐故移其神于此。”
感谢先生补充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