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栏为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钞本重雕初印甲本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 1839)祁寯藻依景宋钞本重雕初印甲本[2] 版本区分参考: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郭立暄著)
^顶栏为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钞本重雕初印甲本
《说文解字系传》是南唐徐锴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以顾广圻旧钞本、汪士钟藏宋椠残本为底本,刊成此《重刊景宋本说文系传》。此内含初印甲本、后印丙本(附校勘记三卷)两种。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十五卷。五代南唐时期,徐锴依《说文》原本,附以注释,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世称 “小徐本” 。清道光十九年以足本系统的顾广圻抄本为主要底本刊刻的祁寯藻本《说文解字系传》,是清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系传》刊本。据祁寯藻幕下的苗夔、张穆、胡焯等人的记述和批校可知,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祁寯藻出任江苏学政后,经李兆洛介绍,自顾瑞清处借得顾广圻旧藏的《系传》抄本,又从汪士钟处借得宋刻残本卷三十至四十,在暨阳书院校勘付梓。顾广圻旧藏的《系传》抄本,实为顾广圻据顾之逵旧藏的毛扆手校《说文解字系传》影摹的录副本,并据黄丕烈所藏的钱楚殷抄本《系传》补足木部阙页。祁刻本刊刻时,祁寯藻幕下的苗夔承担了写样审定和初印本的校勘工作,李兆洛门生承培元、吴汝庚等人则主要负责写样付梓和撰写《校勘记》的工作。道光十九年九月刊成祁刻初印本后不久,陆续有校订修版,从而形成了从顾抄本到祁刻初印本、祁刻后印本的复杂面貌。 [1] 介绍参考:董婧宸丨祁寯藻本《说文解字系传》刊刻考
-请问,可有《说文解字注》吗?
“书格④存储” 需要登陆了吗?在哪里注册呢?
已修复~感谢反馈
谢谢。
不能使用 IDM 下载了。
要是能有高清的宋写本的《说文解字系传》就好了
read.nlc.cn/allSe…2002098779
后印乙本还可看国图新的共享。就是有水印。
說文繫傳 四十卷
责任者: (宋)徐鍇撰
版本项: 刻本
出版发行项: 壽陽祁寯藻 清道光 19 年 [1839]
丛编项:
版本书目史注: 7 行大字中字小字不一黑口左右雙邊單魚尾
现有藏本附注: 国家图书馆馆藏
善本书号: 字 131.2 515.1
上面错了,是后印丙本
转的,还有宋刻本。
湖南图书馆收藏的《说文解字》15 卷,为宋刻元修本,是现存《说文解字》最早的刻本。板框高 17.7 厘米,宽 12.2 厘米。每半页 10 行,每行 20 字,注文双行,每行约 30 字左右。白口,左右双边。
该书传世者共 4 部,国内存 3 部(完整的),即国家图书馆藏两部,其中一部有 “丁晏跋”;湖南图书馆藏一部;北大图书馆藏有残本。另国外一部,为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此外,日本内阁大库亦有零星残帙。
你说的这些应该是大徐的说文解字,这里的是小徐的说文解字系传。不同系统。
不知楼上对 “主观臆断” 如何理解?
说文解字有误解,说文解字的误解基于历史的遗忘和人为毁灭,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是主观臆断造成说文解字误解这个说法就不敢苟同,我个人理解: 说文解字对原始文化文明的解读应该是基于历史某一阶段的,经过漫长岁月中主观客观动态平衡协调,对于当时历史阶段应当不是误解。
以上仅是个人见解,不是对楼上的挑衅,个人也无意冒犯任何人,望知悉。
现代的考古学针对这些问题来说 真的是太鼓舞人心了
因为对文字误读的缘故,考古同样存在对历史的误读,通过阿域的考证,得出 “天亡簋” 就是 “太望簋” 的证据,但是谁来认证呢?详见:从一件器物上认识古体汉字 “上帝” 兼对 “天亡簋” 铭文的新解读
www.toutiao.com/i6869…504993293/
从文字的演变看 “天亡簋” 应为 “太望簋” 的全新解读
www.toutiao.com/i6870…427121668/
又找到两个可以证明 “天亡簋” 应为 “太望簋 “的实物证据
www.toutiao.com/i6870…540872716/
人类对于未知和无知,只能凭主观猜测和推理等,因为没有实物证明,只能主观臆断。
当甲骨文出土后,很多东西可以用文字说话。
赞同
说文解字很多是误解。原始的文化和文明在甲骨文中,所以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根。甲骨文中记载了中华最原始的文明。
而说文解字的误解基于历史的遗忘和人为毁灭,以及人的主观臆断。
冒昧了未曾兄,可有讀過《清宮典籍文化》紫禁城出版社,是否可借鑒
我還沒讀過《清宮典籍文化》這本書。不知道先生有何指導意見?
從貴站下載諸多刻本,已重新設計,并打算投稿出版社。如能成功,則可與貴站分享。《清宮》此書為介紹清宮刻本之書,以貴站現有文字資料,配圖,則可直接出版。
感謝先生的建議。我們志在開放式的數字化文獻分享與傳播。我們沒有出版的想法,我個人更沒有能力出版任何書籍。
– 以下是我們的理念–
書格的分享內容限定為公共版權領域的書籍(參照標準 伯爾尼公約)。書籍資源來源於世界各個圖書館或機構的公開內容,根據不同文件情況有一些重新編輯整理。我們不會在已發布書籍資源上聲明新的版權而且不會在文獻資源文件中添加水印和文件加密。從而鼓勵大家自由再加工、再創造、再發布。如有可能,請在再發布時保留文獻來源鏈接(非本站)。
—
所以,我們鼓勵有大家能力可以再創造。
有進展再聯絡,祝好。
請問未曾兄,每部書的釋文,均為個人解讀,還是轉載
基本介绍靠自己组织,所以肯定有许多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教。
专业的版本考察与描述肯定是需要参考专家的文章。
文内的引文基本都有标记来源。例如此文很多版本介绍参考了
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郭立暄著)
祁寯藻本《说文解字系传》刊刻考(董婧宸撰)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从右侧的 修订此页 链接,帮助我们完善。
就喜欢这种基础古籍。
請教 高人,這個頁面上的那枚方形朱印”XX 珍藏 “,此二字為何?感謝
寿蝯珍藏, 猿篆作蝯。
感谢释读
感謝 高人解惑,謝謝
初印本太珍贵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