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

此《四书章句集注》由南宋朱熹注。全书包含《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各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这是四书的重要注本,其中《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 “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之说,称为 “集注” 。此为南宋时期当涂郡斋刊递修本(有配抄)。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 “经” 的部分是 “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 的部分是 “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 而由 “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后学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 之首。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 483 年-前 402 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 “子思作《中庸》” 。单篇流传可考者,《汉书‧艺文志》载有《中庸说》二篇,《隋书‧经籍志》则载有梁武帝撰《中庸讲疏》一卷。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 “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经典。孔子(前 551 年—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是后来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讨论内容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 372-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 “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 “经书” 的 “传” 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 “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 “经书” 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 “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 “集注” 。后人合称其为 “四书章句集注”,简称 “四书集注” 。

《四书章句集注》首次于漳州刊印。宋嘉定十年(1217)吴柔胜又在当涂郡斋主持刻印此书。之后,此版迭经修补重印。淳祐十二年,金华马光祖于当涂郡斋修补嘉定十年吴柔胜所刻《论》《孟》章句集注的旧板,并全部补刻了《中庸章句》和《大学章句》。《大学章句》后有淳祐十二年金华马光祖跋。此宋当涂郡斋刻本传世极罕,曾藏铁琴铜剑楼,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大学
大学章句序(朱熹撰)
大学章句
马光祖跋

中庸
中庸章句序(朱熹撰)
中庸章句

论语
读论语孟子法、论语序说(朱熹撰)

卷一:学而第一、为政第二
卷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卷三: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
卷四:述而第七、泰伯第八
卷五:子罕第九、乡党第十
卷六: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
卷七: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
卷八: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
卷九: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
卷十: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孟子
孟子序说(朱熹撰)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离娄章句上
卷八:离娄章句下
卷九:万章章句上
卷十:万章章句下
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尽心章句下

《大学》《中庸》前题:朱熹章句
《论语》《孟子》前题:朱熹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1130 年-1200 年)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籍贯江南东路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子。

  • 刊印信息

    宋嘉定十年(丁丑 1217)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祐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本(有配抄)

  • 责任人信息

    南宋 朱熹 著

  • 行款版式

    二十六册。半叶框 25.3x14.7 厘米,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双黑鱼尾,左右双边

    《大学》卷末题「從政郎提領江淮茶鹽所準備差遣劉夢高校正」一行

  • 序文信息

    大學章句序: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序
    中庸章句序:淳熙己酉春三月戊申新安朱熹序
    論語序說:朱熹集注序說
    孟子序說:朱熹集注序說

  • 跋文信息

    跋:淳

  • 钤印信息

    鐵琴銅劍樓、虞山瞿紹基藏書之印、菰里瞿镛、北京圖書館藏

  • 版权协议

    未知。商业出版或需馆藏机构授权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四书章句集注. 宋. 朱熹. 注. 南宋时期当涂郡斋刊递修本(有配抄)

  • 存档目录

    书格文件\PDF\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4.58G
  • 黑白版文件大小:207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1
文件质量
1
  yasr-loader
8 回复
  1. 艮止
    艮止 说道:

    请教,《论语》卷文件在 PC 端用 Adobe Reader 能正常打开,但在 Pad 和手机里,用阅读软件打开文件时总是提示解码错误,试了几款阅读软件都不行,不知何解?(其他卷《孟子》《大学》《中庸》都没问题),请楼主解惑

    回复
      • 艮止
        艮止 说道:

        谢谢,应该是文件大的缘故,这个文件 2.10GB (2,265,473,024 字节) 大小,以前阅读过 2G 多大小的 PDF 文件,但这个不行,用 Adobe Reader 在 Pad 和手机上测了一下,都能正常打开,再次感谢!

        回复
  2. 黍离
    黍离 说道:

    据李致忠《宋版书叙录》,补充相关信息: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应著录为 南宋嘉定十年(1217)吴柔胜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佑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马光祖淳佑十二年(1252)重印本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应著录为 南宋淳佑十二年(1252)马光祖当涂郡斋刻本。与《论》《孟》虽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版式行款则完全一样。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回复 十葉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