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栏为宋苏轼书卷

苏轼书归去来辞卷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时期陶渊明一篇抒情小赋。北宋时期苏轼追慕陶渊明为偶像,曾多次用陶诗之韵创作(和陶诗)。大约在苏轼被贬居惠州期间,他也有心脱离仕途回归田园,有感于此便书写了此卷。此内含苏轼行楷书卷并附明代彭年临本,现两卷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此卷传为北宋苏轼所书,大约在宋绍圣二年苏轼被贬居(广东)惠州,他已打算在惠州安脱离仕途,回归田园。于是他放下杂念的写下了这卷《归去来兮辞》。可世事常不如人愿,一年之后苏轼再遭贬谪到了海南儋州。

此卷中文字意态丰腴,结体稳密,纵笔重,横笔轻,撇戈笔划,左伸而右缩,为苏字特色。然章法整齐,笔力不足,疑为后世仿作。

卷后题跋

解縉 跋

書之為藝。非他藝比也。歷世聖賢重之。蓋宣人文。施治化。述六經。應萬事。經天緯地。不能外此。至百千萬年日用而不可闕者。而豈他技藝之能比哉。是故自庖犧作書契。三皇五帝。無不通於書者。世遠不能得見其迹。古文尚書。與世傳石刻。亦彷彿其萬乙。皆非謬惡者矣。周人善篆書。孔子為人作題扁大字。觀闕里床前硑。延陵季子墓石可見已。漢晉唐宋帝王皆學書。漢光武帝。章帝。晉武帝。元帝。唐太宗。宋太宗。高宗。其尤也。當時臣庶多能書者。杜度。張芝。鍾元常。王逸少。歐虞褚薛顏柳蘇黃米蔡其尤也。其悉工於書者。豈圖為人觀美哉。蓋天之文。與地之文。一也。景星慶雲。人皆仰之。精金美玉。人皆寶之。謬惡之書。見者亂吐。覆缻且不暇。何以垂世傳遠哉。余嘗患世之不能書者。不自咎其拙惡。而以書為末技藉口也。蘇文忠公大節表者。文章妙天下。其書師顏魯公。規模淳厚。筋骨隱映。古意渾成。中藏至巧。如周鼎秦鐘。使人可愛。固可以破愚起懦於千百載之下。今趙君景輝。既耽學古人書。於文忠公此紙。玩之不啻共璧。書之所進,他日安知不與古人並傳哉。余姑識此為之兆云。永樂元年癸未九月十一日。翰林學士廬陵解縉書

郭衢階 跋

此文鋟在格古要論

蘇雨 跋

甲申長至。前侍御龔一清。憲僉蘇雨。同觀於內臺署中

此卷筆法遒勁飄逸。非長公不能作。予初觀已殊奇之。及得江州碑刻。細憶往閱。則布置結構。宛無二蹟。益信此卷之真。非後世臨摹贗玉。希重值而貨者比。然則江碑郭民部家藏卷。其古今一符節歟。萬曆丙戌八月念七日。予以楚兵憲入賀萬壽。得再一縱觀。不勝驩賞。因書此以紀歲時。川東蘇雨以時甫。筆於郭亨甫長安僑寓

卷前(歸去來兮辭)上有金色书:蘇文忠公書
宋蘇軾書歸去來辭
陶渊明,一说名陶潜,字元亮,友人私谥靖节先生,寻阳郡柴桑县人,中国东晋至南朝宋时期士大夫与诗人。陶渊明出身仕宦之家,曾祖父陶侃在东晋初年权倾一时,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已家道中落。陶渊明早年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但每次任期都不长;后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黑暗,繁文缛节而决心归隐,躬耕维生。

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

  • 书写信息

    约宋绍圣二年(乙亥 1095)书

  • 责任人信息

    北宋 苏轼 行楷书

  • 形制尺寸

    纸本,主画 32x181.8 厘米

  • 题跋信息

    解縉跋:永樂元年癸未九月十一日。翰林學士廬陵解縉書
    郭衢階跋
    蘇雨跋:甲申長至。前侍御龔一清。憲僉蘇雨。同觀於內臺署中
    蘇雨跋:川東蘇雨以時甫。筆於郭亨甫長安僑寓

  • 钤印信息

    東坡居士

    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御書房鑑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武陵開國、珍玩、陳氏、郭衢階賞鑑、郭亨父氏珍賞圖書、衢階、亨父、珍秘、長公、郭衢階印、西蜀、雨拜手封、合同、顧願、顧氏、蕉林梁氏書畫之印、古香書屋、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安儀周家珍藏、思原堂、麓邨、蒼巖、臣量、雅士、郭亨父氏、永存珍秘、生亨父、道人、治書之印、心賞、朝鮮人

    解廌、縉紳、玉堂學士印章、子孫世昌、東蜀蘇雨、納菴居士

  • 版权协议

    CC BY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书写信息

    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 1563)书

  • 责任人信息

    明代 彭年 行楷书

  • 形制尺寸

    纸本,主画约 27.4x505.1 厘米

  • 题跋信息

    引首許初敬題:漫然著筆
    作者款識:余偶得東坡先生石刻此本。椿齡上人見之。愛玩不已。因書以贈。平日未嘗致臨摹之工而漫然著筆。刻鵠之誚。其容免乎。嘉靖癸亥七月既望。隆池山樵彭年識

  • 钤印信息

    乾隆御覽之寶、御書房鑑藏寶、石渠寶笈、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聽雨堂印、之赤、擇木亭印

    朱臥菴收藏印、宋致穉佳收藏圖書

    彭年孔加、清世逸民

  • 版权协议

    CC BY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归去来辞卷. 宋. 苏轼书. 纸本行楷书(32x181.8 厘米)
    临苏轼归去来辞卷. 明. 彭年书. 纸本行楷书(27.4x505.1 厘米)

  • 存档目录

    书格文件\PDF\绘画设计类\宋苏轼书归去来辞卷

  • 文件格式

    JPG 高清方便快速预览
    TIF、PDF 高清

  • 文件大小:867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0
文件质量
0
  yasr-loader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