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元相台岳氏本)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今存十八章,其内容以孔子回答曾子问的形式,陈述孝道、孝治的大义。此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刊本,版印精美,历经明藩王晋府、季振宜、徐乾学、清内府、周叔弢等诸家递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孝经》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儒家伦理思想。西汉时《孝经》始有今、古文之分。河间人颜芝传今文《孝经》。古文《孝经》则出自孔壁,与今文略有不同,相传由孔安国传之。两汉以降,注解《孝经》者几近百家。唐玄宗时,今文、古文两家《孝经》仍相持不下。开元七年(719)唐玄宗召集群儒,重新校注(今文《孝经》)。然诸家注解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唐玄宗遂参照王肃、刘邵、虞翻、韦昭、刘炫、陆澄六家之说,会合五经旨趣,采陆德明音义,以孔、郑旧注为主,重注《孝经》。
此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孝经》为天禄琳琅旧物。《天禄琳琅书目》及《四库全书总目》均认为相台岳氏群经为南宋时岳飞之孙岳珂所刻。后学者考订,相台本群经乃元初义兴(今江苏宜兴)岳浚据宋末廖莹中世綵堂校刻九经本校正重刻。岳浚是岳飞的九世孙,因岳飞是相州(北魏时建有铜雀台,又名相台)汤阴人,故称相台岳氏。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所刻群经,以版印精美闻名。(介绍参考)
孝经序(唐玄宗撰)
第一章:开宗明义章。总述孝的宗旨和根本,是全书的总纲;
第二至六章: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分别论说由天子到一般平民百姓等五种社会阶级应有的孝行;
第七至九章: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阐述孝道对政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统治者可利用孝道,使天下得到治理;
第十章:纪孝行章、第十一章:五刑章。论说应如何行孝,以及何谓不孝
第十二至十四章:广要道章、广至德章、广扬名章。进一步阐述第一章 “先王有至德要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两句话中的涵义;
第十五至十八章:谏诤章、感应章、事君章、丧亲章。主要论述行孝道的具体方法。
此书曾是明代前期藩王晋府藏书,后经明代藏书家唐辰 (字良士)收藏,后又迭经季振宜、徐乾学等名家递藏,再入清内府天禄琳琅,经乾隆御览。清末民初此书从天禄琳琅散出,几经周折后为藏书家周叔弢所藏。1952 年,周叔弢先生在将藏书捐给北京图书馆 (今中国国家图书馆)。
《孝经》实际成书约于秦汉之际,其作者有说是孔子、曾子、曾子的门人所作,然至今无定论。全书约一千八百字,为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孝经》称作 “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有别。后者的 “经” 字,是由于汉代人尊奉儒家著作为经典而加上去的;《孝经》的 “经”,则是道理、原则的意思,大概在《孝经》成书时已有这个名称。
真是仙品
请问先生,不知能否找得到相台论语?
交流区 www.shuge.org/meet/…ic/175852/ 第一批名录里
多谢,找到了,基本每页都有破损
天禄琳琅丛书第一辑有一影印版,看着是岳本,网上有黑白资源,没有破损,底本似为另一本。
搜了一下,书格未发过黑白版,不知何处可寻得?
仿宋相台十三经是完整的吗?
不是~
尽善尽美!
未曾先生也可以补充《石台孝经》,哈佛大学藏清拓本,文件 130MB 左右。我们知道,今文孝经郑注、古文孝经孔注,自唐玄宗与群臣以今文孝经为准,融合旧注,后则以玄宗注本为盛。又因当时刻有石碑,所谓 “石台孝经”“唐玄宗八分书孝经” 所以千百年来保持了较高的文本原初性。唐初时人受到晋废汉隶(八分书)的影响,早已不兴汉隶(八分书),唐人隶书即楷书。唯至唐玄宗用汉隶(八分书)书孝经,使得汉隶复兴,有所谓隶书的 “石台中兴”。但玄宗所书《石台孝经》唐隶唐八分书,也有不符合汉隶的据唐代楷书臆造的隶书字形,此碑价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