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司马光书
资治通鉴残稿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等编纂的记录战国至五代末历史的编年史巨著。此卷残稿为司马光手书,前一部分约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残稿有多处改动涂抹),记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一年的史实。后一部分是司马光手书的谢人惠物状。此卷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历经名家递藏,流传有绪。
残稿以中间空白为界,前一部分被称为 “幅纸三绝”。
此卷前一部分记载了自东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正月王敦将作乱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还止,一年的史实。每段史事写开端数字或十数字不等,以下接 “云云” 二字,为今通行本第九十二卷内容,但有很多不同。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此稿可能是《通志》草稿或《通鉴》初稿。
在《资治通鉴残稿》后一段,是司马光用范纯仁写给他和长兄司马旦 (字伯康) 二人的书札起草而成,原札文字用墨笔抹去。但字迹尚可辨认:“纯仁再拜,近人回曾上状,必计通呈,比来伏惟尊候万福,伯康必更痊平。纯仁勉强苟禄,自取疲耗……”。明汪砢玉在《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三》记录了范纯仁书札全文,在 “自取疲耗” 以下尚有 “无足念者……纯仁顿首,上伯康、君实二兄坐前。九月十一日” 等 79 字。但此段文字在清初时已被割去。
尾有司马光 “谢人惠物状”[1] 类似今天的感谢信 ,称:“右伏,蒙尊慈特有颁赐,感佩之至。但积下情,谨奉状陈谢,伏惟照察谨状。月日具位状。”
空白之后均为历代名家的题跋。
据明人汪砢玉的《珊瑚网》和清人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资治通鉴残稿》卷后除有以上诸跋外,尚有元代韩性、吴莱、甘立三人题跋。但在清乾隆年间编撰《石渠宝笈》时,韩性、吴莱、甘立三人题跋皆佚。
《资治通鉴残稿》宋代曾为赵汝謮的插架之物;元代经赵孟頫、戴良收藏;元末明初由危素收藏,入明后由袁忠彻、王济、项元汴递藏;清初为梁清标所有。《资治通鉴残稿》入藏清宫后,倍受历代皇帝的青睐,乾隆皇帝不仅御笔题签,而且加盖了自己的宝玺。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人,自称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世称涑水先生,身后称司马温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行事都很严谨,黄庭坚谓:“余尝观温公《资冶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 近人马宗霍云:“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
前一部分约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残稿有多出改动涂抹),记载了自东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正月王敦将作乱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还止,一年的史实。每段史事写开端数字或十数字不等,以下接 “云云” 二字,为今通行本第九十二卷内容,但有很多不同。
这里是两张纸的接缝。从上到下有五枚红色的骑缝章。
此稿草拟于范纯仁(范仲淹次子)致作者及其长兄司马旦书札上(被毛笔划掉的四行)。但字迹尚可辨认:“纯仁再拜,近人回曾上状,必计通呈,比来伏惟尊候万福,伯康必更痊平。纯仁勉强苟禄,自取疲耗……”。
最后一小部分是司马光手书的谢人惠物状。
右伏,蒙尊慈特有颁赐,感佩之至。但积下情,谨奉状陈谢,伏惟照察谨状。月日具位状。
感谢先生~~~
感謝平台提供資源。
前一部分约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残稿有多出【处】改动涂抹),
未曾兄!新年好!请问有没有收藏有《格言联璧》古籍这本书呀?感觉全网找不到!
國圖上有原藏天津圖的《格言聯璧節鈔》一卷,可去查查;
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 上有原藏於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的《格言聯璧》,但可能數位化的不好,或供參考
catalog.hathitrust.org/Record/012391369
未曾先生您好!
默默关注您这个网站多年了!
请问您那有绍兴版本的资治通鉴吗?
链接已失效,请问能够再补发吗?
线路 2 正常
格主. 可以整理美國會國圖書館資治通鑑一套嗎 ?www.loc.gov/searc…8;new=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