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图卷

此《陶冶图卷》末端署王致诚款。此卷大致绘于嘉庆道光时期,描绘了制瓷工序中的凿土、炼土、造匣钵、修胎、施釉、画彩等情景。文内并附外销制瓷连环画《瓷器制运图》,此套共三十四幅,记录十八世纪清代景德镇外销瓷器以及广州夷商的活动。此两种均现藏于香港海事博物馆。

此版本《陶冶图卷》为香港海事博物馆藏(怀海堂收藏)。历代《陶冶图》中,尤以唐英配写图说者为上品,俗称乾隆八年本。这个版本于 1996 年在香港拍出,被台湾私人藏家购得。可惜暂无公开资源获取。

由钟棋伟创立的怀海堂是香港著名的明清官窑瓷器收藏机构,著有《怀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窑瓷器》、《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等。此《陶冶图卷》有明显的嘉庆道光时期《陶冶图》的特征。与乾隆八年版不同,此画作不仅对御窑厂内的瓷器制作过程有较为完整的描绘,更是用了很大篇幅对周围之景进行渲染。画末端署 “王致诚” 款,但与王本人风格有出入。(介绍参考

王致诚(法语:Jean-Denis Attiret,1702 年 7 月 31 日-1768 年 12 月 8 日),又称为巴德尼、王之臣,法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朝宫廷画家。

  • 绘制信息

    十九世纪初绘,画末端署 “王致诚” 款,但与王本人风格有出入。

  • 形制尺寸

    绢本水墨设色,总长:267 厘米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本组 34 幅制瓷连环画,以水彩绘成,为十八世纪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序的难得纪录。这类画专为外销西方市场,一贯形象化地说明中国文化的各种面貌。各图详细显示陶匠分工、官窑及外销瓷器的制运,以及广州夷商的活动。中国外销画起源于广州的画室,当地外国商人(夷商)云集,形成中国工艺品活跃的交易市场,随后外销画画室亦于香港兴起。

依次描绘

饶州:本组画以 “饶州” 为题而揭开序幕,画面描绘官员乘船沿昌江抵达景德镇。图中所见红塔地标,建于北宋初年。在旁的官方粮船悬挂著黄旗,负责征税。在漕运制度下,漕船(即粮船)从民间征收地租田赋,经水道解运京师。清代税收除以粮(米)缴纳外,亦有城砖、瓷器、布匹、棉花。
凿土:工人应是凿采瓷石,一些担著石泥篮子准备离去。
樁土:工人正利用水轮车,藉山上流水推动水碓,将采石粉碎并淘洗干净。
踏土:水牛正来回踩踏泥池,混和泥与水,使之成浆,浮面一层将提走另作沉淀。
筛土(非高清):备用的泥浆送到作坊过筛,筛子由妇女以幼细的马尾毛织成,再倒进双层绢袋过滤。
泌砂(非高清):泥浆过筛后倒进缸内,流走水份,凝成固体泥块。用无底木盆放在数层砖块上,内铺质幼大布,放入泥块包紧,另加砖块压实,待所有水份吸收。
印土:在泥块完全干透以前,倒进长方形模具内定型,再以钢线鎅开,印上商号。待泥砖晒干后,送到作坊存放。
卖土(非高清):白墩子及高岭土均于安徽祁门诸山凿取,制成泥砖后运往景德镇。
炼土:泥砖运到景德镇后先贮于山洞,再经淘净及搅和。高岭土与白墩子须按特定比例混和,放进铺砌的地坑内用木铲搓揉。
车胎:拉坯工正利用轮车塑造盘、碗、杯、碟等圆器,轮车上木圆盘与机轴成垂直角度,不停转动使拉坯厚度均匀。旁站著工人,手执悬绳,以脚帮忙推动轮盘。
修胎:图中泥坯正待晒干。棚内修坯匠用轮车以小刀修削器表,棚外挑夫肩担一板条的泥坯。
盪釉:均匀上釉有两个方法︰蘸釉及吹釉。图中工匠手持小圆器圈足浸入色缸上釉,称为蘸釉。至于大圆器或其他器形(琢器)则用竹筒蘸上釉色,均匀吹向器表,就是吹釉。
据柴:景德镇四面环山,故源源不绝有木柴燃料供应。图中可见柴工带著斧锯伐柴,一些准备挑柴离开。
装窑:瓷器须经高温窑烧。瓷坯放进匣钵后装窑。
烧窑:工人担柴到来,以供窑工加柴添火。
出窑:图中正在开窑,匣钵呈紫红色。而窑内仍处于高温,窑匠须用湿布包裹头及身,双手缠上逾十层厚布、浸泡过冷水的手套,入窑取出烧成的瓷器。
出装:粤商带备行装、盛礼,前赴景德镇订购瓷器,准备会见接待他的当地代理人。
投行:图中描绘粤商到景德镇拜会当地牙行瓷商,门上牌匾书有 “然惠行” 商号。
请酒:图中行商设宴招待粤商。屋内布置不乏当地出产的彩瓷,包括宴桌上的碗盘、案上花瓶及大盘。
定货:粤商向景德镇牙行商人订货,屋内红字写有 “早晚时价不同,目下一言为定”,意谓双方协商后的价格将是定价,也不会有收据作实,一切只遵照口头协议。可见店员正使用中国传统的算盘及银锭秤。
催货:粤商在预定的日子提取瓷器,旁有陶工因被要求更换大量次货,而表现不满,被仆人拖拉劝走。
鬦彩:图中描绘景德镇的彩瓷作坊,瓷器上彩之后,将运往北京或广州。画面另见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幕︰左方一位老人戴著西洋眼镜,细心在瓷器上彩。
明炉:白瓷涂釉上彩须经第二次低温窑烧,以稳定器表的颜色。图中工人正检视明炉,可见炉的前门打开,炉底放置炭火,上置铁叉承托铁轮,瓷器置于轮上转动烧烘。
箍桶:工人正凖备制造木桶的材料,以包装瓷器运输。
交艸:乐师正演奏娱乐茭草匠工作。草扎瓷器包括白瓷或青花瓷,将运往广州加工釉上彩。
装桶:图中除了装桶工人外,可见管工在旁核对货单,另有工人在桶外书写商号。茶壶等西方风格的瓷器为主要出口货,当时民间也作日常用具,可见于屋内案上一例。
送客:景德镇的牙行商人正送别粤商。粤商带著一船的瓷货,满载而归。
过滩:图中瓷器正渡过鄱阳湖,随后会转入赣江到达南昌府,队伍在此会转行陆路,由挑夫担运瓷器,翻越横卧江西、广东两省边界的梅岭。这时湖面风急浪高,二船伕须竭力掌舵,另二人驾驭方向,以免触礁。商人则忧心忡忡在舱内观看。
过岭:图中装桶的彩瓷由四人担运,而装箩的白瓷只需一人,商人则安坐二人抬轿中。队伍翻岭后,再循水路沿北江南下,经英德、清远、东莞、佛山到达广州。
归装(非高清):图中黄埔江一艘悬挂红十字旗帜(应是圣乔治十字旗或英国国旗)的外国小船正划著,以及载满装桶瓷器的货船,可能准备缴付关税。画面描绘了广州城景致︰中央小岛原名 “海珠石”,上筑有庙宇及祠堂,清初时放置二十台大炮并改名 “海珠炮台”。背景中花塔地标为六榕寺一部份,建于两宋时期。
法琅(非高清):在广州加工的彩瓷名为 “广彩”,别具西洋设计风格,专为出口制作,大部份是餐具。
暗炉:暗炉用于烧成较大的釉上彩瓷。图中瓷器放进封闭的双层炉壁,内烧炭火,一般烘焙一个昼夜。
开铺:图中所见欧洲人手持两袋货币到中国瓷商购货,很可能就是十八世纪后期的国际货币西班牙银元。
发财:压轴画面描绘广州举行的祭神典礼,充满节日气氛。除了身穿官服的商人欣赏酬神戏外,妇女及小孩也可参与。酬神戏向风火仙师酬谢神恩,感谢祂一年来的庇佑。屋堂内挂起一面西洋镜,反映出舶来品在广州相当流行。
(*图源有五幅清晰度不高

  • 绘制信息

    十八世纪水彩绘连环画

  • 形制尺寸

    纸本水彩,约 19 x 20 厘米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陶冶图卷及瓷器制运图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JPG 高清+TIF 超清 [1]TIF 图片尺寸:108419X7765 像素

  • 文件大小:231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2
文件质量
2
  yasr-loader
7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