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30 个帖子:1-30 (共 3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07374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子时,作为一日之分界,自从有了时钟23-01点的对应后,因为与现代0点为次日开始的概念有所差异,于是出现了早子时、晚子时的说法。

    即,23-00点前为早子时,以前一日干支论日,时干用前一日五鼠遁,如甲子日23点10分,取干支甲子日甲子时。0点后为晚子时,即乙丑日丙子时。

    而如果并不论早晚子时,则甲子日的23点后,即已经为次日的乙丑日丙子时了,即23点即为新一干支日的开始。

    那么,早晚子时的说法是否古来有之呢?

    我的理解,是有的。

    但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一定语境内的说法,这个语境当是指:在一部历法的定制中,对于一些基础运算的规则、单位数据、积数等等的初始定义。也就是说,出于方便计算,有些规则需要特殊定义。毕竟一部历法,要涉及巨大且复杂的计算。

    之所以说是我的个人理解,是因为曾有历学大家张汝舟先生提及过这个事情,他主张存在早晚子时一说(大慨见于张闻玉教授《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我并不认同。

    之所以这样理解,一开始是出于主观的先入为主,因为最初学的就只是子时为一日之分界,未闻其它,也不知其所以然。

    因为先入为主,所以根深蒂固,则不能随便接受后来的什么新说法(想想那时还是零几年,觉得什么冬至换年、早晚子时的,都是港台命理师为了自圆其说而找的新理论借口)。

    后来,硬啃了一段时间的古代天文历法,学习补充了一些知识,才多少对数术所运用的这些干支等纪时系统有了点思考。

    前两天,看到交流区有朋友问早子时出处,就在犹豫要不要回复下,因为回复了就会太长,所以就另起了这一篇。

    主要还是有个巧合,在几年前也有朋友提起过早子时的话题,并引用了李淳风论《戊寅元历》的这一段史料,这题我就刚好思考过。

    本来,他是想用这段史料来侧面说明,确实是存在早晚子时这个概念的。

    而我则认为,他对原文的翻译及理解并不正确,所以结论有点草率。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段史料原文(内容不同程度的增减,出现过在《唐会要》、《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新唐书·志第十五·历一》

    高祖受禅,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善推步之学,太史令庾俭、丞傅弈荐之。诏仁均与俭等参议,合受命岁名为《戊寅元历》。乃列其大要,所可考验者有七......月有三大、三小,则日蚀常在朔,月蚀常在望,五也。命辰起子半命度起虚六,符阴阳之始,六也。立迟疾定朔,则月行晦不东见,朔不西朓,七也。”高祖诏司历起二年用之,擢仁均员外散骑侍郎。

    三年正月望及二月、八月朔,当蚀,比不效。六年,诏吏部郎中祖孝孙考其得失。孝孙使算历博士王孝通以《甲辰历》法诘之......孝孙以为然,但略去尤疏阔者。

    九年,复诏大理卿崔善为与孝通等较定,善为所改凡数十条。初,仁均以武德元年为历始,而气、朔、迟疾、交会及五星皆有加减。至是复用上元积算。其周天度,即古赤道也。

    贞观初,直太史李淳风又上疏论十有八事,复诏善为课二家得失,其七条改从淳风。

    十四年,太宗将亲祀南郊,以十一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淳风新术,以甲子合朔冬至,乃上言:“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十一月当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以减余稍多,子初为朔,遂差三刻。

    司历南宫子明、太史令薛颐等言:“子初及半,日月未离。淳风之法,较春秋已来晷度薄蚀,事皆符合。”国子祭酒孔颖达等及尚书八座参议,请从淳风。

    又以平朔推之,则二历皆以朔日冬至,于事弥合。且平朔行之自古,故《春秋传》或失之前,谓晦日也。虽癸亥日月相及,明日甲子,为朔可也。从之。

    十八年,淳风又上言:“仁均历有三大、三小,云日月之蚀,必在朔望。十九年九月后,四朔频大。”诏集诸解历者详之,不能定。庚子,诏用仁均平朔,讫麟德元年。

     

    《唐會要卷四十二》

    其六曰。前代造歷命辰不從子半。命度不起虛中。臣今造歷。命辰起子半。命度起于虛六度。命合辰得中于子。符陰陽之始。會歷術之宜。

    ......

    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初。太史令傅仁均。定歷以癸亥為朔旦。詔下公卿八座詳議。公卿以下奏曰。伏見李淳風表稱。古歷分日。起于子半。勘得今歲十一月當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欲苟異張冑元法。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用乖天正。又南宮子明薛賾等並云。子初及半。日月未離。淳風子午之法。推校春秋已來晷度薄蝕。事皆符合。

     

    这两段史料,大体就是说,唐初新政权确立,要改正朔,就请了傅仁均搞一部新历。

    开头大体介绍了新历的七个特色,比如冥冥中契合了汉太初历,意识形态层面意义重大;比如反推了春秋时的天象记载都符合,说明准确;用了定朔法,以后日月食肯定只发生在初一、十五...

    然后,就说了个涉及早晚子时的重要一句,当年那人也正是依据这句,认为子时是要区分早晚的。

    即“辰起子半,度起虚六”。虚宿六度是在十二次的子宫大概中间,子半则是大约晚上0点。

    (而在这里傅仁均特别强调了下是七个特色之一,之前没有。所以我个人就更倾向,这个就是在他的这部历法中,计算上的特殊设定。)

    然后,这套历法运用了几年,出现了一些大小问题,比如朔望日没发生日月食。于是皇帝让专家们考验,包括后来的李淳风等也多次上书挑错,提出了多个意见,整改了几条,又继续沿用。

    直到有一年甲子日冬至,李世民要亲自搞祭祀。

    按傅仁均的历法,前一天癸亥日,日月合朔,当论初一。那么冬至这一天就是初二。

    而按李淳风的历法,是在冬至日当天,日月合朔。则甲子日这一天,既是冬至,也是朔日,初一。

    于是,李淳风上书,“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我想,李淳风的意思当是,最初古历的历元发生在冬至子月之半,傅仁均现在竟用在了定义日分界上,既然按你的历法计算设定0点后才算是甲子日)那么,我算就应该是甲子日朔冬至。傅仁均计算的月亮行度余数减多了,实际在23点后合朔,他便是差了40多分钟(一时八刻的话)。

    然后,旁边就有人佐证李淳风,说从子时开始到0点了,日月也没有完全分开(合朔指地月日在一个方向,处于同宫同度,历法上人为的定义这一天为初一)。还说,李淳风的历法反推历史也很符合,希望皇上采纳。

    于是,由于傅仁均用的是定朔法,改用平朔法一算,二人历法的朔日就都在冬至这天了。于是说,虽然癸亥这天(0点前的设定)日月也相及了,但明日甲子,作为初一是可以的。

    又过了几年,李淳风上书,说傅仁均历法,农历的大小月越来越大大大小小小了,马上就要四连大了,看着吓人,咋整。众人研究不定,后来皇上下诏,决定继续用傅仁均历,但微调为平朔法。直到,启用了《麟德历》。

    Screenshot_20230825_033836

    (这是寿星万年历以定朔、定气法推算的合朔及冬至。以朔日定甲子日为初一,朔在23点后子时初,似乎也说明了没有早子时一说。甲子日冬至,是平气法的冬至。)

    这段史料内容,对于我们来说,重点并不是两人历法的计算对错。说白了,两人都很厉害,但限于时代、技术,有误差是肯定且合理的。

    重点在于,这段史料侧面的旁证了,早晚子时的概念,并非是通常意义的日干支如何分界问题。而是,它只是存在于历法计算中的,一个小的规则设定。

    年深日久,恐亦有疏漏错误,还望方家指正。

    @107381 回复 ⚑举报 

    探索
    游客

    @路过 #107374

    先生博学高雅,引经据典,敬佩敬佩。早晚子时之疑我前些日子贴在水乐园,一直未得其解。今得见此文,妙哉

    @107403 回复 ⚑举报 

    007
    游客

    所谓“晚子时”(有人也叫夜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零点;所谓“早子时”是指零点到次日1点。对早子时出生的人,其命造四柱的排法在古今命学界基本没有不同意见,而夜子时出生者的命造,古今命学界对其四柱的日时柱排法便有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日柱以今日排,时柱以明日排。如一九七五年九月初三23点40分生者的日时柱排法:九月初三为丙戌日,以之为日柱;时柱以明日排,明日为丁亥日,子时则为庚子时。故日时柱为:丙戌 庚子。

    第二种观点:日柱、时柱皆以今日排。上述九月初三23点40分出生者的日时柱则为:丙戌 戊子。

    第三种观点:日、时柱皆以明日为准排列。上述九月初三23点40分出生者的日时柱则为:丁亥 庚子。

    上述第二种观点很少被承认,因为这种排法与当日的早子时排法竟然一样。如上述九月初三23点40分日时柱:为“丙戌 戊子”,而此年九月初三0点40分的日时柱也为“丙戌 戊子”,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观点。

    第一种和第三种观点,时柱一样,日柱不同。第三种观点是把子时全部划归为一日,而不分早子时与夜子时。

    持第三种观点者,认为第一种观点违背了日上起时的法则;持第一种观点者,则认为第三种观点缺乏灵活变通。到底哪种观点正确,最后还是要以实践检验为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各自都能举出实例进行分析论证。话有千说,理有百端。各自的例证,似乎都有道理,都可信,但真理只有一个,到底哪一个是真理呢?这对于命学造诣尚欠火候的命理研究者来说,确实是拿不准的问题。

    我们且看有文字记载的命学古典对早子时与夜子时的有关论述:

    清代命学家袁树珊著的《命理探源·论时刻及夜子时与子时正不同》曰:

    “万育吾曰: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也。上半时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后为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正四。若子时,则上半时在夜半前,属昨日,下半时在夜半后,属今日。亦犹冬至得十一月中气,一阳来后,为天道之初耳。古历每时以两小时为始,乃各继以四大刻,然不若今历之便于筹策也。世谓子午卯酉各九刻,余皆八刻,非是。古越沈义方涂山《星平大成》云:余初不明一夜字,询诸监中友人始知。子正者,今日之早,非昨日之晚也。夜子者,今日之夜,非今日之早也。观十二生肖阴阳可知,牛兔羊鸡猪属阴,其蹄爪双偶,蛇阴甚,不见足。虎龙马猴犬属阳,其蹄爪单奇,独鼠前两只脚属阴,四爪,后两只脚属阳,五爪,故夜子时属阴,而子时正属阳。如康熙辛未年十二月十七夜子时立春,十六亥时末刻,尚未立春,若不知此,必差讹一年矣。”

    “按:假如甲寅年,正月初十日,辛酉,夜子时立春,其人是正月初十日,下午九点钟后,十一点钟前,亥时生,即作癸丑年、乙丑月、辛酉日、己亥时推。如在初十日,下午十一点钟后,十二点钟前,夜子时生,即作甲寅年、丙寅月、辛酉日、庚子时推(用壬日起庚子时)。所谓今日之夜,非今日之早也。如在初十日,下午十二点钟后,一点钟前,子时正生,即作甲寅年、丙寅月、壬戌日、庚子时推,所谓今日之早,非昨日之晚也。若夫推行运之零借,命宫之过气,尤当知此。”

    很显然,这就是前述关于早子时与夜子时的第一种观点。(本文支持第一种观点)

    民国命学家韦千里在《千里命稿》中引用了一个实例来否定子时分早、夜的观点,原文如下:

    癸巳 甲寅 壬辰 庚子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7岁 17岁 27岁 37岁 47岁 57岁

    俗有所谓早子时夜子时之分别者,乃以晚间十二时前,为本日之夜子时,十二时后,为下日之早子时。此论历法则或可,论命则万万不可。考历书之称夜子时,盖表明节气之交换,在夜子时之初(即十二点钟之前)也,故只有夜子初几刻几分。从未言及夜子正几刻几分。子时既正,固无所谓夜矣。可见夜字者,仅包括子时之前段耳。后人讹以夜子时为本日之子时,早子时为下一日之子时,且又凭之论命,无怪有毫厘千里之差矣。今以黄君之命,举为例证,黄君生於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七日晚间十一时半,四柱排列如上。壬日坐库,时落庚子,年上见癸,生扶者众,不以弱论。况在初春,壬水余威未失,乃喜木之泄秀,火之欣发,逢土克制,亦不为畏。故四十二岁前,一派金水运,浮沉宦海,粟禄无善,位不过科员,禄不过百金。去岁交入戌运,流年亦为戌,戌是燥土,有镇水及湿煦之功,宜其擢升科长。明岁起,即逢丙丁戊己流年,云程更上,当敢预卜。未来臆断。固不可尽信,已过之事,却已应验。乃有人坚谓是年正月初七为辛卯日,晚间十一时半,乃属辛卯日之夜子时,四柱应为癸巳 甲寅 辛卯 戊子。然命局财多身弱,何以前行庚辛帮身运,一筹莫展,更何以去年甲戌,身弱逢财,忽得良遇,往事皆无可符者,岂可据以为信乎。倘诚如君言,则是日上午零时二十分,与晚间十一时半所生者,皆为辛卯日戊子时,距离有十一个钟点之差,而四柱竟完全相同。宁有是理耶?不知彼将何以答我。谓夜子时理应日用今日,时用明日,盖基于星平大成所得,今日之夜,非明日之早也,并蒙将黄君四柱,改为癸巳 甲寅 辛卯 庚子。又加评论曰:庚为帮身,甲庚交战,财已劫去,是以不作财多身弱论。庚运劫财,财逢劫夺,粟禄固宜。去年岁运俱戌,戌为阳土,为正印,土生金,财逢印以迁官,擢升科长,又何疑乎。《穷通宝鉴》云:春月之金,余寒未尽,性柔得土生乃妙。谨此照录如上,以待高明揣究。)上面摘录的这个命造,其四柱的排法有三种,即:

    (1)癸巳 甲寅 壬辰 庚子

    (2)癸巳 甲寅 辛卯 戊子

    (3)癸巳 甲寅 辛卯 庚子

    第(2)种排法于理不合,也无实用价值,这里舍弃不谈。 先贤韦千里主张的是第(1)种排法。韦先生对此造的命局及行运分析比较概略,我们不妨就第(1)种四柱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此造生于1893年正月初七日。1892年腊月十七日亥时为1893年的立春之时(该年腊月大),命主6岁8个月零10天(即1899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始行第一步大运。韦先生按命主的虚岁排大运,故为7岁起运。

    从原命局看,日干壬水生于正月初七,正是甲木司令。正月固寒,但寒不完全等于湿;就以气候而言,有寒而干燥之气候,也有寒而阴湿之气候。一年四季,一般夏季的降雨量最大,但按五行之气论,不能说夏季水气最强旺,所以在概念上不可混淆不清。壬水在寅月甲木主事之时,处病地是无多大余威可言的。本来正月寒气未尽,寒水难生木,但妙有年月支相生相暖,则木可纳水气。月柱甲寅双体,得年日干环绕相生,木更强,水更弱。年干癸水之气被月干甲木吸纳,无余力帮日干。寅辰拱会,辰土培木,其土气和水气大部分皆被木吸取,水衰弱坐库为入墓,这里的辰对壬水有收敛作用,所以日干壬水坐辰库不以旺论。时干庚金在寅月处绝地,仅在遥远的年支中有微弱之根,故其自身衰弱,生日干是有生之心无生之力。能帮扶日干的,只有时支子水。综合以上情况,日干本身失令,受生助之力小,被泄泻之气多,只能以身弱论。韦先生说日干受“生扶者众”,仅仅是只考虑了生扶的数量,没有仔细斟酌生扶的实际力量。按韦先生之身旺论,命主42岁前行金水忌神运而运气不好,似乎很有道理,但根据韦先生所言,命主毕竟是官场(宦海)之人,并未言及有何牢狱或血光之灾,只是仕途不畅罢了,较之平民百姓,其境遇还是好得多。要是原局日干身强,行金水运岂不水多木漂、水多土流、水旺火灭?命主岂不因此而遭大灾?因此,韦先生对此命局的批断是值得商榷的。既然理论与命主的命运事实不吻合,说明韦先生所主张排列的四柱是不可靠的。

    退一步说,如果认为韦先生所排的四柱可靠,只是对日干强弱判断失误,那么命主42岁前行水金运应该是好运;即使说壬子运日干由弱变强用神发生了变化,逢木火土的流年也该不错;辛亥运,有寅亥合,虽也有亥子半会,但逢木强旺的流年寅亥合木可成化,秀气流行,则恰到好处,但命主却“位不过科员,禄不过百金”,于命理不合。

    命主于庚戌运甲戌年升为科长,观点是因身强逢官星之岁运。

    实际上,该年从全命局的五行组合看,木火土力量势众而强,日干无论如何也该论为身弱,身弱而食伤财官强岂有升官之理(除非从格)?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韦先生对此命局的分析都是值得商榷的。

    下面再对第(3)种排法的四柱进行分析:

    正月木司令,地支寅卯半会,又得子水之生,力量强大可知。年支巳火,泄木之力不足,却恰具驱寒调候之功,故原局巳火益木而不损木。日干辛金临绝,木坚金缺,时干庚金本衰又被坐下子水化泄,无力助日干。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财格局,忌金扶身。嫌时干庚金为忌,故以假从论,格局不高。由于没有命主的详细运气资料,从出生后至42岁,到底哪些年好无法考证。按从财格论,癸丑运,巳丑拱酉,助金破格,如果流年无补救,少年运多坎坷;壬子运应转好;辛亥、庚戌运,运干易破格,欲图腾达,只有靠流年等来补其缺陷,但这样的流年在一步大运中毕竟不多。甲戌年,寅戌拱火,从格斯真,故升为科长。

    此造较为复杂,岁运变化比较微妙,有兴趣的读者可将各步大运的流年与原局四柱等因素综合分析,自可窥见玄机。

    今例:山东房先生

    庚戌 癸未 癸丑 甲子

    原局身弱,金水为喜用。乙酉运,己巳年,岁运与原局三合金局,金为印星主文,金为用,故利文途,此年命主考上中专。

    如果按排四柱的常规法则,无夜子时之说,那么其四柱应为:

    庚戌 癸未 甲寅 甲子

    原局日干中和,逢岁运变化易引起日干强弱的变化。乙酉运,乙木坐下酉金,乙庚又相合,乙木不但帮不了身,反而因乙庚合而向庚背日,日干由中和转为偏弱,己巳年,与原局甲己合,日干更弱,这时反而喜水木而忌金土火,忌神之年命主就不应有文途之喜。

    从上述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早子时与夜子时是有所分别的,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107406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探索 #107381

    先生过誉了,是我臆断者多,故提出来,供大家研究探讨。

    @107414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007 #107403

    所谓“晚子时”(有人也叫夜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零点;所谓“早子时”是指零点到次日1点。

    感谢指正,我对早晚的定义确实不够正确、具体,哈哈哈。

    不过,命理分析没有一定之标准流程,各凭心悟,就很难作为某一种排盘校订的客观标准。

    便就会如我前面所提及的——它从此路不通,我就换个理论自圆其说的可能性。

    同理,延伸到八字时辰不确定的人也是。术者通过反推事件来校订时辰,虽然命主已发生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但反推去附会在哪个时辰上,是有个人主观臆断成分的。

    且“理论”上,有合此人之理的,便有不合他人之理的情况。

    所以,我倾向于,绕过类似的偏个人色彩判断的论定。

     

    @107453 回复 ⚑举报 

    alex66
    游客

    zhuanlan.zhihu.com/p/267084089

    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仅供参考

    @107468 回复 ⚑举报 

    凡人
    游客

    按照天地间的阴阳变化,子时是一天中的一阳生,冬至(相当于一年中的子时)是一年中的一阳生,一天和一年的阴阳周期大致是一致的。在嬴秦时期,历法就是以冬至日为新年伊始,更符合天地阴阳变化规律。阴阳周期推动天文周期,天文周期推动气候周期,气候周期推动地理周期,地理周期推动人文周期。关于确定子时是否算作新的一天,无非是为了推算阴阳、天文、气候、地理对人的影响,那么答案就已经很明显。

    @107492 回复 ⚑举报 

    探索
    游客

    @007 #107403

    不符合五子遁口诀不是古人“设计”的规则,应该是半途伪法

    @107504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alex66 #107453

    感谢分享。

    @107508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凡人 #107468

    有道理。

    阴阳消长,彼此互根推动,阳长的同时也必然同时阴消,反之同理。

    但实际我们能够关注的,也不过皆是阳的一面,这也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得到,且忽略的一面。

    一阳生也好,一阴生也罢,描述的总归是一气流转而已。能感知得到的为阳,感知不到的为阴。当我们在描述冬至一阳生时,当我们在描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描述的不过是阳气流转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所谓的阴,我们从来就没描述成功过。

    借题发挥了。

    子时为一日之始,大体是没什么争议的。争议的是早、晚子时的概念是否成立。我个人是不区分的。

    @107590 回复 ⚑举报 

    凡人
    游客

    @107508路过

    只是你没注意到而已,阴阳的变化都有描述,卦象都表达得那么直接了,还说没有描述成功😂。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都偏向强调描述重点描述新变化,提醒人注意细微的变化。那些大的部分(一阳生时阴的部分和一阴生时阳的部分)大家都容易看到都能注意到都能想到,所以古人才没那么啰嗦一堆。又不是西方那种傻叉,一本书罗里吧嗦,结果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而且你还没明白我前面要表达的意思,这里的一虽然不及一生二二生三的一,但是也是表达了新的一天因为这个一阳生而开始,所以借一来表达这个初始变化的精微博大。

    @107616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凡人 #107590

    好的,有道理。

    @107771 回复 ⚑举报 

    花田钦辉
    游客

    都成立。

    用途不同。

    @107900 回复 ⚑举报 

    白衣
    游客

    排八字时不宜分早晚子时,否则必出差池。

    @108201 回复 ⚑举报 

    鲲鹏自在
    游客

    好文章

    @110656 回复 ⚑举报 

    镰刀思维的韭菜
    游客

    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佩服。

    @110712 回复 ⚑举报 

    九筹算数
    游客

    每月初一,如果日月合硕在当日(假定癸亥日)的23:00-24:00之间,则癸亥日为当月的初一。如果23:00-24:00规定为次日,则初一对应甲子日。则当月所有的日期数向后+1。我们目前用的万年历,似乎是算当日作为初一?并没有做对应的处理。不知道目前是不是这种情况?

     

    @110725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九筹算数 #110712

    不清楚,没有具体考证过。

    不过想到过这类问题,原理上讲可以忽略,不影响大多数数术应用。

    本质上,合朔为初一的意义,是历元的一个因素。

    古人作历,有个假设的理想时间起点,即日、月、五星,都在一个地平方位子宫,设这一天为甲子日,冬至,子时。也就是,所有历法上的起点因素皆聚集在一处,然后,时间的齿轮开始转动。再根据规律计算,得到任意时间的日月五星位置,节气的时间等。这是理想。

    这个历元是反推而出的,是运用当时的天文观测数据反推,所以随着古人精度,误差不同。也所以一定时间的历法,就会有误差出现,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日月食差一天,不在初一、十五。

    因为,农历的初一、十五是人为设定的,在闰月上就可以调整。且随着古人越发能理解日月食是客观规律的现象,在占星意义上不再那么恐慌,所以除了历法内,初几日与干支纪日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本质上也没有因果关联。

    所以,月历自为月历,干支自为干支,并行不悖。

    而随着后世计算精度的稳定,数据翔实,就比如查寿星万年历的合朔表,即标注有具体的公历时间,然后,应用者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算在这一天,还是那一天了。

    简要说,干支纪日是一天一天的连续不断进行的,考证上无始无终。而初一、十五这种,是人为调整的大小月调节。用闰月来调和朔望月的一年和365.25太阳回归的一年。

    @110729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其实奇门遁甲的置闰就是历法问题,奇门遁甲用四分历,所以符头是甲己日,但节气不是整数,积余才成闰。

     

    @110731 回复 ⚑举报 

    地天泰
    游客

    @九筹算数 #110712

    不仅有合朔时刻能证明晚23~24时属当日,交节气时刻在23~24时的,也能同样做证明。

    mmexport1694763557616

    mmexport1694763343963

    永历三十年八月初一辛亥,历书载廿八戊寅夜子初三刻寒露。若夜子时属于新一天的开始,当载为“廿九己卯子初三刻寒露”

    永历三十一年正月初一戊寅,历书载十八日乙未夜子初初刻雨水,若夜子时属于新一天的开始,当载为“十九日丙申子初初刻雨水”

    明朝历书推算在利玛窦西历推行之前,当时节气推算还是用平气法。

    @110760 回复 ⚑举报 

    地天泰
    游客

    @路过 #107374

    阴历历法依据月相来制定,日月合朔为初一日,这是一个大原则。朔日的推算方法在唐以前用平朔法,唐以后用定朔法。因为两种推算方法不同,所以推算的结果也不同,于是就有了初一日究竟是确定在哪一天的争议。

    楼主所举得例子正好是定朔法推得在夜子时,平朔法推得已过子正,所以有了早子时夜子时及日期交界时刻的话题。

    依此例来看,唐朝时就有早子时夜子时的分别,并且子时之中为日之分界,否则也就不会有李淳风跟傅仁均之争,一律都按甲子朔初一日冬至了。

    @110762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地天泰 #110760

    是这样。

    所以我猜想,子中论次日是历法的运算规则,不是日常生活也用。

    日常生活,还是到子时就是次日。

    但从“六壬大占”那一帖看,似乎宋日常也是论早晚子时的。只不过,或许祝泌的语境是指历法运算,毕竟也提了历家之句。

    《六壬大占》的“昼夜贵人例”:

    历家分四刻定半夜子时,初四刻以前属今日子时,正一刻以后属来日,此今日之常用也。若壬课,则以日出后属今日,日未出属昨夜也。有如帝王之运,以正寅月为今年建,丑月为去年也;若历象家则以建子月属明年矣,故历法起于冬至, 二者之旨不同。

    @110766 回复 ⚑举报 

    地天泰
    游客

    @路过 #110762

    日常生活中,没有严格要求,所以依习惯方便为用。即使是精确入微的现代人,很多人还是以早上醒来为今日,晚上睡前为昨日,至于几点开始睡觉,过没过晚十二点根本不深究😃

    但是对于相对比较严格要求的术数文化来说,应该是有一套具体规范的“标准”,比如月建,严格按照交节时刻为界,前后差一分钟月建也不相同。夜子时八字排法,亦当如是。

    @110767 回复 ⚑举报 

    地天泰
    游客

    @路过 #110762

    六壬中的分昼夜方法,只是起贵人的一条原则,跟早子时夜子时没有关系,跟日期分界也没有关系。

    @110768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地天泰 #110766

    是这样。

    @110769 回复 ⚑举报 

    路过
    游客

    @地天泰 #110767

    供参考

    @113284 回复 ⚑举报 

    过客
    游客

    时至2023季秋,我们仍在争论此法。

    所谓“时辰”,本质指的是太阳在赤道照射到X的角度,太阳一日最高,便是午时,请不要从“午”字的文学含义发散,日照是先验的自然规律,不是文字解释,也不是理论,而是事实。“午时”只是用来表达“现在太阳在‘我这里’的180°左右”。

    推之,子时中刻便是中国人的廿四盘之子位,而西方占星用盘式不同,把廿四盘逆时针7.5°即可。其中异同,自己去悟。

    我实在是受不了现在天文学已经发展到如此之高,居然还在争论时辰!初中自然已经有学,黄赤运动导致四季,五行来源于四季的抽象,而不是五行创造了四季,其中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不是古人用毛笔写了一个“夏天”,而导致了世界有夏季,用诸多名,去解诸多名,皆不切于实,旁征博引,似乎可观,却越走越混乱。

    会六爻者用之/六壬者用之/奇门者用之,在23:00之后射覆也好,占天时也罢,至多不过月余,便可知晚子时换不换日。若占不准,或不用占,难道你们不怀疑自己学的东西岂止此点为名所乱乎?

     

    @113293 回复 ⚑举报 

    榴莲壳
    游客

    @过客 #113284

    好像是你在争吧?争自己眼界高懂得多?别人有理有据的探讨怎么到你这里就是争论了,你占的准不准关别人什么事?拽的二五八万似的!就你知道太阳照地球?什么时代说什么时代背景的话,你受不了你闲的把沉底这么久的帖子翻出来哔哔一堆。把别人都当傻子你自己就是傻子,还自己去悟,你懂历法么?你知道人家说的是啥么?好好悟悟我这话,瞎搁那装逼。

    @119840 回复 ⚑举报 

    抱樸之士
    游客

    @路过 #107374

    为日调律者,度竹爲管,蘆莩爲灰,列之九閈之中,漠然無動,​寂​然無聲,微風不起,纎塵不刑,​冬​至夜半黃鍾以應​为日调律者,度竹爲管,蘆莩爲灰,列之九閈之中,漠然無動,​寂​然無聲,微風不起,纎塵不刑,​冬​至夜半黃鍾以應​

    冬至夜半,黄鍾以應,那這一個時間指的究竟是23点,还是半夜0点,还是1点

    @119891 回复 ⚑举报 

    游客

    “早晚子时”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针对于“四柱算法是否完全依据于天象推算?”的疑问。

    依据的标准不同,问题的答案也就不同。

    建正是由人制定的规则,而非自然的规律。

    比如历法上的建正,岁正、月正、日正、时正,这些都可以人为设定,至于和自然规律(实际天象)之间有多契合,就完全受制于当时的制定者了。

    古人观天文而设度数,依度数而制规矩,由是以制“时”,以“时”而劝民,以“时”而制“事”,由“事”而设“政”。所以“法度”乃成,民依之而行,天下乃定。

    历法本初是为了表示实际天象,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导致历法并不能完全客观的反应实际天象。所以!

    所以,四柱测算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如果,它是依据于天象,那么你只要观测实际天象就好了,可以舍弃历法(自然也就没有早晚子时的概念)。

    如果,它是依托于历法,那么你就先学学推算历法的诸多算法。

    另外,说句题外话,先声明。我不懂四柱,但是四柱测算看起来是主要依靠干与支推算。那么古人的“干支”是由和而设呢?现今历法好像并不能反应干支所代表的天文规律。

     

正在查看 30 个帖子:1-30 (共 3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0 个帖子:1-30 (共 30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早晚子时辨之旁证——李淳风大战傅仁均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