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优质分享
- 作者帖子
guozibaba游客来源:国图
推荐理由:版本目录学重要书籍。
共享文件夹内除黑白版外,还有原色版300m,为jp2000格式,性能差的电脑打开慢,喜欢的可下。
介绍:【《涵芬楼烬余书录》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涵芬楼烬余书录》是张元济为幸免于“一·二八”之难的500 余部涵芬楼烬余善本所编写的藏书志体式的版本目录,因其在我国近代藏书史和版本目录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极具研究价值。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902 年应夏瑞芳之邀入商务印书馆(下文简称“商务”),先后任总编译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主持馆务达五十余年,为我国文化出版和古籍保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涵芬楼的前身是1904 年在张元济筹措下建立起来的商务编译所图书室,其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编译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因而广泛收购中外新旧图籍。1907 年,孙毓修入职编译所,并于次年开始经办图书室,承担购书、编目、抄补等工作。1909 年,张元济与孙毓修讨论为图书室定名事,孙初拟以“涉园”为名,张认为不妥,在短暂使用“涵芳楼”名后,于1910 年初正式定名为“涵芬楼”。1924 年,商务在上海宝山路总厂对面兴建馆舍,利用涵芬楼所藏图籍设立东方图书馆,“常用之书”面向公众开放,而“区所得宋元明旧刊暨钞校本、名人手稿及其未刊者”为善本在图书馆三层另辟书室保存。涵芬楼藏书荟萃蒋凤藻秦汉十印斋、盛昱意园、丁日昌持静斋、缪荃孙艺风堂、方功惠碧琳琅馆、蒋汝藻密韵楼等名家旧藏,可谓流传有绪。据统计,截止1931 年底,涵芬楼所藏古籍善本已有3 700 多部,35 000 余册,如果再加上当时尚未鉴别整理的扬州何氏藏书,总数可达50 000 余册[1]。涵芬楼丰富的善本珍藏为商务的古籍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衲史》等大型丛书的成功出版使这些珍罕之本化身千万,充分展现了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在保存、传承国家文化上的责任与担当。1927 年北伐革命军兴,上海局势动荡,为避免涵芬善本遭遇兵燹,张元济又择其中最为珍贵者移存租界金城银行保管库内。1932 年1 月29 日,商务总馆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大火殃及东方图书馆及编译所。2 月1 日,日本浪人又闯入东方图书馆纵火。至此,涵芬楼及其未转移的珍本秘籍全部被毁。
可幸的是寄存金城银行及临时取出保管的涵芬善本未造劫难,1932 年张元济查检烬余诸书并着手编撰《涵芬楼烬余书录》(下文简称《书录》),次年初稿即成①,张元济属人将书稿整理成打字本并油印多部,以便为他人参阅和征求
意见。《书录》稿本于1937 年5 月和1949 年11 月经过张元济两次大规模覆校后,由顾廷龙承担整理修改、核对校样等定稿工作。1951 年5 月,张元济、顾廷龙分别为《书录》撰序,该目正式付印行世。《书录》依四部分类,共收书538 部,其中五代刊本1 部,宋刊本(含元修、元明递修)82 部,金刊本1 部,蒙古刊本2 部,元刊本(含明修本)87 部,明刊本156 部,清刊本13 部,抄校本178 部,稿本17 部,另有1 部年代不明②。可见菊老所言涵芬楼烬余书的价值“尚在海源阁之上”[2],并非诳语。《书录》末附《涵芬楼原存善本草目》(下文简称《草目》),收书1731 部,虽扬州何氏和乌程蒋氏之书多未登列,亦可供稽考昔日涵芬珍藏之盛。后经多方努力,涵芬楼“烬余书”中的21 册《永乐大典》和其他善本分别于1951 年8 月和1953 年2 月交付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张元济及商务同仁将书籍归公的夙愿得以实现。书影: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