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28824 回复 ⚑举报 

    井底鸟
    游客

    读书的时候,注意到有两种偏见,散布在各种典籍及我们当前社会。如果认真地分析它们,会发现其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其中一种:读圣贤书,人便可成为圣贤。另一种:某人幼读四书五经,长而卓有成就。为有成就,你应当读四书五经。

    前一种称之为偏见,是因为忽略了心的存在,机械地唯物地理解人类的学习。禅师说塔檐的风铃响,不是风动,是心动,未免唯心。风动心亦随之动,则较合理。与之类似,人早期的经历,会在内心打上烙印,如果偏见已经形成,那么圣贤之言诵千遍也吸收不了。

    后一种用现代逻辑学的理论,叫错把关联性当作因果关系。四书五经只是贤人可吸收的东西,而未必是因之而成为贤人。有句话说得好: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古书古文诚然很好,但是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能够分辨清楚这个道理,择其善者。

     

    @128827 回复 ⚑举报 

    流云逐月
    游客

    偏见与傲慢。相辅相成。如果把人心灵只作两个似类,有种说法我比较赞同。"贫瘠和丰盈"。

    @128828 回复 ⚑举报 

    望月
    游客

    风动心亦随之动?

    你梦见塔檐的风铃响,是风动,还是心动?

    @128829 回复 ⚑举报 

    流云逐月
    游客

    无为之空,至知论德。门人后叙续,皆比路于阐悟于祖枢。

    @128830 回复 ⚑举报 

    流云逐月
    游客

    若是细品,则强论文坛。若是拎干处台案。这个嘛...

    @128831 回复 ⚑举报 

    个人观点
    游客

    第一,禅宗之唯心不是你认为的唯心。

    第二,若真圣贤书,说明了圣贤之行为,完全照做则非圣贤也亦近之,此非真逻辑耶?

    @128832 回复 ⚑举报 

    流云逐月
    游客

    嘴把式多。

    格物致知,还有知行合一。还有致良知。

    懂。做到。有良心。这就已经过滤很多人了。

    贫瘠和丰盈。代表了人的一生。若是喜乐,悦游。就是好说。若是久怨,难平。难免气血两亏。

    性,命。人,时间。业,果。都是自体和产业。业不止是身口意的净。业是我的所致所知,有缘于悟有感于德的自在长生。

    前述一字之差。命。

    命。不只是别业。最大的是共业 共感。

    @128842 回复 ⚑举报 

    飞雪锁窗寒
    游客

    禅宗的法脉断绝已久,放眼望去,只存师承关系,不存般若。

    @128857 回复 ⚑举报 

    封宸圀岢
    游客

    圆觉实行

    无字真经

    @128898 回复 ⚑举报 

    晨秋
    游客

    读圣贤书不一定成为圣贤,可以了解圣贤之思。某人幼读四书五经长而卓有成就,那我可以效仿读四书五经。
    禅师的例子不太合适。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人九九八十一难才成“佛”。说的是两回事。

    @128904 回复 ⚑举报 

    寂茂
    游客

    低估了人因心种。出于自保和社会性策略。了心稳了,恶种子还可以存在。种应境,行生物化。

    @128905 回复 ⚑举报 

    寂茂
    游客

    懂,做到(假设是了心稳了),有良心(致良知不一定就完美)。

    @128920 回复 ⚑举报 

    寂茂
    游客

    链接  caiyun.139.com/m/i?1L5BUXY2X36DY

    提取码  qVu8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对两种偏见的纠正,基于禅宗思想和逻辑学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