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67518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新刊全本绣像花笺记.残本.木鱼书.明刊本
    下载链接: d1.shuge.org/s/vAvCZ
    OneDrive阿里盘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Clipboard
    木鱼书是明末诞生于岭南地区的一种俗曲文学,它是在粤语民歌的基础上借鉴各地说唱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以七言体为主的诗赞系说唱体载。随着木鱼书歌唱体式的日趋成熟与民间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这种俗曲说唱文学在清代独树一帜,成为岭南独具特色的代表性说唱艺术,其中最知名的作品便是“第八才子书”《花笺记》。

    《花笺记》是明末清初广东弹词木鱼歌创作作品,全称《第八才子书花笺记》,59回。《花笺记》是粤调说唱文学唱本的佼佼者,在海内外粤语华人中极为流行。

    《花笺记》最早来到英国的是刊刻于明末的《新刊全本绣像花笺记残页》,它的原收藏者劳德主教曾于1635 年、1636 年、1639 年与1640年四次向牛津大学捐赠书籍,虽不知道此书是在哪一年被赠予,但最迟也应在劳德主教逝世(1645 年)前入藏该校图书馆。

    梁培炽在谈及牛津残本时,因该本残缺不全又“字体潦草,渍漫不易认”等缘由,在判断此书是否为明刊本时,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直至最早发现《新刊全本绣像花笺记残页》的李福清公开了夹在此书中的信件,其诞生朝代才有了定论。从圣约翰学院的图书馆负责人科尔文(H.M.Colvin)于1953年4 月22 日写给大英博物馆费兰德雷希博士(Dr.Flenderleith)的信件可知,此书是威廉·劳德(William Laud,1573- 1645)大主教在17 世纪初捐赠给圣约翰学院的汉籍。他从劳德主教的卒年断定,其生前捐赠的汉籍一定是明版,其中亦包括了此《花笺记》残本。这不仅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花笺记》刊本,更将整个广府木鱼书的诞生年代推前至明朝。

    参考文献:徐巧越著《花笺记》在英国的收藏与接受。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板块“已整理未发布的资源”已关闭,不接受新话题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