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苏崇鹂游客首页分享,日本藏西游记刊本,顺道点入庆应义塾大学的链接浏览了一番,刚好看到了这部书。
下载看了以下。
刊者:刘龙田
时间:大约明正德万历时期
类别:谱录类
风格:刻书图文有元刻气味
卷帙:六卷八种全(日本官网显示八卷缺7、8卷,是错误的)
内容:
卷一:琴谱
一看就知道是明中后期的琴谱,价值不高,内容泛滥。
明中后期的很多新出琴谱都是抄袭杨表正的《新刊正文对音捷要》、张大命的《阳春堂琴经》,大概是这二位风华绝代、贯绝千秋,影响力太强。
比如各种万宝全书、通书、谱。
鉴别特征是里面的调弦入弄,“得道仙翁”“得道得道仙翁”,“西峰曰”,明中叶风格的减字,等等。
卷二:围棋谱
也是明中后期围棋谱,虽然围棋谱也很多,但是抄袭剪接总比琴谱少,所以围棋谱大多有点价值。
因我对各版本《棋经十三篇》的鉴定关键点,记忆不深,所以鉴定围棋谱总是有所妨碍。倒是《棋经.杂说第十三》是一个很好的鉴定切入点,我对这个把握得住。
一,略览本书棋经十三篇全文:
看他的篇名,用论局篇第一,可以放平心态,不是宋本,不早于元代玄玄集。
看他的注释,可以发现注释是比较完整的,这是可贵之处,但也是大路货,是明初朱权刊《烂柯经》明中叶苏之轼《弈薮》一脉。注意:《烂柯经版棋经十三篇》的全部注释,很有可能是宋代刘仲甫注《棋经十三篇》的全文遗存(对校宋《忘忧》《事林广记》元《玄玄》明中后诸棋谱注释),哪怕是南宋刊《忘忧清乐集》也只是第十三篇是刘仲甫注。所以烂柯经的注释是很牛的,明中后期的新出棋谱基本用明代通行的注释,很少用那么古老的。
看十三篇用字,用棋用邉用関,个别简化字,是明中后期刻匠的习惯,也是当时的书写习惯,至少棋字很明显是明清两代的惯用,不是宋元的棊,更不是汉唐的碁。宋元本围棋谱,还是惯用棊字的。用嶭,㠯有撇,证明版本确实不好。
二,图局,有一些比较重要,可能因为刻的风格太像玄玄棋经所以产生错觉。
卷三:象棋谱
很重要,明代象棋极少,本书可靠此象棋谱在谱录类占一要位,而且本书的象棋谱内容比较丰富,至少能异于南宋《事林广记》的象棋谱。可以局数终究是少了,不是专集。
卷四:牙牌谱
很多,不重要。因本人对各种牙牌谱完全没细读研究,所以没办法看出本书所载牙牌谱的价值。相对其他牙牌谱,可能本书更偏重算筹赌胜。牙牌的“平么”可能跟现在麻将的“摸”有渊源。
卷五:双陆谱
很重要,完整记载了古代双陆棋的玩法。或许只是明双陆,不是宋双陆,但至少可以据此复原中国双陆棋的玩法。可惜的是这谱可能“参考”“借鉴”“抄袭”了宋代洪遵的双陆谱。
据日本某百科全书(忘记名字)可以复原唐双陆,据洪遵双陆谱可以探求宋双陆,大概据明清类书可以复原明双陆吧。
卷五:投壶谱
投壶因为是《礼》的一部分,雅戏,不像双陆这类恶赌,所以相关的书籍保存得比较多。除去各种司马投壶仪礼、投壶格,至少现在能看到永乐大典的投壶谱(壶字),很完整,至少是宋元永乐时期吧。因此本书所载投壶谱看都不看。
但是他可贵之处在于画壶又画人,主人和客人,人物和器物,表明了空间感,这是别的投壶谱少有的。
卷六:戏毬谱、骰色谱(骰色朱窝谱)
对此研究不深,没法说。之前略微看过《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以上诸类谱似乎都有的,当时主要看围棋谱去了,所以对于其他诸谱没印象。隐约记得古今图书集成的毬谱跟本书所载的毬谱是很像的。
投色谱,就是煢、琼、投子、骰子、色子。
苏崇鹂游客下载链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xiaopengyou游客您誤記了,是日本的大學,不是韓國。
這本書中國國圖也有藏,但無牌記,可與此本互補缺頁。
未曾管理员@苏崇鹂 #25523
已发布至
www.shuge.org/view/...ang_ba_pu/
@xiaopengyou #25532
已归档至
www.shuge.org/meet/topic/26363/感谢二位推荐
xiaopengyou游客中國國圖藏《新板全補天下便用文林玅錦萬寶全書 存卷8~14 書號 18736》,係李一岷舊藏,他在書後自記“...以八九十各卷內容約與消長八譜相當...”, 說的就是國圖的這本《新刻古今玄機消長八譜》,這也是李一岷舊藏。
xiaopengyou游客@xiaopengyou #37880
抱歉,抱歉,應該是“李一氓”。
”李一氓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也是資深學者和藏書家。李一氓1903年出生於四川彭縣(今四川成都彭州市),從軍時,他開始收書,日積月累,藏書達到上萬冊。其中,平裝書四千多冊,古籍達五千餘冊。
李一氓一生收藏了大量古今典籍文獻和字畫等,後全部贈予公藏,包括北京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家鄉的四川省圖書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彭縣圖書館(今彭州市圖書館)、眉山市三蘇祠等。”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7 个帖子:1-7 (共 7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