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2 个帖子:1-12 (共 12 个帖子)
- 作者帖子
finnin游客就比如朱雀和丁在一起可以看作是看手机,可是这象法怎么入门呢?(这个朱雀加丁验证过两次,其它一些信息不同但这个象可以定)
象法是不是要许多的参数之类的?
比如神煞?长生?干的长生?支的长生?旺衰?建星?
还是自己多起课结合当下事物,总结归类?
tigershuai游客是不是走错门了,你的问题不是书阁的讨论范围吧
壬海无涯游客个人经验是博览古籍,扎实的基础这个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自我不断总结,问过一个大佬,大佬的观点是不断去实践,等你断个几千课都会有所感悟了。
但看古人案例,或者史籍记载的管辂等一众大佬的事迹,似乎并非全凭经验的总结,这样反而容易囿于经验,大神们反而更多的是凭对易理和人事的精深理解思考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世界运行机理。
抛砖引玉,班门弄斧,各位大佬请不吝赐教
finnin游客@tigershuai #46258
是应该发水乐园吗?好像是发错了,下次就知道了
正音悉達游客换个地问吧
你在这问不出答案的,而且还有可能会得到【一大堆】奇怪的回答
笑颜先生游客可以看看《鬼撮脚》
牧歌游客加下V 616466562 有课
finnin游客谢谢各位前辈回复
宋思悠游客@壬海无涯 #46259
是的,但是古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很难接近了
很游客很简单,基础知识在《六壬大全》等书中,具体的运用,就靠自己实战中摸索总结,比如申乘蛇加卯乘常,就有手机的类象。因申为机器,卯为手之故。
很游客一般取象规律是,多个信息合成一个具体的象义。比如毕法的胎财生气妻怀孕这一句,就要妻财、12长生的胎、生气三个信息在课传中同时出现。
何續静游客@壬海无涯 #46259
此楼楼主、所言不差,在文化斷层,傳承斷绝的時代,只有多看書,扎實功底,然后不斷實践,千萬次後,自有所悟,自有所明,古时候人,最初的老師,也不是生來就會,也是反复实践,總结,去偽存真,最后统一认知、開辟學問之最初的道路、好让後人走起来輕松一些、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2 个帖子:1-12 (共 12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2 个帖子:1-12 (共 12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