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仕山鄉人游客他在臺灣任知府期間,繪製了《全臺圖說》。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出兵臺灣,製造了“牡丹社事件”。日本政府借琉球國宮古島的島民,被臺灣原住民殺害事件,宣稱琉球是日本領土,並大舉進攻臺灣,意圖吞併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赴台辦理交涉,時任臺灣知府的周懋琦參與了談判。事端平息後,當時的清政府和周懋琦意識到要明確國家疆域,瞭解臺灣以及臺灣周邊島嶼的地形地貌。於是,周懋琦就帶領隨從走遍了臺灣的南北,繪製了臺灣以及臺灣周邊島嶼的一幅圖本,取名《全臺圖說》。相當重要的是《全臺圖說》裏還指明了釣魚島的位置,其中關於釣魚島,他有一段記述,稱“山後大洋有嶼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餘艘”,佐證釣魚島為我中华領土。
xiaopengyou游客
仕山鄉人游客@xiaopengyou #81728
多谢分享,德祐安康!
xiaopengyou游客法國國家圖書館有藏一幅「台灣山海全圖」很漂亮,
gallica.bnf.fr/ark:/...rk=42918;4
美國國會圖書館有藏一幅「台灣前後山全圖」
www.loc.gov/maps/...0%E7%81%A3
或供參考
仕山鄉人游客@xiaopengyou #81803
好嘞,主要是要看到釣魚島,離我們家不算遠。
xiaopengyou游客那LZ可以去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馆查找「順風相送」抄本,有研究表明這書(抄本)是最早有「釣魚島(嶼)」的記錄。
一個網上的資料,或供參考
"《順風相送》是最早記載釣魚島屬於中國。書中記載:“……北風,東涌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涌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此文獻中,釣魚島名稱為“釣魚嶼”。根據已知文獻推定,《順風相送》原件,系記載釣魚島(台)相關信息“釣魚嶼”的最早鈔本。"
xiaopengyou游客
仕山鄉人游客@xiaopengyou #81831
感謝分享,今天看了一下《順風相送》的內容,這個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日記,釣魚台記錄不夠充分說明。周懋琦撰《全台圖書》才是真正意義上把釣魚台納入台灣省的明確文字記載。他在做這個事情之前是因為“牡丹社事件”才觸發他要把全台灣勘測完畢,歷史意義巨大。不過我沒找到《全台圖說》就是。1930年台灣的“霧社事件”還拍成的電影《賽德克巴萊》,非常好看的電影,這是我們台灣人民的保衛戰。
xiaopengyou游客
xiaopengyou游客「全台圖說」收錄在「皇朝經世文續編」卷九十一,樓上的鏈接似有缺頁,查查這個鏈接看看,
仕山鄉人游客@xiaopengyou #81942
兄弟,你真是人才。小生佩服,我看看,應該是我想要的。後面那個鏈接,不知道是不是我網絡問題,打不開的。
xiaopengyou游客
仕山鄉人游客我只是因為家鄉跟它有點關聯,所以看到了,也去了解一下。周懋琦曾在我們哪裡做過知府。除你上面兩本有提到外,胡宗憲《籌海圖編》也有標註。不過,還是感謝。謝了。
正牌瞎溜达游客以下不涉岛屿主权,我只是根据书说书:
“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这句话,起初是康熙年间的黃叔璥的《台海使槎录》说的。然后又十几种方志类照抄,1873年的周懋琦只是其中之一。
在周著的噶玛兰厅条中说该厅管辖北至三貂南至苏澳。所以钓魚台在三貂的北面,不在该条。所以,钓鱼台被放在奇來、秀姑鸾、卑南觅条。众所周知,这一片土地在此书付印时尚是大清治权未达的山背,而且书中还提出政策建议说“将卑南以北各社全行收隶版图乃为善策”。这显然是需要引用此材料者加以注意的。
另外,这类记载中钓鱼台到底是“北三岛/鸡笼阴”的钓鱼台还是“尖阁/赤黄”的钓鱼台甚至是别的岛屿,学术上有争议,其它方面更有争议,特别是围绕周懋琦和全魁及周煌等人的著述中的钓鱼台,用者不妨多看些材料。
仕山鄉人游客@正牌瞎溜达 #81967
不過專項深入討論,了解一下便可。日本島國都把原來的琉球國併入了。有些東西點到為止。
xiaopengyou游客噶瑪蘭是台灣宜蘭的古名,難怪台灣那邊把「釣魚台列嶼,歸屬於宜蘭縣的行政管轄」。
學習了,謝謝
正牌瞎溜达游客@仕山鄉人 #81978
你怎么会以为我在和你进行你所说的“深入讨论”呢?真抱歉,没有,而且也不可能。
你以为我会和一个把1873年付印的册子说成是因为1874年的牡丹社时间才动心起念采访写作的〇〇做“深入讨论”?
你以为我会和一个把这个人在1873年根本不敢去也不能去的山背广大地区说成是这个人亲自踏勘了的〇〇做“深入讨论”?
你以为…… ……
你以为什么呢,还“点到为止”?有时间的话你少道听途说多看几句书好不好?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7 个帖子:1-17 (共 1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7 个帖子:1-17 (共 1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7 个帖子:1-17 (共 17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