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a忆轩卡盟游客《明宗室郃陽王府誥封奉國將軍望鶴公(朱惟烞)墓誌銘》
xiaopengyou游客
xiaopengyou游客
a忆轩卡盟游客@xiaopengyou #92349
原來是武后字,谢谢指教。
曾住西厢游客
小朋友游客古文证。
摘自龙龛。
小朋友游客朱王室起名也有新造字(子孙多,合规字少)。
前敬鍙(鍙,义为银),而次敬 证(字带金,义却与同辈似不类)。
《字汇》古文證字。《正字通》按《篇海》:證古作䥌。《郑樵·六书略》:唐武后代旧十六字,代證。《孙奕·示兒編》作䥭。《焦竑·略记字始》:武后,證攺作(丬或爿+全+金)。今《宣和書譜》作(求+全+金)。以六書之义推之,皆讹文,非古文也。郑氏谓䥭为武后原本古篆文,亦非。康熙字典收有多个證俗、讹字并言及武后改形数例(或未必对),仅供参考。
小朋友游客由(丬或爿+十+金或【+全+金】)看,有丬爿(牀、壮、臧从之),丬音近登,部首金不变,取丬音代登,形声类,好象也不是全无道理。
xiaopengyou游客
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游客
小朋友游客@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
你好,网文大概也能参考一下。 www.zhihu.com/quest.../321087830
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游客@小朋友 #92596
感謝先生。網文所述「⿰氵坒」字,更新已提到《龍龕手鑑》有載,則此字遼朝所見經藏即有,明人用此字起名,實在不算是新造字。「⿰氵坒」字也被收入四聲篇海。《明宗室郃陽王府誥封奉國將軍望鶴公(朱惟烞)墓誌銘》除了樓主提到的「⿳𥫗⿰丩千金」字,後文還有「⿱人至」字,亦見四聲篇海,引自搜真玉鏡。四聲篇海是金朝字典,明人用此字,也不算新造字。
網文所提「⿰火魁」字,倒暫時未找到字典證據,只是此例不是宗室人名。
小朋友游客@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
感谢您的查证结果和回复——网文所举字书有载,另一不在宗室例。屡见网文言有生造字,未加细考。但有一例我没找到载录(也许受工具书所限),即明末代衡王朱由棷世子朱慈(【上】人+【下】愁),判定存疑虑。如以汉字书法移就看应即为僽,《玉篇》,《唐》、《集》二韵康熙都有载录。如峰,山可居上,惭,心可居下例。但单从字形上人下愁看,字书似未收,可视为生造。如成立,一例就能影响结论。看兄台如此严谨,可查查此字,倒底有无收录,也顺带解我疑惑。
小朋友游客(【上】人+【下】愁)和僽与惭、峰不同处在于,慙、峯字书载录,而(【上】人+【下】愁)我没能查到。
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游客@小朋友 #92632
感謝您的例子。「𰂵」四聲篇海人部十三畫兩見,一「音愁」,引自搜真玉鏡;一「音秋」,引自類篇,以下爲臺北故宮藏金刊元修本書影:
當然四聲篇海所引類篇和今天所見的司馬光類篇是否爲一書,尚有疑問。搜真玉鏡則今已佚,僅賴此書以存。
小朋友游客@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
非常感谢您中夜查证解惑,深有获益。如此朱宗室起名参有生造的看法当不成立。已截图留存。
赶快休息!
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游客@小朋友 #92638
感謝關心。我原非質疑您的結論,只想收集更多找不到字典書證的明宗室人名用字。
例如:
襄垣奉國中尉朱充⿰火耿,明史有載:hc.jsecs.org/irg/w...B%E8%80%BF
「⿰火耿」字尚未找到字典書證。如果先生知道音釋,還請不吝賜教。
小朋友游客@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
今日才看到,复迟请谅。
此字个人感觉也属汉字书写偏傍部首的位置移就成形。应即㷦,火部左移。㷦《篇海》第十三卷晓母第三十一收入,火觅切,驚视也。
《康熙字典》引《篇海》(火居左+目居右上+犬居右下) 同。估计本应作瞁,同音假借。读音应为xu。正确与否,您再斟酌。但(火耿)这形确实没查到。
小朋友游客感谢!您这个例子重要,此前僽、(人秋心)应即一字,㷦与(火耿)【其形目前未见到字书收录】若也属同一个,按移就看完全合乎书理,(火耿)是否生造,界限有点模糊。想听听您的高见。
埋頭苦幹的哲學系助教游客@小朋友 #92833
感謝指點。近日挖掘了一下此字的文本,分享如下:
明史此人人名似源自明實錄,如嘉靖24年三月丁丑:「奪和川王府奉國將軍充灼……襄垣王府奉國中尉充⿰火晱等祿各一年」,十月:「既而大同宗室和川王府被盜事發,詞連襄垣王府中尉充⿰𭴌狄」,25年十月癸巳:「充⿰火耿受充灼密謀,令其黨門四等持俊棄、俊棭所造火箭出燒城外各草場」。明實錄所見此人之名已不一。
明實錄所在似節自翁萬達當時平叛的奏疏。查國圖藏翁東涯集,卷五《計獲逆黨重犯䟽》引代王札示:「代王札示內開……大六十名充晱,小六十名充⿰日狄……等因」,又卷十四《盤獲姦細䟽》:「襄垣王府奉國中尉充⿰𪸥狄,號稱大六十;伊弟充⿰火𦖠,號稱小六十。」其中卷五的奏疏時間是目前所見最早。「晱」或許就是「㷦」之譌,而後文「⿰日狄」或許是「𥇃」。至於爲什麼後面的奏疏、以致實錄一概換了名字,依舊不解。或許是因爲這裏的文本沒有與當初賜名的禮部文檔覈對,只憑當事人口供錄下,族名平日用得又少,以致差訛吧。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20 个帖子:1-20 (共 2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0 个帖子:1-20 (共 2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0 个帖子:1-20 (共 20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