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好朋友游客1、奉鄉先???,红线处句意怎么理解??
2、框内词语又作何解释?词典查不到这个词语
未曾管理员以后请将类似话题发到水乐园或文献研究,谢谢合作
好朋友游客@未曾 #95250
刚刚才知道,板块划分这么细。已知晓,下不为例……
xiaopengyou游客
hardee游客感觉应该是“达”字,截图这篇内容疑似有误,所传之人应为刘仁宅,而此文误为刘仁。杨溥与刘仁宅是同乡,故可称之为同乡“先达”,“刘公奉乡先达礼仪至薄”,意为刘仁宅奉送给同乡先达的礼仪极其微薄。
guozibaba游客瞎猜的:
第一個,個人認為是“進”,組詞“先進”,即為前輩的意思。因為感覺是個辶+津,同音字。俗字典沒有找到實例。
第二個,個人感覺就是“徵”,和雨水相關的徵。如果是“黴”,感覺意思重複。無實例。
崇鹂游客第一个,走字旁,加一个聿,可能是建字。
下面的,依据“微”“徵”互讹例,可能是“霺”字
小朋友游客1、逹 2、瘴【雨章】。以前有讨论帖。霉、瘴、朽、蛀各为一词,四个方面。汉字单音节,一字即一词不少,不全为双声两字一词。
抛砖引玉游客1、应为“达”。@hardee @小朋友 两位的见解应是正确的。
①释义层面:先达:可以释义为有德行学问的前辈;乡先达,则可以释义为同乡有德行学问的前辈。(注:本文是临邑乡亲,截图文字里有说明。)年龄上也对应,刘仁宅(1395-1476) ,湖广行省 华容人,为“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刘大夏之父。杨溥 (1372—1446),湖广行省 石首人,内阁首辅。
②字形层面:见下图,字形最接近。@guozibaba辨识为的“進”,組詞“先進”,意思虽通,字形差异太大;@崇鹂 似乎辨识为“建”,字形虽然最接近,但是“先建”释义不通。
2、“霉 雨+徵” 详见 2023年5月15日 雨+徵 释义讨论
@小朋友 的释义 “徵、章音近,臆其为瘴” 、又说“霉(雨+徵)瘴,也就是霉潮毒湿之气”,意思以近乎完美。我私下里已经很认同,很趋向这个说法。
@zheshijie 说"看了上下文,这个字就是“霺”,查汉语大字典可知,霺同溦,溦通黴(霉),即上下两字都表示霉的意思。"
@崇鹂 甚至已经说到, “蒸”也同音。
上面各家之说,看似都有道理,但我一直有自己的评断标准,总想寻求真实、确切的例证,去佐证相关论点。在没有更好的例证出现之前,上面的种种说法都有可能是对的,也都有可能是错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而我总想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通过在搜索引擎上不断的换着关键字检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终于发现了下面几条可以推翻前面各家只说的文字:
①《御制诗集》:“二麦已刈者,既得晒曝,不致有霉蒸之虑;在田未熟者,更可灌浆饱绽 颗粒加增。”
②《吴郡岁华纪丽》卷六·曝书翻经:“六月六日故事,曝书籍图画于庭,以辟蠹去霉蒸,晒其服物。”
③《清实录乾隆朝实录》:“黔省山高雾重,潮湿处居多。贮米在仓,虫蛀霉蒸,实所难免。”
④《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即雍正硃批谕旨):惟是江南地气卑湿,不惟米难久贮,即稻谷多经嵗月亦有霉蒸虫蛀,不无亏折。
总结:既然“徵、章音近,臆其为瘴”,那么徵(征)与蒸读音更为一致啊!且有相关文献佐证,意思也通,为啥不能是“霉蒸”呢?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抛砖引玉游客补充:仍有疑义的点在于
1、词性方面:如@小朋友 所说“霉、瘴、朽、蛀各为一词,四个方面”,“雨+徵”释为“瘴”,词性一致。
2、如果把“雨+徵”释为“黴”,则略显重复。如@guozibaba所说:“瘴”,如果是“黴”,感覺意思重複。
但我提供的例证是“虫蛀霉蒸”或“霉蒸虫蛀”,“霉”和“虫”是名词,“蒸”和“蛀”的为动词。霉蒸和虫蛀为并列关系;
同样 霉、蒸、朽、蛀,四个字也可以作使动用法,例如:使发霉、使朽坏、使虫蛀。蒸此文似有“热”之意,使发热。
或由“蒸腾”之意,引申为热。
抛砖引玉游客补充之二:
雨+徵 :徵有召集,聚合之意;雨,从水,有“雨水或水汽”之意,合在一起就是水汽聚合。
蒸:蒸本身就有“多”之意、多聚集起来就有“兴盛”之意,和聚合的意思较近似。水汽蒸腾,或者水汽因热而蒸腾,蒸又可引申为“发热”之意。
小朋友游客感谢楼上抛砖引玉有理有据提出新观点。
1、guozibaba所说“如果是“黴”,感覺意思重複”确有道理,缩小了范围。
2、臆其为瘴,指没得到字书收录【雨徴】及相关释义的直接证实。
3、【雨徴】与【雨章】声符徴、章音近,所论在六书造字法——形旁不变而声符互换其义相同现象。不是在谈通假互训用字方法(楼上与崇鹂二位似均误解)。此例盖多,如栖、棲,䄺、稚,建、㨴,濒、滨。这种造字法认可与否,事实都在。即我认为【雨徴】与【雨章】系一字或同义,而【雨章】通瘴字。没有断言【雨徴】仅因局部徴、章音近就整体与瘴假借或互通。所以因徴音与蒸更近【雨徴】是蒸并非我的逻辑或与我的不同。
4、楼上1234列,如忠实于原文可知其字均作”霉蒸“。释作霉沤湿热之气熏蒸没有问题。但蒸、【雨徴】形差太远,所论是蒸而非【雨徴】字。
5、上文衣冠书画谷粟对象与4例仅谷粟或书画有别。新收谷粟未经晒干含水份较多易湿热霉沤。瘴,【玉篇】厉也。【广韵】热病。因湿热而生的致病之气与霉指致腐之气还有区别,且衣物书画本是干的,勤晒防虫蛀防受毒疠熏染(当然对粮食也适合)。个人倾向霉变、湿疠、腐烂、虫蛀的理解。
小朋友游客补充;濒,滨(作濱也适合),因对象除衣粮外要涵盖书画,”霉变、湿疠、腐烂、虫蛀“改译”霉变、湿疠、朽烂、虫蛀“也许更宽泛恰当一些。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