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栏背景元素图为明成祖、世宗坐像轴局部 (下载)
永乐正本(下落不明):明永乐五年(丁亥 1407)[3] 清抄至永乐六年(戊子 1408)冬天才正式成书。 定稿进呈
嘉靖副本(残缺):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1562)重录,隆庆元年(丁卯 1567)初告成
^顶栏背景元素图为明成祖、世宗坐像轴局部 (下载)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仅存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藏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 “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过程召集 147 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 年),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 “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 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 2169 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 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 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 22877 卷,目录 60 卷,成书 11095 册 [1] 主要有两种说法:《明太宗实录》卷 73 云:“书(指《大典》)凡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一万一千九百五本”;姚广孝等在《进 〈永乐大典〉 表》中说:《永乐大典》(正文)22877 卷,凡例与目录 60 卷,装成 11095 册。第二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而第一种说法可能是针对稿本而言的。。(介绍参考)
类书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从许多种古籍中辑录某些章句、片段甚至是全书,或分门别类、或按字顺加以编纂而成,目的是为了便于查检和使用,从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但更恰当地说,类书是百科资料汇编。
我国编纂类书的做法可追溯到三国时的曹魏。曹操次子曹丕代汉称帝后(魏文帝时期),诏令文士们集五经群书,以分类辑录的方法编纂一部类书。全书共分四十多部,每部数十篇,共一千多篇,总共八百多万字。由于该书供皇帝阅读,故称为 “皇览”。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
自此以后,类书的编纂盛行于唐、宋各代。其中唐代著名的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四大类书,宋代著名的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四大类书。(介绍参考)
历代类书的编排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按类别编排,大多数类书采用这种编排方式,但分类方法各不相同;第二大类是按韵目编排,《永乐大典》就是采用这种编排方式进行编纂的。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2]《明太宗实录》卷 73,按韵列单字,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再行记录楷篆隶各书写体,汇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乃至于抄录整本书、整篇内容,全文录入。书名和作者名称,用红字写出。明世宗(嘉靖帝)命人照永乐原本摹写一部,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永乐大典》书中的文字除标题首字用多种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为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台阁体写成,字体端正整齐。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資料。从知识门类上讲,则覆盖 “经史子集” 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可谓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则 “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都被网罗无遗;以数字而言,则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藏书囊括净尽。文渊阁所藏图书,到万历朝重修书目时,就已 “十不存一”。清康煕时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时,更已 “寥寥无几”。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尤其是直录原文的编纂方法,使得先秦至明初的典籍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可供学人辑佚和校勘之用。清代四库馆臣从中辑出佚书 300 多种,加上后来学者所辑已达 600 多种,可谓 “辑佚古书的渊薮”。(介绍参考)
明成祖朱棣,或称永乐帝,原庙号为太宗,但于一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他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 1402 年至 1424 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这段时间称为永乐盛世。 明太祖皇四子,安徽凤阳人,生于应天府,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
明世宗朱厚熜,或称嘉靖帝,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庙号世宗,年号嘉靖。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永乐正本(下落不明):明永乐五年(丁亥 1407)[3] 清抄至永乐六年(戊子 1408)冬天才正式成书。 定稿进呈
嘉靖副本(残缺):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1562)重录,隆庆元年(丁卯 1567)初告成
明永乐时期 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
明嘉靖时期 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
包背装,开本:高 50.3 厘米,宽 30 厘米。每册三十至五十叶不等,多为二卷一册,少量一卷或三卷一册
手绘朱丝栏,框:35.5x23.5 厘米,四周双边,八行,大字单行十四五字,小字双行不顶格二十八字。版心上下大红口,红鱼尾。
参见馆藏分布情况
张忱石:永樂大典史話
张升:《永乐大典》余纸考、《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新考
高树伟:一段被遗忘的《永乐大典》庋藏史
感谢 高树伟 参与本专题内容修订
感谢 liuyao 提供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线的最新情报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 “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内页用朱、墨两种颜色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
部分册内还附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城郭、器物、动植物等形态,十分精致。
嘉靖副本每册结尾处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的名字。所谓的《大典》余纸,其实就是每册《大典》末尾有重录官署名的那一页的空余部分 (即余幅、幅余、余纸)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最后这页纸大都被裁过。清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大批佚书。在辑书期间,乾隆下令截取《大典》这部分余纸赏赐给大臣,馆臣翁方纲作《永乐大典余纸歌并序》记述此事。
嘉靖副本有些页面有黄绫纸贴挡,纸下应该是留空的。已知的有:棣、國瑞。应当是避讳朱棣 和 朱元璋(字国瑞)。
部分大典封面题作《御题永乐大典》,书前有清乾隆帝御笔题诗。金梁《光宣小纪》“永乐大典条” 载:《永乐大典》藏翰林院内,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不足二百本,分装二箱。光、宣之际,章一山同年曾见有乾隆御题者,尤不多觏。文中所谓 “乾隆御题者”,根据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查,乾隆御题《大典》共十三册。目前已公布的御题本有:卷 11887-11888(党字)、卷 11312-11313(馆字等)、卷 8339(兵字)。
这一册是卷 13991(戏文二十七),载有南戏三种:《小孙屠》、《张协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钤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考藏」朱文方印、「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保/存文獻之章」朱文长方印。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副本也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四百余册且散落于世界。我们也一直在注意收集整理各册《永乐大典》。目前我们已将世界各图书馆/机构已公开在线的《永乐大典》整理完毕(已公开的 219 册)[4] 截至 2023 年 06 月 01 日 。
2023 年 02 月 08 日增补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39 册
永乐大典. 卷 821 至 823.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895 至 896.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899 至 900.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901 至 902.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905 至 907. 诗字
永乐大典. 卷 2262 至 2263.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64 至 2265.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0 至 2271.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5.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6.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277 至 2278. 湖字
永乐大典. 卷 2535 至 2536. 斋字
永乐大典. 卷 2972. 人字
永乐大典. 卷 3145 至 3146. 陈字
永乐大典. 卷 3525 至 3526. 门字
永乐大典. 卷 3527 至 3528. 门字
永乐大典. 卷 5248 至 5249. 辽字
永乐大典. 卷 7213 至 7214. 堂字
永乐大典. 卷 7235 至 7236. 堂字
永乐大典. 卷 7239 至 7240. 堂字
永乐大典. 卷 7602 至 7603. 杭字
永乐大典. 卷 8506 至 8507. 宁字
永乐大典. 卷 10286 至 10287. 字
永乐大典. 卷 10458 至 10459. 礼字
永乐大典. 卷 11127 至 11128.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29 至 11130.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1 至 11132.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3 至 11134.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5.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6 至 11137.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38 至 11139.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1140 至 11141. 水字
永乐大典. 卷 13135 至 13136. 梦字
永乐大典. 卷 14620 至 14621. 部字
永乐大典. 卷 14624 至 14625. 部字
永乐大典. 卷 14626. 部字
永乐大典. 卷 14998. 泰字
永乐大典. 卷 14999. 泰字
永乐大典. 卷 21983 至 21984. 学字
2022 年 12 月 11 日增补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1 册
永乐大典. 卷 3518-3519. 门字
1983 年,在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卷 3518、3519“门” 字),发现时《大典》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剪下来做了鞋样,家中的老太太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的传统,使这册《大典》的内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也可以算做《大典》流传过程中的一件幸事。得知此书的重要价值后,孙家将书送到了掖县文化馆,掖县文化馆将书又转送到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
2022 年 8 月 25 日增补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41 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现藏《永乐大典》共 41 册 [5] 据李华伟《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馆藏与汉学研究资源》载 : “ 1923 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藏书历史上是重要的一年 , 因为在这一年的春天购藏 29 册《永乐大典》。连同先前已经拥有的 4 册,一共是 33 册。后来又陆续得到了 8 册,所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总共藏有 41 册。。最新公布其中 41 册在线。
永乐大典:卷 6831-6832(王字)
永乐大典:卷 10934-10935(楚字)
永乐大典:卷 10949-10950(抚字)
永乐大典:卷 10998-10999(府字)
永乐大典:卷 11000-11001(府字)
永乐大典:卷 11076-11077(蜼字等)
永乐大典:卷 11618-11619(老字)
永乐大典:卷 11951-11952(顶字)
永乐大典:卷 11953-11955(顶字)
永乐大典:卷 11956-11957(鼎字)
永乐大典:卷 11958-11959(鼎字)
永乐大典:卷 11960(鼎字)
永乐大典:卷 11980-11981(岭字)
永乐大典:卷 12013-12014(有字)
永乐大典:卷 12015-12016(友字)
永乐大典:卷 12017-12018(友字)
永乐大典:卷 12043-12044(酒字)
永乐大典:卷 12071-12072(酒字)
永乐大典:卷 12148(叟字等)
永乐大典:卷 12269(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270-12271(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272-12274(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275-12276(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306-12308(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399-1240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428-12429(宋字)新
永乐大典:卷 12506-12507(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0-12962(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3-12965(宋字)
永乐大典:卷 12966-12968(宋字)新
永乐大典:卷 12969-12971(宋字)新
永乐大典:卷 13344-13345(示諡字)新
永乐大典:卷 13589-13590(誓字)
永乐大典:卷 14055-14056(祭字)
永乐大典:卷 14131(第字)
永乐大典:卷 15142(兑字)[6]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卷 13074 至 13075(洞字)册书后夹附一零页。该页系卷 15142 页 2 之前半页。
永乐大典:卷 15143(兑字)
永乐大典:卷 15950-15951(运字)
永乐大典:卷 19742-19743(录字)
永乐大典:卷 19785-19786(服字)
永乐大典:卷 19792(服字)
2020 年 6 月 1 日新增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本 62 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典》的文物统一编号是为:平圖 013150 至平圖 013211,“平” 字代表原典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关于这六十二册的入藏始末可参阅
永乐大典:卷 489 至 490(终字)
永乐大典:卷 661 至 662(雝至廱字)
永乐大典:卷 782 至 784(诗字)
永乐大典:卷 975 至 976(儿字)
永乐大典:卷 2257 至 2259(壶字)
永乐大典:卷 2743 至 2744(崔字)
永乐大典:卷 2808 至 2813(梅字)3 册
永乐大典:卷 2948 至卷 2955(神字)4 册
永乐大典:卷 3001(人字)
永乐大典:卷 3141 至 3144(陈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3147 至 3149(陈
永乐大典:卷 3507 至 3508(坤字)
永乐大典:卷 3549(门字)
永乐大典:卷 3586 至 3587(屯字)
永乐大典:卷 3615(寒字)
永乐大典:卷 5838 至 5840(花字)
永乐大典:卷 6584(梁字)
永乐大典:卷 6764 至 6767(王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7104 至 7105(唐字)
永乐大典:卷 7241 至 7242(堂字)
永乐大典:卷 7329(郎字)
永乐大典:卷 7378 至 7379(丧字)
永乐大典:卷 7453 至 7454(丧字)
永乐大典:卷 7650 至 7651(黄字)
永乐大典:卷 7701 至 7702(京字)
永乐大典:卷 7856 至 7857(星字)
永乐大典:卷 7963(兴字)
永乐大典:卷 8025 至 8026(成字)
永乐大典:卷 8339(兵字)[7] 此册有乾隆御题封面及卷前扉页乾隆御笔诗
永乐大典:卷 8526 至 8527(精字)
永乐大典:卷 8587 至 8588(生字)
永乐大典:卷 8844 至 8845(游字)
永乐大典:卷 8908 至 8910(周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8980 至 8981(周字)
永乐大典:卷 10483 至 10484(礼字)
永乐大典:卷 10876 至 10877(虏字)
永乐大典:卷 1302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3074 至 13075(洞字)[8] 卷 13074-13075 册书后夹附一零页。该页系卷 15142 页 2 之前半页,此卷其他部分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永乐大典:卷 13822 至 13824(寺字)
永乐大典:卷 14217 至 14218(地字)
永乐大典:卷 14837 至 14838(赋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16841 至 16842(善字)
永乐大典:卷 18207 至 18209(将字)
永乐大典:卷 19636 至 19637(沐字)等
永乐大典:卷 19931(箓字)
永乐大典:卷 20121 至 20122(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197(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308 至 20309(一字)等
永乐大典:卷 20310 至 30311(疾字)
永乐大典:卷 20426 至 20428(稷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21025 至 21026(律字)
永乐大典:卷 22761(劄字)
2019 年 4 月 19 日 前陆续发布的 76 册
永乐大典:卷 665-666(雄字)
永乐大典:卷 803-806(诗字)
永乐大典:卷 807-808(诗字)
永乐大典:卷 903-904(诗字)
永乐大典:卷 910-912(尸字)
永乐大典:卷 913-914(尸字)
永乐大典:卷 981(儿字. 小儿证治十四)
永乐大典:卷 1033(儿字)
永乐大典:卷 1036-1037(儿字)
永乐大典:卷 2279-2281(湖字)
永乐大典:卷 2535-2536(斋字)
永乐大典:卷 3002(人字)
永乐大典:卷 3579-3581(村字等)
永乐大典:卷 3944-3945(盘字)
永乐大典:卷 4908-4909(烟字、燕字)
永乐大典:卷 5244-5245(辽字)
永乐大典:卷 6641(乡字)
永乐大典:卷 6700-6701(江字)
永乐大典:卷 6850-6851(王字)
永乐大典:卷 6933-6934(唐字)
永乐大典:卷 7078 至卷 7080(唐字等)
永乐大典:卷 7389-7390(丧字)
永乐大典:卷 7515-7516(仓字)
永乐大典:卷 7677(庚字)
永乐大典:卷 7756 至 7757 十九庚(形字)
永乐大典:卷 8021(蒸字等)
永乐大典:卷 8022-8024(成字)
永乐大典:卷 8089-8090(城字)
永乐大典:卷 8268-8269(铭字)
永乐大典:卷 8275(兵字)
永乐大典:卷 8841 至 8843 二十尤(油字等)
永乐大典:卷 10110-10112(纸字(只字等)
永乐大典:卷 10115-10116(旨字)
永乐大典:卷 10135-10136(史字)
永乐大典:卷 10270-10271(子字)
永乐大典:卷 10421-10422(李字)
永乐大典:卷 10460(礼字)
永乐大典:卷 11312-11313(馆字等)清乾隆题跋
永乐大典:卷 11887-11888(党字)清乾隆题跋
永乐大典:卷 11903-11904(广字)
永乐大典:卷 12929-1293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3189-13190(众字)
永乐大典:卷 13193-13194(众字(中字等)
永乐大典:卷 13201-13203(用字)
永乐大典:卷 13340-13341(侍字等、豉字等)
永乐大典:卷 13496-13497(制字)
永乐大典:卷 13498-13499(制字)
永乐大典:卷 13629(世字)
永乐大典:卷 13872-13875(贲字)
永乐大典:卷 13876-13878(贲字等、痹字)
永乐大典:卷 13991(戏文二十七)
永乐大典:卷 13992-13993(憙字等)
永乐大典:卷 14219-14220(地字)
永乐大典:卷 14385(冀字)
永乐大典:卷 14607-14609(簿字)
永乐大典:卷 14622(部字)
永乐大典:卷 14627(部字)
永乐大典:卷 14949(妇字)
永乐大典:卷 20573(积字)
永乐大典:卷 15073-15075(诫字、悈字等)
永乐大典:卷 15897-15898(论字)
永乐大典:卷 15955-15956(运字)
永乐大典:卷 16217-16218(冠等)
永乐大典:卷 16343-16344(算字)
永乐大典:卷 18244-18245(匠字)
永乐大典:卷 19735(录等)
永乐大典:卷 19737-19739(录字)
永乐大典:卷 19740-19741(录字)
永乐大典:卷 19789-19790(服字)
永乐大典:卷 19865-19866(竹字)
永乐大典:卷 20139(日等)
永乐大典:卷 20181-20182(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478-20479(职字)
永乐大典:卷 20572(积字)
永乐大典:卷 20850-20851(檄字)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 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 385 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 “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 5000 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光绪二十年(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 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 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 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 64 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现今尚存大典四百多册,八百多卷。大概分布目录如下表。
中国大陆
中国国家图书馆(172 册)
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各(1)册
私人藏 2 册
台灣(中國)
台北故宫博物院(62 册)、台北国家图书馆(8 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6 册)
日本
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京都大学、静嘉堂文库等共约 60 册
美国
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亨廷顿图书馆等共约 53 册
英国
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图书馆等共约 51 册
德国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汉堡大学等共约 6 册
越南
河内法国远东学院约 4 册
韩国
汉城旧京李王职文库 1 册
爱尔兰
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3 册
^以上册数统计可能包含部分非完整状态的大典册
平声:二支
782-784 | (3) | 诗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803-806 | (4) | 诗字 | 爱尔兰 | 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
807-808 | (2) | 诗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821-823 | (3) | 诗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49-851 | (3) | 诗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895-896 | (2) | 诗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99-900 | (2) | 诗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01-902 | (2) | 诗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03-904 | (2) | 诗字 | 德国 |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
905-907 | (3) | 诗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08-909 | (2) | 诗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910-912 | (3) | 尸字 | 日本 |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
913-914 | (2) | 尸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917-919 | (3) | 师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20-922 | (3) | 师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75-976 | (2) | 儿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978 | (1) | 儿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80 | (1) | 儿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81 | (1) | 儿字 | 美国 | 哈佛大学图书馆 |
1033 | (1) | 儿字 | 德国 |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
1036-1037 | (2) | 儿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056 | (1) | 池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187 | (1) | 辞字 | – | – |
1188 | (1) | 辞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191 | (1) | 辞字 | 中国 | 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 [10] 上图藏第 4 页,南图藏第 5 页,其余 2、3、7 页未详。 |
1192 | (1) | 辞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200 | (1) | 辞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310 | (1) | 仪字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平声:六模
2190-2191 | (2) | 图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11] 原书下落不知,国图藏仿抄本 |
2217-2218 | (2) | 泸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36-2237 | (2) | 奴字 | 日本 | 小川广己 (小川雅人) |
2254-2255 | (2) | 壶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2256 | (1) | 壶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2257-2259 | (3) | 壶字 瓠字等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260-2261 | (2) | 湖字 | 越南 | 河内远东学院 |
2262-2263 | (2)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64-2265 | (2)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66-2267 | (2) | 湖字 | 越南 | 河内远东学院 |
2268-2269 | (2) | 湖字 | 中国 | 金亮 [12] 私人拍卖(2020 年法国新发现) |
2270-2271 | (2)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2-2274 | (2)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5 | (1)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6 | (1)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7-2278 | (2) | 湖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9-2281 | (3) | 湖字 | 日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
2282-2283 | (2) | 湖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2337-2339 | (3) | 梧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2340-2342 | (3) | 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343-2344 | (2) | 梧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345-2347 | (3) | 乌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367-2369 | (3) | 苏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398-2399 | (2) | 苏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2400 | (1) | 苏字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2401 | (1) | 苏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404-2405 | (2) | 苏字等 | 越南 | 河内远东学院 |
2406-2408 | (3) | 初字等 蔬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平声:七皆
2535-2536 | (2) | 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537-2538 | (2) | 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539-2540 | (2) | 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584-2585 | (2) | ?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2603-2604 | (2) | 台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605-2607 | (3) | 台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608-2609 | (2) | 台字 | 日本 | 武田科学振兴财田杏雨书屋 |
2610-2611 | (2) | 台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平声:九真
2948-2949 | (2) | 神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950-2951 | (2) | 神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952-2953 | (2) | 神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954-2955 | (2) | 神字等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972 | (1)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973 | (1)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978-2980 | (3)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999-3000 | (2)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001 | (1) | 人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3002 | (1) | 人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3003-3004 | (2)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005-3007 | (3)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008 | (1)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009-3010 | (2) | 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133-3134 | (2) | 陈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141-3142 | (2) | 陈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3143-3144 | (2) | 陈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3145-3146 | (2) | 陈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147-3149 | (3) | 陈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3150-3151 | (2) | 陈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155-3156 | (2) | 陈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401 | (2) | 苏字 | – | – |
3507-3508 | (2) | 坤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3518-3519 | (2) | 门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525-3526 | (2) | 门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527-3528 | (2) | 门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3549 | (1) | 门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3579-3581 | (3) | 村字等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3582-3583 | (2) | 尊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3584-3585 | (2) | 尊字等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3586-3587 | (2) | 遵字等 屯字等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平声:十二先
4908-4909 | (2) | 烟字 燕字 | 德国 |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
4923-4924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25-4926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27-4928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29-4930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31-4932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33-4934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35-4937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4938-4940 | (2) | 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199 | (1) | 原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5200-5201 | (2) | 原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5202-5203 | (2) | 原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5204-5205 | (2) | 原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平声:十三萧
5244-5245 | (2) | 辽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5248-5249 | (2) | 辽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251-5252 | (2) | 辽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268 | (1) | [礻艹夭] 字等 | 日本 | 东洋文库 |
5296-5297 | (2) | 昭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343 | (1) | 潮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345 | (1) | 潮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平声:十四爻
5453-5454 | (2) | 郊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455-5456 | (2) | 郊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平声:十六麻
5769-5770 | (2) | 沙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5838-5840 | (3) | 花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平声:十八阳
6504-6505 | (2) | 庄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6523-6524 | (2) | 妆字等 [衷 (中→壮)] 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6558-6559 | (2) | 梁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6564-6565 | (2) | 梁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6584 | (1) | 梁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6641 | (1) | 乡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6697 | (1) | 江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6698-6699 | (2) | 江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6700-6701 | (2) | 江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6764-6765 | (2) | 王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6766-6767 | (2) | 王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6826-6827 | (2) | 王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6828-6829 | (2) | 王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6830 | (1) | 王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6831-6832 | (2) | 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6837-6838 | (2) | 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6850-6851 | (2) | 王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6933-6934 | (2) | 唐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7078-7080 | (3) | 唐字 | 德国 | 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 |
7104-7105 | (2) | 唐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159 | (1) | 唐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213-7214 | (2) | 堂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235-7236 | (2) | 堂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237-7238 | (2) | 堂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7239-7240 | (2) | 堂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241-7242 | (2) | 堂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303-7304 | (2) | 郎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7322-7324 | (3) | 郎字 | 上海 | 上海图书馆 |
7325 | (1) | 郎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326 | (1) | 郎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327 | (1) | 郎字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7328 | (1) | 郎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329 | (1) | 郎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378-7379 | (2) | 丧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385-7386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387-7388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389-7390 | (2) | 丧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7391-7392 | (2) | 丧字 | 中国 | 金亮 [13] 私人拍卖(2020 年法国新发现) |
7393-7394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449-7450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453-7454 | (2) | 丧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455 | (1)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456-7457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458 | (1)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459-7460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461-7462 | (2) | 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506 | (1) | 仓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507 | (1) | 仓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510 | (1) | 仓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511-7512 | (2) | 仓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7513-7514 | (2) | 仓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515-7516 | (2) | 仓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7517-7518 | (2) | 仓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543 | (1) | 刚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602-7603 | (2) | 杭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650-7651 | (2) | 黄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平声:十九庚
7677 | (1) | 庚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7701-7702 | (2) | 京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756-7757 | (2) | 形字 | 美国 | 哈佛大学图书馆 |
7856-7857 | (2) | 星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7889-7890 | (2) | 汀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891-7892 | (2) | 汀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893-7895 | (4) | 汀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960-7962 | (4) | 馨字等 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7963 | (1) | 兴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8020 | (1) | 蒸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021 | (1) | 蒸字等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8022-8024 | (3) | 成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8025-8026 | (2) | 成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8089-8090 | (2) | 城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8091-8093 | (3) | 城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164-8165 | (2) | 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199 | (1) | 陵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268-8269 | (2) | 铭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8275 | (1) | 兵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8339 | (1) | 兵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8413-8414 | (2) | 兵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506-8507 | (2) | 宁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526-8527 | (2) | 精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8569-8570 | (2) | 生字 | 日本 | 神户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
8587-8588 | (2) | 生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8628-8629 | (2) | 行字 | 越南 | 河内远东学院 |
8647-8648 | (2) | 衡字 | 日本 | 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 |
8706 | (1) | 僧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8782-8783 | (2) | 僧字 | 韩国 | [旧京李王职文库][14] 原本下落不明,奎章阁藏 1935 年仿抄本 |
平声:二十二覃
9561 | (1) | 南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9762-9764 | (3) | 諴字等 嵒字等 岩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9765-9766 | (2) | 岩字 | 日本 | 石黑传六 |
上声:二纸
10110-10112 | (3) | 纸字 只字等 | 爱尔兰 | 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
10115-10116 | (2) | 旨字 | 英国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10135-10136 | (2) | 史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0270-10271 | (2) | 子字 | 美国 | 亨廷顿图书馆 |
10286-10287 | (2) | 子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0309-10310 | (2) | 死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上声:四济
10421-10422 | (2) | 李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10458-10459 | (2) | 礼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0460 | (1) | 礼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0483-10484 | (2) | 礼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0539-10540 | (2) | 启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上声:六姥
10812-10814 | (3) | 母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0876-10877 | (2) | 虏字等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0888-10889 | (2) | 古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0934-10935 | (2) | 楚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0949-10950 | (2) | 抚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0958-10959 存疑 | (2) | ?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0998-10999 | (2) | 府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000-11001 | (2) | 府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上声:八贿
11076-11077 | (2) | 蜼字等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127-11128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29-11130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31-11132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33-11134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35 | (1)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36-11137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38-11139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1140-11141 | (2) | 水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上声:十罕
11312-11313 | (2) | 馆字等 | 英国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上声:十一产
11368-11369 | (2) | 简字 | 美国 | [M. Breslauer] |
11412-11413 | (2) | 眼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上声:十四巧
11598-11599 | (2) | 草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1602-11603 | (2) | 藻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1615-11616 | (2) | 老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1618-11619 | (2) | 老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620 | (1) | 老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上声:十八养
11848-11849 | (2) | 享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1887-11888 | (2) | 党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1903-11904 | (2) | 广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1905-11907 | (3) | 广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15] 文廷式抄本 |
11907 | (1) | 广字 | 英国 | 阿伯丁大学图书馆 |
上声:十九梗
11951-11952 | (2) | 顶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953-11955 | (3) | 顶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956-11957 | (2) | 鼎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958-11959 | (2) | 鼎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960 | (1) | 鼎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1980-11981 | (2) | 岭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上声:二十有
12013-12014 | (2) | 有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015-12016 | (2) | 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017-12018 | (2) | 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043-12044 | (2) | 酒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071-12072 | (2) | 酒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148 | (1) | 叟字等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去声:一送
12269 | (1)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270-12271 | (2)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272-12274 | (3)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275-12276 | (2)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306-12308 | (3)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399-12400 | (2)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428-12429 | (2)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506-12507 | (2)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929-12930 | (2) | 宋字 | 日本 | 京都大学 |
12960-12962 | (3)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963-12965 | (3)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966-12968 | (3)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2969-12971 | (3) | 宋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3017 | (1) | 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018 | (1) | 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019 | (1) | 宋字 | 北京 日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半卷) 东洋文库(后半卷) |
13020 | (1) | 宋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3074-13075 | (2) | 洞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3082-13084 | (3) | 动字 恸字等 哄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135-13136 | (2) | 梦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139-13140 | (2) | 梦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3189-13190 | (2) | 众字 | 德国 |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
13193-13194 | (2) | 众字 中字等 | 英国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13201-13203 | (3) | 用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去声:二置
13340-13341 | (2) | 侍字等 豉字等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3344-13345 | (2) | 示字 谥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3450 | (1) | 士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451-13452 | (2) | 士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13453 | (1) | 士字 | 美国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
13494-13495 | (2) | 智字 致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496-13497 | (2) | 制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3498-13499 | (2) | 制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3506-13507 | (2) | 制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3589-13590 | (2) | 誓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3629 | (1) | 世字 | 英国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13822-13824 | (3) | 寺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去声:三未
13872-13873 | (2) | 贲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3874-13875 | (2) | 贲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3876-13878 | (3) | 贲字等 痹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3879-13880 | (2) | 痹字等 | 美国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
13991 | (1) | 戏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13992-13993 | (2) | 憙字等 系字等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去声:四霁
14046 | (1) | 祭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049-14050 | (2) | 祭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051-14052 | (2) | 祭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053-14054 | (2) | 祭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055-14056 | (2) | 祭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4124-14125 | (2) | 嚏字等 [髟 (上) 第] 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14131 | (1) | 第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4217-14218 | (2) | 地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4219-14220 | (2) | 地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4380-14381 | (2) | 寄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382-14383 | (2) | 寄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384 | (1) | 冀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385 | (1) | 冀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去声:五御
14461-14462 | (2) | 御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463-14464 | (2) | 御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536-14537 | (2) | 树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544-14545 | (2) | 处字等 著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去声:六暮
14574-14576 | (3) | 铺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607-14609 | (3) | 簿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4620-14621 | (1) | 部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622 | (2) | 部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4624-14625 | (1) | 部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626 | (1) | 部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627 | (1) | 部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4628-14629 | (2) | 部字 | 日本 | 天理图书馆 |
14707-14708 | (2) | 度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837 | (1) | 赋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4838 | (1) | 赋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4912 | (1) | 鬴字等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14947 | (1) | 妇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4948 | (1) | 妇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949 | (1) | 妇字 | 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
去声:七泰
14998 | (1) | 泰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4999 | (1) | 泰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5073-15075 | (3) | 诫字 悈字等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5138-15139 | (2) | 帅字等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去声:九震
15868-15870 | (3) | 论字 | 美国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
15873-15875 | (3) | 论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5897-15898 | (2) | 论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15948-15949 | (2) | 运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5950-15951 | (2) | 运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5955-15956 | (2) | 运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5957-15958 | (2) | 运字 | 美国 | 纽约公共图书馆 |
去声:十翰
16217-16218 | (2) | 冠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6343-16344 | (2) | 算字 | 英国 | 剑桥大学大学图书馆 |
去声:十二霰
16841-16842 | (2) | 善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去声:十三啸
17084-17085 | (2) | 庙字 | 日本 | 静嘉堂文库 |
去声:十八漾
18207-18209 | (3) | 将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8222-18224 | (3) | 像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8244-18245 | (2) | 匠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8402-18403 | (2) | 状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去声:十九敬
18764-18766 | (3) | 命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8767-18769 | (3) | 命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8770-18771 | (2) | 命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去声:二十二勘
19416-19417 | (2) | 蘸字等 站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9418-19419 | (2) | 站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9420 | (1) | 站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9421 | (1) | 站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9422-19423 | (2) | 站字 | 日本 | 东洋文库 |
19424-19426 | (3) | 站字等 | 日本 | 东洋文库 |
入声:一屋
19636-19637 | (2) | 沐字等 目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19735 | (1) | 录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19737-19739 | (3) | 录字 | 英国 | 剑桥大学图书馆 |
19740-19741 | (2) | 录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9742-19743 | (2) | 录字等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9781-19782 | (2) | 局字等 | 美国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
19783-19784 | (2) | 伏字等 | 美国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
19785-19786 | (2) | 服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9789-19790 | (2) | 服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19791 | (1) | 服字 | 成都 | 四川大学图书馆 |
19792 | (1) | 服字 | 美国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9865-19866 | (2) | 竹字 | 爱尔兰 | 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
19931 | (1) | 箓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入声:二质
20121-20122 | (2) | 日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0139 | (1) | 日字 | 英国 | 博德利图书馆 |
20181-20182 | (2) | 日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20197 | (1) | 日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0204-20205 | (2) | 毕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0308-20309 | (2) | 一字等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0310-20311 | (2) | 疾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0353-20354 | (2) | 席字等 夕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0372[16]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二,大寶積經七误做十。(高树伟先生提示) | (1) | 积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20373[17]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三。(高树伟先生提示) | (1) | 积字 | 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
20424-20425 | (2) | 稷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0426-20427 | (2) | 稷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0428 | (1) | 稷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0478-20479 | (2) | 职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20572[18]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二,大寶積經七误做十。(高树伟先生提示) 见 20372 | (1) | 积字 | 台北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20573[19] 原三字被后人改作五, 卷端, 卷尾及版心误题二万五百七十三。(高树伟先生提示) 见 20373 | (1) | 积字 | 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
20648-20649 | (2) | 易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0850-20851 | (2) | 檄字 | 英国 | 大英图书馆 |
入声:三术
21025-21026 | (2) | 律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21029-21031 | (3) | 律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入声:七药
21983-21984 | (2) | 学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入声:八陌
22180-22182 | (3) | 陌字等 麦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入声:九缉
22536-22537 | (2) | 集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570-22572 | (3) | 集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576-22578 | (3) | 集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入声:十合
22749-22750 | (2) | 扎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60 | (1) | 扎字 | 北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2761 | (1) | 扎字 | 台北 | 故宫博物院 |
《永乐大典》自明隆庆元年(1567)重抄完成后,正本的流传线索,便杳无踪迹。关于《大典》正本的下落,研究者曾有这样几种猜测:(1)随明世宗殉葬永陵;(2)藏于皇史宬夹墙;(3)毁于明末;(4)毁于乾清宫大火。[20] 高树伟︱一段被遗忘的《永乐大典》庋藏史
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 “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
永乐五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
清抄至永乐六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 22,877 卷,目录 60 卷,成书 11,095 册。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大典》正本被运至北京皇宫,贮于文楼 [21] 今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
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文楼的《永乐大典》正本险些毁于大火。
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
隆庆元年四月重录峻工,并赏赐《永乐大典》重录人员。副本贮藏于皇史宬 [22] 皇史宬 (cheng) 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
猜测一:此时正本随明世宗(嘉靖帝)殉葬永陵
正本下落不明,找不到任何损毁或有关去向的记录。
猜测二:正本秘藏于皇史宬夹墙内
猜测三:正本毁于明末李自成起义的战火
清雍正时期,嘉靖副本被移藏至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敬一亭内。
乾隆三十八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
嘉庆二年 十月二十一日酉刻,乾清宫突发大火
猜测四: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 [23] 据《鲒埼亭集外编》记载:雍正间,全祖望在翰林院看嘉靖副本时发现有缺,于是猜测正本 “乃知其正本尚在乾清宫中,顾莫能得见者”。到清末,缪荃孙不但承袭此说,还进一步发挥:“嘉庆二年(1797 年),乾清宫一场大火,正本被烧毁了。” 有的学者指出这没有根据。因为乾隆曾清理宫藏图书,所有善本全部集中乾清宫旁的昭仁殿。但是《永乐大典》有一万多册,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易被发现的,《天禄琳琅书目》中未编入《大典》,证明正本当时并没有藏在乾清宫中。
嘉庆十三年纂修《全唐文》,大臣奉旨入阁参考《永乐大典》(副本)。
光绪元年(1875 年),内务府重新清点《永乐大典》,发现已经不足五千册,而到了光绪十九年(1893 年),只剩下八百多册 [24] 翁同龢入翰林院查点,仅存八百余册。。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 月 20 日,清廷命令荣禄攻打使馆区,武卫军董福祥部甘军自 6 月 20 日至 6 月 23 日强攻东交民巷,6 月 23 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六十四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三百三十册大典。[25] 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载:“……又言洋兵入城时,曾取该书之厚二寸许长尺许者以代砖支垫军用等物,武进刘葆真太史拾得数册,阅之,皆永乐大典也。今外交部旧椟尚存,刘太史言诸总署,向英馆索归大典三百三十册之档案,则此三百本者,皆得诸索拾之余耳。”
陆润庠把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交给了教育部,后交由京师图书馆(后更名北平图书馆)收藏。
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以后,华北局势动荡不安。为防不测,国民政府下令古物南迁。1933 年 5 月,教育部电令北平图书馆将宋元精本、《永乐大典》、明代实录等古籍南迁,以防不虞。接电后,北平图书馆即将《永乐大典》等善本典籍运往上海,存放在公共租界仓库。
1937 年 “八.一三” 事变后,上海沦陷,局势进一步恶化,存放上海图籍的安全遭到威胁。代理馆长袁同礼和上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国使馆与美国联系,决定将这批善本再做挑选之后运往美国寄存。选取的 3,000 种书中有 60 册《永乐大典》。于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前运抵美国,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
1951 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将 11 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文化部接受后即拨交北图收藏。并借此机会和北图联合举办了一次展览,宣传《大典》的价值及其惨遭劫掠的遭遇。展览极大地激发了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一些爱国人士和藏书单位纷纷将自己收藏的《大典》交由北图集中收藏。
1951 年 8 月 20 日,周叔弢先生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图:“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 随之,赵元方先生也将家藏的一册《大典》捐赠出来。后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 21 册《大典》赠送北图。此后,北京大学也将 4 册《大典》移送北图。广东文管会也移送 3 册。向北图捐赠《大典》的还有张季芗先生、金梁先生、徐伯郊先生、陈李蔼如先生,各一册。此外,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赠还我国 3 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 52 册,苏联科学院也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 1 册。
1965 年这批(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善本转运台湾,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放在上海的另外 25 册《永乐大典》后来运回了北平(今北京)。
1983 年,在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卷 3518、3519“门” 字),发现时《大典》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剪下来做了鞋样,家中的老太太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的传统,使这册《大典》的内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也可以算做《大典》流传过程中的一件幸事。得知此书的重要价值后,孙家将书送到了掖县文化馆,掖县文化馆将书又转送到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
2013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购加拿大华裔袁葰文所藏一册(卷 2272~2274)
法国新发现两册永乐大典
卷 2268-2269 湖字、7391-7392 丧字
永乐大典. 散本收集
PDF 高清+
PDF 高清
PDF 标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40.7G(所有 219 册 [26] 早期归档可能有相邻卷多册归档为一个文件,所以实际文件数少于册数 )
2.22G(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62 册)
20.4G(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 41 册)
1.91G(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40 册)
永乐大典目录(清代抄本)
2019 年 4 月 19 日 前陆续发布 76 册
2020 年 6 月 1 日 新增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本 62 册 [27] 因为相邻卷多册归档为一个文件,所以实际文件数少于册数。 52 个文件包含 62 册
2021 年 4 月 20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31 册
2021 年 12 月 02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1 册 [28] 永乐大典:卷 12306-12308(宋字)
2022 年 2 月 18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1 册 [29] 永乐大典:卷 12960-12962(宋字)
2022 年 3 月 27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3 册 [30] 永乐大典:卷 12013-12014(有字)無所有菩薩經、12506-12507(宋字)續通鑑長編. 宋神宗 [五十二, 五十三]、卷 13589-13590(誓字)尚書. 泰誓
2022 年 6 月 25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1 册 [31] 永乐大典:卷 12275-12276(宋字)
2022 年 8 月 25 日 新增 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本 4 册 [32] 永乐大典:卷 12428-12429、卷 12966-12968、卷 12969-12971(宋字),卷 13344-13345(示諡字)
2022 年 12 月 11 日 新增 中国国家图书馆 藏本 1 册 [33] 永乐大典. 卷 3518-3519. 门字
2023 年 02 月 08 日 新增 中国国家图书馆 藏本标清 38 册(有水印)[34] 所有已整理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共四十册(七十五卷),其中两册没有水印,38 册有水印 。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联合发布
2023 年 6 月 1 日新增 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清晰度欠佳 藏本一册:卷 8647-8648(衡字)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 |
文件质量 | |
综评 |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 6 |
文件质量 | 8 |
![]() |
公众号:书格
关注了解最新动态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书格致力于开放式分享、介绍公共版权领域的古籍善本数字资源
CC BY 4.0:知识共享 署名 4.0 国际
诸位老先生,小子,在此拜谢诸位了;华夏有你们的默默付出,敬佩。
未曾先生您好!现有的永乐大典资料,能否上传到百度网盘,便于转存下载,感谢感谢!
永乐大典. 散本收集
pan.baidu.com/s/1hR…w?pwd=6666
已经转存,万分感谢未曾先生!
永乐大典 4923-494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mEQfH7yW7rV5BtpdryC8A?pwd=okcq
提取码:okcq
–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 V3 的分享
永乐大典目录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BnA7h2zRaIT5YIdtsSvrw?pwd=6g2y
提取码:6g2y
–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 V3 的分享
《永乐大典》卷 4923~4940 共 18 卷 及《永乐大典目录》,
书格 网站 都有
请老师在分享下医药集
pan.baidu.com/s/15X…g?pwd=1234
这是根据《〈永乐大典〉 流传与辑佚新考》整理的现存《永乐大典》情况简表,大家如果用得着的话可以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aWtAffhNtIsA4OcCVJcjg?pwd=pssv
提取码:pssv
《〈永乐大典〉 流传与辑佚新考》一书所统计的存世的《永乐大典》为 434 册,不是最新的统计。
最新的统计:存世的《永乐大典》为 438 册;其中 2 册是宁波市金亮老板(藏家)从法国拍卖行拍回来的。
多谢告知
请问咱们这一辈还能看到永乐大典的全册么?我听说明成祖的墓里有永乐大典的原版。
《永乐大典》正本的研究文章
pan.baidu.com/s/1rT…g?pwd=1234
至少清末到现在没见过正本,历代学者的陪葬、火烧、兵毁诸说,我个人是有极大的热情、幻想、原意相信是陪葬的,至少还有一丝希望,能够验证。如果有资本介入热情大力发展例如针孔摄像器、摄像虫之类的东西探入墓葬,或许能实现不开挖而看到里面的好东西。我记得零几年看科教纪录频道的纪录片时就有人提过这种设想。
建议看看:
栾贵明编纂的《永乐大典索引》一书。
感谢推荐,已拜读,此文比较详明。确实,陪葬(可证)、火烧(永不可考)、兵毁(永不可考),陪葬说,是我辈仅存的一点希望了。
栾贵明在 “《永乐大典索引》序” 中,提到上海古籍本《明世宗实录》、《明穆宗实录》等《明实录》,这些《明实录》都是被整理、修改过的;未被修改过的《明实录》,可能还庋藏在故宫。这是一。二,明世宗、明穆宗时期,整理、修改《明实录》的官吏可能是徐阶,而徐阶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不少著作。这些存世著作,可能会有正本《永乐大典》去向的一些信息。
未曾先生您好!发现这里的数字有误,台北馆藏是 52 个文件,不是 62 个。
感谢反馈~因为相邻卷多册归档为一个文件,所以实际文件数少于册数。
52 个文件,但是确实是 62 册
台北馆藏是 52 个文件,好像是 60 册,不是 62 册:
永乐大典. 卷 2808-2813. 梅字.3 册各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808-2809. 梅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810-2811. 梅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812-2813. 梅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948-22955. 神字.4 册各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948-2949. 神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950-2951. 神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952-2953. 神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2954-2955. 神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3141-144. 陈字.2 册各 2 卷:
永乐大典. 卷 3141-3142. 陈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3143-3144. 陈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6764-6767. 王字.2 册各 2 卷:
永乐大典. 卷 6764-6765. 王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6766-6767. 王字.1 册 2 卷.
永乐大典. 卷 14837-14838. 赋字.2 册各 1 卷:
永乐大典. 卷 14837 赋字.1 册各 1 卷;
永乐大典. 卷 14838. 赋字.1 册各 1 卷。
永乐大典:卷 489 至 490(终字)
永乐大典:卷 661 至 662(雝至廱字)
永乐大典:卷 782 至 784(诗字)
永乐大典:卷 975 至 976(儿字)
永乐大典:卷 2257 至 2259(壶字)
永乐大典:卷 2743 至 2744(崔字)
永乐大典:卷 2808 至 2813(梅字)3 册
永乐大典:卷 2948 至卷 2955(神字)4 册
永乐大典:卷 3001(人字)
永乐大典:卷 3141 至 3144(陈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3147 至 3149(陈
永乐大典:卷 3507 至 3508(坤字)
永乐大典:卷 3549(门字)
永乐大典:卷 3586 至 3587(屯字)
永乐大典:卷 3615(寒字)
永乐大典:卷 5838 至 5840(花字)
永乐大典:卷 6584(梁字)
永乐大典:卷 6764 至 6767(王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7104 至 7105(唐字)
永乐大典:卷 7241 至 7242(堂字)
永乐大典:卷 7329(郎字)
永乐大典:卷 7378 至 7379(丧字)
永乐大典:卷 7453 至 7454(丧字)
永乐大典:卷 7650 至 7651(黄字)
永乐大典:卷 7701 至 7702(京字)
永乐大典:卷 7856 至 7857(星字)
永乐大典:卷 7963(兴字)
永乐大典:卷 8025 至 8026(成字)
永乐大典:卷 8339(兵字)
永乐大典:卷 8526 至 8527(精字)
永乐大典:卷 8587 至 8588(生字)
永乐大典:卷 8844 至 8845(游字)
永乐大典:卷 8908 至 8910(周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8980 至 8981(周字)
永乐大典:卷 10483 至 10484(礼字)
永乐大典:卷 10876 至 10877(虏字)
永乐大典:卷 13020(宋字)
永乐大典:卷 13074 至 13075(洞字)
永乐大典:卷 13822 至 13824(寺字)
永乐大典:卷 14217 至 14218(地字)
永乐大典:卷 14837 至 14838(赋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16841 至 16842(善字)
永乐大典:卷 18207 至 18209(将字)
永乐大典:卷 19636 至 19637(沐字)等
永乐大典:卷 19931(箓字)
永乐大典:卷 20121 至 20122(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197(日字)
永乐大典:卷 20308 至 20309(一字)等
永乐大典:卷 20310 至 30311(疾字)
永乐大典:卷 20426 至 20428(稷字)2 册
永乐大典:卷 21025 至 21026(律字)
永乐大典:卷 22761(劄字)
未曾老师:核对了,你的数据是对的。
老师能否把医药集再次分享一下。。。我后来的看到链接已经过期了
求分享下医药集
关于医药的可否如上面的网友建议 改成永久分享 对传承中国文化很重要 特别是小鬼子最近收购了山西一百年中药企业 感觉中医危机更大了 弄不好再过几十年就断根了 所以急需大批人能够继承下去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不是学医的但看到传统文化式衰 总不免唏嘘悲叹 ;
输入法原因 陕西 不是山西 ! 陕西紫光辰济药业 被五折卖给了日本鬼子
先生能否把《永乐大典. 医药类》设为长期分享文件。此文件极为重要。
《永乐大典 医药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1159 页
pan.baidu.com/s/1as…A?pwd=1234
丛林老师,《永乐大典. 医药类》无效链接 能否更新,感谢
为啥门字那册下架了?迫于压力还是没做好
当然是迫于一定的压力。但也不完全是,主要顾及他们的面子。等国图他们那个大典项目正式发布了,我们再补吧~
希望大家能理解
未曾老师:国图公布的 40 册《永乐大典》,现在应该可以下载了!
好像还是有几册有缺页
《永乐大典》残本中缺叶情况较多,且缺叶多少不等。如:
1、卷 720 国图藏 仅存 16 页;
2、卷 1187 国图藏 仅存第 20 及 21 两页;
3、卷 8094 日本庆应大学藏 仅存第 11 页;
4、卷 11787 国图藏 仅存第 4 及 5 两页;
5、卷 20675 国图藏 仅存 11 页;
6、卷 1191 南京图书馆藏 仅存第 5 叶的前半叶;
7、卷 13074-13075 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册内夹附之零页:卷 15142 页 2 之前半页。
有几册缺页,可能原来就是缺页的。
应该不是,好像是数字文件公布的问题。例如
www.shidianguji.com/read?…;version=0
第四页 (如图)
《文津流觞》中《永乐大典》专辑以外的研究文章:
链接:
pan.baidu.com/s/1st…Q?pwd=1234
分享
《文津流觞》.2002 年第 2 期 总第四期:《永乐大典》专辑(10 篇研究文章):
链接:
pan.baidu.com/s/1LC…Q?pwd=1234
可以麻烦再分享一下吗
你分享的我总错过
分享(30 天):
《永乐大典. 医药集》及其研究文章
链接:
pan.baidu.com/s/1SP…w?pwd=1234
感谢分享
除了醫藥集,閣下有整理陰陽宅、陰陽地理集沒?
我想问问有有关建筑建造的部分吗
永乐大典有弔字和讣字吗
重新分享:
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于 1983 年 3 月印行了 5359 本《中国方志丛书》,其中,缩小影印出版了《永乐大典》本 8 册 16 卷地方方志。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DL8McKisew8MvidaYDi-w?pwd=1234
《永乐大典》卷 2275~2283,4 册 9 卷,湖州府九卷;
《永乐大典》卷 2367~2369 ,1 册 3 卷,苏州府志;
《永乐大典》卷 7701,1 册 1 卷,南京一卷 ;
《永乐大典》卷 7602~7603,1 册 2 卷,杭州府二卷;
《永乐大典》卷 7963,1 册 1 卷,绍兴府一卷。
《永乐大典》辑佚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此文 2009 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刊行,书名为《〈永乐大典〉 辑佚述稿》。
链接:
pan.baidu.com/s/1PR…g?pwd=1234
三年了,国图吞了两本书一点消息也没有,看样子是跟那一百六十多本一起消失了
既然如此,当年不如影印之后再拍卖
当时没有留复印件吗?
如果留了复印件,可以分享分享吗?
如果不方便在这里分享,请你分享给 未曾 先生。
或
咨询 未曾 先生:丛林的邮箱号码;分享到丛林的邮箱上,谢谢!
160 多册国图社不已都高仿影印了,法国拍回两册没入国图。
金先生的两册入国图了
大典数字网站上这两册 2264 2265 7491 7392 的版权已经标注在国图了 但全文内容未发布
但居然连人家的名字都没提
也不搞个捐赠仪式感谢下
毕竟是 6000 万呢
让人心寒了
以后谁还愿意化私为公给国家呢
抱歉卷数有误 更正下
2268 2269
7391 7392
宁波 金亮先生,已经捐赠了不少古籍给浙江省图书馆:
www.zjlib.cn/zxbghd/55363.htm
从法国拍回来的 2 册《永乐大典》卷 2268~2269 及卷 7391~7392 旧书籍,几年后,宁波金亮先生同样会捐赠给浙江省图书馆。
分享
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于 1983 年 3 月印行了 5359 本《中国方志丛书》,其中,缩小影印出版了《永乐大典》本 5 本地方方志。
链接:
pan.baidu.com/s/1HB…w?pwd=1234
1986 年 中华书局 缩小影印《永乐大典》本,这 5 本方志被收入的情况:
《永乐大典》卷 2275~2283,4 册 9 卷,湖州府九卷,被收入;
《永乐大典》卷 2367~2369 ,1 册 3 卷,苏州府志,被收入;
《永乐大典》卷 7701,1 册 1 卷,南京一卷,被收入卷 7701~7702 ;
《永乐大典》卷 7602~7603,1 册 2 卷,杭州府二卷,被收入;
《永乐大典》卷 7963,1 册 1 卷,绍兴府一卷,被收入。
此 8 册 16 卷《永乐大典》的递藏线索:
1、《永乐大典》卷 2275~2283 ,已经分享了。
2、《永乐大典》卷 2367~2369 ,此册于 1912 年由董康带入日本,转让给田中庆太郎,然后售予富冈谦藏。1940 年之前归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
3、《永乐大典》卷 7701~7702 ,民国初年归教育部图书室,后拨归北京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此册迁美,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 年,此册运回台湾。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4、《永乐大典》卷 7602~7603,此册傅氏(傅增湘)于 1914 年经眼,作介要售予张氏(张元济),期间缪氏(缪荃孙)欲购而未成交,于 10 月转归张氏。1933 年归周叔弢。1951 年 8 月,周氏将此册捐给北京图书馆。现藏国家图书馆。
5、《永乐大典》卷 7963 ,民国初年归教育部图书室,后拨归北京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此册迁美,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 年,此册运回台湾。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来晚了,再分享一下
卷 12966-12968 下载不了,看看是啥问题,还有永乐大典医药集重新分享一下,谢谢
文件太大的话,浏览器下载或有不畅~
可以使用百度网盘转存下载
pan.baidu.com/s/1hR…w?pwd=6666
再次分享(30 天):
《永乐大典医药集》:
pan.baidu.com/s/1×2…w?pwd=1234
您好,请问可以再分享一下永乐大典医药集吗?这个链接刚过期了,谢谢。
丛林老师,麻烦您有空的话再次分享一下《永乐大典医药集》。谢谢
德国国立图书馆有第 13189 卷 digital.staatsbibliothek-berlin.de/werka…=PHYS_0001
早已归档
分享
《永乐大典》中的《南湖集》:
pan.baidu.com/s/18o…w?pwd=1234
今《南湖集》十卷乃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〇《南湖集》提要称 :“评其格律,大都清新独造,于萧散之中时见隽永之趣。以视嘈杂者流,可谓翛然自远。……镃又工长短句,有《玉照堂词》。 选本多见采录,而原本亦久散佚。谨裒集编次,以类相从, 厘为诗九卷、词一卷,用存其略。”
乾隆四十六年(1781), 鲍廷博在《四库全书》本基础上,辑补张镃遗文逸事,编为附录,重刻《南湖集》,刊入《知不足斋丛书》。因而现 存张镃文集以《知不足斋丛书》本最为完善,今通行之《丛书集成初编》本《南湖集》,即是据此排印。
分享
《永乐大典》卷 11905~11907 景鈔本(无版心):
pan.baidu.com/s/1q3…Q?pwd=1234
李文田受文廷式之托,于光绪十四年钞(景钞,无版心)出《永乐大典》卷 11905~11907(卷 11905~11906 原本已佚;卷 11907 于 2015 年出现,由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收藏)中的《广州府志》。此《广州府志》鈔本,1986 年后,各地各出版社有多次影印本。《广州大典》收入此鈔本。
清末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三:“明初《顺天志》尚存数册,付缪筱珊前辈抄之,其时,《顺天府志》已成,未能补入。又《广州府志》存者过半,李侍郎文田抄存。”
此鈔本前有李文田题记: “ 大典自乾隆中馆臣抄校后置翰林院自后多散失今存五百余本耳萍乡文芸阁孝廉(廷式光绪壬午举人)馆志伯愚庶子家(锐庚辰翰林清秘堂办事)遍读之手录其菁华为言当日辑大典只是随意采取耳惜不能及未佚之时而读之也此册即孝廉属抄出者宋元间广州舆地之书大半今人所不得复见真可宝也光绪戊子四月装治甫毕漫记于卷端顺德李文田记(文田之印)”
加上标点符号:“《大典》自乾隆中馆臣抄校后置翰林院,自后多散失,今存五百余本耳。萍乡文芸阁孝廉(廷式,光绪壬午举人)馆,志,伯愚庶子家(锐,庚辰翰林,清秘堂办事)遍读之,手录其菁华,为言:当日辑《大典》,只是随意采取耳,惜不能及未佚之时而读之也。此册即孝廉属(嘱)抄(鈔)出者。宋元间广州舆地之书,大半今人所不得复见,真可宝也。光绪戊子四月装治甫毕,漫记于卷端。顺德李文田记(文田之印)。”
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为 “孝廉”。
志锐(1853 年—1912 年),他他拉氏,字公颖、伯愚,廓轩,号穷塞主,晚号遇安,清朝末期政治人物。满洲他他拉氏,《清史稿》记载他 “隶满洲正红旗”,《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则说他为 “满洲镶红旗人”,清代末任伊犁将军,清代重要的竹枝词作家。志锐是光绪帝妃子瑾妃和珍妃的堂兄。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号芍农、若农,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放江苏、浙江、四川乡试主考,提督江西、顺天学政。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芸阁,号纯常子、罗霄山人等,江西省萍乡市城花庙前(今属萍乡市安源区八一街)人,清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公元 1856 年 1 月 21 日)生于广东潮州,成长于官宦家庭,为陈澧入室弟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国图藏的仿(景)抄本,分为两册。鈔本递藏:鈔本归李文田,后归顾子刚收藏。1950 年 3 月顾子刚捐赠 3 册《永乐大典》卷 13506~13507、卷 13494~13495、卷 20648~20649 给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同年 8 月,顾子刚将此两册鈔本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图。
中华书局 1986 年影印本《永乐大典》第九册收入(《永乐大典》卷 11905~11907 鈔本)。
另:列入现存 438 册《永乐大典》散本之中。
分享
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于 1983 年 3 月印行(缩小影印)出版的《永乐大典》湖州府九卷。
即:《永乐大典》卷 2275~2283 9 卷。
此 9 卷,中华书局 1986 年影印《永乐大典》本收入。
此 9 卷的递藏线索:
1、《永乐大典》卷 2275~2276
民国时期,张氏(张元济)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购入。1951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将此册捐给中央人民政府,由国家文物局拨交北京图书馆收藏。现藏国家图书馆。
2、《永乐大典》卷 2277~2278
此册原为许宝蘅收藏,1947 年经王晋卿之手售予赵元方。1951 年,赵元方将其捐赠予北京图书馆。现藏国家图书馆。
3、《永乐大典》卷 2279~2281
董康于民国初年将其带到日本,被上野帝国图书馆于 1913 年购入,现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4、《永乐大典》卷 2282~2283
此册傅增湘于 1925 年前后经眼。1940 年之前东洋文库购入。现藏日本东洋文库。
链接:
pan.baidu.com/s/1Pa…A?pwd=1234
分享
1、 罗氏雪堂藏书遗珍 (第七册)《经世大典辑本二卷》,即: 文廷式的《永乐大典》鈔本 二卷:
pan.baidu.com/s/1H3…w?pwd=1234
2、《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举隅——以文廷式辑元《经世大典》佚文为例 作者:王清原
pan.baidu.com/s/1_V…Q?pwd=1234
那个论文没有引用或者发布时间吗?文章末尾到底是 Yolngle didian 能不能作为 Yongle dadian 或者直接网上的英文翻译 The Yongle Canon,大疑求解,以及下文的 jingshil didian。不明。感谢之至。
《中元代史料举隅——以文廷式辑元《经世大典》佚文为例》文章是 2002 年出版的《編纂 600 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该篇文章作者是 遼寧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王清原 研究館員。该文章的 “题目” 及 “内容提要” 汉译英 准确与否,可与作者联系。
《中元代史料举隅——以文廷式辑元《经世大典》佚文为例》文章是 2002 年出版的《編纂 600 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该篇文章作者是 遼寧省圃書館特藏部主任王清原 研究館員。该文章的 “题目” 及 “内容提要” 汉译英 准确与否,可与作者联系。
《《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举隅——以文廷式辑元《经世大典》佚文为例》文章是 2002 年出版的《《永樂大典》編纂 600 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该篇文章作者是 遼寧省圃書館特藏部主任王清原 研究館員。该文章的 “题目” 及 “内容提要” 汉译英 准确与否,可与作者联系。
额
附一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翰林院藏本)
明永乐元年七月奉敕撰。二年十一月奏进,赐名《文献大成》。总其事者为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与其事者凡一百四十七人。既而以所纂尚多未备,复命太子少保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与缙同监修,而以翰林学士王景、侍读学士王达、国子祭酒胡俨、司经局洗马杨博、儒士陈济为总裁,以翰林侍读邹辑、修撰王褒、梁潜、吴溥、李贯、杨覯、曾棨、编修朱纮、检讨王洪、蒋骥、潘畿、王偁、苏伯厚、张伯颍、典籍梁用行、庶吉士杨相、左春坊左中允尹昌隆、宗人府经历高得旸、吏部郎中叶砥、山东按察使佥事晏璧为副总裁,与其事者凡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於永乐五年十一月奏进,改赐名曰《永乐大典》。(案:以上俱见《明实录》。)并命复写一部,鋟诸梓,以永乐七年十月讫工(案:事见明赵友同《存轩集·送礼部员外郎》刘公复命序。),后以工费浩繁而罢。(案:事见《旧京词林志》。)定都北京以后,移贮文楼。(案:文楼即今之宏义阁。)嘉靖四十一年,选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录正副二本,命高拱、张居正校理。(案:事见《明实录》。)至隆庆初告成,仍归原本於南京。(案:事见《旧京词林志》。)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案:事见《春明梦馀录》。)明祚既倾,南京原本与皇史宬副本并毁。今贮翰林院库者,即文渊阁正本,仅残阙二千四百二十二卷。顾炎武《日知录》以为全部皆佚,盖传闻不确之说。书及目录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与原序原表并合。《明实录》作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明史·艺文志》作二万二千九百卷,亦字画之误也。考《明实录》载成祖谕解缙等,称尝观《韵府》、《回溪》二书(案:《回溪》谓《回溪史韵》也,)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於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无厌浩繁云云。故此书以《洪武正韵》为纲,全如韵府之体。其每字之下,详列各种书体,亦用颜真卿《韵海镜源》之例。惟其书割裂庞杂,漫无条理,或以一字一句分韵,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韵,或全录一书,以书名分韵,与卷首凡例多不相应,殊乖编纂之体。疑其始亦如《韵府》之体,但每条备具始末,比《韵府》加详。今每韵前所载事韵,其初稿也。继以急於成书,遂不暇逐条采掇,而分隶以篇名,既而求竣益迫,更不暇逐篇分析,而分隶以书名。故参差无绪,至於如此。然元以前佚文秘典,世所不传者,转赖其全部全篇收入,得以排纂校订,复见於世,是殆天佑斯文,姑假手於解缙、姚广孝等俾汇存古籍,以待圣朝之表章,
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正不必以潦草追咎矣。今仰蒙指授,裒辑成编者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共四千九百四十六卷。菁华已采,糟粕可捐,原可置不复道。然蒐罗编辑亦不可没其创始之功,故附存其目,并具载成书之始末,俾来者有考焉。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一个了不起的创始人,一个了不起的网站,一个伟大的愿景!
分享
《永乐大典》副本署名页 及 录副人员 的研究文章:
1、《永乐大典》副本署名页之价值考论. 项旋;
2、《永乐大典》录副诸人考略_李红英 。
pan.baidu.com/s/1tt…w?pwd=1234
永乐大典医药集,可否分享一下,上面有连接,但是失效了,谢谢!
再次分享《永乐大典医药集》:
pan.baidu.com/s/1sE…g?pwd=1234
再次分享:
pan.baidu.com/s/1-M…A?pwd=1234
有没有永乐大典的目录了
www.shuge.org/meet/topic/17407/
能不能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升级为高清+啊
抱歉,他们公布的并非高清+
要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能像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那么清晰就好了
永乐大典. 散本收集
百度网盘: pan.baidu.com/s/1hR…w?pwd=6666
一、永乐大典. 卷 20372(原题作 20572). 积字. 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实际上是:
永乐大典. 卷 20572 . 积字. 明嘉靖隆庆时期内府重写本;
二、永乐大典. 卷 14949. 妇字. 卷 20373(原题作 20573). 积字. 两册. 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
实际上是:
永乐大典. 卷 14949. 妇字. 卷 20573. 积字. 两册. 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
建议未曾老师修改目录。
这两个卷端是被人篡改的
如图
s1.ax1x.com/2022/…v4BrB4.jpg
丛林:能给一份《永乐大典》百度网盘好友链接吗?网盘有的 ,多多拜谢,
丛林,百度网盘好友已加,白天在勐绿高速公路下工地,让你久等了,抱歉
丛林:请再分享一下,或发到我的邮箱 550894329@qq.com
分享:
《永乐大典医药集》
pan.baidu.com/s/1iV…Q?pwd=1234
《永乐大典医药集》
《永乐大典医药集》,谢谢
请再分享一下,或发到我的邮箱 995793392@qq.com,谢谢
丛林:麻烦发到我的百度网盘 yyy54321g49,加个好友发到网盘好友上,又被屏闭了
丛林,收到谢谢,有其他资源可以交流
朋友能否分享我一份永乐大典药集
網上看到有 “卷 6700-6701 江字” 來源於臺北國圖,但我上去一查並沒看到有這本
rbook.ncl.edu.tw/NCLSe…;HasImage=
此本本站已有归档
shuge-my.sharepoint.com/perso…hB5_V-LYIQ
真的有誒,看來我還是沒認真找 [抱拳]。另,我電腦中還有幾本天理圖書館的,網盤裡有沒有的(我沒看到)?
卷 00908-00909、卷 02398-02399、02737-02738、卷 13451-13452、卷 14124-14125(有一頁壞的)、卷 14628-14629。如果需要的話應該怎麼上傳
你说的天理图书馆应该不是其在线公开的资源,这类资源不在我们的主站发布范围。
我们也在交流区分享过
www.shuge.org/meet/…post-51389
分享:
《永乐大典》198 卷. 简体横排点校版。郑福田主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pan.baidu.com/s/1_E…A?pwd=1234
郑福田主编的 198 卷简体横排点校版《永乐大典》,全书共 3624 页。
电子书缺少第 3143 页~第 3192 页。
其中收录《经世大典》内容的分别在其主编《永乐大典》的以下章节:
1.《治典·官制·恭人》,收录于《永乐大典》卷 2972《恭人》,第 883 页。
2.《别鲁古传》,《元史》无记载,收录于《永乐大典》卷 10889《别鲁古传》,第 1825 页。
3.《别里古传》,《元史》无记载,收录于《永乐大典》卷 10889《别里古传》,第 1825 页。
4. 赋典·海运·漕运一》,收录于《永乐大典》卷 15949《漕运一》,第 2794~2805 页。
5.《赋典·海运·漕运二》,收录于《永乐大典》卷 15950《漕运二》,第 2806~2814 页。
6.《礼典·舆服·公服》,收录于《永乐大典》卷 19792《公服》,第 3229~3230 页。
7.《经世大典》的其他内容,如:官制. 金银局、销金局、烧红局、犀象牙局、司属雕木局、旋局、帘网局、减铁局、司属铁局、刀子局、鞍辔局、甸皮局、金钵局、绳局、油漆局、车局、轿子局、竹作局等,在第 104~126 页;舆服·公服,在第 66~第 67 页。
这个可以在分享一下吗
再次分享(30 天):
pan.baidu.com/s/1dC…w?pwd=1234
各位道友,卷 9763 有资源吗
1986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黑白色影印本《永乐大典》总 797 卷
中有《永乐大典》卷 9763,P4189-4200
《永乐大典》卷 9762~9764,一册三卷。现藏国家图书馆。
《永乐大典》卷 9762~9764,一册三卷,该册 首叶右下角有印:“徐世章印”,“濠园秘笈”。
《张元济日记》,第 1025 页载,“(1920 年 10 月 21 日)韩滋园之友携旧抄《职官分纪》两册来。云有四卷抄配,全书五十卷,系明抄。余言送全书来。又《永乐大典》岩字韵一册,索百五十元。余还百元。”
袁同礼《〈永乐大典〉 现存卷目表》(1929 年 2 月):天津徐氏。
据赵爱学《国图藏嘉靖本 〈永乐大典〉 来源考》载:“馆藏采访卡片记录为从 ‘徐濠园处购入,1948.8.9,与其他九册共 700000000 元’。则此 10 册为天津徐世章旧藏,1948 年 8 月转让北平图书馆。”
中华书局 1986 年影印《永乐大典》收入。
请问下,卷 5204 目前 有资源吗
1986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黑白色影印本《永乐大典》总 797 卷
中有《永乐大典》卷 5204
分享
《《永乐大典》史论–600 年来的流传、整理与研究》中的一个节段:
流传海外之《永乐大典》
pan.baidu.com/s/1gp…Q?pwd=1234
分享 2002 年的
《《永樂大典》編纂 600 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链接: pan.baidu.com/s/1kI…Q?pwd=1234
下载不了?
可以下载的。
可以再发一次吗
再次分享(30 天):
pan.baidu.com/s/1K1…A?pwd=1234
能麻烦再发一次吗😭
可否再发一次,感谢
再次分享:
pan.baidu.com/s/1-M…A?pwd=1234
非常感谢
分享《永乐大典医药集》:
1986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萧源等辑的《永乐大典医药集》,是从当时发现存世的 795 卷《永乐大典》中,
将其中 72 卷列载有关中医药学的内容辑录汇集而成。
《永乐大典医药集》对于中医中药学的研究和中医古籍整理,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pan.baidu.com/s/1-7…Q?pwd=1234
感谢分享,此 PDF 有目录索引,非常好的资料。
已经失效了,能否再分享一次?谢谢啦!
重新分享《永乐大典医药集》,(30 天)
pan.baidu.com/s/1Ep…Q?pwd=1234
感谢您的分享
已经失效了,可以再分享一次么?感谢!
请问能再分享一下《永乐大典医药集》吗? 谢谢!
pan.baidu.com/s/10X…g?pwd=1234
打不开了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库藏 .《永乐大典. 存世 825 卷目录》. 无名氏编撰 . 编撰时间约为 1984 年.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库 中下载:
dpul.princeton.edu/catal…968a02c2df
应该是中华书局影印本的目录
中华书局于 1986 年 6 月出版的 16 开《永乐大典》(精装十册),第十册为 “《永乐大典目录. 連筠簃叢書. 靈石杨氏刊. 贰函 20 卷》”,收《永乐大典》残卷 797 卷。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库藏 .《永乐大典. 存世 825 卷目录》. 无名氏编撰 . 编撰时间可能晚于 2000 年.
这是 1960 年中华书局朱墨套印小开本书前的目录
分享《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日)檀上宽著. 王晓峰译,
pan.baidu.com/s/1up…g?pwd=1234
链接失效了。。
重新分享(30 天)
pan.baidu.com/s/1L0…A?pwd=1234
永乐大典
□ 丹霞屋主
窗外疏风携旧梦,云中过雁问残阳。
明成大典千人撰,经史皇宬一屋藏,
万册契书多浩劫,几行笔墨伴黄粱。
永陵深处尤堪念?六百年来叹解郎。
分享《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全五册). 中华书局. 张枕石前言,
pan.baidu.com/s/1qn…g?pwd=1234
这套书非常好,赞一个
看不到了,能否再分享一次?谢谢啦!
重新分享(30 天)
pan.baidu.com/s/1WU…Q?pwd=1234
迟了一步,作为方志工作者,麻烦再上传分享一次吧,谢谢
又 重新分享(30 天)
pan.baidu.com/s/12_…w?pwd=1234
已成功下载,万分感谢。
@没脸说: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于 1970 年 11 月印行的《中国方志丛书》,基本上是成套的,分享给你。
目录:按:A、华中(01 江苏、02 浙江、03 安徽、04 江西、05 湖南、06 湖北、07 四川)、B、华北(08 山东、09 山西、10 河南、11 河北、12 陕西、13 甘肃)、C、华南(14 广东、15 广西、16 福建、17 云南、18 贵州)、D、西部(19 新疆、20 西康、21 青海、22 西藏)、E、塞北(23 宁夏、24 绥远、25 热河、26 察哈尔、27 蒙古)、F、东北(28 辽宁、29 安东、30 辽北、31 黑龙江、32 兴安、33 吉林、34 合江、35 松江、36 嫰江)、G、台湾(37 台湾)七大片区归类,共 5359 本。
下载说明: 格式:PDF
解压密码 2020pc1999
链接: pan.baidu.com/s/1eZ…aZuSPNCXcg 提取码: jjz2
《中国方志丛书》详细目录:
pan.baidu.com/s/1pw…A?pwd=1234
这个文件使用提取码打不开
谢谢,打开了
清晰度尚可
《永乐大典医药集》
丛林:请再分享一下,或发到我的邮箱 1581889188@qq.com. 感谢!
今天已经分享给了 hkkkkk,你也可以下载的。
@丛林 感谢您
求问:这 180 册,除了美国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是否都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只有一本(卷 2535. 卷 2536. 斋字)
其余来源参见:馆藏分布(文中)
www.shuge.org/view/…to-tab-1-3
未曾师兄用心了,功德无量!
把多个多册合并在一起的拆分开,《书格》收集到的《永乐大典》散本,已经有 180 册了。未曾先生只统计了 174 册,少计了 6 册。
牛津大学图书馆似乎公布了部分永乐大典,不知是否已经整理在此集内?
牛津大学共 19 册,已公布,已经整理在此集内
亲爱的曾老,请问永乐大典的地支可以下载吗
抱歉,我没能明白你的意思`
《永乐大典》一册四卷,还是有的。如:《永乐大典》卷 803-806,就是一册四卷。
按理说张升先生应该知道这一册啊,他的《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新考 详细描述了这一册的来源~
张忱石在《永乐大典话史》一书中介绍:
“《永乐大典》的俢纂起因及经过” 一节中描述:“第三,《永乐大典》在装帧上也别具一格。…… 每册高营造尺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书面硬裱,用粗黄布连脑包过,显得格外庄重朴实。每册三十至五十余页,有一卷一册的,亦有二卷或三卷一册的。少数有四卷一册的,但以二卷一册者居多。…… ”
2022 年 4 月 15 日《光明日报》第七版刊载《《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一文,文中:截至目前,“据《永乐大典》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张升教授统计,目前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为 434 册”,800 多卷。有的一册一卷、有的一册二卷、有的一册三卷,尚未发现有一册四卷的。
请问下,卷 13017-13020 这几卷应该也是存世的,13020 我在您分享的文件里面看到了,请问 13017-13019 卷是否可以补充呢
13017 (1) 宋字 北京 中国国家图书馆
13018 (1) 宋字 北京 中国国家图书馆
13019 (1) 宋字 北京、日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半卷)、东洋文库(后半卷)
—
目前暂时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