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目 元代, 宋遼金, 語言文學類, 集部 景刊宋金元明本詞撰自 未曾/2024年09月17日/2 評論此《景刊宋金元明本詞》是近代藏書家吳昌綬《仁和吳氏雙照樓景刊宋元本詞》十七種、陶湘《武進陶氏涉園續刊景宋金元明本詞》二十三種的合編詞集叢刻。其所據版本俱佳,包含宋本二十種、金本一種、元本十四種、明本五種。此為清宣統三年至民國十二年吳氏雙照樓及陶氏涉園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四九後, 繪畫, 藝術類 白蛇傳年畫冊撰自 未曾/2024年09月14日/暫無評論此《白蛇傳》年畫冊由天津榮寶齋印繪。全冊共十六幅,描繪白蛇傳故事,依次為:傳說、下凡、游湖、還傘、開藥鋪、遇法海、端陽、見蛇、盜仙草、救夫、扣許、水漫金山、逃寺、斷橋、合缽、倒塔。其繪畫風格應為楊柳青年畫。此冊現藏於華沙國家博物館。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社會科學類, 類書 異號類編撰自 未曾/2024年09月13日/暫無評論此《異號類編》由清代學者史夢蘭輯著。全書共二十卷,分作:稱美、隱諷、嘲謔、嗤鄙、憎畏、誣詆、自表、帝王、宮閨、釋道、盜賊、聯稱、耦舉、家世十四大類。其内容輯錄先秦至明代近三千位古人的異名或別號,並註明來源出處。此為清同治四年止園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明代, 清代, 科學類 幾何原本撰自 未曾/2021年03月05日/禁止評論《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數學著作,總結了平面幾何五大公理,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成功的教科書。中國最早的譯本是明萬曆三十五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此内含明萬曆三十五年初刊本、萬曆三十九年增訂本、清同治四年曾國藩署檢金陵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元代, 社會科學類, 類書 分類合璧圖像句解君臣故事撰自 未曾/2024年09月06日/2 評論此《分類合璧圖像句解君臣故事》應為元人所編撰。全書分上下兩卷,六門:君道門、臣事門、儒術門、人倫門、官制門、人事門。每門下又分小類,每類下再列舉相關啟蒙故事,每則並配有插圖(上圖下文)。此為覆元末四明楊氏刊本(五山版)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群仙圖冊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27日/5 評論此《群仙圖》冊應由由清代宮廷畫師繪製,為供内廷祝壽、雅玩之需。一函兩冊,各十二開(圖十幅)。其内容仿照《列仙傳》體例,描繪了二十個得道成仙的故事,始於:老子過函谷關。終於:王瓊來乘青麟。每開左圖青綠描金,右配釋文。此套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明代, 語言文學類, 集部 鼎鐫京本全像西遊記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25日/5 評論《西遊記》是一部明代的長篇神怪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此《鼎鐫京本全像西遊記》題作華陽洞天主人校。全書共二十卷分一百回,始於: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終於:徑回東土,五聖成真。此為明代閩書林楊閩齋刊本(在世德堂本的基礎上刪節而成)正文上圖下文。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列仙酒牌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21日/一條評論酒牌葉子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種紙牌。此《列仙酒牌》由清代任熊繪。全書包含從先秦廣成子、老子開始,至北宋陳摶、林逋共四十八位得道成仙的歷史人物(其中男性四十位,女性八位:嫦娥、弄玉、毛玉姜、謝自然、女丸、許飛瓊、盧眉娘、羅郁)葉子圖,每圖附註釋。此為清咸豐四年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繪畫, 藝術類, 隋唐五代 鍾馗出獵圖卷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18日/暫無評論此《鍾馗出獵圖》卷傳為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繪。畫卷設色畫鍾馗服冠騎驢,執劍插笏,巡獵場景。另有導從鬼卒十五名,持弓矢戈盾,臂鷹牽犬系虎,面目猙獰,造型各異。構圖采一字長蛇陣法,布局頗古,但從人物風格判斷應為明人所作。此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應用科學類, 清代, 經部 群經宮室圖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16日/暫無評論此《群經宮室圖》由清代焦循撰。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分城、宮、門、屋四類。圖三十一篇,附圖七種;下卷分社稷、宗廟、明堂、壇、學五類,圖十九篇,附圖五種。其内容為考訂帝王宮室建築制度,每圖均有說一篇。此為清嘉慶五年江都焦氏半九書塾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
類目 明代, 繪畫, 藝術類 乞巧圖卷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10日/4 評論乞巧節(七夕)是中國的歲時風俗,七夕晚上,婦女用彩線穿七孔針,在庭院中設香案供桌,擺上瓜果、鮮花、針線等,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此《乞巧圖》卷題作明代仇英繪。全幅以白描為主,描繪七夕時的各種祈祝、乞巧活動,畫家帶領觀者一窺宮中女子的風雅生活。此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哲學類, 子部, 宋遼金, 隋唐五代 元包經傳撰自 未曾/2024年08月09日/一條評論此《元包經傳》由南北朝衛元嵩撰,其效仿《太玄》而作。全書共五卷,分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仲陰、仲陽、孟陰、孟陽、運蓍、說源十部分組成。經過唐代蘇源明作傳,李江作注,言明其理。後附南宋張行成撰《元包數總義》(二卷)又以術數衍其理。此為明代覆刊宋紹興三十一年蜀大字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