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台北故宫IIIF大图
- 作者帖子
坐看云起游客作品信息请参考官网:
翠竹仙禽: 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038;Dept=P
调婴: 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038;Dept=P
九鹚: 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038;Dept=P
万国朝宗: 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038;Dept=P
请认领的格友跟贴确认,我会随后发送链接。希望认领的朋友熟悉PS拼图的各种基础技能,不接受自动拼图。
拼图建议:在最少干预的大原则下尽量做到无痕拼接,因此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拼图方法对拼接部位做局部处理。例如微调个别分段图的尺寸,局部调整明暗,使用蒙版和渐变工具调整拼接处的明暗,甚至局部微调透视(避免使用变形工具,因后者会模糊选区)来解决错位问题。但是不可以对整图进行调色和调节明暗。
Limo游客认领
坐看云起游客分段图: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ulio4EmPNLFxFSV-hcTdw?pwd=0wei
提取码:0wei
Limo游客@坐看云起 #107775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五代后蜀 黄筌 …等4个文件
链接:pan.baidu.com/s/1H-...med78iSA3g
提取码:53c5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大智若愚游客@Limo
兄神速啊
苹果游客感谢分享
山远天高游客五代前蜀黃筌翠竹僊禽圖 卷
黃筌 , 30.6x214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贈畫000718N000000000
作品號 贈畫00071800000
品名 五代前蜀黃筌翠竹僊禽圖 卷
分類 繪畫
作者 黃筌
數量 一卷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30.6x214
隔水一 35.4x12.6
隔水二 35.4x94.6
引首 35.4x94.6
隔水三 35.4x13.1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絹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黃筌 本幅 成都黃筌 楷書
簽 溥儒 包首 庚辰秋八月二十八日題於戒台寺之西山別墅。心畬居士并識。 宋黃筌翠竹仙禽圖真跡。庚辰秋八月二十八日題於戒台寺之西山別墅。心畬居士并識。
印記: 舊王孫、心畬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收傳印記 鄭氏明德
收傳印記 奉觀
收傳印記 清藝閒僊
收傳印記 文彭
收傳印記 文壽承氏
收傳印記 鳴玉館
收傳印記 循吉之印
收傳印記 徐憲元度
收傳印記 嘉禾吳氏珍藏
收傳印記 正誼書屋珍藏圖書
收傳印記 西山別墅
收傳印記 崑齋圖書印
收傳印記 心畬珍藏
收傳印記 西山逸士心畬鑑賞
收傳印記 憨頭陀
主題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樹木 竹
次要主題 花草 芙蓉
其他主題 山水 夜景(月景)
主要主題 翎毛 斑鳩
主要主題 翎毛 山喜鵲
主要主題 翎毛 斑文鳥
技法 【技法】 【技法細目】
工筆 雙鉤
山远天高游客唐周昉調嬰圖 卷
周昉 , 29.5x142.9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贈畫000662N000000000
作品號 贈畫00066200000
品名 唐周昉調嬰圖 卷
分類 繪畫
作者 周昉
數量 一卷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9.5x142.9
隔水一 30.2x14
隔水二 30.2x13.4
拖尾一 30.2x85.4
隔水三 30.2x13.4
拖尾二 30.2x33.4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絹
拖尾一 絹
拖尾二 紙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晏殊 拖尾一 楷書 此一圖。雷君敘之甚詳。蓋張萱周昉之所製。予歷觀秘閣。洎朝貴士人家所蓄書畫。獨開元為多。而無不妙絕。得非承平歳久。四民之業。雍容暇豫。而臻乎極摯邪。予又覩開元中。朝集使歲入奏事。每降中詔。諭以民間疾苦。辭意深切。過於提耳。迺知其馴致太平。非一朝一夕。由漸漬之使然。又以執藝之工。侔色著精。課虛成象。流於翰墨。能使數百年間。傳祕而不厭者。乃太平之餘力。豈容易哉。班史所謂漢宣之世。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而伎巧工匠。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猶此矣。今吾輩之所以閱玩陳蹟。蓋生逢盛時。思慕治古。卷卷而不能忘爾。後之省斯言者。知不特以粉繪之巧。靡曼之技。而垂意焉。皇祐辛卯(西元一0五一年)歳。季秋望日。觀文殿大學士戶部尚書永興軍一路都部署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府事臨淄郡開國公晏殊序。
題跋 吳沉 拖尾二 楷書 此圖晏公同叔。鑑定以為張萱周昉之所製。筆力精妙。不待言矣。公題識時。雷君之文猶存。公稱其敘之甚詳。今則亡矣。雷名字未可考。當扣諸博識者。惜乎數百年來。未有續記之者。當自有其人也。公謂開元承平日久。其餘力能使書畫之事。亦臻其極。尤為佳論。烏乎。開元之太平。固非一朝一夕之能。而天寶之逸游。亦非一朝一夕所致。治忽相尋。其來有漸。觀是圖者。其必有以知之矣。洪武十二年(西元一三七九年)歲次己未閏五月十九日。金華吳沉謹識。
印記: 吳沉濬仲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宜子孫
鑑藏寶璽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寶笈三編
鑑藏寶璽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無逸齋精鑑璽
收傳印記 鮮于
收傳印記 困學齋印
收傳印記 耿會侯鑑定書畫之章
收傳印記 耿昭忠信公氏一字在良別號長白山長收藏書畫印記
收傳印記 漢水耿會侯書畫之章
收傳印記 信公鑑定珍藏
收傳印記 宜爾子孫
收傳印記 半古軒書畫印
收傳印記 玉□□(半印)
收傳印記 半印
收傳印記 趙氏(半印)
收傳印記 半印(另一半印存框)
鑑藏寶璽 嘉慶鑑賞
主題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人物 仕女 七人
次要主題 人物 官員(臣) 弓手
其他主題 器用 樂器 琴、箜篌、琵琶、箏、笛。
次要主題 人物 孩童 嬰兒
其他主題 器用 傢俱(屏風) 桌子、椅子。
其他主題 器用 耕織漁獵 弓箭
技法 【技法】 【技法細目】
工筆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
收藏著錄 羅家倫夫人張維楨女史捐贈書畫目錄,頁2-5、141-142。
參考書目 鄭淑方,〈唐周昉調嬰圖 卷〉,收入劉芳如主編《她-女性形象與才藝》(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0.10),頁20-23、245。
山远天高游客宋李迪九鷀圖 卷
李迪;Li Di , 34.7x226.6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1449N000000000
作品號 故畫00144900000
品名 宋李迪九鷀圖 卷
分類 繪畫
作者 李迪;Li Di
數量 一卷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34.7x226.6
隔水一 13
隔水二 13
拖尾 34.7x43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絹
拖尾 紙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李迪 本幅 河陽李迪 行書 河陽李迪。
題跋 鄭元祐 拖尾 至正壬辰九月。遂昌鄭元祐。 草書 李迪河陽人。宣和時蒞職畫院。授成忠郎。紹興間復職畫院副使。賜金帶。歷事孝光朝。工畫鷺鶿花鳥飛禽走獸。頗有生意。此卷所畫九鶿圖。神妙莫及。向藏周公謹家。余得展閱一過。今復從武林袁清容齋中重觀。因索筆題此。至正壬辰(西元一三五二年)九月。遂昌鄭元祐。
印記: 鄭元祐印、鄭氏明德
題跋 張翥 拖尾 河東張翥 隸書 鷺宿秋塘晚。霜衣映水明。芙蓉深處見。風動頂絲輕。河東張翥。
印記: 清河郡圖書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收傳印記 朱德潤印
收傳印記 王氏敬美
收傳印記 友竹
收傳印記 南州武功伯家藏之寶
收傳印記 文水趙氏貽清堂寶玩
收傳印記 李□□印
收傳印記 字□□
主題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翎毛 鷺鷥
次要主題 樹木 楊柳
其他主題 山水 奇石
其他主題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樹木 竹
其他主題 花草 草
其他主題 花草 芙蓉
其他主題 花草 桂花
其他主題 花草 紅蓼
其他主題 花草 蘆葦
技法 【技法】 【技法細目】
工筆
寫意
沒骨
無皴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4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六冊,頁161-164
內容簡介(中文) 此卷描繪水澤河岸邊的鳥禽活動景象。畫家以青綠設色表現山石,並細膩地描繪水澤旁的繁密柳樹,又有淡雅的芙蓉花叢,讓此一設色多彩的畫卷,流露出一種清麗情調。畫題雖稱「九鶿」,但畫中鳥禽實非「鸕鶿」,而應是鷺鷥。畫卷中有九隻鷺鷥,用以隱喻《論語》稱「君子有九思」,是明代以後常見的花鳥題材。卷末雖有「河陽李迪」款,根據筆墨畫風而論,此畫作應屬明代中期之後的仿古作品。(20120408)
內容簡介(英文) This handscroll depicts the activities of birds by the marshy banks of a river. The painter used blue-and-green coloring to render the land and delicately rendered the dense willow trees by the banks of the river. There are also elegantly light hibiscus blossoms that give this handscroll painting with many colors a kind of pure and beautiful feeling. Although the title mentions cormorants, they actually appear to be egrets. Nine egrets are a metaphor for a line from Confucius’ Analects: “The gentleman reflects on nine things.” This is also a common theme in Ming and later Chinese painting. At the end of the scroll is a signature for “Li Di of Heyang,” but the brushwork and style suggest it is a work of imitating antiquity from the middle Ming dynasty or later.(20120408)
山远天高游客宋蘇漢臣畫趙孟頫書萬國朝宗圖 卷
蘇漢臣;趙孟頫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1501N000000000
作品號 故畫00150100000
品名 宋蘇漢臣畫趙孟頫書萬國朝宗圖 卷
分類 繪畫
作者 蘇漢臣;趙孟頫
創作時間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
數量 一卷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畫幅 21.8x30.2
書幅 21.8x37.7
拖尾一 26.3x61.8
拖尾二 26.3x47.3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畫幅 絹
書幅 紙
拖尾一 紙
拖尾二 紙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俞和 拖尾一 至大元年冬十月俞和題 楷書 皇元統天寰海一。萬里梯航供貢職。八番稽首效藩臣。諸夏歸心知帝力。罽賓天竺三佛齊。重譯遠來懸度西。長繩引步陵險阨。崢嶸下臨不測溪。泥金悉曇書貝葉。織成金縷揚光輝。契丹豪健霸西夏。吐蕃自昔雄鮮卑。穠妝錦帽馴象兕。色鑄瑚辣堆琉璃。金牛頭冠金馬座。犎氂獅豹貂獒犀。駭雞硨磲夜光壁。翅鳥木難明月璣。氍㲣𣰅絨錦疊㲲護。䢷越諾火浣衣火。齊瑟瑟纍齒貝。琅玕倒倚珊瑚枝。紫馳雜遝走羊鹿。角端珍異奔騮騏。誇多鬥靡相驚衒。詭服奇形爭利見。膜拜躬趨白玉墀。登庸首進黃金殿。有宋蘇君曾寫圖。王會紀功作佳傳。至大元年冬十月俞和題。
印記: 俞和
題跋 柯九思 拖尾一 丹丘柯九思 行書 蘇漢臣為南宋畫院。所作人物古雅絕倫。有虎頭道子之風。此職貢圖迺其筆也。摹寫之工。宛然逼肖。且以見承平之世。異域來王。足以補史書之不逮。更得趙松雪各為識其後。令觀者一展卷而知是國之形容服飾。以及所產之珍玩鳥獸。誠可瑤愛。主者宜善藏毋斁。丹丘柯九思。
印記: 宣文閣鑒書博士印
題跋 詹希元 拖尾二 孟舉詹希元題 隸書 聖明聲教被流沙。蠻貃羗戎共一家。萬里梯航朝上國。八番文物會中華。衣冠環侍蒼龍闕。珠貝高馱白象車。恩詔寵頒臣庶樂。嵩呼聲裡聽宣麻。孟舉詹希元題。
印記: 孟舉
題跋 徐有貞 拖尾二 東海徐有貞鑒藏 草書 東海徐有貞鑒藏。
印記: 賜歸老人、南州武功伯家藏之寶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收傳印記 陳氏仲美(重九)
收傳印記 幼文(重一)
收傳印記 馬文璧印
收傳印記 子京父印(重九)
收傳印記 梧陰藻思
收傳印記 審定真蹟
收傳印記 三槐堂圖書記
作者印記 趙氏子昂(重九)
作者印記 趙孟頫印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52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一冊,頁303-310
參考書目 鄭淑方,〈宋蘇漢臣畫趙孟頫書萬國朝宗圖 卷〉,收入劉芳如、鄭淑方主編《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12),頁80-101、247-248。
髯游客@Limo #107872
链接过期了求补发,感谢。
西安老猫游客已失效,求
孟游客链接已失效,求补发
dxx游客这些官方ifff很难得,版主是不是该及时收集存档
未曾管理员
architc游客多谢版主有心。其实现在主要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倒也不是大家不肯帮忙分享,是因为这类22年或者再之前的帖子,很多人那时候还没来书格,也没有右键惠存,他们看到的情况已经是链接失效了,而原帖楼主发帖人可能现在压根不来书格了,请他重新分享也不可能了。所以无从帮起,倒不是说大家真都这么冷血。
目前比如说版主分享了,咱哥们下载或者另存度盘了,那下次再看到这4张图,自然可以顺手重新发出来,就可以节约一点版主精力。这都是可以做到的。
再次感谢版主。
未曾管理员@architc #162493
有的分享时间很短,我肯定无法保证都能转存,所以不能太依赖于我。目前就是愿意参与分享的人太少了。很多用户都是文献传递的终结者。或许这就是目前的互联网现状,也是人性。
architc游客@未曾 #162496
这肯定的,我完全理解你站长的角度,你不可能覆盖一切本站各网友发布的分享资源。也从未苛求或者奢望。
其实,实体书本的古籍为何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的内在原因跟电子版资源常常“查无此书”是一样的。各种私人收藏,甚至皇家收藏,都是收藏了就到此结束了,自己存着看,也不给别人看,也不再版印刷,万一来一场回禄之灾,可能这书就此gg。
xiaopengyou游客@未曾 #162491
套用三國的台詞,“先生真神人也“,所以有求必應,得“該”啊,哈哈
佩服先生的脾氣與大器!
認為書格好,值得來,就“該”如同“早”請示,“晚“匯報似的,每天早晚上網來書格,
不用電腦,手機上網也可以,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有朋友分享了自己所愛好的資源。
書格自由、開放,不用註冊,基本上也不會有上不了網的問題,
自己不“該”,卻要求別人“該”,是會讓人無語的。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