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15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21340 回复 ⚑举报 

    抱樸之士
    游客

    首先谈一下我思考的结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只不过需要多因子,多因素综合判断,现在的地震波横波与纵波解释理论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地震是毫无规律的,不能预报的。

    古籍的记载与古人的看法:

    从风角术、占风术和中医的角度去理解候风地动仪能够异地感知,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监测到地震的原理:

    中医学中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在病因病机上还有外中风、内种风的区别,中医讲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风、阳相搏而为颤动,振动,候风地动仪的原理跟这个是相似的

    五运六气的研究表明,大地震只发生在客气是厥阴风木与太阴湿土,两种司天之气环境中,张衡首先是一个天文学家,数学家,其次才是一个地理地质方面的学者,他肯定是根据这方面的原理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候者,占也,卜也,观察,观望,征兆也,等待也,候风就是古代占星术的一种~风角术,风角就是通过观望风,通过判断风的大小,远近,来向,形态,时间,以及风的五音归属以及风的性情分类,来占测风雨,吉凶,政令等情况,古代有八风,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八节相应,所以张衡才弄了八个方位的蟾蜍〈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风角术的要害,一是声律,它可以用来测风并判断五行属性。二是纳音,它可用来判断日辰与风的生克关系。其余都是如何占验和应用的问题。

    【响之应声,即十二律管以应五声之感触、触动,12律管各有固定的频率 ,这是候地气,测地动的关键原理技术,《易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之谓也。候风之术以候天地异变之气,候气之术以候天地恒常之气 ,原理一也,均以律管之灰飞散,灰去管通为验】

    李淳风《感应经》:淮南子曰:东风至,而酒汎溢,许慎云:东风,震方也,酒汎,清酒也,木味酸,相感故也。高诱云:酒汎,为米面曲之汎者,风至而沸动。李淳风又按:今酒初熟,瓮上澄清时,恒随日转,在旦则清者在东畔,午时在南,日落在西,夜半在子,恒清者随日所在,又春夏间,于地荫下停春酒者,瓮上蚁汎,皆逐风而移,虽居深密,非风所至,而感召动也

    《 後漢書張衡傳 》: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张衡《请禁绝图谶疏》:臣闻圣人明〔天数〕,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本尽于此。张衡曰:九宫之法,经天验地之要。所以要想懂这个,要对太乙(一),九宫学说,阜阳双古堆出土的六壬栻盘、太一九宫栻盘、二十八宿圆盘(圆仪),非常熟悉才行。

    中国古代天文学说主要有三种,周髀算经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张衡赞成与支持浑天说,东汉天文台兰台,仪器制造的指导理论也是这个学说,西汉末年的扬雄也是浑天说的赞成者,传播者,扬雄著有《太玄》,张衡有《太玄注》《太玄图注》,已经失传,张衡在参考了大量古代文献,例如《春秋元命苞》(此书卷帙浩大,现在散佚殆尽,有辑本),扬雄《太玄》,战国时代的《鹖冠子》,参考了古代诸多天文资料……并做了长期的天文观测以后,发明了漏水转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瑞轮冥荚等天文与计时仪器,候风地动仪的原理与中国古代文化,占星术中的风角术,天文学北辰(北极)的变化,九宫八风,有密切关系,现在学者理解不了,所以复原不了,兰可桢还说候风仪与地动仪是两种仪器,这种说法是荒谬的

    张衡的著作有:

    《张衡诗文集校注》《周天大象赋》(又名《天文大象赋》《天象赋》,作者存疑 )

    《灵宪》(卷帙浩大,已散佚,有辑本)

    《浑天仪注》(由于多种天文书籍都有引用,所以有多种传本,不完整)

    《算罔论》(失传)《地动仪图注》(失传)

    《鼎录》:张衡制地动图,记之于鼎沉于西鄂水中。

    据说,蔡邕的地震知识来源于张衡,从生卒年代上来看,他俩不具备直接的师承关系,虽然如此,从天文学说的传承上来讲,他俩是有一定联系的,《隋书.天文志》云:“其后桓谭、郑玄、蔡邕、陆绩,各陈《周髀》考验天状,多有所违。”这段记载表明,蔡邕与张衡一样是浑天说的支持者与继承者,而且蔡邕、张衡都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还有一点,公元一世纪前后东汉天文学家郗萌是宣夜说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春秋灾异》15卷,曾任太史令和秘书郎,张衡则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浑天仪注》,生活的时代刚好在其后面,也曾二度担任过太史令。蔡邕曾撰写《律历意》《天文意》《五行意》…等《汉记十意》,据说即是《东观汉记》中的《十志》,他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藏书家,〔家中藏书破万卷,后来这些书的绝大部分由于战乱被焚毁,一小部分归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后来这些书又到了玄学宗师~王弼手中〕,也是著名天文学家,精通音律,著有《琴操》,在书法史上非常有名,倡导八分体,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关键人物。

    蔡邕27岁,作《释诲》:“且夫地将震而枢星直,井无景则日阴食,元首宽则望舒眺,侯王肃则月侧匿。”蔡邕的“地将震而枢星直”一说,在地震学界与地震预报领域,从未有人留意或提及,如有人能够深入研究,或许将来真的可以预报地震。

    枢星,据我浅薄的天文知识来理解就是北斗七星之一的天枢星。这个【直】字我不懂,可能是指突然发出耀眼的一字光芒

    我看到过一本书《田家五行》,说是夏至日,正好是农历四月朔日,极容易发生大地动,汶川地震的日期,跟这个记载好符合。

    周代的太史伯阳父,那一段关于地震的描述,我仔细的看过,我认为这就是很多动物能比人类提前感知到地震将要到来的原因:

    幽王二,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蒸 ,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

    阳气潜伏,阴气被阳气压迫,而不能蒸腾向上,我还仔细的看过,确实如中医专家所说,七级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客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阴湿土加临,所以地震与天之气绝对是有关系的。

    其实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复杂,大地震之前几天或者几个小时,非常多的动物都有异常的表现,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可以提前预报地震

    尤其是鸡与鸟,五行属风木,属于阳禽,巽为风,所以八卦属巽,风善动而数变,故主震动,对这个最为敏感 ,是以古代风角之术,常以鸟羽或鸡羽作占

    中国现代地质力学之父~李四光(就那位帮新中国发现好些个大油田的地质学家),也认为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只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成功而已,只能确定中国有哪些易发生大震的地震带。

    有志于这方面研究和实验的朋友,给大家推荐几部基础必读资料

    周易,帛书易,马王堆出土的十二支竽律管

    黄帝内经

    黄帝九章算术及算经十书

    京氏易传陆绩注  卢央《京房评传》

    《五行大义》《玉燭寶典》

    李淳风《乙巳占》《太乙占》

    《乐书要录》

    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

    张尔岐风角书

    荀勖笛律研究

    中国方术考及续考

    八门九星诀,八卦八门九宫图,星顺堂八门九宫图

    有朋友认为我预报、预测不分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我个人以为史书记载的那陇西地震,候风地动仪作出反应是先于陇西地震发生时间很长的,即地动仪吐丸发机时,陇西地震还尚未发生,这是预报而不是预测 所以我用了【发生之前】四个字。

     

     

    首先谈一下我思考的结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只不过需要多因子,多因素综合判断,现在的地震波横波与纵波解释理论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地震是毫无规律的,不能预报的。

    古籍的记载与古人的看法:

    从风角术、占风术和中医的角度去理解候风地动仪能够异地感知,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监测到地震的原理:

    中医学中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在病因病机上还有外中风、内种风的区别,中医讲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风、阳相搏而为颤动,振动,候风地动仪的原理跟这个是相似的

    五运六气的研究表明,大地震只发生在客气是厥阴风木与太阴湿土,两种司天之气环境中,张衡首先是一个天文学家,数学家,其次才是一个地理地质方面的学者,他肯定是根据这方面的原理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候者,占也,卜也,观察,观望,征兆也,等待也,候风就是古代占星术的一种~风角术,风角就是通过观望风,通过判断风的大小,远近,来向,形态,时间,以及风的五音归属以及风的性情分类,来占测风雨,吉凶,政令等情况,古代有八风,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八节相应,所以张衡才弄了八个方位的蟾蜍〈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风角术的要害,一是声律,它可以用来测风并判断五行属性。二是纳音,它可用来判断日辰与风的生克关系。其余都是如何占验和应用的问题。

    【响之应声,即十二律管以应五声之感触、触动,12律管各有固定的频率 ,这是候地气,测地动的关键原理技术,《易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之谓也。候风之术以候天地异变之气,候气之术以候天地恒常之气 ,原理一也,均以律管之灰飞散,灰去管通为验】

    李淳风《感应经》:淮南子曰:东风至,而酒汎溢,许慎云:东风,震方也,酒汎,清酒也,木味酸,相感故也。高诱云:酒汎,为米面曲之汎者,风至而沸动。李淳风又按:今酒初熟,瓮上澄清时,恒随日转,在旦则清者在东畔,午时在南,日落在西,夜半在子,恒清者随日所在,又春夏间,于地荫下停春酒者,瓮上蚁汎,皆逐风而移,虽居深密,非风所至,而感召动也

    《 後漢書張衡傳 》: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张衡《请禁绝图谶疏》:臣闻圣人明〔天数〕,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本尽于此。张衡曰:九宫之法,经天验地之要。所以要想懂这个,要对太乙(一),九宫学说,阜阳双古堆出土的六壬栻盘、太一九宫栻盘、二十八宿圆盘(圆仪),非常熟悉才行。

    中国古代天文学说主要有三种,周髀算经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张衡赞成与支持浑天说,东汉天文台兰台,仪器制造的指导理论也是这个学说,西汉末年的扬雄也是浑天说的赞成者,传播者,扬雄著有《太玄》,张衡有《太玄注》《太玄图注》,已经失传,张衡在参考了大量古代文献,例如《春秋元命苞》(此书卷帙浩大,现在散佚殆尽,有辑本),扬雄《太玄》,战国时代的《鹖冠子》,参考了古代诸多天文资料……并做了长期的天文观测以后,发明了漏水转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瑞轮冥荚等天文与计时仪器,候风地动仪的原理与中国古代文化,占星术中的风角术,天文学北辰(北极)的变化,九宫八风,有密切关系,现在学者理解不了,所以复原不了,兰可桢还说候风仪与地动仪是两种仪器,这种说法是荒谬的

    张衡的著作有:

    《张衡诗文集校注》《周天大象赋》(又名《天文大象赋》《天象赋》,作者存疑 )

    《灵宪》(卷帙浩大,已散佚,有辑本)

    《浑天仪注》(由于多种天文书籍都有引用,所以有多种传本,不完整)

    《算罔论》(失传)《地动仪图注》(失传)

    《鼎录》:张衡制地动图,记之于鼎沉于西鄂水中。

    据说,蔡邕的地震知识来源于张衡,从生卒年代上来看,他俩不具备直接的师承关系,虽然如此,从天文学说的传承上来讲,他俩是有一定联系的,《隋书.天文志》云:“其后桓谭、郑玄、蔡邕、陆绩,各陈《周髀》考验天状,多有所违。”这段记载表明,蔡邕与张衡一样是浑天说的支持者与继承者,而且蔡邕、张衡都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还有一点,公元一世纪前后东汉天文学家郗萌是宣夜说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春秋灾异》15卷,曾任太史令和秘书郎,张衡则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浑天仪注》,生活的时代刚好在其后面,也曾二度担任过太史令。蔡邕曾撰写《律历意》《天文意》《五行意》…等《汉记十意》,据说即是《东观汉记》中的《十志》,他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藏书家,〔家中藏书破万卷,后来这些书的绝大部分由于战乱被焚毁,一小部分归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后来这些书又到了玄学宗师~王弼手中〕,也是著名天文学家,精通音律,著有《琴操》,在书法史上非常有名,倡导八分体,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关键人物。

    蔡邕27岁,作《释诲》:“且夫地将震而枢星直,井无景则日阴食,元首宽则望舒眺,侯王肃则月侧匿。”蔡邕的“地将震而枢星直”一说,在地震学界与地震预报领域,从未有人留意或提及,如有人能够深入研究,或许将来真的可以预报地震。

    枢星,据我浅薄的天文知识来理解就是北斗七星之一的天枢星。这个【直】字我不懂,可能是指突然发出耀眼的一字光芒

    我看到过一本书《田家五行》,说是夏至日,正好是农历四月朔日,极容易发生大地动,汶川地震的日期,跟这个记载好符合。

    周代的太史伯阳父,那一段关于地震的描述,我仔细的看过,我认为这就是很多动物能比人类提前感知到地震将要到来的原因:

    幽王二,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蒸 ,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

    阳气潜伏,阴气被阳气压迫,而不能蒸腾向上,我还仔细的看过,确实如中医专家所说,七级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客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阴湿土加临,所以地震与天之气绝对是有关系的。

    其实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复杂,大地震之前几天或者几个小时,非常多的动物都有异常的表现,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可以提前预报地震

    尤其是鸡与鸟,五行属风木,属于阳禽,巽为风,所以八卦属巽,风善动而数变,故主震动,对这个最为敏感 ,是以古代风角之术,常以鸟羽或鸡羽作占

    中国现代地质力学之父~李四光(就那位帮新中国发现好些个大油田的地质学家),也认为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只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成功而已,只能确定中国有哪些易发生大震的地震带。

    有志于这方面研究和实验的朋友,给大家推荐几部基础必读资料

    周易,帛书易,马王堆出土的十二支竽律管

    黄帝内经

    黄帝九章算术及算经十书

    京氏易传陆绩注  卢央《京房评传》

    《五行大义》《玉燭寶典》

    李淳风《乙巳占》《太乙占》

    《乐书要录》

    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

    张尔岐风角书

    荀勖笛律研究

    中国方术考及续考

    八门九星诀,八卦八门九宫图,星顺堂八门九宫图

    有朋友认为我预报、预测不分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我个人以为史书记载的那陇西地震,候风地动仪作出反应是先于陇西地震发生时间很长的,即地动仪吐丸发机时,陇西地震还尚未发生,这是预报而不是预测 所以我用了【发生之前】四个字。

    @121492 回复 ⚑举报 

    给你点赞
    游客

    给你点赞 开眼界 大观

    @抱樸之士 #121340

     

    @121507 回复 ⚑举报 

    梅林
    游客

    @抱樸之士 #121340

    术数背后是天文学,张衡的预测地震原理在栾巨庆《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能找到答案

    @121527 回复 ⚑举报 

    抱樸之士
    游客

    @给你点赞 #121492

    这个東西很難 我只懂個皮毛 ,个人力量很有限 ,很多書也沒有出版 唉,就不探究了

    @128773 回复 ⚑举报 

    一介村夫
    游客

    可惜现在很多专家教授完全不懂这些,对古典天文术数视作迷信糟粕,认为地动仪中间一根柱子受地震往一边晃,带动龙嘴张开,龙珠掉落到下方金蟾口中,跟放地上倒放个酒瓶是一样的。太可悲了,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古人的水平和能力和自己差的越来越多,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轻视、蔑视古人,觉得自己牛的不得了,没有半点虚心和敬畏。唉,可悲,可叹。。。

    @134686 回复 ⚑举报 

    附子
    游客

    四川地震图四川比较特殊,大禹凿夔门,泄巴蜀之海,成天府之国,四川的地气是从海域过渡到陆地;夏至日, 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 ,一阴生於二阳之中

    近500年

    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於二阴之中;客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阴湿土加临,阳气不得上升

     

    @134862 回复 ⚑举报 

    方凉戈
    游客

    楼主水平已经很高了,这篇文字我读了三遍。可惜楼主列举的书籍,谅已不能读懂

    @134863 回复 ⚑举报 

    方凉戈
    游客

    @附子 #134686

    照这样说,四川应该隔多少年都有一次大地震吗?

    @134894 回复 ⚑举报 

    抱朴之士
    游客

    @方凉戈 #134862

    写的不太好,很多书买不到。

    @134911 回复 ⚑举报 

    烈阳
    游客

    @抱朴之士

    建议你继续深究下去,至少你的方向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若是能出一些成果,在这个领域有些建树,中科院终身名誉教授一职虚位以待。

    @135174 回复 ⚑举报 

    方凉戈
    游客

    @抱朴之士 #134894

    这方面哪些书可以阅读进阶呢?其实并不是没有书,一般的书也看不大懂

    @135175 回复 ⚑举报 

    方凉戈
    游客

    @烈阳 #134911

    中科院多是虚假的学者

    @135204 回复 ⚑举报 

    抱朴之士
    游客

    @方凉戈 #135174

    想要研究的话,你要先收集现存的风角书,风角术资料。

    还要对全国现存的候风木乌、铜乌进行考察与复制。

    其次要掌握传统的。乐律方面的知识。

    根本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

    没有人支持的话,就做做梦喽。

    @135347 回复 ⚑举报 

    方凉戈
    游客

    @抱朴之士 #135204

    现有的风角术,占侯,我见过的,就是汉书三国志一类的描述,看起来颇为神奇,至于专业的风角、占候,估计也看不懂

    @135354 回复 ⚑举报 

    方凉戈
    游客

    @抱朴之士 #135204

    乐律为什么要看呢

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15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15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候风地动仪原理与文献小索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